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插釵新賞

  “滿宮花”(老旦上[1])春正嬌,愁似老,眉黛不忺重掃[2]。碧紗煙影曳東風,瘦盡曉寒猶著。

  [蝶戀花][3]誰翦宮花簪彩勝[4],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事不堪重記省,為花長帶新春恨。春未來時先借問,還恨開遲,冷落梅花信。今歲風光消息近,隻愁青帝無憑準[5]。老身霍王宮裏鄭六娘是也[6]。小家推碧玉之容[7],大國薦塗金之席[8]。陽城妒盡,那曾南戶窺郎[9];冰井才多,每聽西園召客[10]。晚年供佛,改號淨持;生下女兒,名呼小玉。年方二八,貌不尋常。昔時於老身處涉獵詩書,新近請鮑四娘商量絲竹。南都石黛,分翠葉之雙蛾;北地燕脂,寫芙蓉之兩頰。驚鸞冶袖,誰偷得韓掾之香;繡蝶長裙,未結下漢姝之佩[11]。愛戴紫玉燕釵,此釵已教內作老玉工侯景先雕綴[12],還未送來。正是新春時候,不免喚他出來,一望渭橋春色[13]。浣紗,小姐那裏?

  “滿宮花後”(旦同浣紗上[14])盡日深簾人不到,眉畫遠山春曉。(浣)紅羅先繡踏青鞋,花信須催及早。

  (旦)母親萬福。(老旦)女兒免禮。(旦)母親,因甚有喚孩兒?(老旦)新歲春光明媚,娘女們向渭橋望春一回也。(行科)冰破池開綠,雲穿天半晴。遊心不應動,為此欲逢迎。我老大年華對此春新也。

  “綿搭絮”繡闈清峭,梅額映輕貂[15]。畫粉銀屏,寶鴨熏爐對寂寥[16]。為多嬌,探聽春韶。那管得翠幃人老,香夢無聊。兀自裏、暗換年華,怕樓外鶯聲到碧簫。

  “前腔”(旦)妝台宜笑[17],微酒暈紅潮。昨夜東風,戶插宜春勝欲飄[18]。倚春朝,微步纖腰。正是弄晴時候,閣雨雲霄。紗窗影、彩線重添,刺繡工夫把晝永銷。

  “前腔”(浣)個人年少[19],長是索春饒。忽報春來,他門戶重重不奈瞧。滿溪橋,紅袖相招。都準備著詠花才調,問柳情苗。小姐嗬,無人處和你、拾翠閑行,你淡翠眉峰鎮自描[20]。

  (侯景先上)新妝燕子鈿金釧,舊試蟾蜍切玉刀。報知鄭夫人,老玉工侯景先玉釵完成,敬此陳上。(老叫浣取釵看介)好匠手也!以萬錢賞之。(侯謝介)琢成雙玉燕,酬賞萬金蚨[21]。(下)(老)浣紗,今日佳辰,便將西州錦翦成宜春小繡牌,掛此釵頭,與小姐插戴。(浣下,取鏡上雲)翦成花勝在此。(老掛牌釵首與旦,旦拈看科)

  “前腔”(旦)玉工奇妙,紅瑩水晶條。學鳥圖花,點綴釵頭金步搖[22]。(浣照旦插釵科,旦)嚲輕綃,翠插雲翹[23]。正是翦刀催早,蜂蝶晴遙。(合)問雙飛、燕爾何時[24],試拂菱花韻轉標[25]。

  “尾聲”繡簾珠戶好藏嬌[26],掩屏山莫放春心早[27]。還把金針鳳眼挑。

  阿母凝妝十二樓[28],斬新春色喚人遊[29]。

  玉釵花勝如人好,今日宜春與上頭[30]。

  注釋:

  [1]老旦:角色名,一般扮演中老年女性。

  [2]眉黛不忺重掃:不願再描眉毛了。忺(xin),適意,高興。

  [3][蝶戀花]:此詞係改自辛棄疾同一詞牌的詞。原詞為:“誰向椒盤簪彩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常把新春恨。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盡。今歲花期消息定,隻愁風雨無憑準。”(據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注》(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彩勝(sh鑞g):剪彩所做的首飾。勝,古代婦女的首飾。《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蓬發戴勝。”有玉勝、花勝、彩勝等。宋蘇軾《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詩:“強鑷霜須簪彩勝,蒼顏得酒尚能韶。”

