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三章 節鎮宣恩

  “憶多嬌”(崔、韋上)花事催,酒力微,歌吹風光在水西[1]。他昨夜燈花今夜喜,向朱門報知,(又)。褒封節義吾皇旨。

  天下多有不平事,世上難遇有心人。俺們生受小玉姐許多錢鈔,到惹起黃衫豪客來與這段煙花結了公案。真乃是千家吃酒,一家還錢。事不偶然。(韋)隻一件,十郎既就了霍府,那盧太尉怎肯幹休?他輕輕地下手,都成齏粉[2],卻如之奈何?(崔)你不知道,那黃衫豪士雖係隱姓埋名,他力量又能暗通宮掖[3]。他近日探得主上因盧府專權,心上也忌他了。他有人在主上前行了一譖[4],聖上益發忿怒。如今盧府著忙,不暇理論到此事。那黃衫豪士隨有人竄掇言官[5],將小玉姐這段節義上了,又見得盧府強婚之情。蒙主上褒嘉,遣劉節鎮來處分,怕甚麽事?(韋)原來如此!妙哉快哉!我們先去報喜賀喜。

  “長命女前”(老、生、旦上)春風轉新婚,久別重相見。(見介)便是崔韋二兄,依然舊客來庭院。

  (崔作笑雲)小玉姐,不空費了你金錢也。劉節鎮奉詔處分來此,快備香案迎接。(劉節鎮奉詔書上)加冠進職君臣禮,合鏡還珠夫婦恩[6]。聖旨已到,跪聽宣讀。皇帝詔曰:朕惟伉儷之義,末世所輕;任俠之風,昔賢所重。每觀圖史,在意斯人。若爾參軍李益,冠世文才,驚人武略,不婚權豔,甚曉夫綱,可封賢集殿學士鸞台侍郎[7]。霍小玉憐才誓死,有望夫石不語之心[8];破產回生,有懷清台衛足之智[9],可封太原郡夫人。鄭氏相夫翦桐葉而王[10],擇婿顯桃夭之女[11],慈而能訓,老益幽貞,可進封滎陽郡太夫人。盧太尉徒以勢壓郎才,強其奠雁[12],幾乎威逼人命,碎此團鸞,宜削太尉之銜,以申少婦之氣。其黃衣豪客,拔釵幽淑女[13],有助綱常;提劍不平人,無傷律令,可遙封無名郡公[14]。嗚呼!凡讚相於王風[15],皆揚名於白日。受茲敕命。欽哉[16]。謝恩!(生眾作謝恩介,劉)君虞,別來久矣。紫玉釵一事,細說一番。

  “催拍”(生)是當年天街上元,絳籠紗燈前一麵。兩下留連,兩下留連。幸好淡月梅花,拾取釵鈿。將去納采牽紅,成就良緣。(合)今日紫誥皇宣[17],夫和婦永團圓。

  “前腔”(旦)梳妝罷春遊翠園,人別去觀花上苑。他衣錦言旋,他衣錦言旋。怎知他簫歇秦樓,唱斷陽關。別去鸞儔,曾歸到鴛斑[18]。(合前)

  “前腔”(老)隻道你幽歡別憐,幾年間未蒙清盼[19]。看看的門戶凋殘,看看的門戶凋殘。為尋訪多情,費盡金錢。賣到珠釵,苦恨難言。(合前)

  “前腔”(鮑)真乃是前生分定,重遇著玉釵雙燕。因此上再整雲鬟,因此上再整雲鬟。也當個再接瓊簪,更續危弦[20]。異國香燒[21],倩女魂還[22]。(合前)

  (韋)此豪客之功也。

  “前腔”(崔)閑說起有個英雄恨然,路相看不平拔劍。(韋)把雌雄重會龍泉[23],把雌雄重會龍泉。不教你斷了香魂,枕畔燈前。負了盟言,月下花前。(合前)

