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師德教育

  曆年考題分析

  考情分析:

  從近五年的考試分數分布表可以發現,從分值來看,考試分值在整個試卷中的比重一直非常低,隻在2012年出現過兩道選擇題,其他年份均未考查本章內容。就師德部分來看,本章屬於次要章節。具體來說:

  選擇題。2012年考查了師德教育的基本方式與途徑主要是職前與職後結合和師德建設最根本之處是道德性二個知識要點。

  主觀題。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過任何形式的主觀題。

  應考攻略:

  從上麵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本章屬於次要章節,選擇題往往是本章考查知識點的首選。因此在複習應考過程中,師德修養的方法和師德建設的根本性等考點內容。

  本部分典型過關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關於我國德育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德育要體現一定社會的要求

  B。德育必須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

  C。德育是內化與外化的統一過程

  D。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2.小德育即狹義的德育,是指()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教育

  3.小學德育要以()為主,兼顧其他教育。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4.我國的德育是“大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製教育和心理教育。以下不屬於政治教育範疇的是()

  A。愛國主義教育

  B。勞動教育

  C。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

  D。階級教育

  5.“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屬於()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6.培養小學生具有“良好的意誌、品格”的教育是()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7.()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8.實現我國教育目的基礎和保障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體育

  9.中小學德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內容是()

  A。集體主義教育

  B。愛國主義教育

  C。民主與法製教育

  D。道德品格教育

  10.學校德育的根本指針,指導德育總方向的是()

  A。德育總目標

  B。道德教育目標

  C。思想教育目標

  D。法製教育目標

  11.學校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是()

  A。德育目標

  B。德育規律

  C。德育原則

  D。德育內容

  12.道德教育目標可以劃分三個層次,分別為()

  A。公德教育目標、私德教育目標、愛國主義教育目標

  B。公德教育目標、私德教育目標、職業道德教育目標

  C。公德教育目標、私德教育目標、理想教育目標

  D。公德教育目標、私德教育目標、健全人格教育目標

  13.我國現行的德育目標注意到了社會要求和個人發展的統一,這體現了我國中小學德育目標的()

  A。基礎性

  B。層次性

  C。穩定性

  D。全麵性

  14.生活理想和社會理想實現的中介是()

  A。人生理想

  B。職業理想

  C。家庭理想

  D。社會實踐

  15.《小學德育綱要》與《中學德育大綱》中,處於核心的地位的是()

  A。集體主義教育

  B。世界觀教育

  C。愛國主義教育

  D。心理品質教育

  16.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原則的核心是()

  A。集體主義教育

  B。愛國主義教育

  C。民主與法製教育

  D。道德品格教育

  17.德育指導思想中的首要因素是()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標

  D。德育原則

  18.決定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的是()

  A。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標

  D。時代特征

  19.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國”指()

  A。愛國家

  B。愛社會主義

  C。愛祖國

  D。愛人民

  20.()的內容包括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擇業輔導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21.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

  A。途徑

  B。基礎

  C。重要環節

  D。出發點

  22.一個具體的德育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要求體現了德育的()

  A。基礎性

  B。全麵性

  C。層次性

  D。變革性

  23.對於愛國主義教育,以下論述錯誤的是()

  A。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國家與政府

  B。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並不對立

  C。重視少數民族的傳統美德教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D。愛國主義教育應該要教育學生正視自己國家的缺陷與陰暗麵

  24.德育目標的作用有()

  A。導向、選擇、激勵、標準

  B。導向、選擇、激勵、預示

  C。導向、選擇、激勵、協調

  D。選擇、激勵、控製、調整

  25.以下屬於德育中的思想教育範疇的是()

  A。勞動教育

  B。階級教育

  C。社會科學教育

  D。愛國主義教育

  26.培養學生具有何種品質所做出的設想和規定是()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標

  D。德育原則

  27.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內容

  D。教育方法

  28.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其實施順序是()

  A。以知為開端,知、情、意、行依次進行

  B。以情為開端,情、知、意、行依次進行

  C。以行為開端,行、知、情、意依次進行

  D。視具體情況,可有多種開端和順序

  29.德育過程的最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與德育內容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C。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矛盾

  D。受教育者與德育方法的矛盾

  30.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品德形成的()

  A。關鍵

  B。基礎

  C。內容

  D。途徑

  31.德育過程結構的構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環境

  32.在品德結構中處於關鍵作用,並且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的是()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誌

  D。道德行為

  33.德育過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與德育方法

  B。教育者與德育內容

  C。教育者與受教育者

  D。受教育者與德育內容

  34.推動個體品德發展的根本動力是()

  A。心理內部矛盾

  B。活動

  C。自主性

  D。主動參與

  35.學生品德結構中起處於基礎性地位的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為

  C。道德認識

  D。道德意誌

  36.德育過程是一種()

  A。教育活動過程

  B。品德發展過程

  C。品德形成過程

  D。矛盾運動過程

  37.學生思想品德的基礎和源泉是()

