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十四章 邊愁寫意

  “北點絳唇”(眾邊將上)紫塞飛霜[1],平沙月上。旌旗晃,劍戟排牆,擁定銅符帳。

  一聲參佐發蘭州,萬火屯雲映綠油[2]。邊鋪恐巡旗盡換,山城欲過館重修[3]。咱們是朔方劉節鎮部下,因李參軍分兵回樂峰受降城[4],斷截吐蕃西路,今夜巡塞各城堡。守瞭軍人嚴緊伺候!(眾應介,眾鼓吹燈籠擁生上)

  “金瓏璁”萬裏逐龍荒,擁弓刀千騎成行。刁鬥韻悠揚[5],畫角聲悲壯[6]。錦盤花袍袖生涼,才起點、報星霜。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片月孤。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吹入小單於[7]。自家本用文墨起家,翻以弓刀出塞。既有三軍之事,豈無一夕之勞?分付將官軍士,用心巡守。(眾應介,生)將帳門卷上,一望塞外風煙。

  “一江風”碧油幢,卷上牙門帳,步上嚴城壯。漢旌旗、數點燈前,掩映紗籠絳。遠望火光,可是胡兒夜獵也?(眾)非關獵火光,(又)。是平安報久常,玉門關守定這封侯相。

  回樂峰前了。

  “前腔”(生)那邊廂,淡素鋪平敞,堆積的淒寒狀。敢是下雪也?(眾)是沙也。是氤氳、幾垛平沙,似雪紛彌望。瑤池在瀚海傍[8],(又)。(眾)梁園在古戰場[9],築沙堤等不得沙河將[10]。

  是受降城也。

  “前腔”(生)冷清光,氣色霏微漾,暈影兒朦朧晃。敢是霜也?(眾)是月亮。(生)步寒宮、認得分明,不道昏黃相。衣痕上辨曉霜,(又)。(眾)是嫦娥在女牆[11],照愁人白發三千丈[12]。

  俺坐一會也。

  “前腔”據胡床,沙月浮清況,(內吹笛介)猛聽的音嘹亮。(眾)何處吹笛也?這吹的是《關山月》也[13],是《思歸引》也[14]。(眾作回頭望鄉介,指雲)那不是俺家鄉洛陽?那不是俺家鄉長安?那不是他家鄉隴頭?(生亦作望鄉掩泣。眾)被關山、橫笛驚吹,一夜征人望。家山在那方,(又)。離情到此傷,斷腸聲淚譜在羅衫上。

  (王哨上)龍吟塞笛空橫淚[15],雁足吳箋好寄書[16]。稟參軍爺,小卒是京師盧太尉府中王哨兒便是。因來劉節度軍中探取軍情回京,可有平安書寄?(生)正好相煩。情書不盡,暫將屏風數折,對此清光,畫出邊城夜景,見咱淒涼也。秋鴻取畫筆丹青聽用[17]!(鴻上)王會圖中開粉本[18],陽關曲裏寄丹青。紙屏風蛾墨在此[19]。(生做畫介)

  “三仙橋”陽關落照,盡斷煙衰草。河流一線,那更鴻縹緲。邊城上著幾點漢旌搖,盼胡天恁遙。呀!俺提起潤生綃[20],拂拭些情淚落。還倚著路敷分斜[21],隨著素毫,展風沙蘸的個墨花淡了。屏風嗬,一遞遞短長城,做不出疊巫山清曉。

  待畫這沙似雪,月如霜。

  “前腔”卻怎生似雪樣偎沙回杳[22],一抹兒峰前回樂。則道是拂不去受降城上清霜,看則是永夜征人沙和月長恁照。也影飄颻碧蒙蒙把關河罩,幕寒生夜悄。四下裏極目暗魂銷,清寒似寂寥。這幾筆兒輕勾淡繞,撇綽的暮光浮[23],隱映的朦朧曉。屏風嗬,恁路數兒是分明,可引的夢沙場人到。

  待畫著征人聞笛望鄉也。

  “前腔”一笛關山韻高,偏起著月明風嫋[24]。把一夜征人,故鄉心暗叫。齊回首鄉淚閣,並城堞兒相偎靠,望眼兒直恁喬[25]。想故園楊柳,正西風搖落。便做洗邊城霜天乍曉[26],也星似嘹雲飄[27],衠入遍梁州未了[28]。屏風嗬,比似俺吹徹梅花[29],怎遞送的倚樓人知道[30]。

  畫完,題詩一絕: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31],一夜征人盡望鄉[32]。詩已題下,王哨兒寄去也。(哨)自有回報。

  “尾聲”做不得李將軍畫漢宮春曉[33],俺這裏卷不去的雪月霜沙映白描[34]。趁著這一天鴻雁秋生早。

  (哨下。走報人上)烏鵲南飛終是喜,馬首西來知為誰。自家長安門走報的便是,來報李參軍轉官。不免徑入。(見介)恭喜老爺!新奉聖旨,加秘書省清銜[35],改參盧太尉孟門軍事,即日起程。(生)何因有此?先賞報人去。便寫書謝了劉節鎮起程。(報)節鎮劉爺也欽取還朝,總管殿前諸軍事。(生)嗬,原來如此!

