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友集

  “珍珠簾”(李十郎上)春明曉燦青帝瑞,臨東觀,雲氣光華重旦[1]。紅日麗長安,人傍靈台風轉[2]。芳椒今已獻,慶元會、萬年觴滿[3]。彩勝出宮花,柳色青袍欲換[4]。

  帝裏新元會[5],天門拂曙開[6]。瑞雲生寶鼎,暖吹度靈台。萬戶宜春帖[7],千官獻壽杯。丹墀多計吏,搦管問賢才[8]。小生姓李,名益,字君虞,隴西人氏。先君諱揆[9],前朝相國;先母辛氏,狄道夫人。貴襲貂裘,祥標鵲印。朱輪十乘,紫詔千篇[10]。王子敬家藏賜書,率多異本[11];梁太祖府充名畫,並是奇蹤[12]。小生少愛窮玄,早持堅白[13]。熊熊旦上,層城抱日月之光[14];閃閃宵飛,南鬥觸蛟龍之氣[15]。對江夏黃童之日晷[16],發清河管輅之天文[17]。兄弟十人,生居其末,俗號十郎。正是:賈家三虎,偉節最著[18];荀氏八龍,慈明無雙[19]。朱公叔之恣學,中食忘餐[20];譙允南之研精,欣然獨笑[21]。文犀健筆,白鳳雕章[22]。懸針倒薤之書,雲氣芝英之簡[23]。壇場草樹,院宇風煙[24]。閑則飄舉五方,遊戲三昧[25]。經稱《小品》,還下二百簽[26];賦為名都,略點八十處[27]。看郭象之注《逍遙》,何如向子[28]?斷平叔之言《道德》,不及王生[29]。頗吟《招隱》之章,輒動懷仙之操[30]。笑時流義輕於粟[31],鄙儒輩知不如葵[32]。悲蒯生一說而亡三,詫墨子九拒而餘六[33]。園池幸足,台閣無心[34]。爭奈朋友彈冠,郡縣勸駕[35]。趙元叔河南計吏,張長宗丹陽孝廉[36]。忝春官桃李之塵,雜上苑桂林之玉[37]。正及殿試[38],忽奏吐蕃入破隴西數郡[39],抄至鹹陽[40],烽火照於甘泉[41],車駕親屯細柳[42]。暫輟龍軒之對,俱奔燕幕之生[43]。比向隴西,奄成塞北[44]。楊祖德家惟弱柳[45],殷仲文庭止枯槐[46]。三川為飲馬之泉,陸渾纏兵妖之氣[47]。旁藩列鎮,據穴橫兵。井樹無遺,幹戈滿地[48]。金魚玉碗,感朝暮之情多[49];寶軸龍文,歎文武之道盡[50]。顧鬆楸而耿涕,去桑梓以遙奔[51]。依止神京,春燕並巢林木;摧殘旅館,秋鴻半落蘆洲[52]。且喜生意漸回[53],春光再轉。今日是元和十四年正月朔旦[54],兼逢是日立春。天下朝覲官員[55],應製士子[56],俱入雲龍門太極殿朝賀[57]。萬疊雲中窺日,九光霞裏朝元[58]。車喧百子之鈴[59],庭現九金之鼎[60]。戲魚成殿,預章宮裏朝儀[61];舞馬登床,花萼樓前故事[62]。帝禦青龍之座[63],光生萬戶千門;人斟白虎之尊[64],響動千秋萬歲。朝畢之後,光祿賜宴[65]。皇恩洽,群臣醉。降氤氳,調元氣[66]。誰道七哀無象[67]?由來萬樂有聲[68]。隻是一件,小生年已十九,逢此佳節,尚未婚宦[69]。椒花可頌,不逢劉氏之媛[70];柏葉空傳,未取戴憑之席[71]。以此長歎,及此春新[72]。所喜五陵豪傑,多所知名;四姓小侯,爭來識麵[73]。有個故舊喚做花卿[74],字敬定,曾授西川節度[75],今升驃騎將軍[76];有一個武舉生徐州石雄[77],字子英,智勇無雙,在京中武選;有一個吐蕃侍子喚做尚子毗[78],羊同部昆侖山下人[79],在此入國子監受業[80]。三君年紀不同,俱稱豪傑。今早賀正朝門外[81],相約過我,館中拜正[82]。已喚青兒置酒[83],不知齊備否?(青兒上)梅花欲待歌前發[84],蘭氣先過酒上春[85]。稟相公:柏葉酒[86],五辛盤[87],俱已齊備。(生)門外伺候。三位老爺至即通報。(青兒)理會得[88]。

  “賀聖朝”(花卿、石子英、尚子毗上)皇州暖律星旋,榮光燭地翔天[89]。雲龍門外慶朝元,看萬國春前。

  (相見拜介[90])天正初啟節[91],日陸早迎祥[92]。百靈添景福[93],萬裏慶年光[94]。(閑敘科)(花卿)十郎,你們才子,年年元日試筆[95],可已有新作否?(十郎)朝罷歸館中,遙望故鄉幾拜,不勝客邸之思。旋即整具辛盤[96],奉候佳客,未遑及於毫翰[97]。(花卿)對客揮毫,便可口占絕句一首[98]。隻是一件,不許用舊年元日的詩,立一新體。上句要說自己,或表字[99],或姓名,或俗號,下三句說自家新年來意概[100],何如?(十郎)願老將軍先占。(花卿占詩介)道是花卿出眾來,將軍曾宴集靈台[101]。雲龍帝座朝元日[102],羽衛雕盤紫氣回[103]。(十郎)正是驍騎將軍意概[104]。詩到石子英了。(石占詩介)身是淮南石子英,翹關此日拜王正[105]。願令春氣銷兵氣[106],無事空邀麟閣名[107]。(十郎)好,武狀元的意概。詩到尚子毗了。(尚占詩介)身是昆侖尚子毗,朝正侍子拜龍墀[108]。西歸更祝金王母[109],玉琯東風滿月支[110]。(十郎)正是侍子的意概了。(花、石、尚)請教十郎。(十郎笑占詩介)四海才情李十郎,春開閶闔轉年光[111]。椒花此日傳椒殿,柏葉新年侍柏梁[112]。(花、石、尚)十郎意概,一定中狀元了。(青兒持酒上,跪介)小青兒也新正口占幾句[113]。(眾笑介)好,你也學做詩。(青兒)我相公玉笈金書[114],牙簽寶[115]。中間覓怪搜奇,分門索類[116]。俺相公目即成誦,在青兒手不停批[117]。(花卿)這等是近墨者黑。你便占來。(青兒占詩介)書房僮幹小青兒[118],春日春盤青菜絲[119]。老我百年愁爛熳[120],呼兒覓紙一題詩[121]。(花笑介)好!杜子美是我的老朋友,他的詩到被你小使們抄來抄去也抄熟了。(青兒)也抄不全,隻抄得些《杜律虞注》[122]。(十郎)小廝不要胡謅[123],看酒過來。(把酒科)

  “玉芙蓉”椒花媚曉春,柏葉傳芳醞[124]。願花神作主,暗催花信[125]。良家少俠隨魚陣[126],侍子陽和起雁臣[127]。(合)青韶映[128],看條風拂水[129],獻歲含英[130],年年春色倍還人[131]。

  “前腔”[132](花、石、尚)祥雲入呂新,麗日長安近[133]。向正元共祝,壽觴初進[134]。丹蓂瑞曆宜三正,粉荔高盤簇五辛[135]。(合)春風鬢,笑林中未有,柳上先過,屠蘇偏讓少年人[136]。

