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八章 雄番竊霸

  “點絳唇”(淨吐番將上[1])生長番家,天西一架[2],撐犁大[3]。家世零逋[4],番帳裏收千馬。

  塞外陰風卷白蘆,金衣瑟瑟氣豪粗。邏娑一望無邊際[5],殺氣飄番小拂廬[6]。咱家吐番大將是也。吐番熟路穿心七千餘裏[7],生羌殺手二十萬人[8]。橫行昆侖嶺西,片片雪花吹鐵甲;直透赤濱河北[9],雄雄星宿立镔刀[10]。休在話下。所有小河西大河西二國[11],原屬咱吐番部下,近日唐憲宗皇帝中興[12],與俺相爭,要彼臣服。那大河西出葡萄酒,小河西出五色鎮心瓜[13]。正用搔擾時節[14],不免喚集把都們號令一會[15]。(眾上)

  “水底魚”白雁黃花,塵飛黑海涯[16]。番家兒十歲,能騎馬鳴笳。皮帽兒,夥著黑神鴉[17],風聲大,撞的個行家[18]。鐵裏溫都答喇[19]。

  (見介。淨)俺國年年收取大河西國葡萄酒,小河西國進五色鎮心瓜。如今正是時候,點起部落們去搶他一番[20]。(眾應介)

  “清江引”皮囊氈帳不著家[21],四麵天圍野。漢兒防甚秋[22],塞草偏肥夏[23]。一弄兒把都們齊上馬[24]。(作嗅香介)

  “前腔”葡萄酒熟了香打辣[25],凹鼻子寒毛乍[26]。醉了咬西瓜,剗起雪山花[27]。趲行程番鼓兒好一會價打[28]。

  初夏草生齊,番家馬正肥。

  射飛清海上[29],傳箭玉關西[30]。

  注釋:

  [1]吐番(b):即吐蕃。

  [2]一架:猶言一尊、一霸。

  [3]撐犁:天。《漢書·匈奴傳上》:“匈奴謂天為撐犁。”

  [4]零逋(b):吐蕃官名,職位甚高。《新唐書·吐蕃傳上》:“又有內大相曰曩論掣逋,亦曰論莽熱,副相曰曩論覓零逋,小相曰曩論充,各一人;又有整事大相曰喻寒波掣逋,副整事曰喻寒覓零逋,小整事曰喻寒波充。皆任國事。”

  [5]邏娑:亦稱“邏些”,唐時吐蕃都城,即今拉薩市。

  [6]拂廬:上層吐蕃人所居氈帳。《舊唐書·吐蕃傳上》:“其屋皆平頭,高者至數十尺。貴人處於大氈帳,名為拂廬。”《新唐書·吐蕃傳上》:“其讚普居跋布川,或邏娑川,有城郭廬舍不肯處,聯毳帳以居,號大拂廬,容數百人。其衛候嚴,而牙甚隘。部人處小拂廬。”即讚普(王)居大拂廬,各部族的貴族居小拂廬。

  [7]穿心:從中心穿過。

  [8]生羌:指未開化的羌族部落。生,這裏是未開化的意思。如遼代就是按開化的程度,將女真人分為遼南的“熟女真”與遼北的“生女真”兩部分。

  [9]赤濱河:即赤水,在今青海南部,屬黃河水係。吐穀渾在此築赤水城,唐太宗討吐穀渾,兵出赤水道,後在此建“赤水軍”。明張岱《夜航船》:“黃河,在西番……又東流為赤濱河,合呼蘭諸河,始名黃河。從東北至陝西、蘭州,始入中國。”

  [10]“雄雄”句:諸多大將手持大刀肅立。雄雄星宿,謂諸將皆上應天星,身手不凡。如《水滸傳》即以梁山一百零八將為上應三十六天罡星與七十二地煞星。镔刀,镔鐵製成的刀。镔鐵本為產於西域罽(j歟┍齙鵲氐囊恢誌:罄捶褐婦?

  [11]小河西大河西二國:小河西指今新疆哈密一帶,大河西指高昌地區。此處是虛擬了大、小河西兩個國名。

  [12]唐憲宗皇帝中興:憲宗是廟號,即帝王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並追尊以某祖、某宗的名號。這裏憲宗尚在位,應該沒有這一稱號。戲曲小說在寫前代事時,涉及帝王名號,往往有此。

  [13]鎮心瓜:即今之哈密瓜。宋文彥博《閑齋有作》詩:“茂陵無奈渴,鋒有鎮心瓜”。

  [14]正用:“用”當作“要”。

  [15]把都:即“把都兒”,蒙古語勇士、武士的音譯。元馬致遠《漢宮秋》第四折:“把都兒!把毛延壽拿下,解送漢朝處治。”

  [16]黑海:“黑海”有學者認為當作“裏海”。備考。

  [17]“皮帽兒”二句:皮帽上插戴著烏鴉羽毛。

  [18]行(x韓g)家:行貨(販運貨物)的人。《孟子·梁惠王上》:“商賈皆欲藏於王之市。”朱熹集注:“行貨曰商,居貨曰賈。”《水滸傳》第十六回:“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隻做客人的打扮行貨。”

  [19]鐵裏溫都答喇:應作“鐵裏溫都哈喇”,義為“統統殺頭”。《牡丹亭》第四十七出作“鐵力溫都答喇”。元施惠《幽閨記》第三出:“胡兒胡女慣能騎戰馬,因貪財寶到中華,閑戲耍,被他拿住,鐵裏溫都哈喇。”羅懋登音注:“胡人謂首為鐵裏溫,謂殺為哈喇。”哈喇亦作“哈剌”,元曲中多有稱殺人為“哈喇”者。關漢卿《尉遲公單鞭奪槊》雜劇第二折:“量這敬德,打甚麽緊,趁早將他哈喇兒了,還是便宜。”

