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章 學生個體差異與教育

  曆年考題分析

  考情分析:

  從近五年的考試分數分布表可以發現,從分值來看,考試分值一直在4分以內,2010年為3.5分,2011年為0分,2012年為1分,2013年為4分,2014年為2分;從考試題型來看,五年來主要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除2010年在材料分析題中涉及一個小問題外,其餘四年均未以主觀題形式考查過。因此,本章內容屬於非重點章節。具體來說:

  選擇題。2010年主要考查衝動型認知風格的特點;2011年沒有對本章進行考查;2012年考查英國心理學家艾薩克根據內傾一外傾和穩定一不穩定兩個維度對人的性格加以區分這一知識點。2013年分別考查認知能力的定義、科學方法編製智力測驗的第一人是法國心理學家比奈、人格特質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奧爾波特和卡特爾、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論。2014年分別考查考生對智力個體差異的三種表現及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成分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

  主觀題。材料分析題僅在2010年出現過,主要考查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這一知識要點,在此後四年中並未考查本章的知識內容;另外,簡答題、判斷分析題、論述題等其他主觀題在五年中均沒有涉及。

  應考攻略:

  從我們對近五年的考試試卷分析來看,同時綜合考慮考試大綱及考試輔導主要參考用書對本章內容沒有作太大的變化,因此我們建議廣大考生在複習應考過程中,本章內容主要針對選擇題的知識點來加以備考,特別應掌握幾種認知風格的特征、智力的相關知識等常考知識點。誠然,由於2014年起增加了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這部分內容,因此建議在複習中,還應留意不同年齡階段的主要心理特點,以防止在材料分析題中考查。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在心理發展的階段劃分中,童年期又稱為學齡初期。我國心理學家通常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8個階段,其中被稱為學齡中期的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兒期

  2.在正常條件下,盡管個體發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會加速或延緩,但發展順序是不可逆的,每一發展階段也是不可逾越的。這主要是指個體心理發展具有()特征。

  A。差異性

  B。不平衡性

  C。連續性與階段性

  D。定向性與順序性

  3.“關鍵期”的存在體現了學生心理發展所具有的特點是()

  A。差異性

  B。不平衡性

  C。連續性與階段性

  D。定向性與順序性

  4.心理學家一般稱之為“心理斷乳期”或“危險期”的時期發生在()

  A。幼兒園階段

  B。小學階段

  C。中學階段

  D。大學階段

  5.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時的抽象邏輯思維仍需以具體形象為支柱。具有這一思維特點的時期是()

  A。小學階段

  B。中學階段

  C。高中階段

  D。大學階段

  6.認知風格為衝動型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更多使用()的加工方式。

  A。細節性

  B。整體性

  C。細節性與整體性相結合

  D。係列性

  7.韋克斯勒認為,人的智力測驗分數是按常態分布的,大多數人的智力處於平均水平,即IQ=()

  A。80

  B。90

  C。100

  D。110

  8.被認為屬於人格核心的是()

  A。氣質

  B。能力

  C。價值觀

  D。性格

  9.學生在知覺、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等認知活動中所采用的習慣性方式稱之為()

  A。認知差異

  B。認知類型

  C。認知能力

  D。認知結構

  10.奧蘇伯爾認為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基礎是認知結構變量中觀念的()

  A。可利用性

  B。可辨別性

  C。穩定性

  D。清晰程度

  11.個體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的個體差異被稱之為性格的()

  A。態度特征

  B。意誌特征

  C。情緒特征

  D。理智特征

  12.研究表明,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

  A。2歲

  B。3歲

  C。4歲

  D。5歲

  13.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過渡的時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中期

  14.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

  A。情緒障礙

  B。行為障礙

  C。社交障礙

  D。學習障礙

  15.進行新材料學習時,學習者身心發展水平對學習的適應性被稱之為()

  A。關鍵期

  B。最近發展區

  C。學習準備

  D。印刻現象

  1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智商影響學習速度

  B。性格影響行為方式

  C。性格決定學習是否發生

  D。智力不決定學習是否發生

  17.多因素智力理論的提出者是美國心理學家()

  A。斯皮爾曼

  B。卡特爾

  C。瑟斯頓

  D。吉爾福特

  18.“人心不同,各如其麵”反映了人格的()特征。

  A。穩定性

  B。整體性

  C。社會性

  D。獨特性

  19.一名正好10周歲的兒童前來參加智力測驗,他能夠通過9歲組的全部項目和10歲組的一半項目,按照比率智商的計算方法,該兒童的智商為()