  (國子監差人上報介)道有韶華地[137],偏宜令節新[138]。今日聖旨:凡在京文武學生,四夷侍子,俱要入太學習樂[139]。石老爺、尚老爺要行了。(石、尚二客辭別介)老將軍再飲數杯去。無事逐梅花,相教覓楊柳。且複去還來,含情寄杯酒。(下)(內作鼓笛,唱)喜春光,歲首還。(十郎問介)什麽人在門外唱?(花卿)想是教坊子弟迎春還的[140]。(十郎)青兒,外麵叫那唱的進來,勸花老爺酒。(教坊上見,叩頭介)久聞隴西李十郎相公大名,教坊們迎春而回,在此經過,敬獻一曲。(唱介)

  “雁來紅”喜春光,歲首還。醉芳辰,媚遠天,晨祥此日開春殿[141]。緹琯風灰轉,一片青幡暖玉田[142]。(合)黃雲見,人沾聖泉,露盤漿,長樂宴[143]。

  (十郎)有勞了!(教坊)還舞一曲。(唱介)

  “前腔”女夷歌[144],寶瑟弦。舞《雲翹》[145],彩勝偏,青湖富貴長如願[146]。畫帖宜春燕[147],柳帶桃枝又一年。(合)香書獻,銜龍佩懸[148],展銀幡[149],開笑麵。

  (十郎)有勞了!青兒,取錦帕[150]、銀錢,賞他們去。(教坊)不須賞。俺們教坊中供奉[151],不唱舊詞,隻要見今有名才子詩曲[152]。玉樹園中,何但先朝伴侶;沉香亭北,曾經後夜《清平》[153]。李嶠在時,一歌“汾水”;王維去後,懶唱《陽關》[154]。今日十郎之名,遍滿京都。欲譜《陽春》,翻歌《子夜》[155]。但得巧心一詞,不用纏頭雙錦[156]。(十郎笑介)原來你們都唱新詞了,到有誌氣。隻一件來,客中篇製不多,複為好事傳去。你今後供奉,旋來相求未晚[157]。(教坊)教坊們供奉都有時節,且求眼下急用新詞:霍王府裏[158],最重人日登高[159];皇帝禦前,首要元宵設宴[160]。請相公先揮寸管[161],見借二詞。(花卿)十郎便可揮與他去。(十郎)使得。(十郎做吟哦寫介)(付與教坊介)人日詞可用[宜春令]譜之[162],元宵曲可用[探春燈]譜之。(教坊背看新詞,笑讚介)奇哉!奇哉!果是洛陽秀才[163]。(回身介)借相公酒謝一杯。(唱介)

  “簇禦林”銅駝陌,集少年。金馬門,尋俊賢[164]。新詞巧出驪珠串[165],這才華定是金閨彥[166]。(合)看新年,雲香浪暖,變化濯龍川[167]。

  (花卿)你們不知,這小詞兒,大才的人著甚麽緊。

  “前腔”青雲器[168],《白雪》篇[169]。待吹噓,送上天[170]。胸弢列宿人空羨,倒珠璣寫出君裁見[171]。(合前)

  (教坊辭介)(十郎)客館蕭條,勞卿歌舞。(教坊)佳人競勸宜春酒。才子新抽絕妙詞[172]。(下)

  “尾聲”(十郎)春氣待芳金穀苑[173],春歌囀暖玉隆天[174]。(花卿)十郎,明後日可過寒衙一飲,有姬鮑四娘可出勸酒[175]。好看桃李過青軒[176]。

  九天春色滿神皋[177],燕市相過意氣豪[178]。

  綠酒待看花爛熳[179],《陽春》初奏曲彌高[180]。

  注釋:

  [1]“春明”三句:清晨,天又亮了,太陽升起來了,春光明媚,一派祥瑞的氣氛籠罩著東觀。春明,春光明媚。又,唐都長安有春明門,因以“春明”指代京城。青帝,位於東方的司春之神。這裏指春天。東觀,東漢時洛陽南宮內觀名,明帝詔班固等於此修撰《漢記》,書成,名《東觀漢記》。章、和二帝時為皇宮藏書之府。後因將國史修撰之所或宮中藏書之所稱作東觀。重旦,再次天亮。旦,夜剛盡日初出時為旦,即天亮。

  [2]“紅日”二句:長安紅日高照,景色秀麗,身在靈台,功名未遂,猶如飄蓬隨風而轉。靈台,漢光武立明堂、辟雍、靈台,號三雍宮。這裏當指學宮,謂自己仍在學宮,還未取得功名,如無根的飄蓬隨風而轉。

  [3]“芳椒”二句:言今日元旦朝賀,自己與天下官員,應製士子一道恭祝了皇上萬年安康。芳椒,椒實多而香,故名“芳椒”。古俗有以椒實浸製的酒,在農曆元旦向長輩進獻,以示祝壽、拜賀之意。這裏指向皇上進酒祝壽。元會,皇帝於元旦朝會群臣,稱作正會,也叫元會。萬年,祝禱之詞,猶萬歲、長壽。觴,古代盛酒的酒具,酒杯。

  [4]“彩勝”二句:人們用彩勝裝飾成宮花,自己身上這襲柳色青袍將更換,意味著不日自己將取得功名。彩勝,即幡勝,古代的一種飾物。唐宋風俗,每逢立春日,人們用五色紙或綢、絹等剪成小幡旗、燕、蝶、金錢等形狀,戴在頭上或係在花下,以慶祝春日來臨。宮花,宮中特製的花,供裝飾之用。科舉時代,考試中選的士子在皇帝賜宴時所戴的花,也叫宮花。青袍,青色的衣袍,古時為學子所穿之服。

  [5]帝裏:即帝都,京都。

  [6]天門:指皇宮之門。

  [7]春帖:春天張貼的寫有吉祥話的紙片。又,宋製,翰林一年八節要撰作帖子詞,或歌頌升平,或寓意規諫,貼於禁中門帳。於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詞即春帖,也稱“春帖子”。

  [8]“丹墀”。

  [9]“先君”句:先父名李揆,字端卿,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客滎陽(今河南滎陽)。開元末進士,封姑臧縣伯,官國子祭酒,禮部尚書,曾任肅宗朝宰相。新、舊《唐書》均有傳。他與李益隻係宗親,劇中的父子關係為湯氏虛構。

  [10]“貴襲”四句:言自己祖上顯達,故出身高貴。襲,繼承。貂裘,貂皮製成的衣裘。這裏借指顯赫的地位。標,標列。鵲印,官印。晉幹寶《搜神記》卷九載,張顥得山鵲所化的金印,官至太尉,後遂以“鵲印”指得官的喜兆。這裏指王侯之位。朱輪,指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車子。因用朱紅漆車輪,故以“朱輪”指代其車。紫詔,即紫泥詔。古人常以泥封書信,並在泥上蓋印,以便保密。紫泥為皇帝的詔書專用,故稱。十乘、千篇均為概數,言其多。

  [11]“王子敬”二句:言自己家中藏有許多珍貴圖書。王子敬,即王獻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書令。這裏李益以王獻之自擬。下句“梁太祖”雲雲,作用亦如此。賜書,皇帝賞賜的書。率,大概,大略。異本,珍本。

  [12]“梁太祖”二句:言家中收藏珍貴名畫多。梁太祖,即後梁太祖朱溫(852——912),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家世為儒。曾參加黃巢起義,屢立戰功,後降唐,唐僖宗任其為左金吾衛大將軍,並賜名“全忠”。開平元年(907),廢唐哀帝自立,改名為晃,建都開封,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奇蹤,指名畫的來曆都有著傳奇色彩。以上四句係化用唐陸龜蒙《幽居賦》成句:“梁世祖府充名畫,或得奇蹤;任敬子家聚群書,率多異本。”據此,這裏“梁太祖”當作“梁世祖”,所指為南朝梁元帝蕭繹,廟號“世祖”。