  “一撮棹”(眾)離和合,歎此情須問天。是多才,非薄幸枉埋冤。須記取,花燈後牡丹前。釵頭燕,鞋兒夢酒家錢。堪留戀,情世界業姻緣。盡人間,諸眷屬看到兩團圓。

  “尾聲”一般才子會詩篇,難遇的是知音宅眷。也隻為豪士埋名萬古傳。

  紫玉釵頭恨不磨,黃衣俠客奈情何。

  恨流歲歲年年在,情債朝朝暮暮多。

  炊徹黃粱非北裏[24],斟翻綠蟻是南柯[25]。

  花封桂瘴知何意[26],贏得敲尊一笑歌。

  注釋:

  [1]歌吹風光在水西:水西,古寺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唐時勝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宮水西寺。唐李白《別山僧》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涇溪。”清王琦注引《江南通誌》:“水西山,在寧國府涇縣西五裏,林壑邃密,下臨涇溪。舊建寶勝、崇慶、白雲三寺……寶勝寺即水西寺,白雲寺即水西首寺,崇慶寺即天宮水西寺也。”唐宣宗《題涇縣水西寺》詩:“長安若問江南事,說道風光在水西。”

  [2]齏(j)粉:細粉,粉末。齏,搗碎的薑、蒜等,引申為細、碎。

  [3]宮掖:掖,掖廷,宮內的旁舍,是妃嬪居住的地方,因稱皇宮為宮掖。《後漢書·竇憲傳》:“憲恃宮掖聲勢,遂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田,主畏逼不敢計。”

  [4]譖(z鑞):誣陷,說人壞話。這裏作名詞用。

  [5]言官:即諫官。《宋史·王拱辰傳》:“入見,帝曰:‘言事官第自舉職,勿以朝廷未行為沮己,而輕去以沽名。’”

  [6]合鏡還珠:合鏡,指破鏡重圓事,見本書第二十三出注[61]。還珠,指合浦還珠的故事。《後漢書·循吏傳·孟嚐》:“(合浦)郡不產穀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先時宰守並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於交趾郡界。於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於道。嚐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複還,百姓皆反其業。”後以“合浦珠還”比喻人去複歸或物歸舊主。

  [7]賢集殿學士鸞台侍郎:賢集殿,應為“集賢殿”,唐宮殿名。開元中置。於殿內設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以宰相為知院事,有修撰、校理等官,掌刊輯經籍、搜求佚書。《舊唐書·玄宗紀上》:“夏四月丁巳,改集仙殿為集賢殿,麗正殿書院改集賢殿書院;內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鸞台,唐時門下省的別名。《新唐書·百官誌二》:“垂拱元年改門下省曰鸞台。”門下省是審議機構,設侍郎二人,正三品。這句是說李益以集賢殿學士的身份充當鸞台侍郎。

  [8]不語之心:用春秋時息媯事。息媯,息侯夫人,姓媯。楚文王滅息,娶息夫人。生堵敖及成王。傳說因國亡夫死,息夫人與文王不通言語。見《春秋·莊公十四年》。

  [9]懷清台衛足之智:意思是小玉能以財貨自衛。懷清台,全稱為“女懷清台”,台名,故址在今重慶市長壽區。秦時,巴郡有寡婦名清,世代經營朱砂礦業,以財自衛,不見侵犯。秦始皇為其築女懷清台。見《史記·貨殖列傳》。衛足,《左傳·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意思是向日葵以葉蔽其根,如衛其足。這裏用來比喻自衛。

  [10]鄭氏相夫翦桐葉而王:意思是鄭氏曾輔助丈夫霍王。翦桐葉為王,《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

  [11]擇婿顯桃夭之女:意思是選擇的女婿顯出女兒的美好。桃夭,出自《詩·周南·桃夭》,參見本書第八出注[47]。

  [12]奠雁:即獻雁。古代婚禮,新郎至新娘家迎親,先進雁為禮。《儀禮·士昏禮》:“主人升,西麵;賓升,北麵,奠雁,再拜稽首。”這裏指成親。

  [13]拔釵幽淑女:救助深閨中的淑女。拔,解救。《資治通鑒·宋仁宗寶元二年》:“奪已禽(擒)之將士,拔已陷之師徒,雖非大功,亦可謂之奇節。”釵幽淑女,相當於說深閨淑女。

