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六章 花院盟香

  (浣紗上)[1]意態精神畫亦難,花枝實個好團欒[2]。曲囀新聲銀甲暖[3],酒浮香米玉蛆寒[4]。自家浣紗是也。郡主配了李十郎[5],將秋鴻賞了浣紗。秋鴻伶俐知書,卻被十郎使得東去西去,到不如俺家烏兒,配了櫻桃[6],兩口鎮日灶前灶後[7]。正是:乖的走碌碡,贏得眼前熟;癡的不出屋,夜夜皮穿肉[8]。俺看李郎和郡主十分相愛,今早又分付花園遊憩。俺取了白玉碾花罇[9],盛了碧桃新釀[10],剮紅矮幾擺著蕖葉碗數十枚[11]。且是郡主弦管之暇,雅好詩書,筆床墨硯[12],多是王家舊物,都帶巾箱伺候[13]。一對兒早到也。(旦上)

  “憶秦娥”深深院,弄晴時候東風軟[14]。東風軟,晝長無那[15],暖鶯初囀。(浣)夢餘口喚添香篆[16],畫眉一線屏山遠[17]。(合)屏山遠,卷簾花氣,夜來深淺[18]。

  [春光好](旦)紗窗淺,畫屏深。意沉沉,春著裙腰無力,暗知音。(浣)燕尾翦裁羅勝[19],翠茸點綴花簪[20]。小姐嗬,你一點春攢無限事[21],小眉心。(旦)浣紗,眉心有甚事來?(浣)小姐未遇李郎時,打秋千,擲金錢[22],賭荔枝[23],拋紅豆[24],常自轉眼舒眉。到李郎上門,鎮日紗窗裏眉尖半簇,敢自傷春也。(旦)春香嗬[25],咱怎比做女兒時,由得自家心性那。(浣)可是成人不自在哩。(生上)

  “夜遊宮”宿雨朝陽館,鬆花控,柳煙初滿[26]。幽歡何妨日日展。擁溫柔,恨夜來,寒頓淺。

  [浣溪紗][27](生)輕打銀箏落燕泥[28],暖絲高罥畫樓西[29]。(旦)花冠閑上午牆啼[30]。(生)眉色暗深芳草徑,靨花輕綻碧桃溪[31]。(旦)個人何事閉深閨[32]。(生)娘子說何事閉深閨,與你春遊半日。(旦)酒簏衣箱[33],俱已齊備,請行。(行介,生)名園春色正相宜,(旦)夫婿前行少婦隨。(生)竹裏登樓人不見,(旦)花間覓道鳥先知[34]。(浣)這是百花園門首哩。

  “畫眉序”(生)花裏喚神仙[35],幾曲園林芳徑轉。(旦)正春心滿眼,桃李能言[36]。鋪翠陌平莎茸嫩,拂畫簷垂楊金偃[37]。(到門介,合)春成片,無人見,平付與鶯捎燕翦[38]。

  咱繞花行一遭也。

  “黃鶯兒”(生)偷眼豔陽天,帶朝雲暮雨鮮。(旦拈花介)一枝低壓宜春院[39]。芳心半點,紅妝幾瓣,和鶯吹折流霞茜[40]。糝香肩[41],春纖袖口,拈插鬢雲邊。(生送酒介)

  “皂羅袍”尊酒把玉人低勸。背東風立穩,微笑花前。斜簪拋出金縷懸,步香埃窣地淩波見[42]。(旦作醉介,生)湘裙皺嚲,晴絲翠煙[43],粉融香潤,扌棄驕恣妍[44]。真珠幾滴紅妝麵[45]。

  “啄木兒”(旦)狂耍婿,遊戲仙,豆蔻圖中春數點。閑心性皺花嗬展,繡工夫葡萄幾線。卻怎的半踏長裙香徑遠,和你向銀塘照影分嬌麵[46],怕溜閃了釵頭鬢影偏。

  (浣)天雨哩。(作避雨介)