  [13]“少愛”二句:言小時候喜歡窮究玄理,並堅持自己的誌向。語出唐陸龜蒙《幽居賦序》:“餘少學窮元,早持堅白。”堅白,誌節堅貞,不可動搖。《論語·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之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意謂君子能出淤泥而不染。

  [14]“熊熊”二句:清晨太陽升起,光芒四射,城市猶如日月環抱的昆侖層城。熊熊,光焰旺盛的樣子。旦上,早晨太陽升起。層城,古代神話中昆侖山上的高城。

  [15]“閃閃”二句:夜晚閃閃生輝的是寶劍的劍氣衝擊著南鬥星。宵飛,夜晚光芒飛射。南鬥,星宿名。有星六顆,在北鬥星以南,形似鬥,故稱。蛟龍,古代傳說中的動物,居深水中。蛟能發洪水,化而為龍,能興雲雨。這裏指寶劍所化之蛟龍。相傳西晉張華見鬥、牛二星之間有紫氣,後使雷煥於豐城獄中掘屋基得龍泉、太阿二劍,自此,鬥牛間不再有紫氣。後寶劍自躍水中,化為蛟龍。見《晉書·張華傳》。

  [16]“對江夏”句:對著黃香計時用的日晷。江夏黃童,即黃香(56——122),字文彊,東漢江夏(今湖北安陸)人,官至尚書令,《三字經》中“香九齡,能溫席”,稱讚的就是他。他是出名的孝子,且從小博覽群書,精心鑽研道德學術,當時京師稱譽他“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後漢書》有傳。日晷,古代測日影定時刻的儀器。也指日影。

  [17]“發清河”句:管輅(210-256),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平原)人,三國時魏術士。《三國誌·魏誌·管輅傳》裴鬆之注:“輅年八九歲,便喜仰視星辰,得人輒問其名,夜不肯寐。父母常禁之,猶不可止。自言‘我年雖小,然眼中喜視天文。’常雲:‘家雞野鵠,猶尚知時,況於人乎?’與鄰比兒共戲土壤中,輒畫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每答言說事,語皆不常,宿學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當有大異之才。”

  [18]“賈家”二句:在賈家三兄弟中,偉節最優秀。偉節,即賈彪,東漢名士,學者。《後漢書·賈彪傳》:“彪兄弟三人,並有高名,而彪最優,故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著,顯著,突出。

  [19]“荀氏”二句:慈明,即荀爽(128——190),東漢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是八兄弟中的老六,但論才學,則數第一。當時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讚語。《後漢書》有傳。以上四句,李益以賈家三兄弟、荀氏八兄弟人人了得,比擬自己十兄弟也是個個有才能;又以賈彪、荀爽自擬,言自己在十兄弟中居第一。

  [20]“朱公叔”二句:朱公叔,即朱穆(100——163),東漢南陽郡宛(今河南南陽)人。《後漢書·朱穆傳》:“穆字公叔。年五歲,便有孝稱。父母有病,輒不飲食,差乃複常。及壯耽學,銳意講誦,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隊坑岸。其父常以為專愚,幾不知數馬足。穆愈更精篤。”恣學,盡情地學習。中食,進食之中。忘餐,忘了吃飯。《後漢書》本傳中並未記載朱穆“中食忘餐”的事。

  [21]“譙允南”二句:譙允南精心鑽研古書典籍,常常高興得獨自發笑。譙允南,即譙周(201?——270),西充國(今四川西充)人。三國時期蜀漢學者,《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即出自他門下。《三國誌·蜀誌·譙周傳》:“周幼孤,與母兄同居。既長,耽古篤學,家貧未嚐問產業,誦讀典籍,欣然獨笑,以忘寢食。研精六經,尤善書劄。頗曉天文,而不以留意;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視也。”以上四句,李益借朱穆、譙周事,言自己刻苦鑽研。

  [22]“文犀”二句:用有紋理的犀角製成的雄健之筆,寫成才華出眾的雕章美文。文犀,有紋理的犀角。健筆,雄健之筆,意思是善於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白鳳,傳說中的神鳥。相傳漢揚雄著《太玄經》時夢吐白鳳,後因以比喻出眾的才華或才華出眾之士。雕章,指精心修飾文辭。亦指美文。唐杜甫《寄劉峽州伯華使君》詩:“雕章五色筆,紫殿九華燈。”

  [23]“懸針”二句:意思是說自己書法也不錯。懸針,書法中豎畫的一種寫法,凡豎畫下端出鋒,其鋒如針之懸,因稱“懸針”。

  [24]“壇場”二句:壇場草樹萌生,院宇風煙舒展。壇場,古代設壇舉行祭祀、繼位、盟會、拜將等大典的場所。亦指佛家講經說法的法壇。院宇,有院牆的屋宇;院落。

  [25]“閑則”二句:閑暇時才情風發,飄逸五方,遊樂嬉戲,得其三昧。飄舉,飄舞,飄逸。形容才情風發超逸。五方,指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亦泛指各方。遊戲,遊樂嬉戲。三昧,佛教語,係梵文音譯,意譯為“正定”。意思是屏除雜念,心不散亂,專注一境。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後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

  [26]“經稱”二句:讀《小品》經,作了許多的簽注。小品,這裏指七卷本的佛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與二十四卷本的《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相對。簽,竹片或木片。古人讀書,常將書中精要或心得題寫在竹片上,猶今天以紙片摘錄書寫。二百,概數,言其多。《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簽,皆是精微,世之幽滯,欲與支道林辨之。”劉孝標注:“釋氏辨空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唐陸龜蒙《寂上人院》詩:“趁幽翻《小品》,逐勝講《南華》。”

  [27]“賦為”二句:作名都賦,對多處作了描寫。名都,著名的都城。這裏指前人所作名都賦,如漢班固《兩都賦》、張衡《兩京賦》、晉左思《三都賦》等。略點,大致評點。這裏指描繪。八十,亦概數。以上四句皆出陸龜蒙《幽居賦序》。

  [28]“看郭象”二句:郭象雖注《莊子》,如何比得上向秀?郭象(約252——312),字子玄,河南洛陽人。官至黃門侍郎、太傅主簿。好老莊,善清談,是西晉時期著名的玄學家。曾注《莊子》,由向秀注“述而廣之”,別成一書,後向注佚失,僅存郭注,流傳至今。《逍遙》,即《莊子》中的名篇《逍遙遊》,這裏代指《莊子》。向子,即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向秀雅好讀書,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注未成便去世,郭象承其餘緒,成《莊子注》三十三篇。郭象、向秀,《晉書》均有傳。據《晉書·郭象傳》,向秀注《莊子》,至“《秋水》、《至樂》二篇未竟”就去世了,“秀子幼,其義零落”,郭象以為“秀義不傳於世,遂竊以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眾篇或點定文句而巳。其後秀義別本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所以,這裏說郭注不如向注,是因郭的品行不佳之故。

