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曆年考題分析

  考情分析:

  從近五年的考試分數分布表可以發現,從分值來看,2010年和2012年考試分值比重較大,其餘三年分數比重相對穩定;在考試題型上,本章內容在2010年的材料題中出現過,2012年是以簡答題的形式考查的,其餘年份主要以選擇題為考查形式,尚未涉及簡答題、判斷分析題和論述題。具體來說:

  選擇題。2010年出現三道選擇題,分別考查主張環境決定論、遺傳決定論等觀點的代表人物;《學記》中的“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所反映的個體身心發展過程中存在關鍵期;人與動物發展的顯著區別即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且主觀能動性是通過人的活動表現出來的。2011年分別考查人的發展的含義;“心理斷乳期”發生在少年期;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2013年分別考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差異性,決定了教育工作必須因材施教;遺傳素質對正常兒童發育兒童的身心發展所起的作用;提出著名的“白板說”的教育思想家。2014年考查格賽爾雙生子爬樓梯比較實驗、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兩個知識點。

  主觀題。論述題方麵,2012年出現過,考查的內容是教育對人的全麵發展的影響作用;材料分析題在2010年的考試中出現過,考查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應考攻略:

  從上麵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本章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來加以考查,重點掌握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及其作用,特別是重視教育及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作用,把握關於人的發展的主要觀點及代表人物等重要觀點。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對“人力資本理論”做出最重要貢獻的學者是()

  A。前蘇聯的斯特魯密林

  B。中國的於光遠

  C。美國的凱恩斯

  D。美國的舒爾茨

  2.推動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

  A。政治製度

  B。文化傳統

  C。經濟基礎

  D。社會環境

  3.“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了()

  A。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B。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C。教育與文化的關係

  D。教育與科技的關係

  4.決定教育目的性質的因素是()

  A。人口

  B。政治製度

  C。環境

  D。文化

  5.決定教育領導權的是()

  A。經濟

  B。人口

  C。政治製度

  D。文化

  6.為了保證每一個學齡人口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發展的重點應放在()

  A。量

  B。質

  C。結構

  D。形態

  7.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促進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有效途徑是()

  A。教育

  B。創新

  C。教學

  D。創造

  8、決定和製約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的因素是()

  A。經濟發展水平

  B。政治經濟製度

  C。上層建築

  D。科學技術

  9、調查資料顯示,人口出生率與教育水平呈()

  A。正比關係

  B。反比關係

  C。相關關係

  D。融合關係

  10.校園文化的核心是()

  A。學生

  B。學校物質文化

  C。學校的觀念文化

  D。學校製度文化

  11.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

  A。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B。經濟發展水平對教育的製約作用

  C。政治對教育的製約作用

  D。教育對科學技術的促進作用

  12.製約教育事業發展最根本的因素是()

  A。經濟基礎

  B。上層建築

  C。生產力

  D。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13.製約學校課程設置與內容的是()

  A。經濟

  B。人口

  C。政治製度

  D。文化

  14.人力資本投資不包括()

  A。學校教育

  B。衛生保健

  C。職業訓練

  D。信息搜尋

  15.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和行為方式

  A。精神麵貌

  B。思想觀念

  C。抽象思維

  D。理性思考

  16.“有技能的人的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為重要的資源,人力資本收益大於物力資本投資的收益”,這一觀點深刻地說明著()

  A。教育的經濟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17.教育對文化的傳承,不是將社會文化“複印式”地傳承,而是要用最精粹的文化要素去影響青年一代。這說明教育具有文化()

  A。傳播功能

  B。融合功能

  C。創新功能

  D。選擇功能

  18.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

  A。教育相對獨立於政治製度

  B。教育相對獨立於經濟發展水平

  C。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

  D。教育相對獨立於人口狀況

  19.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互派教師進行考察,體現了教育對文化的()

  A。傳承功能

  B。選擇功能

  C。融合功能

  D。創新功能

  20.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最直接的方麵是()

  A。教育製度

  B。教育規模

  C。教育模式

  D。學校課程內容

  21.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

  A。教育的領導權

  B。受教育的權利

  C。教育目的的性質

  D。教育結構的變化

  22.學校文化的縮影是()

  A。學校物質文化

  B。校園文化

  C。學校精神文化

  D。學生觀念文化

  23.教育的本體功能是()

  A。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B。促進生產發展,服務經濟建設

  C。傳承與發展文化

  D。加速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與社會化進程

  24.西漢時期,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推行“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儒學取得一定地位,這體現了教育受()的影響

  A。經濟

  B。文化

  C。社會政治製度

  D。人口

  25.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是()

  A。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B。教育有較強的組織性

  C。教育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D。教育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26.教育為政治製度服務,主要是通過()表現出來的

