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開宗[1]

  “小重山”[2](末上[3])瑞日山河錦繡新,邀歡臨翠陌,轉芳塵[4]。共攀桃李出精神,風色好,西第幾留賓[5]。銀燭映紅綸[6],此時花和月,最關人[7]。翠盤輕舞細腰身,嬌鶯囀,一曲奏《陽春》[8]。

  眾賓請勿喧[9],見今後房子弟搬演《李十郎紫簫記》[10],聽賤子略道家門大旨[11]:

  “鳳凰台上憶吹簫”李益才人[12],王孫愛女[13],詩媒十字相招[14]。喜華清玉琯,暗脫元宵[15]。殿試十郎榮耀,參軍去七夕銀橋[16]。歸來後,和親出塞,戰苦天驕[17]。嬌嬈,漢春徐女,與十郎作小,同受飄搖[18]。起無端貝錦,賣了瓊簫[19]。急相逢天涯好友,幸生還一品當朝[20]。因緣好,從前癡妒,一筆勾消[21]。

  李十郎名標玉簡[22],霍郡主巧拾瓊簫。

  尚子毗開圍救友,唐公主出塞還朝。

  注釋:

  [1]開宗:即開頭。傳奇第一出按例是家門引子,一般由副末上場以念白的方式向觀眾介紹劇情,內容大致包括:一、創作緣起(見“小重山”);二、劇情梗概(見“鳳凰台上憶吹簫”)。

  [2]“小重山”: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相傳為五代時韋莊所創,上下片共58字,平韻。初時多用於寫“宮怨”,故其調悲。以下詞牌曲牌不再一一出注。

  [3]末:戲曲腳色名之一,一般扮演中、老年男子。南戲、傳奇中有“副末開場”的慣例,其作用是在正式開演前向觀眾簡要介紹劇情。這裏的“末”,即相當於“副末”。

  [4]“瑞日”三句:在風和日麗之際,到郊外踏青賞花,尋找樂趣。瑞日,吉慶祥和之日。邀歡,尋求歡樂。唐高適《陪竇侍禦泛靈雲池》詩:“乘興宜投轄,邀歡莫避驄。”翠陌,長滿青草的田間小路,這裏泛指郊外。芳塵,即落花。

  [5]“共攀”三句:在如此春光明媚的日子裏,人們神采飛揚,朋友們常聚在一起盡情享樂。桃李精神,形容妖豔嬌媚的神態。西第,東漢大將軍梁冀的府第,位於洛陽城西,故名。這裏泛指豪華府第。《後漢書·馬融傳》:“初,融懲於鄧氏,不敢複違忤勢家,遂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將軍西第頌》,以此頗為正直所羞。”留賓,留住賓客。據《漢書·遊俠傳》載,西漢時,陳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

  [6]紅綸:古時女子使用的紅色巾披。唐李頎《鄭櫻桃歌》:“織成花映紅綸巾,紅旗掣曳鹵簿新。”這裏指代女子的紅色衣裙。

  [7]最關人:最牽扯人。關,牽扯,關聯。

  [8]“翠盤”三句:奏響《陽春》曲,翠盤中女子們跳起輕盈的舞步,舒展嬌鶯般的歌喉,婉轉吟唱。翠盤,是專供舞蹈用的圓形設施,猶如我們今天的舞台。《陽春》,古曲名,也作《陽春白雪》,是一種高雅的樂曲。

  [9]喧:喧嘩,吵鬧。

  [10]後房子弟:即後台準備演出的戲曲藝人們。子弟,梨園子弟的省稱。

  [11]“聽賤子”句:賤子,低賤之人,這裏是演員的自我貶稱。家門大旨,南戲、傳奇戲的專用名詞,在正式演出前介紹本劇劇情。下麵“鳳凰台上憶吹簫”即是。

  [12]李益(748-827):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縣)人。唐代宗大曆四年(769)進士,授鄭縣尉。後任秘書少監,官至禮部尚書。中唐著名詩人,以邊塞詩聞名,留下了像“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夜上受降城聞笛》)這樣的名篇。後人將他與同時期的李端、盧綸、錢起、韓翃等並稱為“大曆十才子”。

  [13]王孫愛女:王侯愛女。這裏指霍王的女兒小玉。王孫,王侯的子孫。後泛指貴族的子孫。

  [14]“詩媒”句:言小玉以十郎的十字詩句為媒,招十郎為婿。劇情見第六出《審音》,鮑四娘過霍府教小玉唱曲,小玉問有沒有外間才子詩詞,鮑即提到李十郎的“開簾風動竹,疑是故人來”五言十字詩句,使得小玉對作詩人產生了愛慕之心。