  “玉交枝”(生)催花雨片,度池亭草氣熏傳[47]。點蜻蜓撇去驚飛燕,趁泥香掠水盤旋。咱兩個一徑行來一字肩[48],同行覆著同心扇[49]。停半霎瀟湘畫闌,坐一答繡墩金線[50]。

  (生坐,秋鴻上)洛下才人貪折桂,秦中美女好觀花。稟相公,天子留幸洛陽,開場選士,京兆府文書起送[51],即日餞程[52],不得遲誤。(生)如此,快安排行李,渭河登舟也。(鴻)明日放參京兆府[53],春風催馬洛陽橋。(下)(旦)新婚未幾,明日分離,如何是好?李郎,你看我為甚宮樣衣裳淺畫眉[54]?隻為曉鶯啼斷綠楊枝[55]。春閨多少關心事,夫婿多情亦未知。妾本輕微,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56],秋扇見捐[57]。極歡之際,不覺悲生。(泣歎介。生)平生誌願,今日獲從[58],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小玉姐何發此言?請以素縑[59],著之盟約。(旦)浣紗,箱盒裏取烏絲闌素段三尺[60],和墨筆硯來。(浣)烏紗闌在此[61]。(生作寫介)寫完呈覽。(旦讀介)水上鴛鴦,雲中翡翠,日夜相從,生死無悔。引喻山河,指誠日月。生則同衾,死則共穴。李郎,此盟當藏寶篋之內,永證後期。

  “玉胞肚”心字香前酬願[62],鎮同衾心歡意便。碎心情眉角相偎,趁光陰巧笑無眠。絮香囊宛轉,把烏絲闌翰墨收全,向一段腰身好處懸。

  (生)小生這點心嗬:

  “玉山頹”你精神桃李,天生的溫香膩綿。惹嬌音,春思無邊。倚纖腰,著處堪憐。佳期正展,為甚的顰輕笑淺。教青帝長如願[63]。鎮無言[64]。一春心事輕可的付啼鵑[65]。

  (旦拜介)李郎有此心,奴家謝也。

  “川撥棹”情何限,為弱柳,抬青眼。怕隻怕箋煤字殷[66],怕隻怕箋煤字殷,道得個海枯石爛。囑付你輕休赸[67],好花枝留倚闌[68]。

  李郎,看看日勢向晚。(回介)

  “憶多嬌”(合)春色黯,香徑晚,怯棲鴉啼向鳳城單[69]。乘倒景暮光殘染殘霞衣袖嚲[70],春興闌珊[71],春興闌珊。忙歸去階苔翠班[72]。(旦作跌介)

  “月上海棠”(合)蓮三寸[73],重台小樣紅偏綻[74]。怕逗了朱門[75],半約花關[76]。這一番遊滿春山,較添得許多嬌眼。人影散秋千外,花陰裏扣響銅環。(浣紗持燭上,開門介)

  “尾聲”一簾春色如雲嚲,咱高燒銀燭到更殘。怎說起送你個趁春風遊上苑[77]。

  銀缸斜映晚妝紅,且照離情今夜中。

  夫唱婦隨長自好,青春明月不曾空。

  注釋:

  [1]此段念白與《紫簫記》第二十出第一段略同,然《紫簫記》中此段為櫻桃而非浣紗說的話。湯顯祖從《紫簫記》采此段入《紫釵記》當未經細改,致有多處不易解,需結合《紫簫記》中相關文字方能解釋明白。下麵有關的部分便將結合《紫簫記》中文字作解。

  [2]花枝實個好團欒:實個,實在。團欒,圓潤秀美的樣子。南朝宋謝靈運《登永嘉綠嶂山》詩:“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3]銀甲:銀製的假指甲,套於指上,用以彈奏箏、琵琶等弦樂器。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之五:“銀甲彈箏用,金魚換酒來。”

