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章 遊仙[1]

  “神仗兒”(二宮臣上)靈辰青昊[2],春暉日耀。聽流鶯報道[3],今歲風光及早。喜人日是今朝,廣袖欲登高[4],忽聽西園召[5]。

  遊客初梁邸,朝光入楚台[6]。賢王開令節,餘吹拂衣灰[7]。自家霍王府左右尉是也[8]。今日人日,霍王登高設宴,姬人鄭六娘[9]、杜秋娘俱已安排絲竹[10],在望春台下伺候,想駕到來。

  “望吾鄉”(霍王上)托體東朝,天門紫氣高[11]。朝元殿上春明早[12],梁園雪罷啼春鳥[13]。翠蓋擁幢麾[14],爐香撲絳袍[15],人日風光好。

  草色王孫苑,雲光帝子家。瑤台多暇日[16],酌醴對春華[17]。自家霍王是也。順宗皇帝之弟[18],今上皇帝之叔[19]。龍種多奇,鳳毛殊色。分土而開者九國,寧須立上東門[20]?同日而策者三王,何事爭強北土[21]?不比宜春桃李,爭如鄴下芙蓉[22]?謝北海之文辭,空勞驛奏[23];少東平之知慧,有愧腰圍[24]。豪傑遊梁,侈賜旌旗萬乘[25];藏書等漢,閑參禮樂三雍[26]。雖然畫轂朱丹,愛煉紫金黃白[27]。風雲寄勝,花柳忘憂[28]。有兩個侍妾:一個喚做鄭六娘,一個喚做杜秋娘,俱是內家分賜,在左右二十餘年。止是鄭姬生女小玉一人。二姬嗬,包家明月,嬌聲啼鳥曙窗前[29];石氏翾風,細骨倒龍香屑上[30]。詎是當筵舉手,那曾聽樂悲心[31]?今日正是人日登高,風色晴媚,與宮臣宴笑一會。正是:庶子南皮,取醉謝莊之月[32];司徒北邸,重襟宋玉之風[33]。典膳官[34],想酒筵齊備,喚鄭、杜二姬登台。

  “掛真兒”(鄭、杜二姬上)穿衣寶鏡無人照,慵掠約鬢綠飄蕭[35]。(秋娘)曲譜閑抄,飲巡偷記[36],花葉籠歡笑[37]。

  (入見介)(六娘)宮姬鄭六娘叩頭,願君王千歲!(秋娘)宮姬杜秋娘叩頭,願君王千歲!(霍王)二姬好唱人日新詞者。(鄭、杜)理會得。(起立王左右介)(宮臣進酒介)

  “黃鶯兒”(鄭、杜)日宇麗初韶[38],臨彩簿[39],宴芳霄,金枝綠輦榮光皎[40]。春湊芸苗[41],春開柳條,輕煙半拂蘼蕪道。(合)太平朝,千秋人日,開宴酌葡萄[42]。

  (霍王)酌宮臣酒。

  “前腔”(宮臣[43])平樂侍賓寮[44],承燕彩,步蘭皋,蘋池尚覺雄風小[45]。春心鬱陶[46],春色嬌嬈,花前雁後同歡笑。(合前)(二姬進酒介)

  “宜春令”(六娘[47])慶靈辰,接誦椒[48],剪春人金屏阿嬌[49]。鈿筐銀粟,花窗點綴靈妃笑[50]。嫋行雲翠帶香繒,曳生煙青蕤彩纛[51]。(合)願君王,人日千秋,仙顏轉少。

  (霍王)好詞,好詞。還有沒有?(秋娘)還有一套。

  “前腔”日初長,年暗消,空襟塵花填酒澆[52]。饒他王母,依然白發啼青鳥[53]。日輪中逐日人忙,人世上愁人日老[54]。(合前)

  (霍王)這詞何人所作,分明要飲我以長生之酒,坐我以不老之庭[55]。好才調,好心懷[56]。是何名姓?(六娘)傳是隴西人李益秀才所作。(霍王)聞說朝中有個李益,他平生甚是妒嫉,那得知此!(宮臣跪介)有兩個李益:老李益現今在朝官職,少李益才舉博學宏詞[57]。有妒疾的是老李益。(霍王)原來有兩個李益。俺聽這詞兒,使俺塵心頓消[58]。寡人老矣[59],若不修仙[60],無緣再少。宮臣,我入華山去也。二姬可酌我酒,聽我說與:

  “惜奴嬌”蕙色娥媌,雲歌月豔[61],並在今朝。瑤台畔,逐勝等閑歡笑[62]。我看你們風韻嗬[63],嬌饒,白雪吹香,清矑送巧,半束煙綃[64]。飄搖,春韻軟粉酥融,早年風調[65]。

  (鄭、杜)願我王年年此日,享受未央之樂[66]。(霍王笑介)二姬,俺年老了。(鄭、杜)我王千歲。(霍王)隻怕饒不過[67]。

  “前腔”難饒。二姬,你不曉得,人生莫遣頭如雪[68],你看我貴人頭上,便春風幾度難消[69]。隻想我當初嗬,年少,暗拋紅豆,相調俊俏。寶襪沾雲,紅絲串露,轆轤春曉[70]。到如今嗬,你們侍寢[71],有甚麽歡事?還笑,洞房中空秘戲,正落得素女圖描[72]。