  A。培養人

  B。參與政治活動

  C。傳播文化和科學知識

  D。參與經濟活動

  27.對教育功能的論述正確的是()

  A。教育可以改變社會的性質

  B。教育萬能

  C。教育救國

  D。教育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8.近年來,各大高校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科研任務,這說明教育()

  A。科學知識再生產功能

  B。人口再生產的功能

  C。文化再生產的功能

  D。生產力再生產的功能

  29.教育對“文化”進行篩選,把經過“過濾”了的文化傳遞給下一代,以促進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這是教育的()功能。

  A。傳播——保存文化

  B。傳遞——創新文化

  C。選擇——更新文化

  D。選擇——提升文化

  30.“敬業樂群”體現了教育具有促進個體發展()的功能。

  A。個性化

  B。社會化

  C。全麵化

  D。差異性

  31.校風、學風屬於校園文化中的()

  A。製度文化

  B。組織文化

  C。物質文化

  D。精神文化

  32.學校文化的特征不包括()

  A。複雜性

  B。非正式性

  C。過渡性

  D。生成性

  33.從教育作用的對象看,其功能可以分為()

  A。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

  B。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C。顯形功能和隱形功能

  D。個體功能與基本功能

  34.從教育作用的方向看,其功能可以分為()

  A。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

  B。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C。顯形功能和隱形功能

  D。個體功能與基本功能

  35.從教育作用的形式看,其功能可以分為()

  A。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

  B。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C。顯形功能和隱形功能

  D。個體功能與基本功能

  二、簡答題

  1.簡述教育的經濟功能。

  2.簡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3.簡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4.簡述教育人口的功能。

  5.簡述教育相對獨立性的表現。

  6.簡述經濟對教育的製約作用。

  7.簡述政治經濟製度對教育的製約作用。

  8.簡述社會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作用。

  9.簡述人口對教育的影響和製約作用。

  10.簡述教育與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製約關係。

  三、判斷分析題

  教育對政治經濟製度的變革起決定性作用。

  四、案例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的日本百廢待興,政治出現動蕩,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恢複發展成了日本首要的任務。日本國會於1947年頒布的兩項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推動了日本的教育改革。1945年至1968年短短23年的時間,日本不但將國民經濟恢複到戰前水平,並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根源在於日本對教育的重視。

  請結合教育學原理相關理論,分析上述案例。

  本章典型過關習題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

  1.D“詳解”1959年,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理論,指出全麵的資本概念應該包括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以知識、技能、體力等形式方麵的資本就是人力資本。人本資本的主要成分是教育資本,它提高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用單純增加物質資本和勞動力數量來促進生產發展,不如通過教育提高人力的能力、發展科學技術來促進生產發展更為迅速。因此,本題選D。

  2.C“詳解”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求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動力。現代教育是建立在以機器大工業生產工具為標誌的生產力基礎之上的。這一基礎對現代教育既提供了物質技術條件,又提出了客觀要求,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根本性的社會動力。因此,本題選C。

  3.A“詳解”《學記》指出“建國君命,教學為先”強調的是要建設安定的國家,讓老百姓安居樂業,必須要重視教育的作用,揭示了教育與政治的關係。因此,本題選A。

  4.B“詳解”社會的政治製度決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製度和教育內容體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在一定社會中培養具有什麽樣的政治方向、思想意識的人,是由社會的政治製度所決定的,並由此決定相應的教育政策和製度。因此,本題選B。

  5.C“詳解”政治製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任何一個統治階級都是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經濟的力量和思想上占優勢的力量來控製教育。所以,各個社會的統治階級都重視控製教育的支配權,以更好地培養它們所需的人才。因此,本題選C。

  6.A“詳解”人口影響著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及其戰略重點。如果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為了保證每一個學齡人口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它的戰略重點就必須放在教育“量”的發展上;如果入學率提高,就應當以教員、校舍、財政等物質方麵的擴充為重點。而在人口實現零增長或負增長的地區,教育戰略重點就會放在教育“質”的提高上。因此,本題選A。

  7.A“詳解”教育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教育在科學技術再生產中所發揮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教育是使科學技術得以繼承和傳遞的重要條件。第二,教育對科學技術的再生產是一種擴大的再生產。第三,教育對科學技術的再生產是一種高效率的再生產。因此,本題選A。

  8.A“詳解”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製約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內部結構。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力發展程度對受教育人口的數量、普及教育年限的長短、教育投資的數量與比例、學校教育的類型和結構特別是高等教育領域內各學科和專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等都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本題選A。

  9.B“詳解”教育是控製人口數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們的生育行為是受生育觀所支配的,不同的生育觀,就有不同的生育行為。調查研究材料表明,人口出生率與教育水平呈反比關係。教育程度較高的婦女,願意將育齡初期用於學習,她們對就業的要求較迫切,就業機會也較多,這樣勢必晚婚,從而縮短生育旺盛期。因此,本題選B。