  [4]玉蛆:浮在酒麵上的白色泡沫,也可作為酒的代稱。“酒浮香米玉蛆寒”句當為改自舊題唐韓偓著《隋煬帝海山記》中[望江南](湖上酒):“醅浮香米玉蛆寒”。

  [5]此句至“夜夜皮穿肉”:《紫簫記》中作:“郡主配了李十郎,把青兒賜了櫻桃,烏兒賜了浣紗姐,正是白的對白的,烏的對烏的。隻一件來:青兒性格伶俐知書,卻被十郎使得東去西去;除了夜間,日間再不能勾同睡睡。到不如烏兒兩口,鎮日在灶前灶後諢耍。”由此知《紫簫記》中婢仆角色有櫻桃、浣紗、青兒、烏兒四人,而在《紫釵記》實際隻有秋鴻、浣紗二人。

  [6]“到不如”二句:“俺家烏兒”,是稱自己丈夫的口氣,卻又說烏兒是“配了櫻桃”,此為湯顯祖改《紫簫記》中文字不徹底而致混亂處。《紫簫記》中烏兒是配浣紗,而按《紫釵記》此段文字則應是配櫻桃。

  [7]鎮日:整日,整天。

  [8]“乖的走碌碡”四句:大意為聰明伶俐的人忙得團團轉,總不著家,也沒得到什麽實惠;癡愚的人不用出門辛苦,倒夜夜都能夫妻歡聚。乖的,聰明、伶俐的人,這裏指秋鴻。碌碡(li鵽hou),舊時農村用來軋穀物、平場地的一種圓柱形石製農具,使用時須不斷地滾動。贏得眼前熟,猶謂“(在主人麵前)混了個眼熟”。皮穿肉,隱指男女交歡。

  [9]碾花罇:碾花,在陶瓷、玉器表麵雕刻花卉圖案的一種工藝。罇,同樽,一種酒器。

  [10]碧桃新釀:《紫簫記》中作“蒲桃(即‘葡萄’)新釀”,即新釀的葡萄酒。碧桃(又名“千葉桃花”)是一種供觀賞的桃樹,並無適合釀酒的果實。中醫有“碧桃酒”,為用白酒泡鮮嫩桃葉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又名“碧桃葉酒”,是一種藥用酒,當非此處所指。

  [11]剮紅矮幾:《紫簫記》中作“剔紅蝶幾”,此處“剮紅”當是“剔紅”之誤。剔紅,漆器工藝的一種,即雕紅漆。蕖(q┮鍛耄嗡坪梢兜耐搿:梢幻睫?

  [12]筆床:筆架,臥置毛筆的器具。

  [13]巾箱:原指裝頭巾的小箱子。古時候版本較小的書可放在巾箱中,便於攜帶,稱“巾箱本”,略相當於現代的袖珍本。

  [14]弄晴:指禽鳥在初晴時鳴囀、戲耍。前蜀韋莊詞[謁金門]之一:“柳外飛來雙羽玉,弄晴相對浴。”

  [15]無那:此處意為“無可奈何”。那,“奈何”的合音。唐王昌齡《從軍行》:“更吹橫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我這裏粉頸低垂,蛾眉頻蹙,芳心無那。”

  [16]香篆:一種特製的香,燃之,引其煙,可以任意作字作畫。

  [17]畫眉一線屏山遠:屏風上遠景中的山有如一線畫眉。屏山,見本書第三出注[27]。畫眉,見本書第九出注[21]。又指夫妻恩愛。則此句又暗含小玉與李益的恩愛會長遠之意。

  [18]“卷簾花氣”二句:化用宋李清照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19]羅勝:用絲羅剪製成的勝。勝,見本書第三出注[4]。唐王建《長安早春》詩:“暖催衣上縫羅勝,晴報窗中點彩球。”

  [20]翠茸:翠色茸毛。這裏似指翡翠鳥的羽毛。古代婦女首飾用翠鳥羽毛裝飾,叫做點翠。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十一:“今世婦人喜以翠羽塗於金銀首飾上,謂之點翠。”

  [21]春攢(cu醤):因春愁而攢眉(皺眉)。

  [22]擲金錢:擲錢賭勝。金錢指銅錢。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三:“明皇未得妃子(楊貴妃),宮中嬪妃輩,投金錢賭侍帝寢,以親者為勝。召入妃子,遂罷此戲。”

