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曆年考題分析

  考情分析:

  從近五年的考試分數分布表可以發現:從分值來看,2010年為1.5分、2012年為2分、2014年為2分,分值比重偏低。2011年本章的考試比重為6分,2013年為9分,雖然本章內容所占分值比重起伏比較大,但本章屬於曆年考試的重點章節。在考試題型上,本章除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沒有涉及主觀題外,其餘二年都有出現,且均以簡答題的形式進行考查,論述題、判斷分析題和材料分析題尚未涉及。具體來說:

  選擇題。本章內容每年考試卷中均出現兩道選擇題,其中2010年考查考生對我國不同曆史時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和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的把握。2011年考查對教育目的的定義和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中實現人的全麵發展途徑的掌握。2012年考查了教育目的對教育活動的指導作用、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兩個知識點。2013年考查教育的目的作用與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中人的全麵發展的唯一方法兩個知識點。2014年考查了社會本位論的主要觀點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兩個知識點。

  主觀題。簡答題在2011年和2013年出現,且兩年均考查了素質教育的內涵。

  應考攻略

  從上麵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本章主要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來加以考查,重點掌握當代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教育目的的定義及功能、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以及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的主要觀點。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指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務

  C。教育實踐

  D。教育評價

  2.既是教育實踐最基本的問題之一,也是教育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的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製度

  C。培養目標

  D。教育功能

  3.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

  A。導向、選擇、規範、權威功能

  B。導向、選擇、激勵、評價功能

  C。導向、評價、預示、統一功能

  D。宣傳、引導、選擇、激勵功能

  4.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方向的是由()

  A。文化傳統

  B。教育方針

  C。政治製度

  D。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

  5.關於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兩者之間的區別敘述正確的是()

  A。“教育方針”是理論術語,“教育目的”則是工作術語

  B。教育方針著重於對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提出要求

  C。教育方針可以由個人或社會團體提出

  D。教育目的是一定時期內教育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

  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的教育目的觀是()

  A。教育無目的論

  B。個人本位論

  C。社會本位論

  D。科學本位論

  7.在教育目的問題上,法國教育家盧梭的主張體現了()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社會效益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8.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盧梭

  C。誇美紐斯

  D。那篤爾普

  9.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A。塗爾幹

  B。盧梭

  C。讚可夫

  D。孔德

  10.關於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關係,說法錯誤的是()

  A。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

  B。培養目標不能脫離教育目的

  C。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

  D。培養目標要體現、落實在教育目的之中

  11.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而確定的培養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稱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針

  C。培養目標

  D。教學目標

  12.整個教育活動的核心、依據和評判標準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內容

  C。教學目標

  D。教學任務

  13.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有何種功能的社會成員作出規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養人的()作出規定。

  A。社會價值

  B。個人價值

  C。素質結構

  D。人才規格

  14.塗爾幹認為“教育在於使年輕一代係統地社會化”,他的觀點屬於()

  A。個人本位論

  B。人格本位論

  C。社會本位論

  D。生活本位論

  15.主張教育目的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代表人物是()

  A。斯賓塞

  B。塗爾幹

  C。盧梭

  D。康德

  16.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物質基礎是()

  A。因材施教

  B。全麵實施素質教育

  C。大工業機器生產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7.20世紀,我國提出教育發展總目標中的“兩基”指的是()

  A。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基礎知識和基本素質

  C。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實現素質教育

  D。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18.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

  A。馬克思的人的全麵發展學說

  B。馬克思的哲學理論

  C。教育生活需要論

  D。教育的交往需要論

  19.馬克思認為,培養全麵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課堂教學

  B。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C。全麵發展的教育

  D。素質教育

  20.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

  A。教育目的

  B。教育規律

  C。教育原則

  D。教育方法

  21.素質教育的核心是()

  A。創新教育

  B。道德教育

  C。文化教育

  D。思想教育

  22.“社會是鑄模,個人是其所要鑄造的金子,金子的價值必然高於鑄模的價值”表達的是()