  [29]“斷平叔”二句:何晏所注《老子》,趕不上王弼。語出陸龜蒙《幽居賦序》:“何晏之言道德,不及王生。”平叔,即何晏(約193——249),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魏國玄學家,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操因納其母尹氏為妾,故收養了何晏,並十分寵愛他。但一直被曹丕、曹叡排擠,及曹爽秉政,何晏黨附曹爽,累官侍中、吏部尚書,後被司馬懿所殺。《三國誌·魏誌·何晏傳》:“晏長於宮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作《道德論》及諸文賦著述凡數十篇。”《道德》,即《道德經》,為春秋時老聃所著,又稱《老子》。王生,即王弼(226——249),字輔嗣,山陽郡(今河南焦作)人,是魏晉玄學理論的奠基人。王弼雖人生短暫,但學術成就卓著。他著有《周易注》、《老子注》等,以老子思想解《易》,並闡發自己的哲學觀點,開“正始玄風”之先聲。《世說新語·文學》:“何平叔注《老子》,始成,詣王輔嗣,見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與論天人之際矣!’因以所注為《道》、《德》二論。”又“何晏注《老子》未畢,見王弼自說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複得作聲,但應諾諾,遂不複注,因作《道德論》”。此處言何晏所注《老子》不及王弼,當本《世說新語》。

  [30]“頗吟”二句:吟誦《招隱》的篇章,彈奏懷仙的樂曲。《招隱》,指古人所作招隱士的詩文,如《楚辭》中的《招隱士》(或認為是漢劉安所作)。懷仙,唐王勃有五言古詩《懷仙》。操,彈奏。這裏指琴曲。

  [31]“笑時流”句:可笑世俗之輩為了一口飯,竟將道義棄置一邊。時流,世俗之輩。義輕於粟,即輕義重粟。義,道義。粟,小米,泛指糧食。《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最終餓死於首陽山,這是重義輕粟的典型。

  [32]“鄙儒輩”句:真看不起一些讀書人,他們連葵菜都不如,葵菜還知道傾葉向日,保護其根。鄙,看不起,輕視。儒輩,讀書人。知,同“智”。《左傳·成公十七年》雲:“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晉杜預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33]“悲蒯生”二句:悲歎蒯通一說而令三位俊傑之士敗亡,驚詫於墨子守城方法之多。蒯生,即蒯通,漢初範陽(今河北定興)人。據《史記·淮陰侯列傳》、《漢書·蒯通傳》等,蒯通曾勸說韓信攻打齊國,從而打亂了劉邦的齊漢聯盟戰略,並最終導致了酈食其、田橫、韓信三人的悲劇。這就是所謂“一說而亡三”。《漢書·蒯通傳讚》:“蒯通一說而喪三俊,其得不烹者,幸也。”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烹酈食其,敗田橫,驕韓信也。”

  [34]“園池”二句:滿足於園池之美,無心於台閣之高。言自己願寄情於山水,對仕途官宦沒有興趣。台閣,漢時有尚書台。亦泛指中央政府機構。這裏借指出仕做官。

  [35]“爭奈”二句:無奈好友援引推薦,郡縣長官也來勸勉。爭奈,無奈。彈冠,整冠,即整理帽子。借指出仕做官。北齊顏之推《古意》詩:“十五好詩書,二十彈冠仕。”朋友彈冠,指經朋友援引出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唐襄陽孟浩然,與李太白交遊。玄宗征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久無消息,乃入京謁之。”郡縣,郡和縣的並稱。是古代的兩級行政機構,大體相當今天的省與縣。勸駕,勸人任職或作某事。典出《漢書·高帝紀下》:“禦使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唐顏師古注引文穎曰:“有賢者,郡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

  [36]“趙元叔”二句:趙元叔,應作“趙元淑”。《隋書·趙元淑傳》:元淑因從楊素平漢王亂有功,拜任德州刺史,不久改任潁川(今河南許昌)太守,在兩地任職時,“並有威惠。因入朝,會司農不時納諸郡租穀,元淑奏之。帝謂元淑曰:‘如卿意者,幾日當了?’元淑曰:‘如臣意不過十日。’帝即日拜元淑為司農卿,納天下租,如言而了。帝悅焉。”故這裏說趙元淑是河南計吏。計吏,見本出注釋[8]。張長宗,名憑,字長宗,生卒年不詳,約東晉簡文帝鹹安元年(公元371)前後在世。少聰慧,長大後,有誌氣,受到鄉人稱讚。被推舉為孝廉,自負其才,認為必能躋身“時彥”之列。喜清談,有“張憑理窟”的典故。詳見《晉書·張憑傳》。原作“張昌宗”,張昌宗是武則天的倖臣,用此處不合,且他也無舉孝廉事。富春堂本作“張長宗”,據改。丹陽,曆史上曾有多地名丹陽,今有江蘇丹陽市。《晉書·張憑傳》未載張之籍貫,從其行誼看,當是吳郡人。東晉時,吳郡轄下有曲阿,即今丹陽。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後來被舉薦的人即稱為“孝廉”。明清兩代用作對舉人的稱呼。

  [37]“忝春官”二句:自己微不足道,忝列禮部選拔的人才之中,混雜在上苑的桂林美玉中。這是自謙的說法。春官,故官名。顓頊氏時五官之一,為木正,曰句芒。又為《周禮》六官之一,掌禮法、祭祀。唐光宗年間曾改禮部為春官,後“春官”遂成禮部的別稱。忝,羞辱,愧對。桃李,比喻人才。塵,塵埃,言其微不足道。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詩:“禮闈新榜動長安,九陌人人走馬看。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這裏化用了劉詩成句。上苑,指皇家園林。桂林之玉,是“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稱。典出《晉書·郤詵傳》:“(詵)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郤詵謙稱自己隻是群才之一。後借此語比喻科舉考試中才學出眾的人。以上自“先君諱揆”至此,是李益對自己的出身家世、個人才學、氣節的介紹,雖時有自謙之詞,但不掩高傲之氣。

  [38]殿試:科舉考試中最高一級,皇帝親臨殿廷策試,也稱廷試。源於西漢時皇帝親策賢良文學之士,始於唐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宋開寶八年(975),太祖於講武殿策試貢院合格舉人,並頒定名次,自此始為常製。太平興國八年(983),將殿試後進士分為五甲。明清殿試後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通稱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一名通稱傳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39]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紀,我國古代藏族所建政權。據有今西藏地區全部,盛時轄有青藏高原諸部,勢力達到西域、河隴地區。其讚普鬆讚幹布、棄隸縮讚先後與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聯姻,與唐經濟文化聯係至為密切。八世紀後半期,墀鬆德讚為讚普時,吐蕃實力最為強盛。這一時期吐蕃與唐時戰時和,吐蕃攻破隴西數郡,進逼鹹陽事,詳見《新唐書·吐蕃列傳下》。

  [40]鹹陽:秦王朝的都城,中國著名古都之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唐時設鹹陽縣。

  [41]“烽火”句:烽火,本指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戰火。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甘泉,秦漢時宮殿名,故址在今陝西淳化西北甘泉山。本秦宮,漢武帝增築擴建,在此朝諸侯王,饗外國客,夏日亦作避暑之處。這裏借指皇宮。

  [42]“車駕”句:言皇帝親征。車駕,本指馬駕的車,也指帝王所乘的車。這裏指代皇帝。屯,軍隊駐紮,屯兵。細柳,地名,漢唐時多在此屯軍,故址在今陝西省鹹陽市西南。據《史記·絳侯世家》記載,漢文帝時,周亞夫為將軍,屯軍細柳。帝自勞軍,至細柳營,因無軍令而不得入。後遂稱軍營紀律嚴明者為細柳營。

  [43]“暫輟”二句:輟,停止。龍軒,指帝王車駕。龍軒之對,指皇帝的試問,即殿試。奔,奔逃。燕幕,即燕巢於幕。燕子在帳幕上築巢,比喻處境非常危險。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於幕上。”楊伯峻注:“帳幕,隨時可撤。燕巢於其上,至為危險。”