  (鄭、杜)千歲想是為賤妾容顏減昔,遂爾無歡。千歲何不國中別選,自有溫柔之卿,可以娛老。(霍王笑介)二姬,

  “鬥寶蟾”總饒、雲翹、細腰,盡翠黦紅殷,都成別掉[73]。俺今日嗬,隻是對迎風舊館,睢陽故道[74]。閑眺,看邸第樓台,疊紅塵多少[75]!影蕭條,厭鸞笙鳳撥,猿林雁沼[76]。

  (鄭、杜)千歲縱然厭此,更有何處可以逍遙?(霍王)我要去尋個朋友了。

  “前腔”王喬[77]、相邀、路遙。(鄭、杜)既然路遙,千歲怎的去尋得王喬到?(霍王)二姬,俺便做尋仙不到,也強似在塵中相處。繞碧落朝敲,明星夜醮[78]。勝高唐閑夢,洛浦空挑[79]。(六娘)千歲就要遊仙,也待嫁了女兒小玉,賤妾們一同修道。(霍王笑介)想到頭一路[80],女兒,顧不得你了。須曉,總愛海千層,浮生一了[81]。(六娘)千歲就在深宮修道,何必遠遊?(霍王)在人間自然不能清楚,我去了嗬,自逍遙,看桂嶺參差,芝樓窈窕[82]。

  (鄭、杜)千歲遠遊,也要表奏傳位[83],方才可行。(霍王)俺若先奏,便恐朝旨相留。俺就此先入華山,然後表聞[84]。你們就此辭別,各尋歸老便了[85]。(鄭、杜)千歲富貴極矣,猶自尋仙。賤妾二人,願逐淮王之仙雞,備彭公之采女[86]。

  “黑麻序”(六娘)雲霄,看千秋有靈氣,何事燕昭?妙舞《旋懷》,少不得夜蛾分照[87]。千歲,昔趙王宮妾,嫁為廝養婦[88];高陽美人,嫁得衛將軍[89]。妾雖微細[90],心常醜之。堪笑,月華姬,叢台女,空教氣分銷[91]。(合)為誰嬌?到不如雲裏金雞,洞中青鳥[92]。

  “前腔”(秋娘)悲悄,辟邪旗,珠絡褓,榮華夢杳[93]。斷雨零雲,教人困咽無聊。昔毛女飛金,嫦娥占月[94],妾雖微細,心常慕之。奇妙,玉薑飛,靈藥搗,淩風帶月飄[95]。千歲,賤妾從金陵入侍[96],得事我王二十餘年矣。王去修仙,棄妾何處?冷春宵,怎禁北鬥停舂,西王侍嘯[97]?

  (霍王)我看你兩人頗有誌氣,隻是鄭姬有小玉未嫁,怎得出家?暫賜汝名淨持,賜汝女紅樓一座,寶玉十廚,可從我封邑姓霍。那杜姬既有誌出家,可到金飆門外西王母觀中,度為女道士,弟子善才,可教相從,賜汝浮金磬、紫霞帔。二姬嗬,俺去後不用悲思,待我有白鶴之歸[98],汝再響青鸞之唱[99]。宮人,可將玉芙蓉冠、九光衣來,換了寡人服色。(換冠服介)

  “尾聲”便換金巾脫絳袍,又何用武陵犀導[100]?二姬嗬,免得你銅雀西陵恨寂寥[101]。

  (鄭、杜跪送王下,再上別介)(六娘)秋娘,幾時入王母觀去?(秋娘)便同弟子善才去也。(相抱哭介)姊妹二十年來,一旦分張[102],好不悵然也!

  “醉太平”(六娘)堪歎,畫鸞金雁,曾分飛別館,瘦燕肥環[103]。向花時節鼓,風流陣點綴霞檀[104]。等閑,桂叢人去竹枝斑,閃殺人隔花相喚[105]。春明淚眼,仙樓琪樹,幾度堪攀[106]。

  “前腔”(秋娘)闌珊,輕頻淺盼,把玉釵金篦,舍入岩巒[107]。怨王孫服散,吹笙處鳳水緱山[108]。淚彈,一團春翠擲人間,急罰盞夜筵燈散。(哽咽介)塵嬌自浣[109],想弄簫香雨,暗濕雲殘[110]。

  “尾聲”(六娘[111])可憐世事殊昏旦[112],紫陽宮女帶花冠[113],(秋娘)他日相逢海上山[114]。

  北渚淮南去學仙[115],知他少別也千年。

  佳人並逐花源去[116],剩粉殘脂最可憐。

  注釋:

  [1]遊仙:古人稱遠離塵俗,遊心仙境為“遊仙”。這裏指隱居深山,修仙學道。

  [2]“靈辰”句:靈辰,舊時謂正月初七日為人日,亦稱“靈辰”。青昊,青天。

  [3]流鶯:即鶯。流,謂其鳴聲流麗婉轉。南朝梁沈約《八詠詩·會圃臨東風》:“舞春雪,雜流鶯。”