  西塞東歸總戰塵,畫屏風裏獨沾巾。

  閨中隻是空相憶,若見沙場愁殺人。

  注釋:

  [1]紫塞:北方邊塞。晉崔豹《古今注》上《郡邑》:“秦築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南朝宋鮑照《蕪城賦》:“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

  [2]萬火屯雲映綠油:形容軍隊屯集眾多。火,指軍隊的灶火。屯雲,如雲聚集,形容多而盛。《後漢書·袁紹劉表傳讚》:“魚儷漢舳,雲屯冀馬。”北魏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千乘雷動,萬騎雲屯。”綠油,即綠油幢,也稱碧油幢,見本書第十九出注[7]。

  [3]“邊鋪”二句:意思是邊塞上的驛站怕上級巡察,把旗子都換過了;要經過的山城驛館都重新修過。這是改用唐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詩:“邊鋪警巡旗盡換,山城候館壁重修。”邊鋪,邊塞地區的驛站。

  [4]回樂峰受降城:回樂峰,指回樂縣的烽火台。回樂縣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峰,應作“烽”。受降城,見本書第三十一出注[40]。

  [5]刁鬥:古代行軍用具,容量一鬥,白天用來煮飯,夜晚敲擊巡邏。《史記·李將軍列傳》:“不擊刁鬥以自衛。”

  [6]畫角:古樂器名。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製成,也有用銅做的。外加彩繪,故稱畫角。後來漸漸用來橫吹,發音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帝王外出,也用以報警戒嚴。

  [7]“邊霜”四句:這是唐李益《聽曉角》詩。

  [8]瑤池在瀚海傍:意思是享樂之地在沙漠邊上。瀚海,也作翰海,指沙漠。唐陶翰《出蕭關懷古》詩:“孤城當瀚海,落日照祁連。”

  [9]梁園在古戰場:意思是隻能在邊塞展示文學才華。梁園,園囿名,也叫梁苑、兔園。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漢梁孝王築,為遊賞延賓之所,當時著名文士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等皆為座上客。

  [10]築沙堤等不得沙河將:用沙(給丞相)鋪路等不了邊塞將領(歸來)。意思是在邊塞任職得不到升遷的機會。沙堤,唐李肇《國史補》卷下:“凡拜相,禮絕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子城東街,名曰沙堤。”唐白居易《行簡初授拾遺同早朝入閣因示十二韻》詩:“宿雨沙堤潤,秋風樺燭香。”

  [11]女牆:城牆上麵呈凹凸形的小牆。

  [12]照愁人白發三千丈:唐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13]關山月:古樂府曲名。見本書第二十四出注[11]。

  [14]思歸引:琴曲名。此曲表現思念家鄉的感情。相傳春秋時衛侯女聘於邵,女未至而王死,太子強留她,將她拘於深宮,她思歸不得,作此曲。引,樂曲的一種體裁,有序曲之意。

  [15]龍吟:像龍鳴的聲音,古代常用來形容笛聲。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誰能製長笛,當為作龍吟。”唐薛能《贈歡娘》詩:“一束龍吟細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16]雁足吳箋好寄書:意思是可以在大雁足上係上用吳箋寫的書信寄出。雁足傳書是用漢蘇武的故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出使匈奴,因事被羈留,遣往北海無人處牧羊,前後曆經十九年。後來匈奴與漢和親,漢遣使問蘇武等人下落,匈奴謊稱蘇武已死。蘇武的副使秘密會見漢使,讓使者跟單於說:天子在上林苑射得一隻大雁,雁足上係有帛書,上說蘇武在某澤中。使者如其言,單於不得已放還蘇武等人。吳箋,吳地所產的書信用紙。

  [17]丹青:丹砂和青雘(hu潁A街摯芍蒲樟係目笫:罄捶褐富婊玫難丈泊富婊!逗菏欏に瘴浯罰骸八涔胖癲兀で嗨我怨憂洌ㄋ瘴洌 薄督欏す蒜罰骸壩壬頻で啵夾刺孛睢!?