  [44]“比向”二句:直到隴西之地,突然成了塞北。這裏指隴西全被吐蕃占領。比,等到。向,接近,臨近。隴西,古代郡名,因地處隴山以西,故名。相當於今天甘肅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奄,突然地。塞北,指長城以北。古時為匈奴等遊牧民族居住地。

  [45]“楊祖德”句:本句及下句皆出陸龜蒙《幽居賦序》:“楊德祖家惟弱柳,殷仲文庭隻枯槐。”楊祖德,係“楊德祖”之誤。楊德祖,即楊修(175——219),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太尉楊彪之子,以學識淵博而著稱。後被曹操殺害。《後漢書》有傳。他“家惟弱柳”事不見記載。弱柳,因柳條柔弱,故稱。

  [46]“殷仲文”句:殷仲文,東晉陳郡人。《晉書》本傳說他“少有才藻,美容貌”,妻弟桓玄叛亂後,便投奔了桓玄,桓玄被劉裕打敗後,他又投靠劉裕。義熙三年(407),因謀反被誅。“庭止枯槐”事其本傳有載:“仲文因月朔與眾至大司馬府,府中有老槐樹,顧之良久而歎曰:‘此樹婆娑,無複生意!’”表達了一種人生失意之感。

  [47]“三川”二句:三川之水成了敵方喂馬的泉水,陸渾之地呈現一派兵荒馬亂的景象。此指吐蕃軍隊已進犯到關中之地。三川,指涇水、渭水、洛水三條河流。陸渾,古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嵩縣東北。

  [48]“旁藩”四句:描寫了兵燹過後的荒涼淒慘景象。旁,通“傍”,依靠。據,占據。井樹,水井與樹蔭,借指飲食休息之所。幹戈,幹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故後以“幹戈”指代兵士、武力或戰爭。

  [49]“金魚”二句:似乎早晨還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到晚上就不複存在了,使人不禁感慨良多。金魚,魚形鎖。唐李商隱《和友人戲贈》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馮浩箋注:“金魚,魚鑰也。桂叢,指月殿。”玉碗,玉製的碗,泛指精美的餐具。唐李賀《過華清宮》詩:“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這裏以金魚、玉碗指代奢華的生活。

  [50]“寶軸”二句:由於戰亂,典籍文物毀壞了,寶劍折損了,文武之道不複存了,可歎啊!寶軸,精致的卷軸。也借指珍貴的書籍。龍文,本指龍形的花紋。這裏指龍文劍。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倪璠注:“龍文,劍名。”文武之道,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國修身之道。朱熹《四書集注》:“文武之道,謂文王、武王之謨訓功烈,與凡周之禮樂文章皆是也。”《法書要錄》卷四引唐張懷瓘《二王等書錄》:“承聖末,魏師襲荊州,城陷,元帝將降,其夜乃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並大小二王遺跡,遣後閣舍人高善寶焚之,吳越寶劍並將斫柱,乃歎曰:‘蕭世誠遂至於此,文武之道今夜窮乎!’”這裏“文武之道盡”即同此意。

  [51]“顧鬆楸”二句:離開故鄉欲遠遠地逃亡,回顧先人的墳塋,不禁流下憂傷的淚水。顧,回頭看。鬆楸,鬆樹與楸樹。因墓地多植,故以代指墳墓。耿,心裏不安,憂傷。耿涕,憂傷的眼淚。去,離開。桑梓,故鄉。《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故以“桑梓”借指故鄉或鄉親父老。

  [52]“依止神京”四句:自己離開故鄉後,一直滯留在京城,從燕子在林木上築巢的春天,到鴻雁棲止蘆葦洲中的秋天,日複一日,所居旅館都被住壞了。依止,依托、依附。《周禮·春官·肆師》“祭兵於山川”漢鄭玄注:“山川蓋軍之所依止。”元辛文房《唐才子傳·皎然上人》:“李端在匡嶽,依止稱門生。”神京,即帝都,京城。摧殘旅館,言自己久住旅館,使旅館受到摧殘。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以上從“正及殿試”至此,是李益因家鄉隴西遭受吐蕃戰火,加上功名未就,身世飄零,而發的一番感慨。

  [53]生意:生機,生命力。元宮天挺《範張雞黍》第一折:“陰陽運,萬物紛紛,生意無窮盡。”這裏指邊境戰火停息了,一切生機正處恢複之中。下文“春光再轉”亦同此意。

  [54]“今日”句: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元和,是唐憲宗李純的年號。朔旦,農曆每月初一。

  [55]朝覲(ch醥j靚):臣子朝見君主。《禮記·樂記》:“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文選·曹植〈應詔詩〉》:“嘉詔未賜,朝覲莫從。”唐李善注:“毛萇《詩傳》曰:覲,見也。”

  [56]應製士子:應製,應詔,應皇帝之命。這裏指應皇帝之命參加考試。應製士子,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在明、清時,一般都是舉人身份。

  [57]“雲龍門”句:雲龍門,東漢宮殿門名。《文選·張衡〈東京賦〉》:“飛雲龍於春路,屯神虎於秋方。”薛綜注:“德陽殿東門稱雲龍門。”這裏當用以指代太極殿的某個宮門。太極殿,即太極宮。始建於隋初,名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太極宮。因其為唐都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唐太極宮實際上是太極宮、東宮、掖庭宮的總稱,位於唐都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

  [58]“萬疊”二句:好像透過萬疊雲叢看日,在絢爛的霞光裏朝拜皇上。言參加朝賀的官員、士子多,故看不真皇帝的龍顏。朝元,古代諸侯和臣屬在每年元旦賀見帝王。以下至“響動千秋萬歲”句,都是對朝賀盛況的描繪。

  [59]百子之鈴:指鈴內含有較多振丸。

  [60]九金之鼎:即九鼎。相傳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61]“戲魚”二句:宮中表演戲魚之類的百戲,那是朝廷的禮儀。戲魚,即“魚龍漫衍”,漢代宮廷中表演的百戲雜耍之一。由藝人執持製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相當於我們現代的魔術表演。《漢書·西域傳讚》:“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唐顏師古注:“魚龍者,為舍利之獸,先戲於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潄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耀日光。”唐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詔》:“百戲騁魚龍,千門壯宮殿。”預章宮,當即“豫章觀”,漢武帝所造,在上林苑昆明池中,因全用豫章木建造,故名。《文選·班固〈西都賦〉》:“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唐李善注引《三輔黃圖》:“上林有豫章觀。”朝儀,朝廷的禮儀。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四:“予去國二十七年,複還,朝儀寖有不同。”

  [62]“舞馬”二句:同榻歡宴,觀舞馬之戲,那是花萼樓中的舊事。以上四句皆言君臣同樂。舞馬,令馬按節拍舞蹈。亦指能跳舞的馬。唐杜甫《鬥雞》詩:“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登床,即同榻歡宴。花萼樓,唐玄宗於興慶宮西南建花萼相輝之樓,簡稱“花萼樓”。花萼樓前故事,指唐玄宗即位後,為感念兄長李憲辭讓皇位的恩義,建花萼樓,經常與眾兄弟在樓中同榻歡宴。事見《舊唐書·讓皇帝憲傳》:“玄宗於興慶宮西南置樓,西麵題曰‘花萼相輝之樓’……玄宗時登樓,聞諸王音樂之聲,鹹召登樓,同榻宴謔,或便幸其第,賜金分帛,厚其歡賞。”