  A。矛盾

  B。活動與交往

  C。道德認知

  D。道德行為

  38.在知、情、意、行四個德育要素中,起維持作用的是()

  A。知

  B。情

  C。意

  D。行

  39.德育過程的四要素中對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觀行為起催化作用的是()

  A。道德認知

  B。道德意誌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40.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中的受教育者是德育過程中的()

  A。主體

  B。客體

  C。既是主體,又是客體

  D。既不是主體,又不是客體

  41.德育過程要“反複抓,抓反複”所依據的德育規律是()

  A。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規律

  B。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C。長期性和反複性的規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規律

  42.用以實施德育的具體材料是()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標

  D。德育原則

  43.個體形成和發展品德的源泉和基礎是()

  A。學習

  B。實踐

  C。自我修煉

  D。慎獨

  44.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是()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標

  D。德育原則

  45.“要促使學生進行自我道德教育”所依據的德育規律是()

  A。知、情、意、行統一發展的規律

  B。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C。長期性和反複性的規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規律

  46.要求德育要善於因勢利導、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體現德育的()

  A。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B。疏導性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47.教師要能夠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使得這些學生慢慢地克服了自己的不良習慣。這體現了德育的()

  A。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B。疏導性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48.“5+2=0”現象是目前德育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德育應該要堅持()

  A。疏導性原則

  B。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

  C。導向性原則

  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49.班主任張老師總是能夠創造條件把班上後進生李宏的積極性和誌趣引入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因此,我們可以確定,他在實施德育時善於運用()

  A。疏導性原則

  B。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

  C。導向性原則

  D。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

  50.在實施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理論與生活相結合的原則提要

  B。導向性原則

  C。疏導性原則

  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1.“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所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導向性原則

  C。疏導性原則

  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2.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後,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這句話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C。疏導性原則

  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3.孔子的學生顏回曾經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這句話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因材施教原則

  B。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C。疏導性原則

  D。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4.下列選項沒有貫徹長善救失原則要求的是()

  A。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B。講明道理,

  C。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自我教育

  D。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

  55.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係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課教學

  C。思想政治課和其他學科教學

  D。黨支部、共青團、少先隊活動

  56.德育實施中的“三育人”途徑不包括()

  A。教學育人

  B。服務育人

  C。管理育人

  D。教書育人

  57.教育者為傳遞德育內容、實現德育目標而確定的各種路徑的總稱即()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途徑

  D。德育原則

  58.最早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赫爾巴特

  B。誇美紐斯

  C。凱洛夫

  D。孔子

  59.馬卡連柯提出“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體現的德育原則是()

  A。疏導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

  60.教師通過講解、談話、報告、討論、參觀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A。鍛煉法

  B。實踐法

  C。示範法

  D。說服法

  61.學校積極開展少先隊和共青團活動屬於()德育途徑

  A。教學育人

  B。合力育人

  C。群團組織育人

  D。活動育人

  62.中小學開學舉行隆重的升旗儀式屬於()德育途徑

  A。活動育人

  B。合力育人

  C。群團組織育人

  D。教書育人

  63.老師采取畫小紅花、插小紅旗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德育方法是()

  A。獎懲法

  B。榜樣法

  C。陶冶法

  D。鍛煉法

  64.班主任老師帶領學生參觀井岡山曆史博物館,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樣法

  B。說服法

  C。評價法

  D。陶冶法

  65.張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組織他們去觀看了一場畫展。他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A。鍛煉法

  B。說服法

  C。陶冶法

  D。榜樣法

  66.某校邀請某市法製部門的人員來學校為同學進行了關於加強法製學習的報告,這在德育中屬於()

  A。鍛煉法

  B。說服法

  C。榜樣法

  D。陶冶法

  67.通過委托學生擔任課代表、辦牆報、布置教室、籌備晚會節目等來發展學生品德的方法是()

  A。鍛煉法

  B。說服法

  C。榜樣法

  D。陶冶法

  68.某教師通過淨化班級班風來培養學生的品質,這位老師主要運用的德育方法是()

  A。說服法

  B。鍛煉法

  C。陶冶法

  D。榜樣法

  69.榜樣法是德育中的重要方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榜樣法是側重於發展學生道德行為的方法

  B。榜樣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榜樣的塑造要高大與完美

  C。學生本人不能當作自己的榜樣

  D。德育中一旦引入了榜樣,它對學生德性成長一定會產生積極作用

  70.運用獎勵與懲罰的方法屬於()

  A。自我教育法

  B。陶冶法

  C。品德評價法

  D。榜樣法

  71.成長記錄袋法是屬於下列哪種德育方法()

  A。陶冶法

  B。自我教育法

  C。說服法

  D。榜樣法

  72.德育教育的認知模式提出者是()

  A。皮亞傑

  B。班杜拉

  C。克伯屈

  D。彼得·麥克費爾

  73.強調榜樣示範作用的德育模式是()

  A。認知模式

  B。體諒模式

  C。價值澄清模式

  D。社會模仿模式

  74.實現道德教育目標的關鍵是()