  [5]隻愁青帝無憑準:隻擔心青帝沒有準信。青帝,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於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蒼帝、木帝。《史記·封禪書》:“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青帝。”

  [6]霍王宮裏鄭六娘:霍王,唐高祖十四子李元軌,封霍王。武後時因謀反被殺。此處係偽托。鄭六娘,是霍小玉的母親淨持,霍王寵婢,王死後,被遣,改姓鄭。

  [7]小家推碧玉之容:意思是說自己出身低微,而容貌美麗。碧玉,東晉孫綽《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後以“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少女。

  [8]大國薦塗金之席:意思是說嫁入豪門,用具華貴。大國,《後漢書·順烈梁皇後紀》:“春秋之義,娶先大國。”注:“《公羊傳》曰:‘天子娶於紀,紀本子爵也,先褒為侯,言王者不娶於小國也。’”這裏是說所嫁為豪門。塗金之席,席上塗飾著金粉,言其華貴。

  [9]“陽城妒盡”二句:意思是容貌美麗,令人妒羨;行為端正,不曾有不檢點之處。陽城:指貴介公子集中的地方。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注:“楚之貴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一說,陽城,為“陽成”之誤。陽成,指西漢廣川惠王劉去的王後陽成昭信。據載,她生性好妒,曾陷害劉去的寵姬望卿。南戶窺郎:指女子偷看男子。《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陽成)昭信謂去(劉越的孫子)曰:‘前畫工畫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數出入南戶,窺郎吏,疑有奸。’”

  [10]“冰井才多”二句:意思是說家裏往來的客人多是才華橫溢之人。冰井,指曹操在鄴城建造的三台之一冰井。《三國誌·魏誌·武帝紀》:“建安十五年作銅雀台,十八年作金虎台,其後又作冰井台……名曰三台。”《鄴中記》:“鄴城西北立台……中央名銅雀台,北則冰井台,西則金虎台。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銅鳳,皆銅籠疏,雲母幌,日之初出,流光照耀。”《三國誌·魏誌·陳思王傳》:“時鄴銅雀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這裏說冰井才多,當指曹植此事,將“銅雀”換成“冰井”,是為了對仗的工整。西園召客,曹丕未即位時,常與弟曹植及王粲、劉楨等遊宴西園,詩歌倡和。西園原指銅雀園,後來泛稱一般宴會之所。

  [11]“南都石黛”八句:形容小玉容貌體態之美,係取自徐陵《玉台新詠序》而略加改變。原句為:“南都石黛,最發雙蛾;北地胭脂,偏開兩靨。”“驚鸞冶袖,時飄韓掾之香;飛燕長裾,宜結陳王之佩。”石黛,青黑色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韓掾偷香,據《晉書·賈謐傳》、《世說新語·惑溺》,晉韓壽美姿容,賈充辟為司空掾。賈充之女賈午喜歡韓掾,私下派侍婢與之通音信,並將禦賜的西域的異香偷出送給韓壽。後來被賈充得知此事,秘而不宣,把女兒嫁給韓壽。漢姝之佩,據《韓詩外傳》,鄭交甫要去楚地,經漢皋台下,遇二女子,佩兩珠。交甫有意於二女,她們解佩珠送給交甫。此處“誰偷得韓掾之香”和“未結下漢姝之佩”,是說小玉既未出嫁,也沒有意中人。

  [12]內作:指宮廷內製造器物的作坊。

  [13]渭橋:也稱“渭河橋”,秦漢時建在長安附近渭水上的橋梁,有中、東、西三座,分別建於秦昭王、漢景帝與漢武帝之時。西橋唐代稱鹹陽橋,長安人送客西行多至此送別。

  [14]旦:昆劇中的家門大類名,女性角色的總稱。在明傳奇中單獨使用一般指劇中的女主角,多扮演大家閨秀或新婚少婦。

  [15]梅額映輕貂:梅花妝裝點的額頭映著輕巧的貂皮外衣。梅額,《太平禦覽》卷九七〇引《宋書》:“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含章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後留之。自後有梅花妝,後人多效之。”

  [16]寶鴨熏爐:鴨子形狀的香爐。

  [17]妝台宜笑:在妝台前梳妝打扮笑起來很好看。宜笑,取自屈原《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18]戶插宜春勝欲飄:門上插著“宜春”字幅,婦女們的彩勝迎風飄動。宜春,舊時立春及春節所剪或書寫的字樣。民間與宮中將其貼於窗戶、器物、彩勝等之上,以示迎春。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立春之日,悉剪彩為燕,戴之,貼‘宜春’二字。”唐崔道融《春閨》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19]個人年少:那人很年輕。個人,那人。