  [4]廣袖:寬大的衣袖。《玉台新詠·漢時童謠歌》:“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

  [5]西園召:主人召客。

  [6]“遊客”二句:這二句是承唐李嶠《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詩中“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台”而來。梁邸,西漢梁孝王劉武喜構築,其府第見稱於世,後因以“梁邸”代指王侯的豪華宮室。楚台,指楚懷王夢遇巫山神女之陽台。

  [7]“賢王”二句:賢王,指霍王。令節,佳節。餘吹,此指風。

  [8]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太尉、都尉、縣尉等。這裏指王府的府尉。

  [9]姬人:妾。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姬人樊素,善歌。”

  [10]絲竹:弦樂器與竹管樂器之總稱。泛指音樂。

  [11]“托體”二句:言自己出身宮廷,有帝王家庭的貴氣。托體,出身。東朝,古代宮殿的別稱。唐時指大明宮,亦稱“東內”。唐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製》:“新年宴樂坐東朝,鍾鼓鏗鍠大樂調。”

  [12]朝元殿:即朝元閣,唐代宮廷閣名。在陝西臨潼縣驪山。玄宗朝,改名降聖閣。唐李商隱《華清宮》詩:“朝元閣回《羽衣》新,首按昭陽第一人。”

  [13]梁園:即梁苑。西漢梁孝王劉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方圓三百餘裏,宮室相連屬,可供遊賞馳獵。也稱兔園。

  [14]“翠蓋”句:翠蓋,以翠羽裝飾的車蓋。泛指華美的車輛。唐李白《東武吟》:“乘輿擁翠蓋,扈從金城東。”幢麾,旌旗儀仗之類。

  [15]絳袍:紅色朝服。

  [16]瑤台:美玉砌的樓台。也泛指雕飾華麗的樓台。這裏指霍王府。

  [17]酌醴:斟酒。三國魏嵇康《雜詩》:“鸞觴酌醴,神鼎烹魚。”

  [18]順宗皇帝:即李誦(761-806),貞元二十一年(805)一月即皇帝位,八月四日退位為太上皇,是唐代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居儲君位卻長達25年。

  [19]今上皇帝:即唐憲宗李純(778-820),在位十五年(805-820),在政治上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並在一代程度上削弱了藩鎮割據的勢力,史稱“元和中興”。元和十五年(820),為宦官所殺。

  [20]“分土”二句:分封土地,有了藩國後,難道就得立即出東門而去?言得封藩國後,應拜別父母兄弟,從容赴任,不要顯出急不可耐的樣子。寧,難道。東門,指京城的東城門。漢唐建都長安,州郡多在京城以東,故“士大夫遊宦於京者,出入皆取道東門”(見清王鳴盛《蛾術編》卷四十)。

  [21]“同日”二句:同時策封的王爵,為何要到北地去爭強好勝呢?這二句與上二句均表達了一種退隱的心情,與下文求仙修道的舉動是一致的。何事,為何;何故。

  [22]“不比”二句:還比不上宜春的桃李,又怎比得上鄴城的芙蓉呢?宜春,江西地名,漢代始置縣,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氣如春,四時鹹宜”的美譽。爭如,怎比得上。鄴下,即鄴城,三國魏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東。鄴城銅雀台下有芙蓉池,曹丕有《芙蓉池作》詩,曹植有《芙蓉賦》,分別描寫了芙蓉池優美的夜景、芙蓉盛開的美麗。

  [23]“謝北海”二句:不及北海王的才幹,空勞君王問政。謝,不如。北海,指東漢光武帝長兄劉縯的次子劉興。因封北海王,故稱。《後漢書·北海靖王劉興傳》:“顯宗器重興,每有異政,輒乘驛問焉。”驛奏,由驛站傳送的奏章。北宋宋祁《歲稔務閑因美成都繁富》詩:“告稔不須騰驛奏,自應銅爵報長安。”

  [24]“少東平”二句:缺少東平王的智慧,愧有寬大的腰圍。東平,指東漢光武帝的兒子、明帝的親弟弟劉蒼。因封東平王,故稱。《後漢書》有傳。知,同“智”。腰圍,史載劉蒼腰帶長八圍。這二句及上二句,是霍王認為自己雖食君祿,貴為王侯,卻不能像東漢初年的兩位王爺一樣,為君王謀劃分憂,故有“空勞”、“有愧”之說。

  [25]“豪傑”二句:此用西漢梁孝王劉武事。《漢書·梁孝王劉武傳》:“於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裏,廣睢陽城七十裏,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裏。得賜天子旌旗,從千乘萬騎,出稱警,入言蹕,擬於天子。招延四方豪傑,自山東遊士莫不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

  [26]“藏書”二句:此用西漢河間獻王劉德事。《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裏,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三十餘事。其對推道術而言,得事之中,文約指明。”三雍,即三雍宮。漢時對辟雍、明堂、靈台的總稱。