  A。自我教育

  B。實施獎勵

  C。實施懲罰

  D。運用陶冶

  75.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利用()來進行德育的。

  A。鍛煉法

  B。陶冶法

  C。榜樣法

  D。說服法

  76.中小學德育中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是()

  A。說服法

  B。榜樣法

  C。陶冶法

  D。鍛煉法

  77.師德規範包含了很多範疇,其中被認為是師德的根本的是()

  A。教書育人

  B。關愛學生

  C。愛崗敬業

  D。為人師表

  78.某教師在課堂上搞“假教”,同時,他又向學生和家長宣稱參與他組織的課外培訓和家教班可以彌補課堂上的不足。這位教師違背了師德中的()

  A。愛國守法

  B。關愛學生

  C。愛崗敬業

  D。為人師表

  79.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

  A。愛崗敬業

  B。教書育人

  C。關愛學生

  D。終身學習

  80.某教師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位教師違背了師德中的()

  A。教書育人

  B。關愛學生

  C。愛崗敬業

  D。為人師表

  81.一位教師不僅能夠安貧樂教,甘為人梯,而且能夠把自己當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反映了他具有何種師德()

  A。關愛學生

  B。終身學習

  C。教書育人

  D。愛崗敬業

  82.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公布於()

  A。1991年

  B。1997年

  C。2008年

  D。2014年

  83.《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公布於()

  A。2011年

  B。2012年

  C。2013年

  D。2014年

  84.通過寫反思日記的形式來加強師德教育,屬於師德教育中的()

  A。自我修養

  B。實踐

  C。慎獨

  D。反省

  85.在基礎教育的一線教師中,有許多“名師”,學校會安排他們對年輕的工作進行示範與指導。這屬於師德教育的()

  A。實踐

  B。拜師

  C。反省

  D。慎獨

  二、簡答題

  1.德育目標的作用。

  2.簡述新時期我國德育目標的特征。

  3.簡述德育的意義。

  4.簡述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

  5.簡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務。

  6.簡述愛國主義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

  7.簡述集體主義教育時應注意的問題。

  8.簡述加強理想教育應注意的問題。

  9.簡述知情意行的關係。

  10.簡述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具有長期性和反複性的原因。

  11.簡述德育過程中活動與交往的特點。

  12.簡述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

  13.簡述貫徹疏導性原則的要求。

  14.簡述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要求。

  15.簡述貫徹長善救失原則的要求。

  16.簡述貫徹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的要求。

  17.簡述當前我國中小學德育的基本途徑。

  18.簡述說服教育法的內涵與注意的要求。

  19.簡述運用榜樣示範法的內涵與注意的要求。

  20.簡述運用實際鍛煉法的內涵與注意的要求。

  21.簡述運用情感陶冶法的內涵與注意的要求。

  22.簡述運用自我教育法的內涵與注意的要求。

  23.簡述運用品德評價法的內涵與注意的要求。

  24.簡述師德規範中的核心內容。

  25.簡述2008年《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具體要求。

  三、判斷分析題

  德育方法就是教師施教傳道的方法。

  四、論述題

  1.請結合實際,談談學校德育過程如何運用德育的規律。

  2.請結合實際,論述加強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3.試述師德教育的途徑。

  五、案例分析題

  1.楊陽同學有許多毛病,以前的老師對他束手無策。新接手的班主任陳老師認為,楊陽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我限你在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楊陽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後想當兵。”陳老師聽了點頭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像雷鋒一樣樂於助人,到哪裏都先考慮別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願你能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聽了老師的話,楊陽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楊陽不斷地進步。

  請運用你所學過的德育知識分析上述案例。

  2.語文課上,有個學生總是喜歡跟周圍同學講話,交頭接耳。語文老師多次提醒、製止他,但總是無濟於事。時間長了,語文老師開始責罵、譏諷、奚落他,有時候也懲罰他。漸漸地,這個學生越來越不喜歡上語文課,對語文老師產生了極度的厭惡感,最後出現了厭學情緒。家長找老師詢問原因,老師說:“我嚴格要求學生有什麽錯?”

  請你根據德育原則分析,這個老師的做法有錯嗎,為什麽?

  3.有個學生,在老師上課板書時,常用兩手食指敲打桌沿,發出“噠噠”的響聲。雖然有老師警告說查出來要處分,可總是禁而不絕。後來,一位音樂老師找到了這個學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師麵前,等待批評和處分。出乎預料的是,老師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笑著說:“你參加樂隊打鼓,好嗎?”學生愣了,以為老師諷刺他,不敢答話。老師接著說:“學生樂隊缺一名鼓手,我覺得你夠條件。但是,你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課,遵守課堂紀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嗎?”學生點點頭,淚水卻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後來,這個學生敲鼓進步很快,上課也不再敲桌沿了。