  A。社會本位論

  B。倫理本位論

  C。個人本位論

  D。生活本位論

  23.我國全麵發展教育中起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勞動技術教育

  C。體育

  D。智育

  24.美育最高層次的任務是()

  A。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B。形成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C。提高學生感受關的能力

  D。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

  25.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認為“國家公立學校的目的——也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有用的國家公民”,這一觀點屬於()

  A。個人本位論

  B。公民本位論

  C。倫理本位論

  D。社會本位論

  26.“教育無目的”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裴斯泰洛奇

  C。斯賓塞

  D。盧梭

  27.教育的根本問題是()

  A。培養什麽樣的人

  B。發展生產力的問題

  C。政治思想問題

  D。提高教育質量問題

  28.確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據是()

  A。製定者的人性假設

  B。製定者的政治意圖

  C。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D。受教育者的發展要求

  29.“國家的教育製度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造就公民”,這句話反映的是()

  A。社會本位論思想

  B。個人本位論思想

  C。社會效益論思想

  D。教育無目的論思想

  30.“強調能力訓練,主張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和增強心靈的能力”的是()

  A。形式教育論

  B。實質教育論

  C。社會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

  31.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係是()的關係

  A。理論與實踐

  B。具體與抽象

  C。普遍與特殊

  D。整體和部分

  32.社會本位論中最激進的代表是()

  A。孔德

  B。塗爾幹

  C。那篤爾普

  D。凱興斯坦納

  二、簡答題

  1.簡述素質教育的內容。

  2.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簡述教育目的功能。

  4.簡述個人本位論的主要觀點。

  5.簡述社會本位論的主要觀點。

  6.簡述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的基本思想。

  7.簡述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的基本含義。

  三、判斷分析題

  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的是不一樣的,而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四、論述題

  試述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五、案例分析題

  一天,某小學的張老師正給一年級三班的學生上課。

  “樹上有十隻小鳥,用槍打掉一隻,還有幾隻?”“九隻。”“不對,樹上一隻小鳥也沒有,這是因為其他的鳥聽到槍聲嚇飛了。”“還有兩隻!有一隻聾啞的小鳥聽不到槍聲仍在樹上,還有一隻沒有長齊羽毛的小鳥被嚇得鑽進樹洞裏去了。”“你這孩子,總是說些不著邊際的話,鳥怎麽會有聾啞的呢?”

  “雪融化了,變成什麽?”“變成水。”“對了。”“變成春天!”“你又胡說,雪怎麽會變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氣就暖和了。小草綠了,桃花紅了,春天也就到了。難道春天不是吃雪水長大的嗎?那個孩子想。

  那個孩子發誓:將來一定要當老師,給那些答“樹上有兩隻小鳥”的學生和答“能變成春天”的學生,打上一個大大的紅鉤。

  請運用教育學相關理論分析案例。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

  1.A“詳解”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育之前要從教育目的出發來計劃和組織工作;在教育過程中要緊緊圍繞如何實現教育目的來不斷調控教育進程;在教育過程進行到一定階段時要根據教育目的來評價教育效果。因此,本題選A。

  2.A“詳解”教育目的是教育實踐最基本的問題之一,是教育價值觀的集中表現。任何教育理論都是圍繞培養什麽人而展開研究的。所以,理解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論和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直接關係到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本題選A。

  3.B“詳解”教育目的對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導意義。對教育製度的建立、教育內容的確定、教育方法的選擇以及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都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導向、選擇、激勵、評價功能。因此,本題選B。

  4.C“詳解”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什麽樣的人,特別是培養出來的人應當具有什麽樣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識傾向,則是由一定的社會政治製度決定的。因此,本題選C。