  [27]“雖然”二句:即使過著豪華的生活,還是喜愛煉丹求仙的隱居修道。雖然,即使。畫轂朱丹,將車輪裝飾成紅色。這裏指生活奢華講究。紫金,一種珍貴礦物。是一種綜合了金、銅、鐵、鎳等多種元素的合金。黃白,指金銀。

  [28]“風雲”二句:寄情於山水勝景之間,忘憂於繁華遊樂之地。

  [29]“包家”二句:此用包明月事。包明月,南朝人,撰有《前溪歌》:“當曙與未曙,百鳥啼窗前。獨眠抱被歎,憶我懷中儂,單情何時雙。”這是一首女子相思歌曲。

  [30]“石氏”二句:指西晉富豪石崇愛婢翾風,美貌無比,善聽聲辨玉,石崇對其寵愛有加。石崇還在象床上灑滿香塵,使所愛者踐踏,不留痕跡的就賞珍珠百顆等事。事見東晉王嘉《拾遺記》卷九。細骨,指女子身軀輕柔嬌小。倒龍,即倒龍形的玉佩。

  [31]詎!

  [32]“庶子”二句:像曹植與好友那樣宴遊歡聚,陶醉於謝莊之《月賦》。庶子,舊時指嫡長子以外的眾子。這裏指曹植,他是曹操的第三子。南皮,縣名,秦始置。即今河北南皮縣。漢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與友人吳質等文酒射雉,歡聚於此,傳為佳話。後成為稱述朋友間雅集宴遊的典故。《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每念昔日南皮之遊,誠不可忘。”謝莊之月,指南朝宋文學家謝莊(421-466)所作《月賦》。此賦為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文中假借陳王曹植痛失知己,夜半外出排解憂悶,並授意王粲為此情此景寫文一篇,抒發感慨。

  [33]“司徒”二句:就戰國楚宋玉的《風賦》設喻。宋玉,曾任楚國大夫,其《風賦》中論“大王之風”,有“然後倘佯中庭,北上玉堂”之句,此處故言“司徒北邸”。宋玉之風,指宋玉所作《風賦》。此賦述宋玉、景差陪楚襄王遊蘭台宮時,“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從而引發宋玉“大王之風”與“庶人之風”的闊論。重襟,重新感受。

  [34]典膳官:舊時宮廷中掌管帝王飲食的官員。

  [35]“慵掠”句:隨意梳理一下束好的鬢發,但見黑發飄飄。掠,梳理。約鬢,纏束好鬢發。飄蕭,鬢發飄逸瀟灑的樣子。唐白居易《箏》詩:“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

  [36]飲巡:飲酒時與席上所有客人喝了一遍。巡,指依次一遍。

  [37]籠:包含。

  [38]“日宇”句:太陽初升,照耀著宮殿一片美麗。日宇,太陽所居之處。也指帝王的宮闕。唐馬懷素《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製》:“日宇千門平旦開,天容萬象列昭回。”韶,美麗。

  [39]彩簿:華麗的儀仗。簿,即鹵簿,古代的儀仗侍從。唐製,四品以上皆給鹵簿。

  [40]“金枝”句:君王乘坐華麗的輦車,顯得容光煥發。金枝,帝王子孫的貴稱。這裏指霍王。綠輦,華麗的輦車。輦,古代用人拉著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41]春湊芸苗:春天來了,芸草苗茂密地生長著!

  [42]酌葡萄:飲葡萄酒。

  [43]“宮臣”二字原無,據富春堂本補。

  [44]“平樂”句:在平樂觀一般的園林中招待賓客。平樂,即平樂觀。漢代宮觀名。賓寮,賓客;幕僚。

  [45]“承燕彩”三句:穿著燕地的彩綢衣,走在長著蘭草的岸邊,但見池塘中蘋草在微風中緩緩飄動。燕彩,燕地產的彩色綢緞。蘭皋,長著蘭草的水邊高地。《楚辭·離騷》:“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南宋朱熹集注:“澤曲曰皋,其中有蘭,故曰蘭皋。”蘋,多年生水生蕨類植物,莖橫臥在泥中,葉柄長,頂端集生四片小葉,也漂浮於水麵。可入藥。雄風,強勁的風。宋柳永《竹馬子》詞:“對雌霓掛雨,雄風拂檻,微收煩暑。”

  [46]春心鬱陶:春天裏,心情是喜中仍有一絲淡淡的愁緒。鬱陶,形容喜而未暢。《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思陶”漢鄭玄注:“陶,鬱陶也。”唐孔穎達疏:“鬱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47]“六娘”二字原無,富春堂本此處有“鄭”字,據補。

  [48]接誦椒:承接前人的習俗獻誦《椒花頌》。

  [49]“剪春人”句:剪春人,指舊時人日剪彩勝的風俗,多剪人形飾物貼屏風上,或戴頭鬢上。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人日·剪華勝》:“董勳《問禮俗》:‘人日剪彩為人勝,貼屏風上,亦戴諸頭鬢。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也。’”阿嬌,即漢武帝陳皇後,是武帝姑母的女兒。《漢武故事》:“膠東王數歲,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長主指左右長禦百餘人,皆雲不用,指其女:‘阿嬌好否?’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長主大悅。”這裏“金屏阿嬌”即指剪漢武帝金屋藏嬌故事貼屏風上。