  [15]“喜華清”二句:小玉在上元佳節,與十郎到華清宮賞燈,不慎走散,後小玉拾得紫玉簫,並得聖旨賜簫詔歸。劇情見第十七出《拾簫》。玉琯,玉管,古代樂器名。這裏指紫玉簫。

  [16]“殿試”二句:十郎在殿試後獲聖旨欽點為狀元,並派往朔方參丞相杜黃裳軍事。數年後,在七夕之夜,正當小玉與大家乞巧穿針時,得歸與小玉團聚。劇情見第二十一出《及第》至第三十四出《巧合》。按,本劇共三十四出,所敘劇情至“七夕銀橋”止,未完稿。下麵各句所概括劇情,為作者未完成部分。

  [17]“歸來”三句:自此以下,均為作者計劃中的寫作內容。從字麵看,此三句所概括劇情大致為:十郎歸來後,又奉旨護送公主出塞和親,並在塞外遭遇異族軍隊包圍。和親,自漢代始,封建帝王為了平息邊境戰亂,往往選派宗族女子敕封為“公主”,嫁給少數民族的首領,以結成友好關係。這就是封建統治者處理周邊關係的“和親”政策,漢代的昭君出塞、唐代的文成公主入藏等都是曆史上著名的和親事件。天驕,“天之驕子”的省稱,漢時匈奴用以自稱。後亦泛稱強盛的邊地少數民族或其首領。

  [18]“嬌嬈”四句:有一漢春徐女,與十郎做小妻,跟隨和親隊伍,同受圍困之苦。小,即小妻。飄搖,動蕩不定。這裏指陷入敵方包圍之中,失去安全感。

  [19]“起無端”二句:由於十郎久未回歸,是非謠言卻不斷傳來,無頭無緒之中,小玉賣了禦賜的紫玉簫。無端,沒有頭緒。即謠言多,理不出頭緒。貝錦,本義指像貝紋一樣美麗的織錦。後用來比喻誣陷他人、羅織成罪的讒言。《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朱熹集傳:“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而飾成大罪也。”《周書·宇文測傳》:“太祖怒曰:‘測為我安邊,吾知其無貳誌,何為間我骨肉,生此貝錦!’乃命斬之。”

  [20]“急相逢”二句:在危急之際,遇好友前來解圍,有幸生還;因護送公主有功,朝廷遷升十郎為當朝一品。天涯好友,指好友吐蕃侍子尚子毗。一品當朝,即朝廷中等級最高的官員。我國封建王朝自三國魏實行九品中正製以後,官分九品,最高者為一品。

  [21]“因緣”三句:十郎回朝後,與小玉重聚,從前誤會已然冰釋,有情人終成眷屬,續寫好姻緣。癡妒,因癡情而生的妒忌。這裏指小玉因十郎另娶徐女作小,出塞久久不歸,加上謠傳種種,遂對十郎、徐女心生忌恨。

  [22]“李十郎”四句:此四句是傳奇的“下場詩”,用以簡要地概括劇中主要事件。一般由角色下場時念誦。前二句所稱事件分別見第二十一出《及第》、第十七出《拾簫》,後二句所稱事件,未寫出。玉簡,玉質的簡劄。是封建帝王封禪、詔誥用的文書。這裏指十郎高中狀元,金榜題名。開圍,解圍。

  評析:

  《開宗》一出乃本劇之家門,作者用一支“小重山”介紹了創作緣起,用一支“鳳凰台上憶吹簫”介紹了全劇的概要。從預告的劇情可以看出,《紫簫記》雖本於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但完全是一篇翻案之作。作者是從正麵來歌頌李、霍愛情的,將唐人小說中負心背義的李益寫成忠於愛情的李十郎。盡管劇中所敘寫的李、霍愛情格調並不高,尤其李十郎對感情的平庸理解,直接影響了劇作的思想性。但劇作者對個性解放的追求,對人間“真情”的讚美等努力,仍然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紫簫記》並未最後完成,從預告的劇情看,所完成的還不到全劇的一半,如果全部完成將會創出明清傳奇篇幅最長的記錄。這說明湯顯祖當時還沒有很好掌握傳奇創作的技巧。當然,盡管此劇最後並未完成,但作者勃發的才思,讓我們已隱隱看到他的戲曲創作行將傲視傳奇劇壇的可能。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