s 閱讀頁

第二十五章 征途

  “金錢花”(卒子上)渭城朝雨陽關[1],渭城朝雨陽關。輪台古月陰山[2],輪台古月陰山。鳴笳疊鼓度西番[3],腰錦緁[4],跨雕鞍,持節去[5],凱歌還。

  兵部差俺送李參軍老爺去朔方。想李老爺已到來。

  “滿庭芳”(十郎上)細柳紅營[6],長楊綠榭[7],畫橋水樹陰團[8]。玉堂年少,何事拂征鞍[9]?為問綠窗惆悵[10],青衫濕袖口香寒[11]。留不得,霸陵高處,猶自望長安[12]。

  城頭日出使車來,古戍花深馬埒開[13]。忽聽鳴笳兼畫角[14],聲聲思入古輪台。恨殺陌頭楊柳色,綰定青衫留不得[15]。思婦空啼渭水南,征夫早向交河北[16]。昨日小玉姐送我至霸橋,折柳而別,縈我心曲[17]。符敕限緊,不得淹遲,隻得把芳情撇下[18]。左右,號令整齊隊仗,已完未?(卒子應科)(十郎)便上路去。

  “朝元歌”風氳馬塵,曉色籠驂靷[19]。河濱彩輪,淥水隨流軫[20]。黑隊奔蛇,文旌畫隼,電轉星流一瞬[21]。遝鼓揚鉦[22],南庭朔方知遠近[23]。草色伴王程[24],皇華送使臣[25]。(合)遊韁帶緊,早趁封侯鵲印[26]。

  “前腔”(卒子上)高闕長城隱隱[27],星鋋撥陣雲,月羽照花門[28]。穀口旗回,烽亭樹引,轉向交河上郡[29]。疊騎逡巡,蜚翹插書無定準[30]。飲馬斷河津,翻麾拂塞塵[31]。(合前)

  “前腔”(十郎)回首長安日近[32],東方送使君,南陌恨閨人。雪嶺燕支,雲台玉粉,去住此情難問[33]。短劍防身,胡沙雕顏吹旅鬢[34]。蕩子去從軍,恩榮變苦辛。(合前)

  “前腔”(卒子)隴上謾尋芳信,顧恩不顧身,無用想羅裙[35]。戍邏笳鳴[36],關山笛引,不管梅花落盡。氣色河源,天街旄頭猶未隕[37]。長笑立功勳,邊頭曲米春[38]。(合前)

  但曉鳴珂入紫薇[39],誰知戈甲度春暉。

  相如諭檄西南去[40],禁苑何人待獵歸。

  注釋:

  [1]“渭城”句:唐王維《渭城曲》有“渭城朝雨浥輕塵”句,此詩又名《陽關三疊》,故這裏作“渭城朝雨陽關”。

  [2]“輪台”句:輪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輪台南,是古代西北部邊防要塞。漢武帝時曾置使者校尉,屯田於此。唐貞觀中曾置輪台縣,治所在今新疆米泉境。貞元中地入吐蕃。陰山,山脈名。即今橫亙於內蒙古南境、東北接連內興安嶺的陰山山脈。是古代北方邊界,山間缺口自古為南北交通要道。

  [3]“鳴笳”句:吹著笳笛,敲著戰鼓,向西番進軍。鳴笳,吹奏笳笛。笳笛是古代一種管樂器名。漢時流行於西域一帶少數民族地區,初卷蘆葉為之,後改用竹。古時常作進軍之號。西番,古代泛指西部少數民族。

  [4]錦緁,衣邊。

  [5]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為憑證。

  [6]細柳紅營:指軍營。細柳,即細柳營。在今陝西鹹陽西南。西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曾屯軍於此。後泛指軍營。

  [7]長楊綠榭:指皇宮的亭榭。長楊,西漢“長楊宮”的省稱。此泛指宮殿。

  [8]“畫橋”句:畫橋邊樹木青青,綠蔭團團。

  [9]征鞍:猶征馬。指遠行者所乘的馬。

  [10]綠窗:綠色的窗台。多指女子的居室。這裏指綠窗中的人。

  [11]青衫濕:指衣衫為淚所沾濕。言淚多也。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12]“霸陵”二句:指對京城長安的留戀。這二句化用三國魏王粲《七哀》詩:“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霸陵,即灞陵。漢文帝陵名。

  [13]“城頭”二句:在邊塞城頭看見使者的車騎自日邊而來,邊城花開之際兵士們正在練習騎射。使車,奉朝廷命令赴邊塞巡視的使者所乘之車。唐岑參《青門歌》:“青門金鎖平旦開,城頭日出使車回。”馬埒共恢齙勞狻?

  [14]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製成,因表麵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唐陳子昂《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

  [15]綰定:結束停當。

  [16]交河:古西域城名。是古車師前國的都城。唐貞觀十四年(640)曾設交河縣於此,唐代掌管西域的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部護府,最初也曾設於此城。故址位於今吐魯番市以西約十三公裏的雅爾乃孜溝中。

  [17]心曲:內心深處。

  [18]符敕角欏?