  [23]賭荔枝:古代的一種遊戲,輸者罰吃荔枝。五代和凝詞[采桑子](蝤蠐領上):“蝤蠐領上訶梨子,繡帶雙垂。椒戶閑時,競學樗蒲賭荔枝。”

  [24]拋紅豆:古代的一種遊戲。宋蔡伸詞[菩薩蠻](凝羞隔水):“凝羞隔水拋紅豆,嫩桃如臉腰如柳。”

  [25]春香:古代婢女常用的名字,此處小玉用“春香”稱浣紗。

  [26]鬆花控:(雨水)把花打得鬆脫,以至於飄落(於地)。控,投,落下。《莊子·逍遙遊》:“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27][浣溪紗]:此詞改自五代孫光憲同調詞。原詞為:“輕打銀箏墜燕泥,斷絲高罥畫樓西。花冠閑上午牆啼。粉籜半開新竹徑,紅苞盡落舊桃蹊。不堪終日閉深閨。”(見《花間集》卷七)

  [28]輕打句:此寫彈箏,箏聲清越,震落燕泥。打,敲打,彈奏。

  [29]暖絲高罥(ju鄋):暖絲,指春天新綠的柳條。前蜀韋莊《思歸》詩:“暖絲無力自悠揚,牽引東風斷客腸。”罥,纏繞懸掛。

  [30]花冠閑上午牆啼:公雞在午牆上啼鳴。花冠,代指公雞。唐溫庭筠《曉別》詩:“翠羽花冠碧樹雞,未明先上短牆啼。”午牆,中牆,正麵的牆(有如皇宮正門稱“午門”)。一說,“午牆”是用晉代韓壽偷香故事,指矮牆。韓壽密會賈午,越牆而過,可見牆不高。唐皇甫枚《三水小牘·非煙傳》中有“所恨洛川波隔,賈午牆高”是反用此典。

  [31]靨花:據晉王嘉《拾遺記》載,吳太子孫和於月下舞水精如意,誤傷其寵姬鄧夫人頰,命太醫合藥治之。雖愈,然麵有赤點如朱。逼而視之,更益其妍。諸嬖人欲要寵,皆以丹脂點頰,後相沿成俗。即麵靨。有多種,如金靨、粉靨、圓靨等。靨花是其中的一種。據考,麵靨起於三國之前,稱為“旳(dì)”。盛唐以後,妝靨形式更加豐富。

  [32]個人:那人。見本書第三出注[19]。

  [33]酒簏(l壕坡ǎ糜謔14.崎住?

  [34]“名園春色”四句:借用唐張謂《春園家宴》詩前四句而略有改動。原詩:“南園春色正相宜,大婦同行少婦隨。竹裏登樓人不見,花間覓路鳥先知。櫻桃解結垂簷子,楊柳能低入戶枝。山簡醉來歌一曲,參差笑殺郢中兒。”

  [35]神仙:比喻小玉,謂其美如天仙。

  [36]桃李能言:反用“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典故。見《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37]“鋪翠陌”二句:化用宋陳亮詞[水龍吟](鬧花深處):“春歸翠陌,平莎茸嫩,垂楊金淺。”平莎(su),平坦的莎草地。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潮濕地區或河邊沙地。葉細長,深綠色,夏季開穗狀小花,赤褐色。偃(yn),仰臥。拂畫簷垂楊金偃,金色的楊柳枝條輕拂畫簷,軟軟的似仰臥之姿。

  [38]平付與鶯捎燕翦:平付與,平白地付與。鶯捎燕翦,此寫鶯燕飛舞的春景。捎,似當作“梭”。鶯梭,謂鶯往來而飛,如同穿梭。宋儲泳詞[齊天樂](東風一夜):“柳線經煙,鶯梭織霧,一片舊愁新怨。”燕翦,亦作“燕剪”,謂燕子飛掠。

  [39]宜春院:唐長安宮內官妓居住的院名,在京城東麵東宮內。東京洛陽也有宜春院。唐崔令欽《教坊記》謂:“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皇帝)前頭也。”