  5.B“詳解”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兩者的關係“教育目的”是理論術語,是學術性概念,屬於教育基本理論範疇;“教育方針”則是工作術語,是政治性概念,屬於教育政策學範疇,故A不對;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會對人才培養的總要求,規定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規格;教育方針是階級或政黨確定的一定時期內教育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故D不對;教育目的有時是由社會團體或個人提出的,對教育實踐可以不具約束力;教育方針則是由政府或政黨等提出的,對教育實踐具有強製性,故C不對;教育目的著重是對人才培養規格做出的規定,教育方針著重是對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所提出的要求,故B正確。因此,本題選B。

  6.C“詳解”社會本位的教育目的觀,主張教育目的應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製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把滿足社會需要作為教育的根本價值。上述觀點屬於社會本位論的主張。因此,本題選C。

  7.B“詳解”盧梭是個人本位論者中最激進的一個。他激烈抨擊當時社會對兒童的殘害,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裏,就會變壞了。”主張教育要尊重兒童的本性,順乎兒童的自然天性,把兒童培養成為“自然人”,而不是培養成社會的“公民”。因此,本題選B。

  8.D“詳解”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圖、塗爾幹、孔德、凱興斯泰納、那篤爾普等。盧梭是個人本位論的代表,杜威主張教育無目的論。因此,本題選D。

  9.B“詳解”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有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馬斯洛等。因此,本題選B。

  10.D“詳解”教育目的是製定培養目標的依據,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即培養目標不能脫離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體現、落實在培養目標之中。因此,本題選D。

  11.C“詳解”培養目標是不同層次、類型學校或專業培養人的具體質量規格要求。故本題選C。

  12.A“詳解”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動的歸宿,它是評價教育質量的根本標準。教育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具體指標應以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為根本依據,所以評價一所學校的教育質量,最根本的應看是否實現教育目的,視其實現的程度。因此,本題選A。

  13.C“詳解”完整的教育目的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培養具有何種功能的社會成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教育要為社會培養什麽人的問題,即是對表現於教育結果之中的人的社會功能的規定;二是所培養的人的素質結構。因此,本題選C。

  14.C“詳解”在塗爾幹看來,教育是一個社會事物,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不同的社會環境造就了不同類型的教育。他認為,“教育在於使年輕一代係統地社會化”,他的觀點屬於社會本位論。因此,本題選C。

  15.A“詳解”斯賓塞明確提出,教育目的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主要任務就是教會人們怎樣生活,教會他們運用一切能力,做到“對己對人最為有益”。因此,本題選A。

  16.C“詳解”馬克思認為大工業機器生產要求人的全麵發展,並為人的全麵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因此,本題選C。

  17.D“詳解”20世紀,我國提出教育發展總目標中的“兩基”指的是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因此,本題選D。

  18.A“詳解”馬克思主義對於人的全麵發展學說是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因此,本題選A。

  19.B“詳解”馬克思認為,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因此,本題選B。

  20.A“詳解”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兩者相比較而存在,其具有根本的區別,在於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因此,本題選A。

  21.A“詳解”當今時代,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或者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而不是與素質教育平行或並列的一種教育。因此,本題選A。

  22.C“詳解”個人的價值高於社會的價值是個人本位論的主要觀點之一,題目中的觀點即符合個人本位論的主張。因此,本題選C。

  23.A“詳解”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政治素質,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它在全麵發展教育中起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作用。因此,本題選A。

  24.B“詳解”創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藝術美的創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創造。形成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層次的任務。因此,本題選B。

  25.D“詳解”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圖、塗爾幹、孔德、凱興斯泰納、那篤爾普等。因此,本題選D。

  26.A“詳解”杜威認為“教育即生長,除此之外,教育再無其他目的”。因此,本題選A。

  27.A“詳解”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什麽樣的人。因此,本題選A。

  28.D“詳解”確定教育目的需要考慮許多因素,但根本依據是受教育者的發展規律和要求。因此,本題選D。

  29.A“詳解”凱興斯坦納認為,“國家的教育製度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造就公民”,此觀點屬於社會本位論。因此,本題選A。

  30.A“詳解”形式教育論強調能力訓練,主要有兩個觀點,教育的任務是訓練心靈的官能;教育應該以形式(思維)訓練為目的,主張教學的主要目標不是掌握知識或技能,而是發展和增強心靈的能力——思維能力。因此,本題選A。