  [19]驂靷:將驂馬與車連接引車前進的皮帶。一端套在車上,一端套在牲口胸前。

  [20]“河濱”二句:太陽照耀著小河,清澈的河水映照著行進的車馬。彩輪,指太陽。淥水,清澈的河水。流軫,行進的戰車。軫,古代指車箱底部四周的橫木。借指車。

  [21]“黑隊”三句:行進的隊伍像一條黑色的奔蛇,旌旗上繪著鷹隼,軍隊行軍的速度如電閃星移。文旌,有文彩的旌旗。古時貴官出行時前導的儀仗。

  [22]遝鼓揚鉦:擊鼓敲鉦。遝鼓,在行進中擊鼓。鉦,古代樂器名。銅製,形如鈐,有柄可執,行軍時用。古時行軍擊鉦使士兵肅靜,擊鼓使士兵前進。

  [23]南庭:指南匈奴的朝廷。亦泛指南匈奴及其故地。

  [24]王程:奉朝廷差遣的行程。

  [25]皇華:《詩·小雅》有《皇皇者華》一篇,《詩序》雲:“《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後因以“皇華”為讚頌奉命出使或出使者的典故。

  [26]“遊韁”二句:勒進馬韁繩,早些得到封侯的金印。遊韁,馬韁繩。因能放鬆或拉緊,如遊動般牽引,故名。鵲印,指封官吉兆。參見第二出注釋[10]。

  [27]高闕:古地名。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北。陰山山脈至此中斷,成一缺口,望若門闕,故名。戰國趙武靈王向北開拓疆土,沿陰山築長城至此;西漢時衛青領兵出此,與匈奴右賢王作戰。北魏置戍,隸沃野鎮。

  [28]“星鋋(ch醤,又讀y醤)”二句:軍隊衝開如雲的陣地,將帥的月旗儀仗已抵回紇。星鋋,指軍隊。鋋,古代一種鐵柄短矛。這裏指代手持短矛的兵士。月羽,即月旗。古代軍隊將帥的一種繪有月亮圖形的儀仗旗。花門,山名。在居延海北三百裏。唐初在該處設立堡壘,以抵禦北方外族。天寶時為回紇占領。後因以“花門”為回紇的代稱。

  [29]“穀口”三句:言軍隊行軍路線。

  [30]“疊騎”二句:偵察兵謹慎著並騎而行,因為緊急軍情是不會有確定的準點。疊騎,並騎而行。這裏指偵察敵情的輕騎兵。逡巡,小心謹慎。蜚翹,禽類的尾羽。舊時插在書信上,以示需迅速遞送。

  [31]“飲馬”二句:戰馬將渡口的河水喝幹了,揮師出動即平息了對外族的戰爭。言軍隊的強大。飲馬,給馬喂水。河津,河邊的渡口。翻麾,揮動旗幟。言指揮軍隊作戰。塞塵,塞外的風塵。代指對外族的戰事。

  [32]“回首”句:言未來征途漫漫,回首往事,真是“日近長安遠”。長安日近,用晉明帝幼年事。典見《世說新語·夙惠》及《晉書·明帝紀》。

  [33]“雪嶺”三句:雪山皚皚,燕支草青青;雲台高高,佳人粉妝。這兩地情懷難於問詢。雪嶺燕支,雪山的燕支草。此言十郎即將赴北地。雲台玉粉,住在高樓中的女子。此指小玉。

  [34]“胡沙”句:能雕飾人的顏容的胡地風沙吹起旅人的鬢發。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風沙。雕顏,指額上刺花紋。古時少數民族的一種風俗。《宋書·武帝紀中》:“遂乃三俘偽主,開滌五都,雕顏卉服之鄉,龍荒朔漠之長,莫不回首朝陽,沐浴玄澤。”這裏指北地風沙對人顏容的改變。

  [35]“隴上”三句:在隴北很難尋訪到春天花開的消息,都是因為忠於國事而顧不上家事,故想念家中的妻子也是沒用的。隴上,泛指今陝北、甘肅及其以西一帶地方。西晉傅玄《惟庸蜀》詩:“薑維屢寇邊,隴上為荒蕪。”芳信,花開的訊息。後借指閨中人的書信。顧恩,眷念皇恩。顧身,顧及自身。

  [36]戍邏:古時戍守巡邏邊境的兵士。

  [37]“天街”句:天街星邊上的昴星依然閃耀。古人認為天街主國界,昴星為胡星,國界邊昴星閃爍,故需要軍隊警戒。天街,即天街星。《史記·天官書》:“昴、畢間為天街。”張守節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間,主國界也。街南為華夏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旄頭,即昴星。二十八宿之一。《漢書·天文誌》:“昴曰旄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38]曲米春:酒名。產於夔州雲安(今重慶雲陽縣雲安鎮)。

  [39]鳴珂: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指位居高官。

  [40]相如諭檄:指西漢司馬相如受武帝命作譴責唐蒙的《諭巴蜀檄》。《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為郎數歲,會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發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為發轉漕萬餘人,用興法誅其渠率,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諭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評析:

  《征途》一出寫十郎帶領兵士前往朔方,在行軍征途中的所見、所想、所感。

  本出劇情簡單之極,本可在下一出中用一句話交代即可,可劇作者偏偏寫成一出過場戲。而且為了避免十郎一人獨唱的沉悶,湯氏別出心裁地增一卒子角色與十郎輪唱,這更給人湊數之嫌。不過,這裏需要提醒讀者的是:本劇是作者初試傳奇文體的創作,因而更多的時候作者並未在意關目的安排,他注重的是文意,也就是湯氏後來主張的“意趣神色”。換句話說,作者是用創作詩文的手法來創作此劇,如果我們簡單以關目安排來衡量它,當然看不到任何可取之處。作者之所以安排這一出,是因為在前麵幾出中對功名前程的矛盾心情還未能得以盡情宣泄,故而需要《征途》一出繼續遣散胸中的鬱積。這從本出的四句下場詩中也可看出:“但曉鳴珂入紫薇,誰知戈甲度春暉。相如諭檄西南去,禁苑何人待獵歸。”意思是,本以為高中可進入朝廷的管理上層,誰知卻被外放邊關參軍;像相如這種人才被派到邊地去作安撫使,那麽還有誰能在皇帝左右待獵規勸呢?表示出作者對統治者才非所用、埋沒人才行為的否定。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