  [40]茜:紅色。

  [41]糝香肩:此喻霞光披散在美人肩上。糝,流散。參見本書第六出注[35]。

  [42]窣(s)地:忽然。

  [43]晴絲:蓋近“暖絲”之意。見本出注[29]。而非蟲類所吐的、在空中飄蕩的遊絲。此遊絲在晴空映襯下不容易看見。唐杜甫《春日江村》詩之四:“燕外晴絲卷,鷗邊水葉開。”“晴”又可諧“情”。

  [44]扌棄驕恣妍:這是寫小玉醉中盡情嬌恣之態。扌棄,見本書第五出注[5]。驕:當作“嬌”。

  [45]真珠:珍珠,這裏比喻汗珠。

  [46]銀塘:清澈明淨的池塘。

  [47]草氣熏傳:指風送著雨將春草的氣味也傳來。

  [48]一字肩:比肩(而行)。

  [49]同心扇:即折扇,扇股聚於一軸,故稱。

  [50]一答:一處。

  [51]京兆府:京兆為京師所在地區,京兆府為管理京師地區的衙門。

  [52]餞程:餞行後起程。

  [53]放參:讓下屬進衙參謁。

  [54]宮樣衣裳淺畫眉:宮樣,皇宮中流行的、比較時髦的式樣。淺畫眉,也與時尚有關。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有“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55]曉鶯啼斷綠楊枝:出自唐金車美人《與謝翱贈答詩》:“相思無路莫相思,風裏花開隻片時。惆悵金閨卻歸去,曉鶯啼斷綠楊枝。”

  [56]女蘿:植物名,即鬆蘿,亦作“女羅”。參見本書第十三出注[17]。古代詩歌中常用女蘿附於鬆樹來比喻女人依附丈夫。唐元稹《夢遊春》詩:“朝蕣玉佩迎,高鬆女蘿附。”

  [57]秋扇見捐:扇子到了秋天便被拋棄。古代詩文中常用來比喻女子被丈夫拋棄。捐,棄。漢班婕妤《團扇歌》:“新製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棄捐篋奩中,恩情中道絕。”

  [58]獲從:得到實現。

  [59]素縑:白色的絹帛。

  [60]烏絲闌:亦作“烏絲欄”。指上下以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的絹素。後亦指有墨線格子的箋紙。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下:“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宋袁文《甕牗閑評》卷六:“黃素細密,上下烏絲織成欄,其間用朱墨界行,此正所謂烏絲欄也。”

  [61]烏紗闌:誤,當為“烏絲欄”。

  [62]心字香:以香末燒成,作心字形的香。宋範成大《驂鸞錄》雲:“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開者著淨器中,以沉香薄劈層層相間,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宋蔣捷詞[一剪梅]:“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63]青帝:見本書第三出注[5]。

  [64]鎮:時常。

  [65]輕可:輕易,尋常。元白樸《梧桐雨》雜劇楔子:“卿休要怨寡人,這是國家典製,非輕可也嗬!”

  [66]箋煤字殷:《紫簫記》第二十出“川撥棹”作“箋梅字殷”,是。“殷”讀如煙(yn),指字畫筆跡著水後旁滲而至模糊。箋梅字殷,時間長了寫在梅花箋上的字跡變得模糊,喻指違背盟誓。

  [67]赸(sh鄋):開玩笑。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之四:“又來赸了!好在我每肝上的事,管他姓張姓李!”

