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二章 惜別

  “番卜算”(十郎上)春色暗蓬萊,紫陌朝初下[1]。玉堂鈴索動邊愁,寶劍悲離匣[2]。

  [浣沙溪]禦宿高花滿桂林[3],令君香暖出衣襟,玉池仙篆正堪臨[4]。羌笛無端催《折柳》[5],蜀窠還用繡林禽[6],一心人繾一人心[7]。自家李十郎,名魁多士,官拜詞林[8]。因朔方兵火未淨,著丞相杜黃裳行邊,詔下官參彼軍事。喜得石子英又中了武狀元,花敬定昨日有表奏請邊頭效用,尚子毗亦表奏西歸。已叫青兒去中書訊問,聖旨怎生發落?(青兒上)漏長丹鳳闕,花滿白雲司[9]。老爹,朝報在此[10]。(十郎看朝報介)呀!二月十六日,吏部一本,為經略鬆潘事[11]:西川缺節度使,仍推驍騎衛將軍花卿,奉聖旨有點[12]。十七日,兵部一本,為經略隴西吐蕃事:推武狀元石雄,奉聖旨有點。十八日,禮部一本,為朝正侍子歸番禮儀事:奉聖旨光祿寺賜宴,翰林院撰答番書[13]。呀!俺去朔方參軍,我三個朋友也都四方分散了,後會不知何時,可傷懷也!青兒,你去打聽三位老爺幾時起程?(青兒)聖旨教該部星夜打發起程。才間小的在禦道上遇著他三家門幹,說三位老爺就到俺府中告別了。(十郎)這等,快備酒筵。

  “夜遊朝”(花卿、石子英、尚子毗上)名勝翩聯西北去,時難駐離思愁餘[14]。玉鏤衢鞍,花明攂劍,皎日寸心相許[15]。

  (相見介)經春共遊息[16],一旦各聯翩[17]。莫論行近遠,終是隔山川。(十郎)花敬定節度去鬆州,尤在內地;石子英去隴西,正是吐番蹂踐之地;尚子毗亦複西歸吐番,不知何年再朝中國?天涯兄弟[18],一旦分飛,可為愴然[19]!(花卿)尚君西歸,終有南來之日;石子英年壯立功,周旋尚早[20];隻有老夫日暮途遠,恐當沒齒邊陲[21],星星白發[22],無相見期矣!(十郎)老節度釣渭飛熊[23],伏波躍馬[24],終當奏凱還朝。隻是暫別驚心,相為耿耿耳[25]!石子英仗君威靈,恢複隴西。先君神道,伏乞除掃[26]。尚子毗倘有信使,幸賜題書。下官明後日參軍朔方,關山勞險,未卜前途。男兒亢壯[27],勉力功名。別酒離歌,且盡今日。(花石尚)征軒有色,杯酒無心[28]。(十郎)勿謂一杯酒,明日難重持。青兒,看酒。(青兒)桃花嘶別路,竹葉滿離尊[29]。稟老爺:酒到。(把酒介)

  “皂羅袍”(十郎[30])別酒寸腸裁係[31],送將軍遠戍,侍子遙歸。紅亭一路羽旗飛,參差色映桃花水[32]。(合)黃山路繞,青驪去遲[33]。呼儔戒旅[34],傷心此時。今朝撇下河梁袂[35]。

  “前腔”(花石尚)早是銷魂別去[36],似猿斷三聲,鶴回五裏。關山迢遞本難期,兼之蕩子多留滯[37]。俺四人嗬,(合)弓調鵲血,刀寒鸊鵜[38]。邊頭意氣,崢嶸為誰[39]?條支再睹西王使[40]。

  (尚子毗)十郎,你說條支再睹西王使,是望俺重到中國了。豈知小弟之意,留戀泰華[41],隻是為使臣的,義當反命[42]。俺到國中,多隱居昆侖山下,不婚不宦,恐不得重與三兄相聞了。(十郎)子毗雖有泰華昆侖之興,隻怕吐番王不許,強欲相屈,子毗那可歸山?昔駒支由餘顯跡西戎[43],子毗正當出勸戎王,安邊保國。何得痼疾山林,高眠不起乎[44]?(尚子毗)謹領。罷酒了。(十郎)下官還要送別延秋門外[45]。(送別介)

  “香柳娘”送征人淚滋[46],送征人淚滋,流塵疊騎,飄霞亂日翻紅旆[47]。把心旌頓飛[48],把心旌頓飛,佳期後命催,閑敲唾壺碎[49]。(合)聽邊頭笛吹,聽邊頭笛吹,折柳題梅,封書好寄[50]。

  “前腔”(花石尚[51])忍登臨送歸,忍登臨送歸,胡天漢地,長安曉日空回袂[52]。暖春雲雁飛[53],暖春雲雁飛,離聲怯路岐,鄉心轉嘹唳[54]。(合前)

  (眾[55])別了罷。(拜介)

  “尾聲”(合[56])陌暖春煙醉柳絲[57],叫不住嘶塵別騎[58],還記取長樂疏鍾夜半時[59]。

  (花石尚下)(十郎吊場[60])青兒,回去罷。你看三位去,有俺相知送他;明日俺行,沒有三位老爺送俺。想起功名,都有踦別離之苦[61]!