  請運用你所學過的德育知識分析上述案例。

  4.在接手三年級的一個新班後,我發現班裏有個比較“特別”的孩子:他不僅性格孤僻,而且幾乎與班上所有同學發生過摩擦。經了解,這個孩子的家庭成員文化水平不高,父親是某娛樂場所的部門經理,性格暴躁,母親因不堪忍受父親的個性,在孩子4歲時與孩子父親離婚。父母離異後,爺爺奶奶非常疼愛孫子,在物質生活上盡量滿足他。通過家訪,我發現這個孩子家的VCD片幾乎都是有關槍戰、爆炸、打鬥等暴力影片,他說自己也最喜歡看暴力電視節目。針對這些情況,我婉轉而客觀地與家長分析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認為家庭環境對孩子個性形成影響較大,孩子年齡較小,可塑性較強,可及時進行幹預以幫助其矯正。經過協商,他父親與爺爺奶奶表示願意支持、配合對孩子的教育,一是決不打罵孩子,二是盡量限製孩子觀看暴力影片,三是盡可能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在學校我們通過合理宣泄、榜樣示範等對他進行教育疏導。經過一段時間,大家發現,他的轉變很大,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還交上了幾個好朋友。

  請運用你所學過的德育知識分析上述案例。

  5.楊老師是某中學化學教師,年近六十。他為人謙和,對工作特別認真。楊老師家住校內,每天早上6點多鍾就來到辦公室,打掃完衛生之後,不是看書,就是把頭天批改的作業再翻閱一遍。他不是班主任,但對班上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簡直就像一本“學生情況的活字典”。他喜歡找學生談心,學生也喜歡找他談心。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不吃苦,今後更吃苦;現在能吃苦,今後不怕苦。”他還經常請班上的特困學生到家裏“喝湯”,改善夥食,以增強營養。

  試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進行分析。

  本部分典型過關習題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

  1.D“詳解”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規律,采取言傳、身教等方式,在受教育者的自覺積極參與的互動中,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想、政治、法製和心理等方麵素質的教育活動。我國的德育是大德育,也稱作廣義的德育。“大德育”認為,德育除了道德教育之外,還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製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因此,本題選D。

  2.C“詳解”德育有“小德育”與“大德育”之分。“小德育”也稱作狹義的德育,狹義的德育即道德教育,西方大多數國家都是這樣理解的。因此,本題選C。

  3.A“詳解”一般來說,小學德育與其他階段的德育相比具有基礎性和奠基性的特點。由此,小學德育還是應該要以培養小學生的基礎性品格為主要目標。所謂基礎性品格也就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所以,小學德育要以道德教育為主,兼顧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製教育和心理教育。因此,本題選A。

  4.B“詳解”政治教育主要是對階級、政黨、國家、政權、社會製度、國際關係情感、立場、態度的教育。通過這種教育讓學生能夠認識和認同某種政治機構和政黨理念。我國德育中的四項基本原則教育、社會主義製度教育、黨的基本路線教育等就是政治教育的範疇。選項C中的勞動教育不屬於政治教育範疇。因此,本題選B。

  5.C“詳解”政治教育主要是對階級、政黨、國家、政權、社會製度、國際關係情感、立場、態度的教育。《小學德育綱要》中的“熱愛祖國教育、熱愛中國共產黨教育”等是政治教育的內容;《中學德育大綱》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民主教育”等內容屬於政治教育。因此,本題選C。

  6.A“詳解”道德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是讓學生學會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事之間的關係的教育。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把道德規範內化到學生的內心,變成是人格的一部分。如《小學德育綱要》中的“良好的意誌、品格教育”和“文明禮貌教育”等就是道德教育的內容。因此,本題選A。

  7.B“詳解”思想教育就是試圖通過某一類思想去武裝和占領學生的頭腦,讓學生站在如此這般的立場去“思”、去“想”。而其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本題選B。

  8.A“詳解”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前提條件,通過實施德育從而能夠使我國的教育目的得到全麵的貫徹。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與統率。隻有實施了德育,教育目的才有可能得到全麵的實現。因此,本題選A。

  9.B“詳解”在《小學德育綱要》與《中學德育大綱》中,愛國主義教育都處於核心的地位。而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還特別頒布過《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我國學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內容。因此,本題選B。

  10.A“詳解”德育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總目標較之分目標來說具有唯一性或統一性的特征。德育總目標是學校德育的根本指針,是德育的總方向。它能為學校德育實踐指明根本方向。因此,本題選A。

  11.A“詳解”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它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製約著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因此,本題選A。

  12.B“詳解”道德教育目標則可以劃分為公德教育目標、私德教育目標、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因此,本題選B。

  13.D“詳解”現行的德育目標注意到了社會要求和個人發展的統一。如德育綱要中有相當部分強調個體道德觀念、個性心理品質、個人的良好的意誌、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個人責任感、個體理想等方麵的教育。這就扭轉了過去德育目標中過分關注社會要求的片麵性。因此,本題選D。

  14.B“詳解”一般來說,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職業理想和社會理想三個方麵。生活理想、職業理想、社會理想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生活理想是理想結構中的基礎,職業理想建立生活理想的基礎之上。而職業理想是生活理想和社會理想實現的中介。社會理想則是生活與職業理想的方向指導。因此,本題選B。