  [63]“帝禦”句:帝禦,皇帝駕臨。青龍,東方之神。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九:“朱雀、元武、青龍、白虎為四方之神。”也指方位,左為青龍,右為白虎。這裏“青龍之座”即指皇帝的寶座。

  [64]“人斟”句:斟,富春堂本作“瞻”,觀上下文義,當是。瞻,向上看,瞻仰。白虎之尊,即皇帝的尊位。白虎,在這裏是與“青龍”對舉。

  [65]光祿:即光祿寺,唐代官署名。專門負責皇室膳食。

  [66]“降氤氳”二句:大意是,君臣同樂,魚水同歡,人們精神麵貌煥然一新。氤氳,古代指陰陽二氣交會和合之狀。這裏指君臣同樂,和諧祥瑞的氣氛。元氣,指人的精神氣。調,調理。

  [67]“誰道”句:誰說哀傷沒有具象呢?以下二句的作用是起承轉合,即由上麵寫歡慶轉入下麵對自己身世的感歎。七哀,本是魏晉時期的一種樂府詩題,起於漢末。東漢王粲、三國魏曹植、晉張載都有《七哀詩》,是反映社會動亂,抒發悲傷感情的五言詩。後泛指多種哀傷。唐陸龜蒙《次幽獨君韻》:“落日送萬古,秋聲含七哀。”這裏即指各種哀傷。象,具象,形象。

  [68]由來:從來。

  [69]尚未婚宦:還沒有娶妻和做官。

  [70]“椒花”二句:雖可以《椒花頌》相互祝賀,卻遇不上劉臻妻那樣有才華的女子。此典出《晉書·列女傳·劉臻妻陳氏》:“劉臻妻陳氏者,亦聰辨能屬文,嚐正旦獻《椒花頌》。其詞曰:‘旋穹周回,三朝肇建。青陽散輝,澄景載煥,標美靈葩,爰采爰獻,聖容映之,永壽於萬。’”後即以《椒花頌》表示新年祝詞。唐戴叔倫《二靈寺守歲》詩:“無人更獻《椒花頌》,有客同參柏子禪。”

  [71]“柏葉”二句:飲柏葉酒,致柏葉銘,隻是吉祥的祝福,還未能像戴憑那樣因才華獲得官職。柏葉,柏樹的葉子,可入藥或浸酒。古人風俗,以柏葉浸酒,元旦共飲,以祝壽和避邪。漢應劭《漢官儀》卷下:“正旦飲柏葉酒上壽。”同時,還互致柏葉銘,表示祝福。北周庾信《正旦蒙趙王賚酒》詩:“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可見,“柏葉銘”與“椒花頌”都是新年的祝詞。戴憑,字次仲,東漢汝南平輿(今河南平輿)人。漢光武帝時,以博學善辯拜為侍中。“戴憑之席”典出《後漢書·儒林傳·戴憑傳》:“時詔公卿大會,群臣皆就席,憑獨立。光武問其意。憑對曰:“博士說經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令與諸儒難說,憑多所解釋。帝善之,拜為侍中,數進見問得失。”“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以上四句,實承“逢此佳節,尚未婚宦”二句而來。

  [72]“以此”二句:正因為這兩件不如意事,才值此新春佳節之際,也長長歎息。

  [73]“所喜”四句:五陵豪傑,指富豪顯貴、名門望族之家。五陵,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五縣的合稱。均在渭水北岸,今陝西鹹陽市附近。為西漢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個皇帝陵墓所在地。漢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徙四方富豪及外戚於此居住,令供奉園陵,稱為陵縣。故後世常以五陵為富豪人家聚居長安之地。豪傑,這裏指富豪顯要,有地位有勢力的人。四姓小侯,指東漢明帝外戚樊、郭、陰、馬四姓的子弟。《後漢書·明帝紀》:“為四姓小侯開立學校,置五經師。”李賢注:“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諸子弟立學,號‘四姓小侯’,置五經師。以非列侯,故曰小侯。”自此後,曆代多有以四個名門貴族的姓氏合稱為“四姓”,因而“四姓小侯”也泛指名門貴族的子弟。

  [74]“有個”句:故舊,故友、舊交。花卿,唐代曆史上確有此人,字驚定,是唐肅宗時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杜甫有《戲作花卿歌》詩,詩前作者自注雲:“上元二年(761),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襲東川節度使李奐於錦州,自稱‘梁王’,改元。成都尹崔光遠率將花驚定攻拔之,斬子璋。奐得複位。”這段史實史書有記載,如《舊唐書·崔光遠傳》:“及段子璋反,東川節度使李奐敗走,投光遠,率將花驚定等討平之。”又《舊唐書·高適傳》:“後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東川節度使李奐,適率州兵從西川節度使崔光遠攻子璋,斬之。西川牙將花驚定者,恃勇,既誅子璋,大掠東蜀。”杜甫另有《贈花卿》詩:“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對此詩意旨曆來眾說紛紜,明楊慎《升庵詩話》雲:“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此說較有代表性。

  [75]節度:即節度使,官職名。唐初沿北周及隋舊製,於重要地區設總管,後改稱都督,總攬數州軍政大權。唐睿宗景雲二年(711),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自此始有節度使之號。節度使統管一道或數州,總攬其軍、民、財政。起初僅在邊境設置,安史之亂後遍設於內地,最終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麵。至北宋初解除了節度使的兵權,使之成為一種榮譽性的虛銜。

  [76]驃騎:古代將軍的名號。西漢武帝時,霍去病征匈奴功勳至高,武帝始置驃騎將軍,位在三司,品秩同大將軍。唐代驃騎將軍為武散官。

  [77]“武舉生”句:武舉生,即武舉人,是科舉時代武科鄉試及第者。石雄,唐代武將,徐州人,大約生活在唐文宗、唐武宗時代(827——846)。素有戰功,深得武宗賞識,宰相李德裕也甚看重他。但因王智興、王宰父子的排擠,在李德裕罷相遭貶後,抑鬱而終。新、舊《唐書》均有傳。

  [78]“吐蕃侍子”句:侍子,古代屬國之王或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學習文化,所遣之子稱侍子。《後漢書·光武帝紀下》:“鄯善王、車師王等十六國,皆遣子入侍奉獻,願請都護。帝以中國初定,未遑外事,乃還其侍子,厚加賞賜。”

  [79]“羊同”句:羊同,為唐代西部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建立的國家即稱羊同國,常依附吐蕃,成為吐蕃部族之一。昆侖山,中國西部的主要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經新疆西藏之間,向東通過青海西南到四川西北部。山勢雄偉,綿延2500公裏。唐時是吐蕃、吐穀渾等少數民族活動的區域。

  [80]國子監:我國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漢代稱太學,晉稱國子學,自隋後始稱國子監。

  [81]賀正:指歲首元旦之日,群臣朝賀。宋王禹偁《除夜寄羅評事同年》詩之三:“郡僚方賀正,獨宿太湖棱。”

  [82]拜正:猶“拜年”,指新年歲首親朋好友間相互拜訪、祝賀。

  [83]青兒:李益的隨身仆人。

  [84]發:花開放。

  [85]蘭氣:蘭花的香氣。

  [86]柏葉酒:見本出注釋[71]。

  [87]五辛盤:五辛,五種辛味的蔬菜,也稱五葷。佛教僧侶按戒律不許吃五辛。《翻譯名義集·什物》:“葷而非辛,阿魏是也;辛而非葷,薑芥是也;是葷複是辛,五辛是也。《梵綱》雲:不得食五辛。言五辛者,一蔥,二薤、三韭,四蒜,五興蕖。”五辛盤,即用五辛做成的菜肴。《太平禦覽》卷二九引晉周處《風土記》:“元日造五辛盤,正元日五熏煉形。”注:“五辛所以發五髒氣。”南朝梁庾肩吾《歲盡應令》詩:“聊開柏葉酒,試奠五辛盤。”五辛菜是當時元旦的節令食物。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唐歲時節物,元日則有屠蘇酒、五辛盤、咬牙餳。”