  [50]“鈿筐”二句:鈿筐,鑲嵌金、銀、玉、貝等物的小簪。《淮南子》:“柱不可以摘齒,筐不可以持屋。”東漢高誘注:“筐,小簪也。”銀粟,比喻茶水表麵上浮起的白色泡沫。宋黃庭堅《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晷並詩》:“赤銅茗椀雨斑斑,銀粟翻光解破顏。”原注:“銀粟,謂茗花。”靈妃,即宓妃。《文選·郭璞〈遊仙詩〉之二》:“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唐李善注:“靈妃,宓妃也。”

  [51]“嫋行雲”二句:舞蹈時,彩色衣帶散發出陣陣香氣,如行雲般隨風飄動;那些舞衣上的裝飾物及手中的彩色舞巾舞動時也如縷縷青煙飄起。嫋,隨風擺動的樣子。,古時用毛羽做的舞具。

  [52]“日初長”三句:春天來了,白天開始變長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歲也在不知不覺中消磨了,這落空的抱負、灰白的頭發隻能以酒填澆了。

  [53]“饒他”二句:哪怕她是王母,也免不了麵對傳信的青鳥發出年老的哀歎。饒,盡管;哪怕。青鳥,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後遂以“青鳥”為信使的代稱。

  [54]“日輪中”二句:在太陽的東升西落中,人們日複一日地忙碌著,隻有那些憂愁的人在無聊中日漸老去。日輪,太陽。因其形如車輪而運行不息,故名。逐日,每天。

  [55]“分明”二句:顯然是要讓我坐在不老廳堂上喝著長生之酒。

  [56]“好才調”二句:才調,才氣。多指文才。唐李商隱《讀任彥升碑》詩:“任昉當年有美名,可憐才調最縱橫。”心懷,猶胸懷。

  [57]博學宏詞:科舉名目的一種。始於唐開元中。

  [58]塵心: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堯臣《送曇穎上人往廬山》詩:“塵心古難洗,瀑布垂秋虹。”

  [59]寡人:古代王侯的謙稱。《禮記·曲禮下》:“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唐孔穎達疏:“寡人者,言己是寡德之人。”

  [60]修仙:修煉成仙。古代道教所謂修煉長生不老的方法。

  [61]“蕙色”二句:蕙色,豔麗之色。蕙,即蕙蘭,一種香草。娥媌,指輕盈美麗的女子。西漢揚雄《方言》第一:“秦晉之間,凡好而輕者,謂之娥;自關而東,河濟之間,謂之媌。”雲歌,指高歌。宋史達祖《杏花天》詞:“涼花畔,雲歌露飲。夢斷了,終難再問。”

  [62]“逐勝”句:追逐勝景,隨心歡笑。等閑,輕易;隨便。南宋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63]風韻:風度韻致。多指女子優美的姿態。

  [64]“嬌饒”四句:嬌饒,柔美嫵媚。唐鄭穀《海棠》詩:“穠麗最宜新著雨,嬌饒全在欲開時。”清矑,也作“清盧”。指眼珠明亮,黑白分明。《漢書·揚雄傳上》:“玉女無所眺其清盧兮,宓妃曾不得施其蛾眉。”半束煙綃,指女子腰肢纖細。綃,生絲。

  [65]“飄搖”三句:飄搖,舉止輕盈灑脫的樣子。軟粉酥融,指女子肌膚柔軟細嫩、潤滑如酥。酥融,潤滑柔軟。風調,指人的品格情調。唐白居易《和殷協律琴思》:“秋水蓮冠春草裙,依稀風調似文君。”

  [66]未央:未盡;無已。唐皎然《隴頭水》詩之二:“秦隴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67]饒不過:饒受不過。言承受不了二姬的祝福。饒,饒受;即額外享受。

  [68]“人生”句:言人生在世一旦年老就不可能再年輕。頭如雪,即年老頭發變白。

  [69]“便春風”句:春天,生機盎然,一切欣欣向榮。然歲月不饒人,唯人的年歲不會因春天來臨而返老還童。故這裏說“便春風幾度難消”頭上之白發。

  [70]“寶襪謀鴣啤?