  “前腔”[62]惹春風鬢絲,惹春風鬢絲,南來北去,飄風泊浪寧由自[63]。信人生馬蹄[64],信人生馬蹄,愁殺路傍兒,紅塵蔽千裏。要封侯怎的?要封侯怎的?賣藥修琴,浮生一世[65]。

  萬裏鳴沙擁戰塵,輕弓短劍出西秦[66]。

  征衫已帶青羌色[67],別淚還持送故人。

  注釋:

  [1]“春色”二句:朝陽剛剛升起,照在京師郊野的道路上,可朝廷由於邊地戰事緊張的消息傳來,竟致春色暗淡無光。蓬萊,借指朝廷。紫陌,指京師郊野的道路。

  [2]“玉堂”二句:翰林院中的通報鈴索牽動出邊愁,匣中寶劍就要悲愴出鞘了。這裏指十郎即將派往邊地,故引動愁思。

  [3]“禦宿”句:朝廷裏人才濟濟。禦宿,漢宮苑名。這裏指朝廷。

  [4]“玉池”句:言正可就著玉池之水臨寫練習。玉池,對硯池的美稱。仙篆,仙家所書篆體。這裏指飄逸遒勁的篆書體。

  [5]“羌笛”句:羌笛無端地催促著《折楊柳》曲的奏響。言邊地戰事使得征人與家人傷別。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長二尺四寸,三孔或四孔。《折柳》,《折楊柳》曲的省稱。古《橫吹曲》名。相傳西漢張騫從西域傳入《德摩訶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以為武樂。魏晉時古辭亡失。晉太康末,京洛有《折楊柳》歌,辭多言兵事勞苦。南朝梁、陳和唐人多為傷春惜別之辭,而懷念征人之作尤多。

  [6]“蜀窠”句:此句不易理解。按字麵解為“繡好團花圖案的衣服上,還需要繡上林中的禽鳥”。結合前後兩句的詩意,或可理解成“就要上邊塞了,可家人還沒把衣服準備好”。蜀窠,指蜀繡中的團花圖案。窠,衣物上織繡的團花。唐李賀《梁公子》詩:“禦箋銀沫冷,長簟鳳窠斜。”清王琦注:“所謂窠者,即團花也。鳳窠,織作團花為鳳凰形者耳。”

  [7]“一心人”句:言分隔兩地的同心人會彼此牽掛對方。一心人,《玉台新詠·古樂府〈皚如山上雪〉》:“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繾,牽掛;牽住。

  [8]“名魁”二句:名冠眾多才士之首,官拜翰林學士。

  [9]“漏長”二句:言等待消息的時間過長。白雲司,刑部的別稱。相傳黃帝以雲命官,秋官為白雲。刑部屬秋官,故稱。

  [10]朝報:朝廷的公報。刊載詔令、奏章及官吏任免等事。

  [11]“為經略”句:是有關籌劃治理鬆潘之事的。經略,籌劃治理。鬆潘,地名。即今四川鬆潘縣。地處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自古以來就是邊陲的軍事重鎮。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鬆州,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置鬆州、潘州二衛,不久並為鬆潘衛,“鬆潘”之名自此始。這裏用的是明代地名。

  [12]奉聖旨有點:奉聖旨欽點、指定。點,指定;選派。

  [13]答番書:回複外國使臣的國書。番,古時對西部及西南邊境各少數民族和外國的稱呼。

  [14]“名勝”二句:好友們同時受命,要去西北的邊地。難於留駐,離別的哀思使我煩愁。翩聯,共飛貌。這裏指好友們同時離開。

  [15]“玉鏤”三句:騎寶馬,攜名劍,報國之心皎日可鑒。玉鏤衢鞍,猶玉勒雕鞍。指代寶馬。花明攂劍,寶劍名。寸心,方寸之心。舊時認為心的大小在方寸之間,故名。

  [16]遊息:遊玩和休息。

  [17]“各”,底本作“名”,據富春堂本改。

  [18]天涯兄弟:指來自各方的兄弟。

  [19]愴然:悲傷的樣子。

  [20]周旋:與對手追逐較量。這裏指石子英在未來的日子裏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與來犯之敵較量。