  A。90

  B。100

  C。95

  D。105

  20.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向全班同學提問時,話音未落,王同學也沒有完全思考清楚就急於舉手回答,王同學的認知風格很可能屬於()

  A。衝動型

  B。沉思型

  C。係列型

  D。發散型

  21.依據個人心理活動指向於外部世界,還是指向於內部世界,把人的性格分為()

  A。獨立型和順從型

  B。理智型、情緒型和意誌型

  C。輻合型與發散型

  D。外向型和內向型

  22.下列選項中所列的智力測驗中,屬於團體測驗的是()

  A。比納-西蒙量表

  B。韋克斯勒量表

  C。瑞文推理測驗

  D。斯坦福-比納量表

  23.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以及有效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被稱為()

  A。創造力

  B。特殊能力

  C。智力

  D。情商

  24.下列選項屬於投射測驗的是()

  A。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

  B。卡特爾十六種人格因素測試

  C。羅夏墨跡測驗

  D。形容詞列表法

  25.中學階段思維發展的關鍵期在()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二

  26.最早提出場獨立場依存型認知風格概念的學者是()

  A。傑羅姆·卡根

  B。吉爾福特

  C。戈登·帕斯克

  D。赫爾曼·威特金

  27.下列選項不屬於學生認知差異表現的是()

  A。認知方式

  B。認知能力

  C。認知結構

  D。認知發展

  28.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調控

  B。性格

  C。自我意識

  D。認知

  29.下列選項不屬於場獨立型學生特點的是()

  A。心理分化程度高,具有較高的人格自主性

  B。喜歡獨立思考,不易受到暗示

  C。社會敏感性和社會交往技能偏高

  D。一般偏愛自然科學

  30.以下關於智力的性別差異描述中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沒有差異

  B。男女的智力是有差異的,男性智商比女性高

  C。男女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有各自的優勢

  D。男性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

  二、簡答題

  1.簡述學生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2.簡述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三、判斷分析題

  1.衝動型認知方式的學生不利於學習,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幫助其改變認知方式,以取得更好地成績。

  2.個體發展到少年期時,其抽象思維開始占主導地位。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詳解

  1.B“詳解”按照個體在一段時期內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點和主導活動,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為8個階段:乳兒期(0-1歲);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歲);童年期(6、7-11、12歲),又稱學齡初期;少年期(11、12-14、15歲),又稱學齡中期;青年期(14、15-25歲),又稱學齡晚期;成年期(25-65歲);老年期(65歲以後)。

  2.D“詳解”該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心理發展特征內涵的把握。研究表明,學生心理的發展具有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和差異性四個基本特征。其中定向性與順序性是指在正常條件下,心理的發展總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後順序。盡管發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會加速或延緩,但發展順序是不可逆的,每一發展階段也是不可逾越的,個體都必須以同樣的順序,從低向高地發展。

  3.B“詳解”該題同時考查關鍵期和心理發展特征兩個概念,關鍵期是個體早期生命中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這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不平衡性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表現出個體不同係統在發展的速度上、發展的起訖時間與到達成熟時期上的不同進程;另一方麵也表現出同一機能特性在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速率。兩個概念正好吻合。

  4.C“詳解”美國心理學家賀林沃思把青年期的意義稱為“心理上的斷乳”。心理斷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這一年齡階段(即中學階段),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於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

  5.A“詳解”童年期又稱學齡初期,相當於小學階段。學習開始成為此時兒童的主導活動,通過識字、閱讀和寫作,小學生從口頭言語逐步過渡到書麵語言。他們的思維開始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這時的抽象邏輯思維仍需以具體形象為支柱。小學生思維發展的這一特點,製約著其心理發展各方麵的發展。

  6.B“詳解”傑羅姆·卡根通過研究發現:衝動型學生更多的是使用整體性加工方式,沉思型學生多采用細節性加工方式。

  7.C“詳解”韋克斯勒認為人的智力的測驗分數是按常態分布的,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處於平均水平,即IQ=100;離平均數越遠,獲得該分數的人數就越少;人的智商從最低到最高變化的範圍很大,其分布標準差為15;這樣,一個人的智力就可以用他的測驗分數與同一年齡的測驗分數之比來表示。

  8.D“詳解”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固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首先,性格表現在個體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其次,性格是一個人獨特的、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最後,盡管有許多性格特征與道德無關,但也有不少性格特征還是與個人的世界觀和道德修養緊密相關,使性格具有社會評價意義,因而性格往往被視為人格的核心,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區別的主要方麵。

  9.B“詳解”該題考查認知方式的定義與別稱。認知方式,又稱認知風格或認知類型,是指學生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問題等認知活動中所采取的習慣性方式。