  10.C“詳解”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學校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存在於頭腦中的價值觀念、社會態度、思維模式、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方式等現象有總稱。學校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深層結構,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本題選C。

  11.A“詳解”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人力資本理論說明了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本題選A。

  12.C“詳解”生產力水平是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對教育提出與一定生產力相適應的要求。一方麵,辦教育需要有必要的物質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另一方麵,經濟發展到什麽程度,對教育提出相應的要求,以滿足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因此,本題選C。

  13.A“詳解”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製約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內容。為了適應和反映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要求和新水平,學校教育必須既重視科學教育又重視人文教育,改革課程體係和教育內容。因此,本題選A。

  14.D“詳解”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它指的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態。人力資本投資包括學校教育、職業訓練、衛生保健及為適應就業變化而進行的信息搜尋等形式,所有這些方麵的投資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識、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質,從而提高生產力,增加金錢和精神收益。因此,本題選D。

  15.B“詳解”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各群體所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中最具有決定作用的是思想觀念特別是價值觀念。因此,本題選B。

  16.A“詳解”此觀點也屬於人力資本理論,其說明了教育具有經濟功能。因此,本題選A。

  17.D“詳解”教育對文化的這種傳承是有選擇的,不是將社會文化“複印式”的傳承,而是選擇性傳承。通過教育向青年一代傳遞什麽樣的文化體係,對今後社會文化的發展至關重大。成功的教育往往可以幫助青年一代掌握社會核心文化的主體,從而使各種亞文化與核心文化保持協調。因此,本題選D。

  18.C“詳解”教育是一種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它除了與上述的各種社會現象的密切聯係外,還具有它自身的特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所謂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政治經濟製度和生產力具有能動作用。因此,本題選C。

  19.C“詳解”在國際化進程中,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各國文化的接觸和交流也日益廣泛,為人們對各種文化進行比較提供了條件,也加快了各國文化的相互吸收與融合,現代教育由於自身的特點在文化融合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本題選C。

  20.D“詳解”教育本身並無固定的內容,各級各類學校的課程內容完全來源於社會文化,當然也不是對社會文化的簡單複製,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從人類文化總體中精選出來的經過教育學加工,為青少年兒童參加社會生活準備的必要的知識、技能、信仰、藝術、道德、法製、習慣等。故而,文化對教育的影響最直接的方麵是學校課程內容。因此,本題選D。

  21.D“詳解”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教育結構的變化。教育結構通常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內的各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學校組合和比例構成。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製約著教育結構。因此,本題選D。

  22.B“詳解”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因此,本題選B。

  23.D“詳解”按照教育作用對象的不同,可以將教育的功能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個體功能即教育的本體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具有影響個體發展方向和水平的功能。社會功能也稱為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具有通過培養人進而影響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功能。A屬於教育的人口功能;B屬於教育的經濟功能;C屬於教育的文化功能。因此,本題選D。

  24.C“詳解”一方麵是加強中央集權,維護政治統治;一方麵是推行教育,通過教育培養統治人才,穩固政治統治。“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表明教育受社會政治製度的影響。因此,本題選C。

  25.A“詳解”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有自身的特殊對象,具有自身的規定性,這一規定性就是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因此,本題選A。

  26.A“詳解”教育通過選拔和培養專門的政治人才,促進社會政治的穩定、完善和發展。社會政治秩序的穩定,需要一批專門的政治人才。學校教育從它一產生起就擔負起為社會培養國家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管理人才的責任。現代社會,學校教育承擔著既培養管理人才又培養具有一定知識的勞動者的雙重目的,同時還承擔培養政治人才的特殊任務。教育為政治製度服務,主要是通過培養人表現出來的。因此,本題選A。

  27.D“詳解”教育不僅具有個體功能,同時也具有社會功能。教育的社會功能包括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等,教育對社會其他係統的製約和影響作用都是有限的,如果過分誇大教育的社會功能,就會陷入教育萬能論的錯誤泥潭。因此,本題選D。

  28.A“詳解”高校是知識與文化的傳播場所,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高校再利用自身的條件和優勢,在技術研發中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充分說明了教育的科學知識再生產功能。因此,本題選A。

  29.D“詳解”教育對文化的這種傳承是有選擇的,不是將社會文化“複印式”的傳承,而是選擇性傳承。將最能反映社會發展規律的知識傳遞給下一代,並讓學生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地升華文化。因此,本題選D。

  30.B“詳解”教育具有個體功能,它指教育具有影響個體發展方向和水平的功能。教育能夠讓個體接受社會的規範與製度,將製度內化,使個體成為社會化了的人。因此,本題選B。