  [71]侍寢:指女子伴眠。唐李暇《擬古東飛伯勞歌》:“誰家女兒抱香枕,開衾滅燭願侍寢。”

  [72]“洞房”二句:洞房,幽深的內室。多指臥室、閨房。秘戲,原指後宮內秘密之戲劇。後泛指男女淫穢嬉戲。素女,傳說中古代神女。與黃帝同時,據說她善於弦歌,且善房中術或養生術。西漢王褒《九懷·昭世》:“聞素女兮微歌,聽王後兮吹竽。”又,東漢王充《論衡·命義》:“素女對黃帝陳五女之法,非徒傷父母之身,乃又賊男女之性。”素女圖,明中期出現的一種春宮畫冊。

  [73]“總饒”三句:過去那些總圍繞身邊的穿著顏色各異的服飾的高髻細腰美女,已經是別一種格調了。饒,額外享受。雲翹,指女子高聳的發髻。也借指美女。宋王千秋《瑞鶴仙·韓南澗生日》詞:“金船滿酌,雲翹低祝。”黦紅殷,本指綠、黃黑、紅、黑紅等顏色。這裏指穿著各式顏色服飾的女子。別掉,即“別調”。指另一種格調。

  [74]“對迎風”二句:迎風舊館,指漢武帝時的迎風觀。《漢書·揚雄傳上》:“甘泉本因秦離宮,既奢泰,而武帝複增通天、高光、迎風。”睢陽故道,史載西漢梁孝王劉武在其封國的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大治宮室,為複道,自宮連屬於平台三十餘裏”。“睢陽故道”即指此。這裏指霍王眺視自己之前生活過的館閣樓台,回味過去的生活。

  [75]“看邸第”二句:看那邸第樓台,重重疊疊的,都淹沒在人世的滾滾紅塵之中!紅塵,佛教、道教等稱人世為“紅塵”。這裏指世俗的人間生活。

  [76]“厭鸞笙”二句:厭倦了這歌舞升平,閑適遊娛的生活。鸞笙,笙的美稱。鳳撥,鳳鳥形的撥。撥,彈撥弦樂器的撥子。這裏以“鸞笙鳳撥”泛指歌舞升平的生活。猿林雁沼,指西漢梁孝王兔園中的落猿岩與雁池。西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梁孝王好營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築兔園。園中有百靈山,山有膚寸石、落猿岩、棲龍岫;又有雁池,池間有鶴洲、鳧渚。其諸宮觀相連延互數十裏,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主日與宮人賓客弋釣其中。”這裏以“猿林雁沼”泛指豪奢閑逸的生活。

  [77]王喬:即王子喬。傳說中的仙人,即周靈王太子。《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王喬控鶴以衝天,應真飛錫以躡虛。”唐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

  [78]“繞碧落”二句:耳旁縈繞著仙家做早課的晨鍾聲及夜間道場的誦經聲。碧落,道教語,指天空;青天。唐楊炯《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碧落三乾外,黃圖四海中。”朝敲,指佛、道晨課前敲響的晨鍾。夜醮,指佛、道夜間設道場念經做法事。

  [79]“勝高唐”二句:勝過楚王高唐遇神女的閑夢與曹植洛水逢洛神的空挑逗。

  [80]到頭一路:指人生到最後不生離即死別,除此不會有其他的結局。

  [81]“總愛海”二句:愛海,佛教用以稱情。以海稱之,極言其深也。浮生,指人的一生。出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因稱人生為“浮生”。浮生一了,言人生一世最後都是以生命的死亡為終了。

  [82]“看桂嶺”二句:參差,不整齊。這裏指山勢的高低起伏。窈窕,深遠;幽深。桂嶺、芝樓,泛指古人隱居修煉之所。

  [83]傳位:傳授帝王權位。富春堂本此處作“聖上”,似更貼切。

  [84]表聞:向皇上上表申聞。《宋書·謝靈運傳》:“出郭遊行,或一日百六七十裏,經旬不歸,既無表聞,又不請急。”

  [85]歸老:終老。唐何扶《送閬州妓人歸老》詩:“竹翠嬋娟草逕幽,佳人歸老傍汀洲。”

  [86]“願逐淮王”二句:指願意跟隨霍王隱居求仙修煉。淮王,即西漢淮南王劉安。《太平廣記》卷八引《神仙傳》:劉安飲藥升天仙去,“餘藥器置在中庭,雞犬舐啄之,盡得升天,故雞鳴天上,犬吠雲中也”。彭公,即傳說中的長壽仙人彭祖。《太平廣記》卷二引《神仙傳》:彭祖有長壽養生之方,年七百六十七歲,可一點也不見老。殷王曾親自前往問詢長生之術,不告。後使一“知養性之方,年二百七十歲,視之如五六十歲”的采女前往問道,彭祖盡告之。采女回來後將養生之要教王,王試之有靈驗,想獨自享有此術。“乃下令國中,有傳祖之道者誅之,又欲害祖以絕之”,彭祖就逃離了,不知所之。

  [87]“雲霄”五句:王爺您自有千秋高壽,為何像燕昭王一樣好神仙之術?燕昭王因為經常沉醉於《旋懷》等精妙的歌舞中,當然少不得乞要分照的夜蛾煉製長生丹藥。雲霄,喻指高位。這裏指霍王貴為親王。何事,何故。燕昭,即戰國時燕昭王。東晉王嘉《拾遺記》卷四載:燕昭王即位二年,廣延國進獻了兩名“絕古無倫”的善舞者,能舞《旋懷》,“言其肢體纏曼,若入懷袖也”。又,西王母至,“與昭王遊於燧林之下,說炎帝鑽火之術。取綠桂之膏,燃以照夜。忽有飛蛾銜火,狀如丹雀,來拂於桂膏之上。此蛾出於員丘之穴。穴洞達九天,中有細珠如流沙,可穿而結,因用為佩,此是神蛾之矢也。蛾憑氣飲露,飛不集下,群仙殺此蛾合丹藥。西王母與群仙遊員丘之上,聚神蛾,以瓊筐盛之,使玉童負筐,以遊四極,來降燕庭,出此蛾以示昭王。王曰:‘今乞此蛾以合九轉神丹!’王母弗與”。