  [88]理會得:即知道了,明白。

  [89]“皇州”二句:隨著時光的流逝,京城漸漸暖和了,五彩祥雲掛滿天空,到處是一片吉慶喜氣。皇州,即京城。暖律,古代以時令合樂律,溫暖的節候稱“暖律”。唐羅隱《歲除夜》詩:“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宋範純仁《鷓鴣天》詞:“臘後春前暖律催,日和風暖欲開梅。”星旋,猶言“鬥轉星移”,即時光的流轉。榮光,五彩雲氣。古時迷信認為是吉祥之兆。燭地,照亮大地。翔天,飛翔於天空。

  [90]介:戲曲術語。南戲、傳奇劇本裏關於動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常與另一提示角色表演動作的術語“科”合稱為“科介”。本劇中提示角色表演動作有時就用“科”,如下麵“閑敘科”即是。

  [91]“天正”句:天正剛剛開啟一年的節氣。天正,周代曆法,以農曆十一月(子月),即冬至所在之月為歲首,古人以為得天之正,故稱。

  [92]日陸:此處疑有誤,或當作“日睦”。日睦,即風調雨順。

  [93]“百靈”句:各種生靈都大添了福氣。百靈,舊解為“各種神靈”。這裏當指眾生靈。景福,洪福;大福。《詩·周頌·潛》:“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94]年光:本指年華、歲月。這裏指春光。唐王績《春桂問答》詩之一:“年光隨處滿,何事獨無花?”

  [95]試筆:元日為一年之始,這天動筆寫詩作文,也是一年裏的第一次,故稱“試筆”。唐陸龜蒙《村夜》詩:“開瓶浮蟻綠,試筆秋毫勁。”

  [96]“旋即”句:旋即,立即,馬上。整具,準備。辛盤,即五辛盤。

  [97]“未遑”句:還未顧得上動筆,未遑,無暇,顧不上。毫翰,指毛筆。也借指文字、文章。這裏指動筆寫作。

  [98]“便可”句:就可以隨口作一首絕句。口占,指寫詩作文不起草稿,隨口而成。絕句,詩體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稱五絕,七字者稱七絕。或用平韻,或用仄韻。絕句有近體絕句和古體絕句兩種。近體絕句始於唐,產生於律詩之後,蓋截律詩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體絕句實為最簡短之古詩,產生於律詩之前。唐以後詩人所作古體絕句一般稱古風。

  [99]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後,不便直呼其名,就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後因稱字為“表字”。

  [100]意概:氣概,胸懷。

  [101]集靈台:唐玄宗時,在華清宮建長生殿,取名集靈台。《舊唐書·玄宗紀下》:“新成長生殿,名集靈台,以祀天神。”

  [102]雲龍:即雲龍門。詳見本出注釋[57]。

  [103]“羽衛”句:羽衛,皇帝的衛隊和儀仗。《舊唐書·趙隱傳》:“德宗幸奉天,時倉卒變起,羽衛不集。”雕盤,像雕一樣盤旋。這裏指皇帝的衛隊多,守衛嚴。紫氣,紫色雲氣。古人認為是祥瑞之氣,常附會為帝王、聖賢等出現的預兆。

  [104]驍騎:武官名。《舊唐書·職官三·武官》:“左右驍衛:古曰驍騎,隋改左右備身為左右驍衛,所領名豹騎,國家去騎字曰驍衛府,龍朔去府字,改為左右威武,神龍複為驍衛。”

  [105]“翹關”句:身為武舉人的我今日也來參加朝賀禮拜。翹關,本指舉起門關。《文選·左思〈吳都賦〉》:“翹關扛鼎,拚射壺博。”唐李周翰注:“翹、扛皆舉也。關,門關也。”唐代用作武試科目。《新唐書·選舉誌上》:“長安二年,始置武舉。其製有長垛……又有馬槍、翹關、負重、身材之選。翹關長丈七尺,徑三寸半,凡十舉後,手持關距,出處無過一尺。”這裏借指參加武舉考試的武生。王正,王朝欽定曆法的正月。特指元月元日。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王正會夷夏,月朔盛旗幡。”

  [106]兵氣:戰爭的氣氛。《漢書·燕剌王劉旦傳》:“謀事不成,妖祥數見,兵氣且至,奈何?”

  [107]麟閣名:在麒麟閣上題名。南朝梁虞羲《詠霍將軍北伐》:“當令麟閣上,千載有雄名。”麒麟閣是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圖霍光等十一功臣像於閣上,以表揚其功績。封建時代多以畫像於麒麟閣,表示卓越功勳和最高的榮譽。

  [108]龍墀!

  [109]金王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話中的女神,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傳說她園子裏的蟠桃,人吃了能長生不老。《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

  [110]月支:即月氏。古代少數民族名,曾於西域建月氏國。其族先遊牧於敦煌、祁連間。西漢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時,遭匈奴攻擊,西遷塞種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帶)。西遷的月氏稱大月氏,少數沒有西遷的入南山(今祁連山),與羌人雜居,稱小月氏。這裏泛指西部少數民族。

  [111]閶闔!

  [112]“椒花”二句:希望借新年飲酒祝福的喜慶,自己能夠在婚、宦兩件不如意的事情上結碩果。椒花、柏葉,詳見本出注釋[70]、[71]。椒殿,漢代有椒房殿,是漢皇後所居的宮殿。因殿內以花椒子和泥塗壁,取溫暖、芬芳、多子之義,故稱。《三輔黃圖·未央宮》:“椒房殿在未央宮,以椒和泥塗,取其溫而芬芳也。”後將後妃居住的宮殿稱作“椒殿”或“椒房”。柏梁,指柏梁台。漢代台名。故址在今陝西省長安縣西北長安故城內。《三輔黃圖·台榭》:“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長安城中北門內。《三輔舊事》雲:以香柏為梁也,帝嚐置酒其上,詔群臣和詩,能七言者乃得上。太初中台災。”《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唐李白《雙燕離》詩:“柏梁失火去,因入吳王宮。”也借指宮廷。唐韋渠牟《覽外生盧綸詩因以示此》詩:“終期內殿聯詩句,共汝朝天會柏梁。”

  [113]新正:指農曆新年正月。唐白居易《歲假內命酒贈周判官蕭協律》詩:“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頻。”也指農曆正月初一,即元旦。唐孟浩然《歲除夜會樂成張少府宅》詩:“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樽。”

  [114]玉笈!

