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學習與學習理論

  曆年考題分析

  考情分析:

  從近五年的考試分數分布表可以發現,從分值來看,考試分值在整個試卷中的比重變化較大,2010年為5分左右,2011年和2012年相對穩定,保持在3分及以內,但在2013的則突然上升至12分;2014年為6分;從考試題型來看,五年來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但也出現了主觀題的考查形式,如2010年的簡答題,2013年的論述題,2014年的判斷分析題。因此,本章內容屬於重點章節。具體來說:

  選擇題。2010年一道選擇題,主要考查考生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中負強化的理解及應用;2011年主要考查了兩個知識點:一是奧蘇伯爾提出的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二是程序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2012年連續出現三道選擇題,分別考查人本主義學習和教學觀與程序教學運動、學科結構運動、合稱為20世紀三大教育運動、“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教學應用是程序教學;2013年分別考查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家的代表人物和機械學習的定義;2014年分別考查“先行組織者”概念的提出者和社會學習理論的提出者。

  主觀題。簡答題僅在2010年出現過,主要考查考生對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的掌握情況,在此後三年中並未以簡答題的形式考查本章的知識內容;論述題僅在2013年出現,主要考查建構主義的學生觀,要求考生聯係實際回答此題;判斷分析題在2014年出現,要求考生對“有人認為,凡是可以教給別人的知識,相對來說都是無用的,能夠影響個體行為的知識,隻能是他自己發現並加以同化的知識。”這句話的正誤作出判斷並闡述理由,該題主要考查的是人本主義的學習觀;材料分析題近五年的考試中均沒有涉及。

  應考攻略:

  從上麵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複習應考過程中,由於本章內容較多,選擇題為必考知識點,因此要特別留意每種學習理論的經典核心觀點並能加以理解應用,同時本章出現的心理學家非常多,務必將心理學家及其所提出的重要觀點、主要名詞相對應,這些內容都是選擇題非常青睞的考查要點;其次要加強對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把握,這兩個理論比較容易出現以主觀題的形式來進行考查。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根據經典條件反射學習理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描寫的是典型的()現象。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消退

  D。恢複

  2.操作條件反射學說的代表人物是()

  A。巴甫洛夫

  B。斯金納

  C。桑代克

  D。班杜拉

  3.提倡發現學習的心理學家是()

  A。奧蘇貝爾

  B。布盧姆

  C。布魯納

  D。斯金納

  4.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現,以下不屬於他提出的呈現方式的選項是()

  A。動作表象

  B。圖像表象

  C。符號表象

  D。情感表象

  5.下列選項中,不符合教育心理學關於學習定義的是()

  A。海豚投籃

  B。望梅止渴

  C。能背誦出課文

  D。男孩長出喉結

  6.我國心理學家對學習的分類不包括()

  A。知識學習

  B。技能學習

  C。情感價值觀學習

  D。社會規範學習

  7.當學生違反校規校紀時,學校給予相應的處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和觀察後發現,該生表現越來越好,為了鞏固其良好行為表現,才撤銷了處分,這種做法在學習心理中屬於()

  A。懲罰

  B。抑製

  C。負強化

  D。正強化

  8.下列選項不屬於概念同化模式的是()

  A。類屬性同化

  B。並列性同化

  C。總括性同化

  D。並列結合同化

  9.下列關於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的說法錯誤的是()

  A。接受學習都是機械的

  B。接受學習有可能是有意義的

  C。發現學習可能是機械的

  D。發現學習比接受學習多了“發現”這一階段

  10.下列選項屬於間接強化方式的是()

  A。替代強化

  B。自我強化

  C。負強化

  D。正強化

  11.根據對黑猩猩的學習實驗進而提出了著名的“頓悟說”的心理學家是()

  A。托爾曼

  B。班杜拉

  C。桑代克

  D。苛勒

  12.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像曆史學家分析史料那樣,在求知過程中組織自己的知識,根據奧蘇伯爾的學習分類觀點,這種學習屬於()

  A。接受學習

  B。發現學習

  C。知識學習

  D。技能學習

  13.單獨呈現條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應叫作()

  A。中性反應

  B。無條件反應

  C。條件反應

  D。操作性條件反應

  14.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並主張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一般理解的心理學家是()

  A。奧蘇貝爾

  B。布盧姆

  C。布魯納

  D。斯金納

  1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化()

  A。情境學習

  B。接受學習

  C。頓悟學習

  D。機械學習

  16.李老師十分重視學習對本課程基本概念、原理及學習方法的掌握。從學習理論角度來看,李老師所遵循的學習理論是()

  A。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B。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C。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D。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理論

  17.學習者按自定標準評判過自己的行為之後,在心理上對自己所做的獎勵或懲罰指的是()

  A。替代強化

  B。自我強化

  C。負強化

  D。正強化

  18.桑代克認為學習是由於在反複的嚐試-錯誤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

  A。技能

  B。情感

  C。知識

  D。刺激

  D。反應的聯結

  19.程序教學的關鍵是()