  31.C“詳解”教育目的是製定培養目標的依據,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即培養目標不能脫離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體現、落實在培養目標之中。也可以說,兩者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因此,本題選C。

  32.D“詳解”凱興斯泰納的社會本位論最為極端,因為它具有了國家主義的傾向。因此,本題選D。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政治素質教育;(2)思想素質教育;(3)道德素質教育;(4)科學文化素質教育;(5)身體素質教育;(6)心理素質教育。

  2.“參考答案”

  (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2)培養有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體質等方麵全麵發展;(4)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5)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個性和創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視。

  3.“參考答案”

  (1)導向作用;(2)選擇作用;(3)激勵作用;(4)評價作用。

  4.“參考答案”

  (1)教育目的根據個人發展的需要而非社會的需要而製定;(2)個人的價值高於社會的價值;(3)人生來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職能就在於使這種本能不受影響地發展。

  5.“參考答案”

  (1)個人的一切發展都有賴於社會;(2)教育除了滿足社會需要以外並無其他目的;(3)教育的效果是以其社會功能的程度來衡量的。

  6.“參考答案”

  (1)人的發展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2)舊式勞動分工造成人的片麵發展;(3)機器大生產要求人全麵發展,並為此提供了物質基礎;(4)實現人的全麵發展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7.“參考答案”

  (1)不再受地域、民族和階級的局限;(2)體腦結合,既能從事體力勞動,又能從事腦力勞動;(3)不再終身束縛於一種職業,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4)通曉生產的整個體係。

  三、判斷分析題

  “參考答案”

  (1)此觀點是錯誤的。

  (2)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什麽樣的人;而培養目標則是不同層次、類型學校或專業培養人的具體質量規格要求。教育目的是製定培養目標的依據,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即培養目標不能脫離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體現、落實在培養目標之中。也可以說,兩者是普遍與特殊的關係。

  (3)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的是一樣的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各級種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則是教育目的具體化,因學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論述題

  “參考答案”

  素質教育的內涵:(1)素質教育是麵向全體學生的教育;(2)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教育;(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4)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兩者區別:

  (1)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其具有根本的區別在教育目的不同。

  (2)素質教育立足於“發展人”來培養人,它是一種麵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教育。這種教育觀認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個人獲得發展,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開發人的潛能。學校的中心任務是發展學生在一個複雜社會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同時強調培養具有獨特人格特征和個性專長的社會新人。

  (3)應試教育則立足於“選拔人”來培養人,它是一種麵向少數學生的選拔性教育,即這種教育隻著眼少數學習好的、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考試的地位都被拔高到無以複加的境地,考試成為學校教育的指揮棒。分數是學校、教師、學生的命根子,學習演變成了追求分數。人作為教育的對象和主體被忽視。

  五、案例分析題

  “參考答案”

  (1)案例中,張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不同意見,未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觀點的機會,並一味地壓製,其行為必然嚴重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該教師的行為不符合我們國家提出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與當下我國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改革的精神相違背,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2)素質教育是指麵向全體學生的,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當前,我國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其具有根本的區別在教育目的不同。素質教育立足於“發展人”來培養人,它是一種麵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教育。這種教育觀認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個人獲得發展,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開發人的潛能。學校的中心任務是發展學生在一個複雜社會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同時強調培養具有獨特人格特征和個性專長的社會新人。應試教育則立足於“選拔人”來培養人,它是一種麵向少數學生的選拔性教育,即這種教育隻著眼少數學習好的、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考試的地位都被拔高到無以複加的境地,考試成為學校教育的指揮棒。分數是學校、教師、學生的命根子,學習演變成了追求分數。人作為教育的對象和主體被忽視。

  (3)教師的行為仍然是沿著應試教育的軌道進行,其結果必然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應試的高手而非創新的能手。因此,當前我們必須要立足於我國的教育目的,推行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