  [18]王會圖中開粉本:先用粉本畫《王會圖》。王會圖,少數民族首領朝拜唐朝皇帝的畫。《舊唐書·南蠻傳》:“貞觀三年,其酋(東謝蠻首領)元深入朝……中書侍郎顏師古上言:‘昔周武王時,遠國入朝,太史次為王會篇,今蠻夷入朝,冠服不同,可寫為王會圖’,詔可。”唐胡琚《譚賓錄》:“顏師古奏為王會圖,詔令閻立本圖之。”粉本,畫稿。清方薰《山靜居畫論》上:“畫稿所謂粉本者,古人於墨稿上,加描粉筆,用時撲入縑素,依粉痕落墨,故名之也。”唐韓偓《商山道中》詩:“卻憶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畫有工夫。”

  [19]蛾墨:女子畫眉用的青黑色的顏料。

  [20]生綃:沒有漂煮過的絲織品。古代用生綃作畫,所以也用生綃代指畫卷。

  [21]還倚著路敷分斜:路敷,誤。應為“路數”,指繪畫的套路。

  [22]卻怎生似雪樣偎沙回杳:意思是怎麽待在這遙遠迂回的像鋪著雪一樣的沙漠之中。似雪樣偎沙,是“偎似雪樣沙”的倒裝。

  [23]撇綽的暮光浮:用淡墨畫出傍晚的光影。撇綽,繪畫筆法,指用淡墨畫景物邊緣。

  [24]偏起著月明風嫋:起,誤,應為“趁”。

  [25]望眼兒直恁喬:喬,誤,應為“瞧”。

  [26]便做洗邊城霜天乍曉:意思是秋天清晨降霜,似將邊城洗淨。邊城,其他版本作“邊塵”。

  [27]也星似嘹雲飄:此句葉譜本作“聲逐塞雲飄”。

  [28]衠(zhn)入遍梁州未了:笛聲裏全是《梁州》曲的入遍。衠,全,盡是。梁州,唐教坊曲名,即《涼州》,後訛為《梁州》。唐顧況《李湖州孺人彈箏歌》:“獨把《梁州》凡幾拍,風沙對麵胡塵隔。”宋梅堯臣《莫登樓》詩:“腰鼓百麵紅臂韝,先打《六幺》後《梁州》。”參見本書第三十一出注[4]。遍,曲調名。唐宋大曲係依一定順序聯結若幹小曲組成,又稱“大遍”。選演一套大曲中開頭的一部分稱“入遍”。

  [29]比似俺吹徹梅花:即便我吹完《梅花落》。比似,即便。梅花,應指《梅花落》,漢橫吹曲名,本為笛中曲。唐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0]倚樓人:倚靠在樓上眺望遠處的人,這裏指小玉。

  [31]蘆管:樂器名。與觱篥、蘆笳相似。以蘆葉為管,管口有哨簧,管麵有孔,下端有銅喇叭嘴。見宋陳暘《樂書》。

  [32]“回樂峰前”四句:這是李益所作《夜上受降城聞笛》詩。其中“回樂峰”也作“回樂烽”;“受降城外”也作“受降城下”。

  [33]李將軍畫漢宮春曉:李將軍,指唐代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思訓(651-716),字建,唐宗室,善畫山水樹石,自成家法。其子昭道也以畫山水著名。思訓以官稱大李將軍,昭道則因父稱小李將軍。漢宮春曉,古代名畫名,明仇英畫,現藏台北故宮。這裏借指名畫。

  [34]白描:用墨勾勒輪廓、不著顏色的做法叫白描。多用於人物、花卉畫。

  [35]清銜:清閑的官職。

  評析:

  這一出演述李益久駐邊塞,心生思鄉之情,恰好盧太尉府中王哨兒來探取軍情,他便作邊塞風光畫托其寄給小玉,同時表達了他對邊塞生活的厭倦與對自身懷才不遇的不滿:“瑤池在瀚海傍,梁園在古戰場,築沙堤等不得沙河將。”

  從情節發展上說,這一出結尾點出李益將要到孟門做盧太尉的參軍,與小玉之間的誤會由此逐漸形成。從結構上說,這一出與上一出是並行的兩條線索:一個是久居塞外,想念家中的妻子;一個是獨處閨閣,牽掛遠在邊關的丈夫。季節都是秋天。這樣安排,既出於情節發展的需要,也進一步刻畫了李益的性格:雖感懷才不遇,難以忍受邊關生活,卻難以改變現狀;雖用情專一,牽掛愛妻,卻身不由己地奔波於宦途。這些都顯示出他為人的軟弱和缺乏主見,正是由於這些弱點,他才時時受製於人而釀下苦果。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