  [21]沒齒邊陲:指老死或戰死在邊地。沒齒,指死。

  [22]星星白發:指滿頭白發。星星,頭發花白的樣子。

  [23]釣渭飛熊:指殷商末年呂尚(薑子牙)垂釣渭水,等待明君之事。飛熊,據《武王伐紂平話》,西伯侯夜夢飛熊一隻,來至殿下,周公解夢謂必得賢人,後果在渭水之濱遇見正在垂釣的薑尚。後因以“飛熊”指君主得賢的征兆。

  [24]伏波:指東漢的伏波將軍馬援。

  [25]耿耿:煩躁不安,心事重重。《詩·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26]“先君”二句:言家鄉隴西淪為敵手,亡父的墳塋無法祭拜,故敬請石雄能掃除敵害,恢複故土的平安。先君,對已故父親的稱謂。神道,指墓道。伏乞,向尊者懇求。猶敬請。

  [27]亢壯:高亢雄壯。指誌向遠大,雄心勃勃。

  [28]“征軒”二句:言征途遙遙,行色匆匆,無心飲酒。征軒,遠行的車。前蜀韋莊《江上逢史館李學士》詩:“前年分袂陝城西,醉憑征軒日欲低。”

  [29]“桃花”二句:桃花寶馬在分別的路邊嘶鳴,離別的酒杯斟滿竹葉美酒。桃花,指桃花馬。唐岑參《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竹葉,即竹葉青酒。

  [30]底本無“十郎”,據富春堂本補。

  [31]“別酒”句:言分別的酒裁出寸寸愁腸。

  [32]“紅亭”二句:從長亭望去,但見一路旌旗飛揚,參差的旗幟照映在桃花汛水中,相映成趣。這裏是想像中的征程景象。紅亭,猶長亭。古時路途中供行人休憩、送別之處。參差,不齊貌。桃花水,即春汛。因春天汛期來臨之時,正桃花盛開,故名。

  [33]“黃山”二句:黃土山前路途盤繞,青驪馬正緩緩而行。青驪,毛色青黑相雜的駿馬。

  [34]呼儔戒旅:呼喚同伴,準備啟程。儔,同伴;伴侶。戒旅,猶戒途。

  [35]河梁袂:指送別的身影。河梁,借指送別之地。源自舊題漢李陵《與蘇武》詩之三:“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送別揮手,遠望但見衣袂飄飄。

  [36]銷魂:形容極其哀愁。南朝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

  [37]“關山”二句:關山連綿不斷,難測歸期,加上遊蕩在外的人經常滯留不定。關山,關隘山嶺。迢遞,連綿不絕。蕩子,指辭家遠出、羈旅忘返的男子。

  [38]“弓調”二句:用鵲血調製好的良弓,用鸊鵜水鳥的膏脂塗抹好的寶刀。鸊鵜,水鳥名。俗稱油鴨。似鴨而小,善潛水。古人用其脂膏塗刀劍以防鏽。北宋梅堯臣《送王巡檢之定海》詩:“休淬鸊鵜劍,休調鵲血弓。”

  [39]“邊頭”二句:在邊地意氣風發,為誰耗費了青春歲月?邊頭,邊疆;邊地。唐王昌齡《塞下曲》之四:“邊頭何慘慘,已葬霍將軍。”崢嶸,形容歲月流逝。

  [40]條支:也作“條枝”。古代西域國名。約在今伊拉克境內。

  [41]泰華:泰山與華山的合稱。南宋辛棄疾《臨江仙·戲為山園蒼壁解嘲》詞:“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這裏指中華大地。

  [42]反命:返歸複命。反,同“返”。

  [43]“昔駒支”句:駒支,春秋時薑戎國的首領。據《左傳·襄公十四年》,他曾以事實為根據,駁斥晉國大夫範宣子的責難,表現得不卑不亢,最後範宣子對他表示道歉,以成就自己“愷悌”君子(平易近人)的名聲。由餘,春秋時秦國謀臣。據《史記·秦本紀》,他先祖為晉人,“亡入戎,能晉言”。後降秦,得到秦繆公的特別禮遇,為秦獻策伐戎。“益國十二,開地千裏,遂霸西戎”,成就了秦繆工的霸主地位。西戎,我國古代對西北少數民族的總稱。

  [44]“何得”二句:哪能夠困守山林,高臥不起呢?言尚子毗難於隱居山林。痼疾,本指積久難治的病。這裏指困守山林不出。按,“不起”,底本作“不救”,據富春堂本改。

  [45]延秋門:唐代長安禁苑西門。據《舊唐書·玄宗紀》,天寶十四年(755)冬,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六月,唐玄宗即由延秋門出長安,赴蜀避難。