  15.C“詳解”在《小學德育綱要》與《中學德育大綱》中,愛國主義教育都處於核心的地位。因此,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我國學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內容。因此,本題選C。

  16.A“詳解”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核心,它要求人們在處理自己與集體的關係時,要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就是要求用集體主義的觀點來教育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使自己成為集體中的一員。同時,能夠讓他們自覺地用集體主義的理念來調節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本題選A。

  17.C“詳解”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它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製約著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德育目標是德育指導思想中的首要因素。因此,本題選C。

  18.A“詳解”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一是德育目標,它決定德育內容;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征,決定了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三是德育所麵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思想實際,決定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本題選A。

  19.C“詳解”祖國和國家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祖國是地理的、曆史的和文化的概念;而國家是一個政治概念。在階級社會中,它是統治階級的代表,總是與階級統治聯係在一起的。我們所說的愛國主義教育,其中的“國”隻能是指愛祖國。因此,本題選C。

  20.D“詳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三個方麵,即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擇業輔導。因此,本題選D。

  21.D“詳解”德育目標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它不僅決定了德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而且製約著德育工作的基本過程。因此,本題選D。

  22.C“詳解”現行的德育綱要注意到了德育目標的層次性。它既有總的德育目標,也有分階段的子目標,而且每一個具體的德育內容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要求,這體現了德育的層次性。因此,本題選C。

  23.A“詳解”首先,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愛祖國與愛國家相對區分開來,愛國主義教育中的“國”是指愛祖國。其次,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與危機感結合起來。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那種能夠正視祖國危機,敢於揭露祖國缺陷與不足的個體。再次,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聯係起來。因此,本題選A。

  24.C“詳解”德育目標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麵,即導向作用、選擇作用、協調作用、激勵作用、控製和評價功能。因此,本題選C。

  25.A“詳解”我國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階級教育、社會科學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想教育主要有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勞動教育和自覺紀律教育。因此,本題選A。

  26.C“詳解”所謂德育目標就是對德育要培養學生具有何種品質所作出的設想和規定。換言之,就是要通過學校德育過程能夠使學生的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個什麽樣的水平的問題。因此,本題選C。

  27.B“詳解”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個人或團體,它是德育過程中的組織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本題選B。

  28.D“詳解”知、情、意、行依次進行是學生品德發展的一般規律,但實際上,品德發展具有多開端性,既可以從知到行,也可以從行到知,或者從情開始兼之以知和行。例如,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可能更多地要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因此,本題選D。

  29.B“詳解”德育過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外在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決定德育過程本質的特殊矛盾。因此,本題選B。

  30.B“詳解”活動和交往既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和源泉,也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條件,是衡量和檢驗思想品德的試金石。因此,本題選B。

  31.C“詳解”德育過程結構的構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故本題選C。

  32.D“詳解”道德行為是一個人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實踐,是個體品德的外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一個人品德好壞的客觀標準。它在品德結構中處於關鍵的作用。一個人品德怎麽樣,最終還是要靠他的道德行為來得以體現。因此,本題選D。

  33.C“詳解”德育過程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過程,它包含了最基本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兩個要素。而教育者施加影響必須要借助一定的中介物,這些中介主要有德育內容與德育方法。因此,本題選C。

  34.A“詳解”德育過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外在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決定德育過程本質的特殊矛盾。同時,心理內部矛盾也是推動個體品德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本題選A。

  35.C“詳解”道德認識是指對社會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理解與掌握。道德認識是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的基礎。因此,本題選C。

  36.A“詳解”德育過程是一種教育活動的過程,它強調的是教育者如何把一定社會的道德、思想和政治等轉化為學生個體品德的過程。因此,本題選A。

  37.B“詳解”道德認知在學生品德結構中處於基礎性地位,是道德情況與道德行為的基礎,故不能選道德認知。活動和交往既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和源泉,也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條件,是衡量和檢驗思想品德的試金石。因此,本題選B。

  38.C“詳解”道德意誌是人們為達到某種道德目的而產生的自覺能動性,它對道德行為起著維持的作用。因此,本題選C。

  39.C“詳解”道德情感是個體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引起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催化劑。因此,本題選C。

  40.C“詳解”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對象,包含受教育者個體和群體。在德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體,也是德育的主體。因此,本題選C。

  41.C“詳解”“學生品德長期性和反複性”這一規律對德育開展提出的要求有:要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發展他們的品德;要善於在德育中反複抓,抓反複,鍥而不舍。因此,本題選C。

  42.A“詳解”德育內容是指實施德育工作的具體材料和主體設計,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準則和道德規範的總和,它關係到用什麽道德規範、政治觀、人生觀、世界觀來教育學生的重大問題。因此,本題選A。

  43.B“詳解”活動和交往既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也是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條件,是衡量和檢驗思想品德的試金石。學習和自我修煉都能提高個體的品德水平,但個體形成和發展品德的源泉還在於活動與交往,即實踐。因此,本題選B。