  [20]鎮:時常。

  [21]蚨:即青蚨。昆蟲名。晉幹寶《搜神記》十三:“南方有蟲……又名青蚨。形似蟬而稍大……生子必依草葉……取其子,母即飛來,不以遠近。雖潛取其子,母必知處。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錢,或先用子錢,皆複飛歸,輪轉無已。”後來稱錢為青蚨。

  [22]步搖:古代女子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以金為鳳,綴以垂珠,走動時則往複搖動。見《釋名·釋首飾》、《後漢書·輿服誌下》。

  [23]“嚲輕綃”二句:這是對霍小玉服飾的描寫。嚲(du),下垂。輕綃,一種透明而有花紋的絲織品。翠,指翡翠鳥的羽毛。翡翠,也叫青雀。羽毛有藍、綠、赤、棕等色,可作飾品。雲,指頭發。翹,古代女子的一種首飾。

  [24]問雙飛、燕爾何時:意思是何時能喜結良緣。燕爾,也作宴爾,指新婚。《詩·邶風·穀風》:“宴爾新婚,如兄如弟。”

  [25]試拂菱花韻轉標:擦拭鏡子,更顯出小玉美好的風神容貌。菱花,古銅鏡中,六角形的或鏡子背麵刻有菱花的,叫菱花鏡。後來詩文中常用來作為鏡子的代稱。標,標致,美好。

  [26]繡簾珠戶好藏嬌:意思是說華貴的居室正好讓小玉居處。藏嬌,漢武帝幼時,長公主抱阿嬌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並指阿嬌問:“好否?”帝笑對曰:“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後因稱建造華貴的居室供心愛之人所居為“金屋藏嬌”。

  [27]掩屏山莫放春心早:意思是用屏風遮掩,不要太早地動春心。屏山,屏風上畫的山。借指屏風。唐溫庭筠詞[南歌子](撲蕊添黃子):“撲蕊添黃子,嗬花滿翠鬟,鴛枕映屏山。”

  [28]阿母凝妝十二樓:母親精心妝扮後登上十二樓。十二樓,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居處。《史記·封禪書》:“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漢書·郊祀誌下》顏師古注引應劭曰:“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仙人之所常居。”這裏借指華貴的樓閣。

  [29]斬新:即嶄新。

  [30]上頭:古代女子年十五加笄叫“上頭”,也叫“上鬟”。南朝梁簡文帝《和人渡水》詩:“婉娩新上頭,湔裾出樂遊。”

  評析:

  按照明清傳奇通常的體例,第三出,戲的女主角上場。一般情況下,其父母首先出場,介紹家世及女主人公年齡、性情等基本情況,然後引出女主人公。大概是因為古代女性特別是大家閨秀,處於深閨,嫻靜貞慎,以退守為美德,所以不便讓她們像男子那樣主動出場、自報家門。本劇這一出基本上按此體例進行。霍小玉出場前,其母親鄭六娘首先上場,作自我介紹,自然引出小玉。鄭六娘的自我介紹實際已經包含小玉的身世。她介紹小玉時,又特意提及紫玉燕釵,接下來便是玉工侯景先送燕釵,小玉上頭插釵。說明作者在介紹劇中主要人物時,也在按部就班地推進著情節。

  此外,鄭六娘在介紹小玉時,說到小玉正和鮑四娘“商量絲竹”。上一出李益的自我介紹中也提到他和鮑四娘有往來。這就為演述鮑四娘為小玉和李益牽線埋下了伏筆。

  本出所寫的時令亦是春天,說明旦角所涉情節與生角所涉情節是同步進行的,這樣下文就能很自然地演述他們的遇合。這一安排符合傳奇的一般體例:沿兩條線索分別敘寫生旦之事,然後兩條線索相合,再分,最後再合。具體地說,生、旦在戲的開始分別出場(未相遇),然後遇合(一般是戀愛或成親),再因事分離(情況多種,或因戰亂,或因家長不許,或因他人破壞,或其他緣故),最後同場(一般是團圓。但也偶有例外,如湯顯祖的另一劇作《南柯記》,生旦雖同場,但最終卻分開了)。本劇的情節結構亦基本如此。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