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七章 移參孟門

  “番卜算”(盧上)秋草塞門煙,河上西風偃。洛陽才子赴招賢[1],鼓吹軍中宴。

  一家何止十朱輪[2],兄弟雙飛秉大鈞[3]。獨向河陽征戰淨[4],今朝開閣引詞人。自家盧太尉,鎮守孟門關外。奏準李君虞參我軍事,報說今日走馬到任。左右營門伺候。(生眾上)

  “神仗兒”河西路轉,(又)。赴河陽幕選,(又[5])。(王哨叩頭[6])參軍爺到來。前日萬金家報,是小軍送上夫人。(生)勞你。夫人安否?(哨)平安。隻是望爺過家[7]。(生)取一錠花銀賞他[8]。哨兒,你是咱故人,以後太尉爺差你長安帶書往來,也不慢你[9]。(哨)當得當得[10]。(生)報平安陣前飛雁,便玉人無恙,怎生排遣?隻怕這磨旗門,盼不到吹笙院[11]。

  (見介。盧)聞君西域奏詞鋒[12],(生)天柱山高大華東[13]。(盧)鴛鷺好歸仙仗裏[14],(生)熊羆還在禁庭中[15]。(盧)參軍,洛下一見,至今懷仰。何幸得參吾軍!看酒!(堂候上)幕府求才子[16],將軍作主人。酒到。

  “瑣寒窗”(盧)倚風塵萬裏中原,大將登壇尺五天[17]。孟門關外,少華峰前[18]。繞旌旗萬點,河流一線,還倚仗詞鋒八麵。(合)難言。人生遇合總情緣[19],且須高宴留連。

  “前腔”(生)筆花梢慣掃狼煙[20],誰待吹噓送上天[21]。改河陽讚佐,塞上回旋。便相如喻檄[22],終軍乘傳[23],也不似恁般蓬轉[24]。(合前)

  (盧)聞參軍有詩:不上望京樓。然否?(生)醉後餘談,何勞遠聽。(淨笑介)

  “前腔”你佩恩華意氣成篇[25],不把望長安心事懸。君虞休嫌文官武職,看參軍楚楚[26],書記翩翩[27]。有賦河清鮑照[28],登樓王粲[29],總不礙禁庭清選[30]。(合前)

  (盧)參軍,可有夫人在家?(生)秀才時已贅霍王府中。(盧)原來如此。古人貴易妻[31],參軍如此人才,何不再結豪門,可為進身之路。(生)已有盟言,不忍相負。

  “前腔”淚花彈袍袖香殷,數遍秋花人少年。(盧)可有平安信?(生)下官進轅門時,老太尉麾下一人,三年才傳得一信。(盧)受命在君,何戀戀兒女乎?(生)晚風砧杵[32],夜月刀環[33]。正尋常歸燕,幾行征雁,怎隔斷關河別怨。(合前)

  (生)請罷酒。(盧)軍中一日一宴也。

  “尾聲”為憐才子聲光遠[34],(生)自是將軍禮數寬。(合)指日嗬,文武朝班歸漢苑。(生下)

  (盧吊場)眾將官,查那一個傳李參軍家信?(哨)是小的。(盧)拿去綁下。(哨乞饒介。盧)且記著,許你將功贖罪,差你京師慶賀劉節鎮還朝,便到參軍家,說他咱府招贅,好歹氣死他前妻,是你功也。(哨)理會得。

  八柱擎天起畫樓[35],一般才子要低頭。

  非關鬼蜮含沙影[36],自要蛟龍上釣鉤。

  注釋:

  [1]洛陽才子赴招賢:才子赴招賢館。洛陽才子,見本書第十七出注[19]。招賢,見本書第一出注[17]。

  [2]十朱輪:古代王侯顯貴所乘車用朱紅漆輪,稱朱輪。《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爵為通侯。”唐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輪。”這裏指顯貴者。

  [3]秉大鈞:比喻執掌朝政。鈞,製陶所用轉輪。《詩·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通“鈞”),四方是維。”後因以“秉均”或“秉鈞”喻秉國政。《明史·武宗紀讚》:“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

  [4]河陽:見本書第三十二出注[6]。

  [5]又:“又”字表示前一句為疊句。錢南揚認為“赴河陽幕選”並非疊句,此字當刪。

  [6]叩頭:“叩頭”下當有“介”字。

  [7]過家:謂身有官職者暫時還鄉。蓋取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之事,但反其義而用之。宋曾鞏《瞿秘校新授官還南豐》詩:“佩印自茲始,過家當少留。”宋晁詠之《賀同州侍郎啟》:“伏審抗疏中山,易符左輔,過家上塚,榮動鄉邦。”

  [8]花銀:指成色較純的銀子。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論·銀》:“銀出閩、浙、兩廣、雲南、貴州、交趾等處山中,足色成錠者,麵有金花,次者綠花,又次者黑花,故謂之花銀。”

  [9]慢:態度冷淡,此指慢待,即怠慢。

  [10]當得當得:猶言“應該的,應該的”。

  [11]“隻怕”二句:意思是擔心無法從軍營回到家裏。磨旗門,指前方軍營的營門。磨旗,本義指揮動旗幟,亦可指軍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先一人空手出馬,謂之‘引馬’;次一人磨旗出馬,謂之‘開道旗’。”吹笙,“飲酒”的隱語。宋張元幹詞[浣溪沙](萼綠華家)題曰:“諺以竊嚐為吹笙雲。”(按:“竊嚐”猶“淺嚐”,亦指飲酒。)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竊嚐,嚐酒也……《織餘瑣述》雲:‘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恒輕,故以喻竊嚐。’”這裏的“吹笙”是雙關語,兼指笙歌與飲酒。吹笙院,指家。意謂到家裏可以與小玉笙歌飲酒。