  A。編製出好的程序

  B。有優秀的同伴

  C。教師的指導

  D。有良好的教學管理

  20.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

  A。馬斯洛

  B。杜威

  C。桑代克

  D。維果斯基

  21.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A。圖形

  B。詞匯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22.提出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的是美國心理學家()

  A。桑代克

  B。康布斯

  C。奧蘇伯爾

  D。布魯納

  23.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核心在於()

  A。替代強化

  B。條件反應

  C。操作行為

  D。強化

  24.現代認知心理學所劃分的陳述性知識相當於加涅學習結果分類中的()

  A。言語信息

  B。智慧技能

  C。認知策略

  D。態度

  25.解決問題的最高形式是()

  A。學習概念

  B。學習命題

  C。促進遷移

  D。創造性

  26.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並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的幫助”。

  A。矯正性

  B。反饋性

  C。指導性

  D。評價性

  27.加涅認為能夠識別同類事物的能力是指()

  A。辨別

  B。規則

  C。定義性概念

  D。具體概念

  28.班杜拉曾提出觀察學習分為四個階段,最後他將動機階段的意義延伸,並認為自律行為的養成依次需經曆三階段。這三個階段依次是()

  A。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強化

  B。自我觀察、自我強化、自我評價

  C。自我評價、自我觀察、自我強化

  D。自我評價、自我觀察、自我強化

  29.強調一切知識都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起來的,主體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構出對外部世界的意義,並認為認識活動具有個體性質。這一觀點屬於()

  A。社會建構主義

  B。信息加工建構主義

  C。激進建構主義

  D。社會文化取向

  30.短時記憶係統既接受外來信息,也接受提取於()的信息,共同完成信息的加工。

  A。工作記憶

  B。長時記憶

  C。受納器

  D。反應器

  二、簡答題

  1.簡述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2.簡述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

  3.簡述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操作階段。

  4.簡述羅傑斯自由為基礎的五條學習原則。

  三、判斷分析題

  1.懲罰與負強化兩者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作用與原理是一致的。

  2.人的所有行為變化都是由學習引發的。

  3.從抑製不良行為的角度來看,使用懲罰是無效的。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詳解

  1.B“詳解”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後,其他與該條件刺激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叫作刺激泛化。泛化條件反應的強度取決於新刺激和原來刺激的相似程度。新刺激與原條件刺激越相似,其誘發的條件反應就越強。該題中的“繩”與“蛇”具有某種相似性,從而誘發出相應的條件反應。

  2.B“詳解”斯金納是美國心理學家,長期對動物和人的學習進行實驗研究。他在20世紀30年代發明了叫斯金納箱的學習裝置,白鼠在該學習裝置中學會了按壓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應,按壓杠杆變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和工具,並由此提出了操作條件反射,又稱為工具條件反射。在工具條件反射中的學習也就是操縱杠杆(S刺激)與壓杆(R反應)之間形成固定的聯結。

  3.C“詳解”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學習理論被稱為認知——發現說或認知結構論。

  4.D“詳解”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5.D“詳解”學習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為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理解這一定義有三個要點:首先,主體身上必須產生某種變化,我們才能說學習已經發生;其次,該變化是能相對持久保持的;再次就是個體變化是由他與環境的互相作用而產生的,即後天習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應傾向所導致的變化。

  6.C“詳解”我國教育心理學家依據教育係統中傳遞的經驗內容不同,將學生的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社會規範的學習三類。

  7.C“詳解”負強化也叫陰性強化,撤銷或減弱原來存在的消極刺激或條件,以增加或提高符合組織目標行為發生的頻率。

  8.B“詳解”奧蘇伯爾概括的獲得新知識意義的三種同化模式: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上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9.A“詳解”“接受與發現”和“機械與意義”的劃分隻是維度不同而已,但存在著交叉,即接受學習既可能是有意義的也可能是機械的;同理,發現學習既可能是有意義的也可能是機械的。

  10.A“詳解”替代強化是觀察者因看到榜樣受到強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強化一樣,是一種間接的強化方式。

  11.D“詳解”苛勒對黑猩猩進行的一係列學習實驗發現,學習是通過“頓悟”發生,而不是像桑代克所說的“嚐試-錯誤”,他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2.B“詳解”該題的前提是根據奧蘇伯爾的觀點,因此隻能從A和B兩個選項中選擇,同時題幹中提到組織自己的知識,符合發現學習的定義,因此屬於發現學習。

  13.C“詳解”由條件刺激引起的反應就是條件反應。

  14.C“詳解”題幹所陳述的內容屬於布魯納認知結構說的核心思想。

  15.A“詳解”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潛伏學習是托爾曼提出的。

  16.B“詳解”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觀認為要讓學生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就必須重視學科基本結構的掌握。

  17.B“詳解”本題考查的是自我強化的定義。

  18.D“詳解”桑代克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學習的形成是由於在反複的嚐試錯誤中形成了穩定的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19.A“詳解”程序教學法由斯金納提倡並發明了教學機器,其關鍵是編製出好的教學程序,使學生的學生符合程序教學的原則。