  [88]“趙王”二句:趙王的姬妾,嫁給了仆役。唐李白《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詩:“妾本叢台女,揚蛾入丹闕。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一辭玉階下,去若朝雲沒。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即詠此事。廝養,廝役;仆役。

  [89]“高陽”二句:高陽王的美人徐月華,嫁給了衛將軍原士康。事見明王世貞《豔異編》卷十六《高陽王》:後魏高陽王雍,居近青陽門外數裏,貴極人臣,富兼山海,家有“童仆六千,伎女五百,隋珠照日,羅衣從鳳。自漢晉以來,諸王豪侈,未之有也”。雍死後,“諸伎女悉令人道,或有出家者。美人徐月華善箜筷,能為明妃出塞之曲,聞者莫不動容。永安中,與衛將軍原士康為側室,士康宅亦近青陽門”。

  [90]微細:指地位卑下;低賤。《史記·高祖本紀》:“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

  [91]“堪笑”四句:可笑啊,月華姬,叢台女,你們白白失掉了自己的身份。這四句是承上麵“趙王宮妾”、“高陽美人”而言的。叢台,戰國時趙國所築樓台,在河北邯鄲城內,因數台相連,故名。唐李遠《聽話叢台》詩:“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台。”氣分銷,指丟了體麵,失掉身份。

  [92]“到不如”二句:倒不如淮南王劉安的金雞、王母身邊的青鳥能長久地陪伴主人身邊。

  [93]“悲悄”四句:悲愁啊,那辟邪旗開道,珠絡褓裹著的皇子,都是過去的榮華,成了遙遠的夢。唐代杜牧有《杜秋娘詩》,詩前小序雲:“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為李錡妾。後錡叛滅,籍之入宮,有寵於景陵。穆宗即位,命秋為皇子傅姆,皇子壯,封漳王。鄭注用事,誣丞相欲去己者,指王為根。王被罪廢削,秋因賜歸故鄉。予過金陵,感其窮且老,為之賦詩。”詩中有句作:“紅粉羽林杖,獨賜辟邪旗”、“虎睛珠絡褓,金盤犀鎮帷”。湯劇在這裏借用杜秋娘原型的生活經曆,故有此唱詞。悄,憂愁。辟邪,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有兩角。珠絡,本為頭飾的一種,係以珍珠綴結成網絡狀。褓,包裹嬰兒的小被。杳,幽深;久遠。

  [94]“昔毛女”二句:從前有毛女隱居華山,嫦娥奔月的傳說。漢劉向《列仙傳》“毛女”條:“毛女者,字玉薑,在華陰山中,獵師世世見之,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人也。秦壞,流亡入山避難,遇道士穀春,教食鬆葉,遂不饑寒,身輕如飛,百七十餘年,所止岩中有鼓琴聲雲。”晉幹寶《搜神記》:“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

  [95]“奇妙”四句:多神奇啊,玉薑在華山中飛奔,嫦娥在月宮中搗藥,乘風伴月。玉薑,即前述毛女。靈藥搗,傳說嫦娥因偷吃不死藥,被罰在月宮終日搗製不死藥。

  [96]從金陵入侍:從金陵來到王府侍候霍王。金陵,即今江蘇南京市。

  [97]“冷春宵”三句:清冷的春夜,如何禁受得了漫漫長夜,聽到善嘯之人的嘯聲,則更顯淒涼。春宵,即春夜。北鬥,即北鬥七星。古人能根據北鬥星運行的位置來確定四時。停舂,停止勞作。這裏指北鬥星停止運行。西王侍嘯,西王母侍者的嘯聲。《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

  [98]白鶴之歸:指駕白鶴歸來。此指修成正果。

  [99]青鸞之唱:指愛情的歌唱。青鸞,古代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相傳這是一種為愛情而歌唱的鳥,一生中都在尋找自己的同類。唐李白《鳳凰曲》詩:“嬴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獨去,更有攜手人。”

  [100]“便換金巾”二句:既然已經脫掉絳袍,換上了金巾,又為何要用武陵的犀導來導發戴冠呢?也就是說,既然拋開了塵世生活而選擇了遊仙修道,又為何要用鄭、杜二姬的侍候。金巾、絳袍分別指代霍王目前的王侯生活及即將開始的遊仙生涯。犀導,用犀角製成的導發具。古人用以引發入冠幘。

  [101]“銅雀”句:指魏武帝曹操生前遺命安排姬妾駐守銅雀台為其歌吹守陵事。銅雀,即銅雀台。西陵,魏武帝曹操陵墓。《鄴都故事》:“魏武帝遺命諸子曰:“吾死之後,葬於鄴之西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餘香可分諸夫人,不命祭吾。妾與伎人皆著銅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穗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時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102]分張:分離;分別。唐李白《白頭吟》:“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雲間兩分張。”