  31.D“詳解”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在實現教育目的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存在於頭腦中的價值觀念、社會態度、思維模式、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方式等現象有總稱。學校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深層結構,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校風、學風屬於校園文化的精神文化。因此,本題選D。

  32.A“詳解”學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有過渡性、非正式性、生成性、多樣性、互補性,不包括複雜性。因此,本題選A。

  33.A“詳解”按照教育作用對象的不同,可以將教育的功能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個體功能即教育的本體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具有影響個體發展方向和水平的功能。社會功能也稱為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具有通過培養人進而影響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功能。因此,本題選A。

  34.B“詳解”從教育作用的方向看,其功能可以分為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有助於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負向教育功能是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因此,本題選B。

  35.C“詳解”從教育作用的形式看,其功能可以分為顯形功能和隱形功能。顯形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符合的結果;隱性功能是指伴隨著顯形教育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的功能。因此,本題選C。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2)教育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一方麵,教育通過創造和發明新的科學技術發揮直接生產技術的功能;另一方麵,教育還可以間接地再生產科學技術。

  2.“參考答案”

  (1)教育通過培養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為政治服務;(2)教育通過形成輿論、思潮,為統治階級服務;學校還是一個營造社會輿論的場所;(3)教育是促進社會民主化的重要力量。一是教育傳播科學、啟迪人的民主觀念;二是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3.“參考答案”

  (1)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

  4.“參考答案”

  (1)教育是控製人口數量的重要手段;(2)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質,提高人口質量;(3)教育可以使人口結構趨向合理化。

  5.“參考答案”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屬性之一,主要表現為:(1)教育有自身的規定性,它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2)具有曆史性;3.教育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表明,不能僅僅從社會的政治經濟等方麵去考察,還必須從教育內在的、特有的規律性去考察,更不能簡單地照搬解決政治、經濟等方麵的方法去解決教育問題。

  6.“參考答案”

  (1)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求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動力;(2)經濟發展水平製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內部結構;(3)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製約教育目的;(4)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製約著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內容;(5)經濟發展水平對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有著重要的製約作用。

  7.“參考答案”

  (1)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和支配權;(2)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程度和機會;(3)決定著教育的目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4)決定著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製度和教育內容體係。

  8.“參考答案”

  (1)文化觀念影響人的教育觀念;(2)文化傳統製約教育活動;(3)文化水平影響教育內容;(4)文化變遷影響教育發展變革;(5)社會文化還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

  9.“參考答案”(1)人口影響著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及其戰略重點;(2)人口數量製約教育的規模、速度和教育經費;(3)人口結構影響著教育結構;(4)人口質量影響教育質量。

  10.“參考答案”

  (1)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教育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製約的關係。

  (2)教育與文化盡管相互依存、相互製約,但又在此過程中變化和發展。

  (3)具體來說,文化觀念影響人的教育觀念;文化傳統製約教育活動;文化水平影響教育內容;文化變遷影響教育發展變革;社會文化還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教育也會反作用於文化: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

  三、判斷分析題

  “參考答案”

  (1)此觀點是不正確的。

  (2)教育與政治經濟製度具有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作用。一方麵,政治經濟製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和支配權;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程度和機會;決定著教育的目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決定著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製度和教育內容體係。另一方麵,教育通過培養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為政治服務;通過形成輿論、思潮,為統治階級服務;學校還是一個營造社會輿論的場所;是促進社會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3)教育對政治經濟製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絕不是決定性的。我們不能把教育的作用強調到不適當的程度,以為可以通過教育的作用解決政治、經濟的根本問題是不現實的,教育對政治經濟製度不起決定性作用。

  四、案例分析

  “參考答案”

  (1)案例中指出,二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興,由於國家重視教育並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從而使日本的經濟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迅速得恢複。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二戰後日本經濟的確經曆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麵對經濟困境,日本人非但沒有舍棄教育,反而麵向未來,將教育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石,奇跡般地擺脫了經濟困境,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戰後日本經濟建設這段曆史形象地為人們展示了教育與經濟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關係。

  (2)教育與經濟的相互關係。一方麵,經濟對教育的製約和影響作用表現為:經濟發展對教育的需求是促進教育發展的動力;經濟發展水平製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內部結構;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製約教育目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和製約著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內容;經濟發展水平對教學手段和教學組織形式有著重要的製約作用。另一方麵,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表現為: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基本途徑;(2)教育是科學技術再生產的最有效形式;一方麵,教育通過創造和發明新的科學技術發揮直接生產技術的功能;另一方麵,教育還可以間接地再生產科學技術。

  (3)日本經濟建設的事實證明,教育的普及的確成就了日本戰後經濟的迅速恢複。教育通過再生產勞動力和生產及再生產科學技術而推動經濟的發展。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而高水平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將教育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前創造有利於經濟結構變遷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條件和人力資本,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後進者趕超先行者的普遍經驗。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教育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的影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