  20.A“詳解”人本主義心理學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其主要代表人有馬斯洛、羅傑斯和康布斯等。

  21.B“詳解”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匯學習。

  22.C“詳解”奧蘇伯爾是先行組織者教學技術的提出者。

  23.D“詳解”強化是操作性條件反射中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也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的核心。

  24.A“詳解”根據現代知識觀,人類的知識廣義上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陳述性知識,主要是指言語信息方麵的知識,用於回答“世界是什麽”的問題,這種知識與人們日常使用的知識概念較為一致,也稱為狹義的知識。另一類為程序性知識,用於回答“怎麽辦”的問題,它基本上與傳統教育心理學中所使用的技能概念相吻合。

  25.D“詳解”解決問題是概念和命題在複雜情境中的運用,解決問題可以用常規性方法,也可以用創造性方法,當然創造是解決問題的最高形式。

  26.A“詳解”反饋——矯正性係統是“掌握學習”的核心。布魯姆指出“掌握學習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並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

  27.D“詳解”1971年,加涅根據學習結果的不同,把學習分為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和態度五種。其中智慧技能又分為五個小類並給出了相應的解釋,認為辨別是指區分事物的差異的能力;具體概念是指識別同類事物的能力。該題最大的混淆在於A選項。

  28.A“詳解”班杜拉認為個體在觀察別人行為而產生替代學習之外,也會經由自我觀察而學到某種新的行為。他把觀察學習四個階段中的動機階段的意義延伸,從而發展成他的自律行為養成的三階段曆程理論,即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強化。

  29.C“詳解”激進建構主義,又稱“個人建構主義”,它有兩個基本原則:(1)強調認知活動的建構性質,人們並不是通過感知覺被動地接受知識,一切知識都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起來的,主體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建構出對外部世界的意義。(2)肯定認識活動的個體性質,認知的機能並不是去發現本體論的意義,而是適應自己的經驗世界,組織自己的世界。

  30.B“詳解”加涅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表明,短時記憶係統既接受外來信息,也接受提取於長時記憶的信息,共同完成信息的加工,然後到達反應生成器,而對於熟練的自動化的反應而言,信息可以直接從長時記憶流向反應生成器。

  二、簡答題

  1.簡述建構主義學習觀的共同點。

  “答案要點”

  (1)強調複雜學習環境和真實的學習任務;

  (2)強調社會協商和相互作用;

  (3)強調學生用多種方式表征教學內容;

  (4)強調學生理解知識建構過程;

  (5)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2.簡述人本主義的教育理念。

  “答案要點”

  (1)在平常教學中培養健全人格;

  (2)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3)培養團體精神的合作學習;

  (4)推崇人性中心課程;

  (5)提倡情感型的師生關係。

  3.簡述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操作階段。

  “答案要點”

  拋錨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操作可分為五個階段:

  (1)教師介紹學習目的,呈現學習內容;

  (2)將不同類型的“錨”呈現給學生;

  (3)教師引導學生識別問題、分解問題並製定問題解決計劃;

  (4)學生分組,進行問題解決;

  (5)教師進行整體評價。

  4.簡述羅傑斯自由為基礎的五條學習原則。

  “答案要點”

  羅傑斯對以往經驗和研究做了總結,解釋了他所堅持的以自由為基礎的自由學習的原則。

  (1)人性本善,且人人皆有學習潛力。

  (2)教材有意義且符合學生的目的才會產生學習。

  (3)在較少壓力的教育情境下才會有效學習。

  (4)主動自發全心投入的學習才會產生良好效果。

  (5)自評學習結果可養成學生獨立思維與創造力。

  (6)重視生活能力學習以適應變動的社會。

  (7)突出學習者在教學中的地位。

  (8)強調要從做中學習。

  三、判斷分析題

  “答案要點”

  1.錯誤。在條件刺激出現時或稍後呈現無條件刺激,這種無條件刺激的呈現起到增強學習的作用,稱為強化。強化有正強化和負強化之分。如果刺激增加了所期望的行為,那麽這種強化物就是正強化。負強化也叫陰性強化,是指撤銷或減弱原來存在的消極刺激或條件,以增加或提高符合組織目標行為發生的頻率。而懲罰不同於負強化,它是指在某一行為發生之後,呈現令人不喜歡或不愉快的刺激會減少該行為的出現。

  2.錯誤。學習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為傾向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因此由於發展發育、適應、疾病或服藥引起的暫時性的行為變化不屬於學習範疇。

  3.錯誤。懲罰包括呈現性懲罰和移去性懲罰。呈現性懲罰是指在某一行為發生之後,呈現令人不喜歡或不愉快的刺激會減少該行為的出現;移去性懲罰是指當某一不良行為發生後而取消個體所享有的一些特權或好處。因此從抑製不良行為的角度來看,使用懲罰是有一定作用的。但由於懲罰並不能使行為發生永久的改變,隻能暫時的抑製行為,所以懲罰的運用必須慎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