  [68]好花枝留倚闌:美麗的花枝讓人流連忘返,長久地倚闌觀看。

  [69]鳳城:相傳春秋時蕭史與弄玉在秦都吹簫,引來鳳降其城,事見本書第八出注[26]。因此秦都被稱為丹鳳城。唐詩中往往以“丹鳳城”稱長安,也以“鳳城”為京都的美稱。唐杜甫《夜》詩:“步簷倚杖看牛鬥,銀漢遙應接鳳城。”仇兆鼇注引趙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言京城曰鳳城。”

  [70]“乘倒景”句:此句不通。疑“暮光殘”之“殘”為襯字。嚲,此字正常讀為du,然此處於韻不合,或當讀如“單”。

  [71]闌珊:衰減。唐白居易《詠懷》:“白發滿頭歸得也,詩情酒興漸闌珊。”

  [72]班:當作“斑”。

  [73]蓮三寸:即“三寸金蓮”,是古代纏足的婦女穿的鞋。據考,有明確記載的纏足始於宋代,盛行於明清。見清福格《聽雨叢談》卷七。小玉生活在唐代,唐代女性是否纏足,待考。另,古代戲曲小說在寫時代較早的故事時,往往滲入所寫時代之後的製度、禮俗。

  [74]重台:複瓣的花。也指同一枝上開出的兩朵花。這裏是指繡在鞋上的花樣。紅偏,鞋上所繡紅花。偏,當作“編”。

  [75]逗:逗留。

  [76]花關:花團錦簇的溫柔鄉。明無名氏《拜月亭記》:“平生未解到花關,倏到花關骨盡寒。”

  [77]上苑:見本書第二出注[40]。

  評析:

  這一出講李益和小玉遊春時,收到要去洛陽赴試的消息。小玉流露出對未來的憂慮,於是李益寫下盟誓,小玉將其珍藏。

  新婚未久的夫妻將要分離,不忍相舍,滿腹離愁,是人之常情。但小玉在這一層情感上又多了一層擔憂:“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生。”由此可見,小玉是異常敏感的。從心理學上說,聰明之人多敏感。小玉的敏感除了來自先天的因素之外,更有後天的原因:“妾本輕微,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對自己身世的強烈意識使得她在“極歡之際”,亦保持著清醒,因此不免“悲生”。作者沒有讓人物明確說出身世,隻是含混地說“輕微”。小玉既是霍王小女,是“郡主”,怎麽能說“輕微”呢?是因為她們母女被逐?如果是,這也僅是部分原因,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本劇所依據的故事藍本《霍小玉傳》中的小玉,也是霍王小女,但作品多處提示小玉的實際身份是“倡家”(詳見“總評”)。小玉上述一段自剖心跡的話,在小說中是出現在她和李益成親之夜:“妾本倡家,自知非匹。今以色愛,托其仁賢。但慮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極歡之際,不覺悲至。”(張友鶴選注《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明顯地,劇中本出小玉所說就是照錄小說原文,隻是把“倡家”改成了“輕微”,把“悲至”改成“悲生”。後一改動,於原意沒有太大影響;而前一改動,則隱去了小玉的實際身份,是作者有意為之。即湯顯祖在依據蔣防的故事編此劇時,有意抬高女主人公的身份,不僅把她郡主的身份坐實,而且多次強調小玉的冰清玉潔(見各出相關語句,詳見“總評”),弘揚“至情”、“純情”的主題。但就全劇的一些重要關節而言,則不免留下蛛絲馬跡(詳見“總評”及有關各出“評析”)。

  本出中,李益的表現則與小玉有所不同。當聽說要去洛陽赴試,“即日餞程”時,他馬上吩咐秋鴻:“如此,快安排行李,渭河登舟也。”顯得迫不及待,顯然是出於對功名的熱衷,並沒有表現出對小玉的留戀。是小玉的不舍和擔憂,才觸動他,使他立下誓言。在麵臨分別以及由此可能發生的變故時,他表現出的是淡然與被動。這一方麵表明他不像小玉那樣視愛情為其唯一的寄托;同時也折射出當時男女社會地位的懸殊:男子有廣闊的活動天地,可以三妻四妾,甚至沾花惹草;女子卻隻能閉守閨閣,從一而終。因此,男子負心、女子癡守的故事在古代戲曲小說中屢見不鮮。

  此外,作者這樣安排,還有著預示情節的作用。此後事態的發展,果然不出小玉所料。若非黃衫俠客的仗義相救,“引喻山河,指誠日月。生則同衾,死則共穴”的盟誓幾成一紙空文。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