  44.B“詳解”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養的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憑借一定的手段進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將德育內容作用於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來學習和內化德育內容,使之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品質。因此,本題選B。

  45.B“詳解”“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這一規律對德育開展提出的要求有:外在的道德要求要考慮學生現有的品德發展水平;要激起學生的心理內部矛盾;要促使學生進行自我道德教育。因此,本題選B。

  46.B“詳解”疏導性原則要求德育要善於因勢利導、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一德育原則的提出,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因此,本題選B。

  47.C“詳解”長善救失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從這一意義上看,長善救失就是讓學生自己克服自己缺點,自己超越自己。這一德育原則的提出,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因此,本題選C。

  48.D“詳解”“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麵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以發揮整體影響的教育作用。“5”反映的是學校教育,“2”反映了是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必須形成教育合力,否則就無法實現教育目的。因此,本題選D。

  49.A“詳解”疏導性原則要求德育要善於因勢利導、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班主任老師運用正確的方法,固執得導、循循善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符合疏導性原則。因此,本題選A。

  50.B“詳解”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導向性原則是德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因此,本題選B。

  51.A“詳解”因材施教原則是指德育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個人特點和道德狀況靈活地提出各項教育要求,選用恰當的內容和方法。我國古代孔子提出了“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學生的有效方法,並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區別性的教育,這就是運用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因此,本題選A。

  52.B“詳解”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集體的力量教育個別學生,又要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影響集體,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辯證地統一起來。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力爭做到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統一、相結合。因此,本題選B。

  53.C“詳解”疏導性原則要求德育要善於因勢利導、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顏回的話強調的是孔子施教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因此,本題選C。

  54.B“詳解”長善救失原則注意事項包括: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B選項是疏導性原則的要求。因此,本題選B。

  55.C“詳解”這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係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經。它包括品德課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因此,本題選C。

  56.A“詳解”德育實施中的“三育人”主要是指教職工主導的育人途徑,包括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因此,本題選A。

  57.C“詳解”德育途徑是指教育者為傳遞德育內容、實現德育目標而確定的各種路徑(渠道)的總稱,由參與者、方法、手段等要素組成。德育途徑與德育方法、德育手段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德育途徑是為實現德育目標而確定的路徑,而方法是指在某種途徑中可以具體采用的方式和辦法,手段是在某種途徑和方法中具體借助的載體。因此,本題選C。

  58.A“詳解”各科教學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各科教學中都蘊含著重要的德育因素。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實質說明了這一道理。因此,本題選A。

  59.D“詳解”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既要向學生提出合理而嚴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熱愛、尊重和信任學生,從而使學生易於接受和內化道德要求。這一原則的提出也符合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因此,本題選D。

  60.D“詳解”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提高道德認識,形成正確道德觀點的方法。說服法的形式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參觀、訪問、調查等。因此,本題選D。

  61.C“詳解”學校要積極開展黨團活動,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和學生組織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少先隊、共青團和黨組織是學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組織體係和保障,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開展活動,做好大中小學德育工作。因此,本題選C。

  62.A“詳解”學校要積極開展各階段德育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德育效果。如中小學校舉行隆重的開學和畢業典禮,培養學生榮譽感和責任感;利用重大節慶日舉行升旗等活動,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都屬於活動育人的德育途徑。因此,本題選A。

  63.A“詳解”獎懲法包括獎勵與懲罰。獎勵是對學生優良品德進行肯定性評價,這是一種正強化,用以鞏固和發展已有的優良思想品德行為;懲罰是對學生的不良品德進行否定性評價,這是一種負強化,用以克服和糾正不良的思想品德行為。老師采用方法屬於獎懲法中的獎勵,這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因此,本題選A。

  64.B“詳解”說服法一般分為兩類,一是語言文字說服,二是事實說服。說服法的形式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參觀、訪問、調查等。因此,本題選B。

  65.C“詳解”陶冶法是指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潛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和心靈得到完善的一種方法。陶冶包含人格感化、環境熏陶、藝術浸染。本題中老師組織學生觀看畫展屬於陶冶法中的藝術浸染。因此,本題選C。

  66.B“詳解”說服法一般分為兩類,一是語言文字說服,二是事實說服。說服法的形式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參觀、訪問、調查等。因此,本題選B。

  67.A“詳解”鍛煉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以形成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方法。鍛煉包括行為訓練、社會實踐、娛樂或休閑活動、委托任務。委托學生擔任課代表、辦牆報、布置教室、籌備晚會節目、完成某項特定的社區工作等。本題中屬於鍛煉法中的委托任務。因此,本題選A。

  68.C“詳解”陶冶包含人格感化、環境熏陶、藝術浸染。本題中老師通過淨化班風來培養學生的品質,屬於陶冶法中的環境熏陶。因此,本題選C。

  69.A“詳解”榜樣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就去影響學生的方法。選取的榜樣要讓人真實可信,強調榜樣的高大與完美是不可能性的也是不現實的,所以B不正確;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多了解光環後麵的艱辛與努力,否則可能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D也不正確;學生本人也可以成為自己學習的榜樣,自我教育、自我反省,所以C不正確。因此,本題選A。