  10.A。“詳解”奧蘇伯爾認為認知變量結構的差異導致了個體間學習成績的差異。其中觀念的可利用性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利用,這是進行有意義學習的基礎。如果個體認知結構中隻有一些概括水平低的或不完全適合的概念來同化新知識,新知識就不能有效地固定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中,遺忘很快發生。

  11.D“詳解”性格的結構特征可以從性格的態度特征、意誌特征、情緒特征和理智特征四個方麵進行分析。其中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個體在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和風格的個體差異,也稱為性格的認知特征。

  12.A“詳解”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2歲。

  13.C“詳解”青年初期相當於高中階段。青年初期是個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會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他們智力接近成熟,思維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邏輯思維由少年期的“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的思維過渡。

  14.B“詳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患病率在1%——10%之間。ADHD個體具有幾個典型特點:多動、不專心、衝動以及不能作恰當的反應。

  15.C“詳解”該題考查學習準備的定義。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16.C“詳解”性格不影響學習是否發生,但會影響學習的方式、速度和質量也會影響個體的行為方式。

  17.C“詳解”對於心理學發展曆程中一些非常著名的智力理論及其代表人物,考生應有所了解。如斯皮爾曼的二因素理論、瑟斯頓的多因素理論、吉爾福特的三給結構理論、卡特爾的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理論、斯騰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等。

  18.D“詳解”人格具有功能性、穩定性、獨特性、整體性等特點,本題中的這句話主要體現了獨特性,而不是穩定性。

  19.C“詳解”比率智商的計算公式為IQ=(智齡/實齡)×100.

  20.A“詳解”沉思型與衝動型認知風格反映了個體信息加工、形成假設和解決問題過程的速度和準確性。衝動型個體傾向於快速做出反映,對問題未做全麵透徹的分析,容易發生錯誤。

  21.D“詳解”依據個人心理活動指向於外部世界,還是指向於內部世界,把人的性格分為外向型與內向型兩種;依據一個人獨立或順從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為獨立型和順從型;這是按性格中理智、情緒和意誌三者在心理機能方麵哪個占優勢,把人的性格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誌型。發散型與輻合型屬於認知風格的類型。

  22.C“詳解”瑞文標準圖形推理測驗既可以個體單獨施測,也可以團體施測。

  23.C“詳解”本題考查智力的定義。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是指人們認識、理解客觀事物,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以及有效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包括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創造力等。

  24.C“詳解”鑒定人的性格可以使用投射測驗和自陳量表測驗,其中A和B選項屬於自陳量表測驗;投射測驗是通過提供被試者一些模棱兩可的問題或圖片來激發他們的想象,使其壓抑的情感、動機、欲望反映出來,最著名的有羅夏墨跡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

  25.B“詳解”初二年級的中學生思維發展處於波動較為劇烈的階段,也是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且起承上啟下的階段,是中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

  26.D“詳解”場獨立與場依存這兩個概念是美國心理學家赫爾曼·威特金在研究知覺時提出來的。

  27.D“詳解”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表現在認知方式上的差異、認知能力上的差異、認知結構上的差異等幾個方麵。

  28.C“詳解”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統一起來的核心力量是自我意識。

  29.C“詳解”本題中的ABD三個選項均屬於場獨立型認知風格個體所具有的特點,C選項屬於場依存型認知風格個體的特點,而且場依存型學生一般偏愛社會科學,他們的學習常常依賴外部反饋,對人比對物更感興趣。

  30.B“詳解”本題的主要矛盾在於A和B兩個選項,首先就應該從這兩個選項中進行選擇。性別差異研究的結論中比較一致的觀點認為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沒有差異,因此選B。

  二、簡答題

  1.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答案要點”

  (1)應該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2)采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3)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2.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答案要點”

  第一,有的放矢,培養學生良好性格;

  第二,針對學生的不同性格進行教育;

  第三,掌握學生氣質和性格特點,發揮教育機製。

  三、判斷分析題

  “答案要點”

  1.錯誤。由於衝動型學生更多的是使用整體性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體性解釋的學習任務時,學習成績會更好些。但在閱讀、推理學習方麵,學習成績不太好,因為閱讀、推理需要細心分辨,過分強調速度的學生會處於不利地位。盡管如此,我們也要認識到,認知方式沒有優劣之分,即不同認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樣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沒有多大必要去改變兒童的認知方式,但要根據兒童不同的學習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

  2.正確。少年期思維發展的一個主要特點是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主導,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具體形象作支撐。一般來說,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關鍵轉折期在小學四年級,抽象邏輯思維占據主要地位在中學階段。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