  [103]“堪歎”四句:可歎啊,漢時趙飛燕,前朝楊玉環,就像畫鸞金雁一般,隨帝王來往各處行宮之間。畫鸞金雁,言其美麗也。別館,帝王在京城以外的行宮。瘦燕,指漢代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她體態輕盈瘦弱。肥環,即唐玄宗貴妃楊玉環,她體態豐腴。

  [104]“向花時”二句:在花開的時節,擊鼓嬉戲,排演風流陣法。節鼓,樂器,擊之以節樂。風流陣,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風流陣》:“明皇與貴妃每至酒酣,使妃子統宮妓百餘人,帝統小中貴百餘人,排兩陣於掖庭中,目為風流陣。以霞帔錦被張之為旗幟,攻擊相鬥,敗者罰之巨觥以戲笑。”

  [105]“桂叢人”二句:言霍王隱居離去後,自己隻能苦苦地隔花呼喚,將像娥皇、女英思念舜一樣使竹染淚斑。桂叢人,即隱居之人。竹枝斑,晉張華《博物誌》卷八:“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閃殺人,苦煞人。

  [106]“春明”三句: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裏,我們卻因您要離開而滿眼含淚,那仙樓琪樹,能經得起我們幾次登攀。言霍王離開後思念他隻能登上高樓遠望。琪樹,唐李紳《琪樹》詩序:“琪樹垂條如弱柳,結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歲生者相續,一年綠,二年碧,三年者紅,綴於條上,璀錯相間。”

  [107]“闌珊”四句:消沉啊,盼來盼去,竟舍棄我們,遁入深山。闌珊,消沉。頻,同“顰”,皺眉。玉釵金篦,指代女子。即六娘、秋娘也。岩巒,高峻的山巒。這裏指霍王修道的深山。

  [108]“怨王孫”二句:可恨王侯子孫從來散漫,常效王子喬在緱氏山吹笙修道。服散,從事閑散之事。服,服行;實行。緱山,即緱氏山。漢劉向《列仙傳·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

  [109]塵嬌自浣:塵嬌,塵世中的嬌女子。這裏是杜秋娘自指。自浣,自洗塵世之心。言秋娘即將到西王母觀修道,故須滌除塵世之心。

  [110]雲殘:即殘雲。零散稀疏的雲。富春堂本“雲殘”下有白語:“六娘,就此拜辭了。(鄭)人日登高之樂,番成岐路之悲。”

  [111]按,“六娘”及下“秋娘”四字底本無,富春堂本有“鄭”、“杜”二字,據補。

  [112]世事殊昏旦:指世事變化極快,難以意料。殊昏旦,言從清晨至黃昏就絕然不同。殊,不同。

  [113]“紫陽”句:戴著花冠的宮女在道觀中修行。此句指秋娘言。紫陽,道士。唐錢起《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雲深。”這裏指道士修行的道觀。花冠,指女子所戴的裝飾美麗的帽子。

  [114]海上山:即仙山。傳說中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

  [115]“北渚”句:指傳說中西漢淮南王劉安學仙之事。

  [116]花源:即桃花源的省稱。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寫武陵捕魚人無意中發現了避秦亂的世外桃源。

  評析:

  《遊仙》一出寫霍王人日登高設宴,並安排姬妾鄭六娘、杜秋娘彈奏樂曲佐酒。當鄭、杜二人彈奏才子李益所作新詞[宜春令]後,沒想到竟使得霍王塵心頓消,準備入華山修仙,求得長生不老之道。盡管鄭、杜二姬苦苦挽留,無奈霍王去意已決,以致人日登高之樂,變成夫婦陌路之悲。最後,秋娘帶領弟子善才去了西王母觀中出家修道;六娘因為還有女兒小玉未嫁,暫且留下陪伴女兒。真乃是“桂叢人去竹枝斑”,“可憐世事殊昏旦”。

  從劇情來看,本出情節與主題關係甚小,唯交代了小玉的身世來由,竟用了十七支曲,由此可見此劇情節枝蔓橫生之一斑。然唐人小說《霍小玉傳》直言“故霍王小女”,則小玉母女身世凋零,是由於霍王辭世之故。湯顯祖別出心裁,編出《遊仙》一出,當然不僅是呈才自傲,實含一定深意。放眼明代萬曆之前的武宗、世宗等,都是不理朝政之主。嘉靖帝更是終日醉心於學道,致使首輔嚴嵩專國廿年,吏治腐敗,對明王朝的統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對於滿腹經時濟世之才的湯顯祖,當然深諳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劇中借霍王遊仙對當時的修道之風給予了嘲諷。

  本出依然秉承此劇典重厚實的語言風格,典故觸目皆是,有關親王以及修仙成道的典故尤為突出。這雖然體現了湯氏淵博的學識,但對俗文學的戲劇而言,則大大增加了讀者(觀眾)理解的障礙。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