  [115]牙簽寶,新若手未觸。”宋蘇軾《書軒》詩:“雨昏石硯寒雲色,風動牙簽亂葉聲。”也借指書籍。宋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詩:“絕勝鎖向朱門裏,整整牙簽飽蠹魚。”,同“帙”。指用布帛製成的書、畫封套。

  [116]“中間”二句:在書中搜尋怪誕奇異的故實,並進行分門別類。

  [117]“俺相公”二句:我相公能夠過目不忘,青兒我讀書時,則要不停地批注摘錄。目即成誦,看一眼就能背誦。

  [118]僮幹:指奴仆和卑官。僮,未成年的仆人。幹,指服雜役的低級胥吏。這裏指書僮。

  [119]“春日”句:春盤,古人風俗,立春日以韭黃、果品、餅餌等簇盤為食,或饋贈親友,稱春盤。帝王也於立春前一天,以春盤並酒賜近臣。此句化用了杜甫《立春》詩中的詩句。杜詩作:“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

  [120]“老我百年”句:言自己年老時愁容滿麵。爛熳,這裏是憂愁的樣子。杜甫有“主人情爛熳,持答翠琅玕”(《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等詩句,青兒這句也算是與杜詩扯上了邊。

  [121]“呼兒”句:此句直接襲用上引杜甫《立春》詩後半首中的成句。原詩為:“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122]《杜律虞注》:元代虞集所注的杜甫律詩選。但該書明人就有認為不是虞集所注,對這一問題,學術界至今還無定論。

  [123]胡謅:信口瞎編;隨意亂說。

  [124]芳醞:芳香的酒。

  [125]花信:即花信風。是應花期而吹來的風。相傳花信風共有二十四番:自小寒至穀雨,凡四月,共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計二十四候,每侯應以一種花的信風。一說,每月有兩番花的信風,一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宋範成大《聞石湖海棠盛開》詩之一:“東風花信十分開,細意留連待我來。”

  [126]“良家”句:言在明媚的春天,良家子弟均結伴出遊。少俠,即指年輕人。魚陣,指規模較大的魚群。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下:“船衝魚陣,不施罟網,但魚兒自驚跳入船,逡巡而滿。”這裏指朋友們結伴出遊。

  [127]“侍子”句:春天來了,天氣漸漸暖和,侍子們可以回國了。陽和,本指春天的暖氣。這裏借指春天。雁臣,指古代逢秋到京師朝覲,至春始還部落的北方少數民族首領。《北史·斛律金傳》:“魏除為第二領人酋長,秋朝京師,春還部落,號曰雁臣。”這裏指入侍天子的侍子。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城南龍華寺》:“北夷酋長遣子入侍者,常秋來春去,避中國之熱,時人謂之雁臣。”

  [128]青韶:指春天。唐韋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應製》詩:“青韶既肇人為日,綺勝初成日作人。”

  [129]條風:東北風。一名融風,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經·南山經》:“其南有穀焉,曰中穀,條風自是出。”郭璞注:“東北風為條風。”《淮南子·天文訓》:“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高誘注:“艮卦之風,一名融。”《史記·律書》:“條風居東北,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故曰條風。”

  [130]獻歲含英:新春伊始,百花含苞待放。獻歲,進入新的一年,新年開始;歲首正月。《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東漢王逸《楚辭章句》:“獻,進;征,行也。言歲始來進,春氣奮揚,萬物皆感氣而生。”《初學記》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獻歲。”含英,花含苞而未放。《後漢書·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131]“年年春色”句:年年春天都會以更加絢麗多彩的景致報答人們對春天的喜愛。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詩:“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132]“前腔”:戲曲音樂名詞。在南曲中,連續使用同一曲牌時,一般從第二曲起標作“前腔”,意思是曲名同前。這與北曲中的“幺篇”或“幺”同。

  [133]“祥雲”二句:春天,清新的雲彩飄在空中,風和日麗的長安城近在咫尺。祥雲,祥瑞之雲。唐趙彥昭《奉和人日清暉閣宴群臣遇雪應製》:“祥雲應早歲,瑞雪候初旬。”入呂,即入律。古時用竹或金屬製成的管校正樂律,共十二管,管徑相等,以管的長短來確定音的不同高度。從低音管算起,成奇數的六個管叫做“律”;成偶數的六個管叫做“呂”,合稱“律呂”。古時以律管候氣,節候至,則律管中的葭灰飛動。“入律”猶言節氣已到。五代徐夤《東風解冰》詩:“入律三春複,朝宗萬裏通。”長安近,典出《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一般用此典都以“日近長安遠”,言帝都遙不可及,興功名未遂之歎。這裏說“長安近”,可見唱者正春風得意,躊躇滿誌。

  [134]“向正元”二句:舉起祝壽的酒杯,在元日共同祝賀。正元,即元日,元旦。壽觴,祝壽的酒杯。晉潘嶽《閑居賦》:“稱萬壽以獻觴,鹹一懼而一喜。壽觴舉,慈顏和。”

  [135]“丹蓂”二句:在充滿祥瑞吉慶的正月裏,大家吃著粉荔枝、五辛菜等節日食品。蓂,即蓂莢。傳說中堯時的一種瑞草。它從初一至十五,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故又稱“曆莢”。古人也將日曆稱作“蓂曆”。晉葛洪《抱樸子·對俗》:“唐堯觀蓂莢以知月。”唐杜審言《晦日宴遊》詩:“日晦隨蓂莢,春情著杏花。”三正,古時夏、商、周三代曆法選定的首月(正月)互不相同,夏正建寅,殷正建醜,周正建子,合稱“三正”。《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陸德明釋文引馬融曰:“建子、建醜、建寅,三正也。”這裏即指正月。粉荔,即粉荔枝。唐代洛陽人家,正旦以粉製成荔枝狀,作為節日食品。高盤,參見本出注釋[126]中的“春盤”。五辛,見本出注釋[87]。

  [136]“屠蘇”句:屠蘇酒偏要從年紀小的人喝起。屠蘇,一種草名,可以泡酒。這裏即指屠蘇酒。古代風俗,於農曆正月初一飲屠蘇酒。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元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次第從小起。”

  [137]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東皇去後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138]令節:即佳節。

  [139]太學:即國學。我國古代設於京城的最高學府。西周已有太學之名。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立五經博士,為西漢置太學之始。自魏晉到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國子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製度也有變化,但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

  [140]教坊子弟:教坊中的歌舞藝人。教坊,古時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專管雅樂以外的音樂、舞蹈、百戲的教習、排練、演出等事務。唐武德後在禁中設內教坊,其官隸屬太常。武則天改稱為“雲韶府”,神龍年間恢複舊稱。玄宗開元二年(714),置內教坊於蓬萊宮側,在洛陽、長安又各設左、右教坊二所,以中官為教坊使,從此不隸屬太常。宋、元兩代亦有教坊,明代教坊司,隸屬禮部。至清雍正時始廢。

  [141]“晨祥”句:在元旦吉祥的早晨打開宮殿。春殿,即宮殿。唐王昌齡《甘泉歌》詩:“乘輿執玉已登壇,細草沾衣春殿寒。”唐李白《越中覽古》詩:“宮女如花滿春殿,隻今惟有鷓鴣飛。”

  [142]“緹琯”二句:春天節候來臨,萬物複蘇,春令勸耕的青旗,使冰雪覆蓋的田地也回暖了。緹,指緹幔、緹室。即用橘紅色的帷幔密圍之室,古代用作候氣。琯,指候氣用的玉管。《後漢書·律曆誌上》:“候氣之法,為室三重,戶閉,塗釁必周,密布緹縵。室中以木為案,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端,案曆而侯之。氣至者灰動。其為氣所動者,其灰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青幡,古代春令作勸耕、護花等用的青旗。漢桓寬《鹽鐵論·授時》:“發春而後,懸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謂也。”玉田,傳說中產玉之田。這裏指冰雪覆蓋的田野。唐李紳《登禹廟降雪》詩:“玉田千畝合,瓊室萬家開。”

  [143]“黃雲見”四句:吉祥的黃雲出現了,人們沾觸聖泉,飲用甘露,享受著長樂之宴。黃雲,黃色的雲氣。古人認為是祥瑞之氣。《漢書·郊祀誌上》:“天子使驗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上行,薦之。至中山,晏溫,有黃雲焉。”聖泉,泉名。孔子泉的別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