  [46]淚滋:淚流滿麵。滋,多;盛。

  [47]“流塵”二句:描寫了軍隊出征時的情景。流塵,飛起的塵土。疊騎,即迭騎。並騎而行。飄霞亂日,飄動的雲霞遮住了太陽。紅旆,紅色的旗幟。

  [48]心旌:指心神;神思。

  [49]“閑敲”句:這裏用了東晉王敦“唾壺敲缺”的典故,表達慷慨激昂的情感。《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後以“唾壺擊缺”或“唾壺敲缺”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事亦見《晉書·王敦傳》。

  [50]“折柳”二句:言好友分別後,寄書信致問候。折柳,古人分別常送至十裏長亭,並折長亭柳枝揮以致意。後遂以“折柳”代指送別。題梅,寄梅花及詩文給好友以示思念。封書,古人常以泥封書信,並在泥上蓋印,以便保密。

  [51]底本無“花石尚”三字,據富春堂本補。

  [52]“長安”句:言好友揮袖告別。

  [53]“暖春”句:春暖花開,大雁北返。雲雁,高空的飛雁。

  [54]“離聲”二句:告別的聲音害怕道路分岔(因為那是不得不分別的時候),此時思鄉之情更加沉重,終不免發出淒清的哭泣。

  [55]底本無“眾”字,據富春堂本補。

  [56]底本無“合”字,據富春堂本補。

  [57]醉柳絲:指春日柳條隨風飄動,像喝醉酒的人醉步飄搖。

  [58]嘶塵別騎:指分別時馬嘶塵揚。

  [59]“長樂”句:長樂宮半夜稀疏的鍾聲。長樂,指漢長樂宮。這裏泛指宮殿。唐錢起《贈闕下裴舍人》詩:“長樂鍾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

  [60]吊場:古代戲曲術語。在一出戲的結尾,其他演員都已下場,留下一、二人念下場詩;或一出戲中一個場麵結束,由某一演員說幾句說白,轉到另一個場麵。

  [61]“踦”句:指為功名前程奔波,猶如走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備受與親人朋友的別離之苦。按,此句下原有一“合”字,這與劇情相背,為衍字,據富春堂本刪。

  [62]按,““前腔””,錢南揚校本、徐朔方校本均改作““香柳娘””。

  [63]“飄風”句:言在風浪中漂泊不定怎能自由自在。

  [64]人生馬蹄:言人生猶如馬蹄一樣在不停的奔忙。

  [65]“賣藥”二句:言做一個賣藥的江湖郎中或是修琴的匠人也能度過一生。這裏表達了作者對功名前程的矛盾心理。

  [66]西秦:指秦國。以其地處西方,故稱。又指晉時十六國之一。在今甘肅西南部。淝水之戰後,隴西鮮卑族乞伏國仁及其弟乾歸所建政權,史稱“西秦”。431年為夏所滅。這裏泛指西北邊地。

  [67]青羌色:青羌族的服飾顏色。青羌,古代西南地區羌族的一支。服飾尚青色,故稱。

  評析:

  《惜別》一出寫十郎在即將遠征朔方時與花卿、石雄、尚子毗三位好友話別。其時,花、石、尚三人也遵聖旨即將離開長安:花卿將任西川節度使;石雄已中武狀元,將經略隴西吐蕃;尚子毗將結束朝正西歸吐蕃複命。於是,四人把酒言別,離情繾綣,惆悵感慨。

  本出寫朋友告別與第二出《友集》寫朋友歡聚正成前後呼應之勢,當時幾個好友在元日宴集,各自躊躇滿誌;不想如今,春天還未完全過去,轉眼分別來臨。雖然,各自都實現了當時心願,即將可以一展平生的抱負。但麵對分別,離情別緒還是縈繞席間,揮之不去。尤其是十郎最後竟唱出了“要封侯怎的?賣藥修琴,浮生一世”,這與他新科狀元的身份多少有些相左。其實,這是劇作者借劇中人物之口抒自己胸中塊壘。湯氏創作此劇時正是他第三次春試失利後歸來不久,一生自負才情的湯顯祖盡管並未將之當成什麽大事,但心中對功名前程卻已隱隱產生了疑問,這矛盾的心緒正好借此劇予以宣泄。

  本出也是此劇敘寫的別情之一—朋友之別,接下來還有十郎與鄭六娘的話別,小玉對十郎的夫妻送別。劇作者用了三出的篇幅來寫一別情,離愁別緒漸漸彌漫,使此劇泛出一種感傷的情調。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