  [12]詞鋒:這裏指詞鋒銳利之文。

  [13]“天柱山”句:天柱山有多處,這裏指位於今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的天柱山,又名“皖山”。該山自古即為名山,漢武帝曾登臨此山,封其為“南嶽”,與泰山齊名。此處李益用來稱盧太尉為國家棟梁。

  [14]“鴛鷺”句:謂李益回朝,可與群臣一起朝見皇帝了。鴛,當為“鵷”。鵷、鷺比喻班行有序的文武百官。見本書第十七出注[6]。仙仗,神仙的儀仗。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六四:“龍軒鶴騎,仙仗森列,駐於空界。”亦指皇帝的儀仗。唐岑參《奉和中書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15]“熊羆”句:義近上句,謂在外征戰的勇士回到朝廷。熊、羆皆猛獸,因以喻勇士或雄師勁旅。見本書第三十二出注[18]。

  [16]幕府:舊時將帥領兵在外,以帳幕為府署。後因以“幕府”稱將帥辦公之所。

  [17]尺五天:離天僅有一尺五寸,比喻離帝王極近。元王惲《直中書省》詩:“紫禁彤庭尺五天,沉沉碧綺鎖秋煙。”

  [18]少華峰:即少華山,在今陝西省華陰縣東南,與華山峰勢相連而較低,故稱“少華山”(華山稱“太華山”),又名小華山。

  [19]遇合:遇到賞識自己的君主或上司。《史記·佞幸傳序》:“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此處指賓主彼此投合。

  [20]“筆花梢”句:參見本書第二十九出注[49]。筆花,比喻文章富於才思。見本書第十四出注[11]。

  [21]“誰待”句:唐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詩:“揚雄更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吹噓,本指風吹,這裏比喻引薦。見本書第二十三出注[33]。

  [22]相如喻檄:見本書第三十一出注[42]。

  [23]終軍乘傳(zhu鄋):終軍(約公元前133-前112),字子雲,西漢濟南人。少時以博聞強記、能言善辯、文筆優美聞於郡中,十八歲時被薦為博士弟子,赴京師。過函穀關時,“關吏予軍糸需(帛製的憑證)。軍問:‘以此何為?’吏曰:‘為複傳,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複傳還。’棄糸需而去。”傳,古代設於驛站的房舍,亦指驛站上所備馬車。上引故事中,“為複傳”之“傳”指乘車憑證。

  [24]蓬轉:蓬草隨風飛轉,喻人流離轉徙,四處飄零。唐靈一《江行寄張舍人》詩:“客程終日風塵苦,蓬轉還家未有期。”

  [25]恩華:此處指皇帝的恩榮。

  [26]楚楚:排列整齊,可指朝廷上人才濟濟,引申為形容傑出、出眾。《魏書·祖瑩傳》:“瑩與陳郡袁翻齊名秀出,時人為之語曰:‘京師楚楚,袁與祖;洛中翩翩,祖與袁。’”

  [27]書記翩翩:見本書第二十九出注[12]。

  [28]賦河清鮑照:《宋書·鮑照傳》:“元嘉中,河濟俱清,當時以為美瑞,照為《河清頌》,其敘甚工。”

  [29]登樓王粲:見本書第二十九出注[55]。

  [30]清選:精選。《後漢書·劉焉傳》:“清選重臣,以居其任。”

  [31]古人貴易妻:人取得富貴後應該換一個妻子。漢代有“貴易交,富易妻”的謠諺(見《後漢書·宋弘傳》)。

  [32]晚風砧杵(ch):夜裏妻子在家裏冒著寒風為自己製衣。杵,搗衣所用棒棰。

  [33]夜月刀環:夜晚借月光看著刀環,意謂在塞外思鄉。環,諧音“還”。唐杜顏《從軍行》:“夜聞漢使歸,獨向刀環泣。”

  [34]聲光:聲譽和榮耀。

  [35]八柱擎天:見本書第二十一出注[9]。

  [36]鬼蜮含沙影:用“含沙射影”典故。《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y蠆豢傻謾!彼沃祆洹妒罰骸膀猓毯病=此雜兄芎騁隕淥腥擻埃淙碎。患湫我病!焙罄粗敢蹌敝猩慫恕?

  評析:

  這一出演述李益移參孟門軍,盧太尉為其設宴接風。盧太尉與李益、小玉之間的衝突開始升級:因他要招贅李益,便不能不波及小玉。

  盧太尉先是點撥李益“不上望京樓”之詩,為下文他以此要挾李益預作埋伏;然後又勸其“易妻”,試探李益對小玉的感情,為下麵要招贅李益作準備。當得知李益毫無“易妻”之念,便開始施展陰謀,私下令王哨兒去京城假傳李益入贅盧府的消息,“好歹氣死他前妻”,其用心之狠毒昭然若揭。

  對盧太尉的險惡用心,李益幾乎毫無察覺。對自己“不上望京樓”之語以及盧太尉的點撥不以為意,甚至流露出希望盧太尉引薦的意思:“筆花梢慣掃狼煙,誰待吹噓送上天”,書生的單純於此可見一斑。對小玉則一心記掛:“淚花彈袍袖香殷,數遍秋花人少年……晚風砧杵,夜月刀環。正尋常歸燕,幾行征雁,怎隔斷關河別怨。”這種思鄉念歸的心情,是遠赴塞外之人的共同心聲,在李益這裏更有一層對小玉的深情,是專一於愛情的表現。這也是他雖經盧太尉百般要挾、迫害而終能不改初衷的感情基礎,是本劇實現大團圓結局的一個必要條件。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