  [20]“一番”下當有“聽令”二字。

  [21]皮囊氈帳不著家:帶著皮囊氈帳隨處駐紮,沒有固定的居所。皮囊,用於盛水,亦可幫助渡水。宋王延德《高昌行記》:“茅女喎子族,族臨黃河,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或以橐駝牽木筏而渡。”氈帳,用毛氈縫製的帳篷,如蒙古包。

  [22]防秋:古時秋天內地正是糧食與布帛收獲的季節,而北方秋高馬肥,遊牧民族常於此時突襲漢地以事劫掠,因此邊軍於秋天需加強防衛,稱為“防秋”。《舊唐書·陸贄傳》:“又以河隴陷蕃已來,西北邊常以重兵守備,謂之防秋。”

  [23]肥夏:在夏天就把馬催肥了。

  [24]一弄兒:所有的。元佚名《百花亭》雜劇第二折:“多承見愛,將你這一弄兒都借與我。”

  [25]香打辣:香酒。打辣即“打辣酥”,為蒙古語darasu(酒)的音譯。此詞還有多種譯法,如“打剌酥”、“打剌蘇”、“達喇蘇”、“大辣酥”、“打酪酥”、“打剌孫”、“答剌孫”等。明張瀚《鬆窗夢語·北虜紀》:“其地不產五穀,惟牧駝、馬、牛、羊,食其肉,衣其皮,取其血乳置渾脫(用整張剝下的動物的皮製成的革囊)中釀之月餘,名打酪酥。”湯顯祖《牡丹亭》第四十七出:“(老旦)克老克老。(貼)說走渴了。(老旦手足做忙介)兀該打剌。(貼)叫馬乳酒。”可見“打辣”或“打辣酥”是馬乳酒而非漢人所飲白酒。

  [26]寒毛乍:寒毛聳起。

  [27]剗(chn):同鏟。這裏指馬蹄揚起。

  [28]“趲行程”句:意思是因要趕路不停地敲鼓。趲(zn)行程,即“趲行”,趕路,快行。價,語助詞,無義。

  [29]“射飛”句:射飛,射高空飛鳥。宋王安石《胡笳十八拍》詩:“彎弓射飛無遠近,青塚路邊南雁盡。”清海,即“青海”,又名“西海”,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原為吐穀渾所有,吐蕃滅吐穀渾後歸吐蕃。

  [30]傳箭:傳遞令箭。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起兵時以傳箭為號。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青海無傳箭,天山早掛弓。”清仇兆鼇注引趙汸之曰:“外寇起兵,則傳箭為號。”《新五代史·霍彥威傳》:“夷狄之法,起兵令眾以傳箭為號令。”

  評析:

  這一出講吐蕃部族要去大小河西劫掠。據番將所說“所有小河西大河西二國,原屬咱吐番部下,近日唐憲宗皇帝中興,與俺相爭,要彼臣服”,則這兩個部族在唐朝和吐蕃之間搖擺不定。吐蕃去搔擾,則必然引起和唐王朝之間的戰爭。為下文李益協助劉濟打敗吐蕃、使大小河西再次臣服於唐埋下伏筆。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吐蕃大將說“近日唐憲宗中興”。“憲宗中興”,也稱“元和中興”,為曆史上實有。主要是憲宗在位期間,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基本結束了藩鎮長期割據的局麵,使唐王朝出現了中興之勢。自廣德(唐代宗)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至是盡遵朝廷約束”(《資治通鑒》卷二四一)。

  藩鎮歸順朝廷,加強了唐政府的武備,鞏固了邊防。唐與吐蕃,自唐初以來,戰戰和和。元和初年以來,唐朝和吐蕃之間保持友好關係,但唐朝並沒有放鬆邊備。元和十四年(819),吐蕃大舉進犯鹽州,黨項首領也發兵助吐蕃。元和初期唐朝和吐蕃之間的友好局麵至此宣告結束。

  本劇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寫李益出塞。

  正如前文所言,湯顯祖雖不滿於當時政局的腐敗,但始終關注國運,對明朝的內憂外患縈係於心。所以,在他的劇作中幾乎無一不涉及這類內容,將其作為才子佳人戲的大背景來處理。可見其良苦用心。

  不過,戲曲畢竟是藝術創作,很難完全與曆史對號入座。劇中所寫之事發生在唐憲宗元和時期(805-820),這一時期,曆史上的李益,已是年過六旬的暮年,而非少年書生。作者在劇中虛實交錯,既有曆史的風煙,也有藝術的圖景。我們要領會的主要是貫注於其間的精神。

  此外,因寫到吐蕃將領,本出在語言上也頗有特色。首先是少數民族語言和名物的運用,如“拂廬”、“鐵裏溫都答喇”、“香打辣”等;其次是口語的大量運用,如“番家兒十歲能騎馬鳴笳,皮帽兒夥著黑神鴉”、“皮囊氈帳不著家,四麵天圍野。漢兒防甚秋,塞草偏肥夏。一弄兒把都們齊上馬”等,而且這口語出自少數民族的武將,難掩粗豪之氣。二者結合,使這一出別有一番風味,與前麵二十幾出文雅婉麗的風格形成強烈對照,使一部才子佳人戲平添了幾許“蒜酪味”。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