  [14]無名郡公:沒有確定封地的郡公。郡公,爵名。晉始置,亦稱開國郡公,曆代因之。明初尚有郡公之封,後廢。《晉書·王沉傳》:“前以翼讚之勳,當受郡公之封。”

  [15]讚相於王風:意思是對國家的教化有幫助。讚相,輔佐。王風,天子的教化,即國家的教化、社會風氣。《詩序》:“《關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風。”

  [16]欽哉:古代皇帝詔書結尾的套語。欽,古代對皇帝所行之事的敬稱。

  [17]紫誥皇宣:皇帝的詔書和命令。紫誥,皇帝的詔書。參見本書第十四出注[30]。唐蘇頲《春晚紫微省直寄內》:“內史通宵承紫誥,中人落晚愛紅妝。”皇宣,皇帝的命令。

  [18]鴛斑:疑為“鴛班”之誤。見本書第十七出注[6]。

  [19]清盼:對他人顧盼的尊稱。受人厚遇或者渴望見麵時常用。唐李白《贈範金鄉》詩:“君子枉清盼,不知東走迷。”

  [20]更續危弦:把將要斷的弦接上,意思是險些分開的夫妻和好如初。續弦,指妻子死後再娶。古代常以琴瑟比喻夫婦,故稱喪妻為“斷弦”,再娶為“續弦”。

  [21]異國香燒:應指返魂香之類。

  [22]倩女魂還:用倩女(即倩娘)離魂故事。見本書第七出注[10]。

  [23]把雌雄重會龍泉:讓寶劍的雌雄二劍重新合在一處。龍泉,寶劍名,據傳與古代另一寶劍太阿俱為楚歐冶子、幹將二人所煉。晉時豫章人雷煥任豐城令,掘獄基得龍泉、太阿二劍。將一把給張華,一把自佩。後來張華死,所佩劍不知去向。雷煥死後其子佩劍至延平津,劍忽躍出,入水,與另一劍相合,化為二龍。見《越絕書·越絕外傳·寶劍》、《晉書·張華傳》。參見本書第二出注[24]。這裏以雌雄劍重會喻小玉和李益重圓。

  [24]炊徹黃粱非北裏:意思是把黃粱夢做到底,知道這不是北裏。黃粱,指黃粱夢故事,見本書第四十八出注[20]。北裏,唐長安平康裏位於城北,亦稱北裏。其地為妓院所在地,後因用以泛稱娼妓聚居之地。唐孫棨《〈北裏誌〉序》:“諸妓居平康裏。”可與本書第二十出注[22]互參。

  [25]斟翻綠蟻是南柯:弄翻了酒,知道原來不過是南柯一夢。綠蟻,酒上浮起的綠色泡沫,也用作酒的代稱。唐白居易《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南柯,指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故事講淳於棼酒醉臥於堂之東廡,夢入槐安國,娶公主,任南柯太守二十餘年。生五男二女,皆榮耀顯貴。後公主死,他受到國王疑忌,被遣歸。於是夢醒,酒杯仍在東窗下。原來槐安國即宅南大槐樹下一蟻穴,南柯郡則是槐樹的南枝。

  [26]花封桂瘴:花封,封建時代賜給貴婦人的封誥。桂瘴,不詳,似指廣東一帶,古代那裏被稱為瘴癘之地。湯顯祖曾被貶為雷州徐聞縣(位於今廣東南部雷州半島)典史。其詩《粵裝偶見祁羨仲刀子》:“桂瘴來時青氣深,七星岩畔寶刀沉。交遊半百逢生死,燕市悲歌一片心。”小玉被封為太原郡夫人,母被封為縈陽郡夫人。太原郡在今山西省;縈陽郡在今河南省。不知何出此語。

  評析:

  這是本劇的大結局:李益、霍小玉、鄭六娘、黃衫客俱得封贈,一家團圓;盧太尉被削去職銜,得到了應有的懲治。

  皇帝的誥宣是由劉節鎮前來宣讀的,可謂一石三鳥:既讓這一人物再次出場以完結其形象,又充當了宣讀聖旨的角色,同時他又是李益的老上司,故人見麵,難免詢問:“紫玉釵一事,細說一番”,得以把全劇主要情節係統梳理一番,以此作結,順理成章。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