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二章 佘族風情

  龍岡佘族鄉是江西省8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佘姓有雷、藍、盤、鍾、古5姓,龍岡佘族鄉隻有雷、藍兩姓,大都從福建長汀或上杭等地遷入。

  佘族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古稱佘民,佘為刀耕火種之意,他們在大山中遷徙,依山而居,開荒墾地、采獵營林為主,自稱“山哈”,即山裏住的客人。由於長期佘漢雜居,加上曆史的原因,大多傳統文化均被同化,但還是保留了其獨特的民族風情。

  圖騰:佘族有著自己的圖騰信仰,視狗為神明和朋友,始祖為盤瓠王,時代傳唱《高皇歌》。

  語言:佘民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係,但沒有自己的文字。龍岡的佘族以本地口音和客家方言為主,並與客家話稍有差別,有些詞語則完全不同。

  服飾:佘族人依山而居,酷愛藍天,以傳統服飾的藍色為基調,融合客家和當地其他文化種源,形成濃厚的“藍色民俗”。

  婚俗:新中國成立前,佘族婚姻家庭普遍實行一夫一妻製,仍保留著古樸的婚俗。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內部的盤、蘭、雷、鍾四姓中自相婚配。本來,氏族外婚製是佘族傳統婚俗。但由於曆代統治者的民族壓迫和歧視政策,佘、漢兩族之間嚴禁通婚,曾是佘族內部的一條族規。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民族平等團結政策的執行,佘、漢兩族之間的通婚日益增多。古代,佘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戀愛的傳統,對歌成婚是佘族先民的習俗。但隨著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受到漢族婚姻觀念的影響,到新中國成立前佘族婚姻的封建買賣包辦現象十分嚴重。新中國成立後被革除,現在佘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戀愛,婚姻自主。

  舞蹈:佘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是佘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曾有“三日不吃飯可以,一日不唱歌不行”的說法,舞蹈有禾杠舞、木馬舞、打獅、唱板等等。

  飲食:曆史上佘族人輾轉遷徙,物質生活尤為簡樸。現在隨著佘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改變,修小樓房的人越來越多。火籠、火塘是佘族人家庭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由於山區氣候寒冷,嚴冬臘月,一家人都圍坐在火塘邊烤火取暖。佘族山區,水田少,旱地多,水稻種植較少,雜糧較多。他們普遍以地瓜米摻上稻米為主食,純米飯隻是宴請貴賓時才用,喜食蝦皮、海帶、豆腐等。尤喜飲米酒和麥酒。

  傳統節日:佘族節日主要有農曆的三月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佘族的祭祖日。祭祖時要以兩杯酒、一杯茶、三葷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時節的餜。在節日期間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個節日吃什麽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但不論過什麽節日都要做糍粑。成年人過生日除殺雞、宰鴨外,也要做糍粑。

  “三月三”是佘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佘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著佘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將士們靠吃一種叫“烏飯”的野果等充饑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裏同宗祠的佘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整個佘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此外,佘族也過春節。過春節時除宰雞殺豬外,還要做糍粑,祝願在新年裏有好時運,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盤古祖先”,老人講祖先創業的艱難,過後舉家團聚,唱山歌,送賀禮。青年男女則走鄉串寨,以歌傳情,互敘友情。

  §§第四篇 特產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