  70.C“詳解”品德評價法是教育者根據德育目標的要求,對學生的品德水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逐步培養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評價法的方式主要有表揚和獎勵、批評和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因此,本題選C。

  71.B“詳解”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法是指通過對成長記錄袋的製作過程和最終結果的分析而進行的,對學生發展狀況將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家長評、教師評四種評價方式。學生成長記錄袋主體從教師轉向了學生,將評價標準從知識轉向了能力。因此,本題選B。

  72.A“詳解”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占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這是由瑞士學者皮亞傑提出,而後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的。因此,本題選A。

  73.D“詳解”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體諒模式、社會模仿模式。認知模式重知,體諒模式重情,社會模仿模式重行。其中社會模仿模式由美國學者班杜拉提出來,他強調個體的觀察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個體觀察榜樣的不同示範而進行的。因此,本題選D。

  74.A“詳解”自我教育法是指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和啟發下,根據道德教育目標和要求,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之心,經過自覺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行為調節,不斷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實現道德教育目標的關鍵,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因此,本題選A。

  75.C“詳解”社會模仿模式由美國學者班杜拉提出來,他強調個體的觀察學習過程就是通過個體觀察榜樣的不同示範而進行的。學習者通過這種榜樣觀察,有利於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因此,本題選C。

  76.A“詳解”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提高道德認識,形成正確道德觀點的方法。這一方法在德育中運用最為廣泛。因此,本題選A。

  77.C“詳解”師德規範的核心內容包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其中愛崗敬業是師德的根本;教書育人是師德的載體;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支柱。因此,本題選C。

  78.D“詳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為人師表規範要求教師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製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教師利用職務之便,課外向學生收取補課費的行為已違背了為人師表的規範要求。因此,本題選D。

  79.D“詳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因此,本題選D。

  80.A“詳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教書育人的規範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因此,本題選A。

  81.D“詳解”愛崗敬業是師德的根本。愛崗敬業是對一切職業的共同要求,教師職業自不例外。它要求教師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獻身教育,甘為人梯。一位具有奉獻精神的教師不僅能夠安貧樂教,而且能夠把自己當作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因此,本題選D。

  82.C“詳解”我國先後頒布了四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最新的公布於2008年9月1日公布。因此,本題選C。

  83.D“詳解”《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於2014年1月11日公布。因此,本題選D。

  84.D“詳解”所謂反省就是通過自我批評、自我解剖,以求達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這是教師加強和提升師德修養的較好途徑。寫反思日記就是教師把教育情境中所發生的事情、自己的所作所為,學生的反應等記錄來,而後進行反思。因此,本題選D。

  85.B“詳解”所謂拜師就是通過在自己的工作職場中,師徒結對和示範引領的途徑來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因此,本題選B。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1)導向作用,德育目標指引著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的發展方向;(2)選擇作用,德育目標是德育指導思想中的首要因素;(3)協調作用,在整個德育過程中,隻有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麵的教育力量協調一致,才能取得很好德育效果;(4)激勵作用,德育目標,會不斷地激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積極地、自覺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來;(5)控製和評價功能,在整個德育過程,教育者是通過德育目標對德育活動進行控製的。

  2.“參考答案”(1)強調基礎性;(2)注重道德思維能力的培養;(3)注意了德育的層次性;(4)注重社會要求與個人要求的結合,具有全麵性;(5)注重穩定性與變革性的統一。

  3.“參考答案”(1)德育是實現我國教育目的的前提條件;(2)德育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政治公民奠定了基礎;(3)德育對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4.“參考答案”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一是德育目標,它決定德育內容;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征,決定了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三是德育所麵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思想實際,決定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5.“參考答案”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教育和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發生,促進學生身心全麵和諧發展。基本任務主要有三項:一是針對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機能、人格的發展與完善;二是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疾病人發生,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針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谘詢與治療。

  6.“參考答案”(1)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愛祖國與愛國家相對區分開來;(2)愛國主義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與危機感結合起來;(3)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聯係起來;(4)培養學生理性愛國意識;(5)愛國主義教育要體現層次性。

  7.“參考答案”(1)要從理論上明確集體主義教育中的“集體”是“真集體”,而非“假集體”;(2)集體主義並不排斥個人利益;(3)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們要肯定個人主義的價值。

  8.“參考答案”(1)首先,要避免對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原因生活理想、職業理想、社會理想本來就是不可分離的;(2)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層次性。人生理想可以劃分階段層次。不分層次來加強理想教育,有可能導致理想的好高騖遠,最終很難實現理想。

  9.“參考答案”品德結構中的知、情、意、行四者是彼此聯係、相互作用的。一個完整的品德發展必然是知、情、意、行四者的共同發展。(1)道德認識是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的基礎;(2)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催化劑;(3)道德意誌對道德行為起著維持作用;(4)道德行為是衡量一個人品德好壞的客觀標準它在品德結構中處於關鍵的作用。

  10.“參考答案”(1)德育目標是一個多層次的發展過程;(2)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穩定性;(3)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不能拔苗助長;(4)教育影響的不一致阻礙了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

  11.“參考答案”(1)活動和交往具有指導性和方向性;(2)活動和交往具有鮮明的教育性;(3)活動和交往具有多樣性;(4)活動和交往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12.“參考答案”德育過程包含了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要素。(1)教育者指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個人或團體。它是德育過程中的組織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2)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對象,包含受教育者個體和群體。在德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體,也是德育的主體;(3)德育內容是用以實施德育的具體材料。德育基本內容是根據德育目標確定的,它具有一定的範圍和層次;(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它憑借一定的手段進行。

  13.“參考答案”疏導性原則要求德育要善於因勢利導、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具體包括三點:第一,講明道理,疏通思想;第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第三,以表揚、激勵為主。

  14.“參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則是指德育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個人特點和道德狀況靈活地提出各項教育要求,選用恰當的內容和方法。具體包括三點:第一,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施教;第二,要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與現有的道德狀況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第三,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施教。

  15.“參考答案”長善救失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具體包括三點:第一,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第二,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三,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16.“參考答案”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是指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麵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以發揮整體影響的教育作用。具體包括三點:第一,要建立教師德育共同體,使校內德育影響一致和連貫;第二,對每一學生個體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後連貫;第三,努力做好學校、家庭和社會之間的協調工作,使各方麵德育對學生的影響盡可能地達到最佳狀態。

  17.“參考答案”(1)課程德育途徑;(2)“三育人”途徑;(3)活動育人途徑;(4)合力育人途徑;(5)群團組織育人途徑。

  18.“參考答案”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提高道德認識,形成正確道德觀點的方法。(1)建立平等的交往關係;(2)創造自由對話的情境;(3)適應學生的發展水平。

  19.“參考答案”榜樣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就去影響學生的方法。促使榜樣發揮作用的心理機製是模仿。(1)增強榜樣的可信度;(2)遵循個體模仿行為的發展規律;(3)根據個體差異選擇教育策略。

  20.“參考答案”實際鍛煉法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以形成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方法。(1)重視活動的主體性;(2)廣泛組織社會實踐活動;(3)與日常行為管理相結合。

  21.“參考答案”情感陶冶法是指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潛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從而使他們的道德情感和心靈得到完善的一種方法。(1)注意實施過程的隱蔽性;(2)加強講授與陶冶的有機結合;(3)精心選擇與創設陶冶情境。

  22.“參考答案”自我教育法是指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和啟發下,根據道德教育目標和要求,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積極進取之心,經過自覺學習、自我反思和自我行為調節,不斷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1)喚起主體的自我意識;(2)加強他育與自育的協調;(3)增強自我教育的動力機製。

  23.“參考答案”品德評價法是教育者根據德育目標的要求,對學生的品德水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逐步培養良好品德的方法。(1)明確目的長善救失;(2)實事求是,公正合理;(3)發揚民主,激發參與;(4)獎懲適量,把握時機。

  24.“參考答案”師德規範的核心內容包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和為人師表。其中愛崗敬業是師德的根本,“愛崗”是指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業”是指盡心竭力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是對一切職業的共同要求,教師職業自不例外;教書育人是師德的載體,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師職業區別於其他任何職業的根本所在,也是現代社會教師職業的專業要求和教師工作的具體內容。“教書”是向教師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育人”是教師教學生如何做人。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支柱。為人師表就是指教師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向學生做出榜樣,成為他們學習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

  25.“參考答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終身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判斷分析題

  “參考答案”

  (1)此觀點是錯誤的。

  (2)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養的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憑借一定的手段進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將德育內容作用於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來學習和內化德育內容,使之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品質。

  (3)因此,認為德育方法就是教師施教傳道的方法觀點是不正確的,德育方法理應包括教師傳道與學生受道的方法。

  四、論述題

  1.“參考答案”

  (1)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的知、情、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過程。學校德育要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麵著手:首先,要注重品德發展的全麵性。其次,要注重品德發展的針對性。

  (2)德育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教育性活動的過程。學校德育要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麵著手:首先,要讓活動具有“發展效應”。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內容和形式多樣的活動。最後,要激發學生去積極自主地創造活動。

  (3)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過程。學校德育要注意從以下三個方麵著手:首先,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時應該要考慮到他們現有的品德發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種方式激起學生的心理內部矛盾運動。最後,要促使學生進行自我道德教育。

  (4)德育過程是學生品德反複而且長期逐步提高的過程。學校德育要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麵著手: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有針對性地逐步發展他們的品德。其次,要善於在德育中反複抓、抓反複、鍥而不舍。

  2.“參考答案”

  (1)師德教育是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師德教育是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師德是教育之魂。教師素質,師德為先;教師教育,德育為重。師德教育包括職業認識教育、職業理想教育、職業情誌教育、職業信念教育和職業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