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可行性分析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全省工業園區的經濟規模快速增長,在工業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對全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也為城鎮化加速發展夯實了基礎。

  (一)工業園區建設的現狀分析

  1.工業園區的概況。1991-2000年,是江西工業園區初步發展階段。南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創建正式揭開了江西工業園區發展的大幕。但這十年間省內工業園區在規模、效益和吸納就業人員方麵發展得相對緩慢。2001-2003年,是江西工業園區大發展的階段。進入21世紀後,江西經濟發展戰略出現了重大調整,確立了“以加快工業化為戰略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的發展戰略,掀開了江西工業園區發展的新篇章。江西工業園區發展加速推進,無論是園區數量、開發麵積、入園企業,還是園區經濟總量、經濟效益,抑或是園區製度建設、社會效益等,都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軌道。自2004年始至今,江西工業園區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國家針對經濟生活中出現的局部地區、局部行業過熱的情況,采取了調整信貸和土地為主要內容的宏觀調控措施,江西省工業園區數從2004年底的137個減至2013年底的94個,裁減了近30%。

  2.工業園區的規模效益。2013年底,全省工業園區94個,入園企業8217家,完成工業增加值4478.81億元,占全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的77.82%,比上年增長14.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503.4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3.52%,比上年增長17.21%;利潤總額1393.68億元,增長39.29%。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幅度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通過園區的快速發展,全省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2013年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3.6%。分行業看,園區內38個行業大類實現全行業盈利,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三個行業累計實現利潤386.40億元,拉動全省工業園區利潤增長16.4個百分點,貢獻率達41.8%。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對江西的工業規模乃至整個江西經濟發展起到了支撐和推動作用。

  3.工業園區的產業集聚。一是以工業園區為平台,堅持把培育產業集群作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來抓。圍繞光電產業、高精銅材、生物醫藥、有色金屬等產業,大力實施“十百千億工程”,產業發展逐步從粗放型向注重引領未來的成長性、集約型轉變,由小而散向大而強轉變,多元化、特色化、集約化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工業園區已成為全省發展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的重要平台。二是產業集群發展迅猛。截至2013年末,全省重點產業集群入駐企業已超過1萬家,從業人員接近百萬人,重點產業集群生產平穩增長,效益明顯提高。全省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產業集群有61個,實現利稅增長的產業集群有57個。南昌小藍經開區汽車及零部件、南昌高新區光電及通信、青山湖區針織服裝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重點產業快速發展,帶動作用明顯。南昌高新區光電及通信產業集群目前有規模以上企業41家,主營業務收入占全省電子信息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近四分之一。高安引進陶瓷及配套企業98家,打造了一個建陶企業的集聚區,預計全年主營業務收入可突破200億元。貴溪銅及銅加工、九江石化、上饒經開區光伏、樂平精細化工4個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新餘高新區光伏、青山湖區針織服裝、鷹潭銅合金材料等11個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

  4.工業園區的就業吸納能力。在最初的十年,工業園區在規模、效益和吸納就業人員方麵發展得都相對緩慢,截至2001末全省吸納就業人員數僅為6.47萬人。進入大發展的階段後,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加速推進,無論是園區數量、開發麵積、入園企業,還是園區經濟總量、經濟效益,抑或是園區製度建設、社會效益等,都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軌道。其中,全省園區從業人員總數在這三年間幾乎呈倍數增長。2001-2003年三年間全省園區從業人員數分別達13.84萬人、28.6萬人和52.85萬人,增速分別高達114%、106.7%和84.8%。自2004年始至今,江西工業園區進入穩定發展的階段,2004-2013年10年間全省工業園區從業人員數從74.49萬人增至187.5萬人,增長1.52倍。工業園區已成為全省農業轉移人口就業的重要陣地。

  (二)工業園區發展與城鎮化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本課題匯總了2001-2012年間,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IAV)、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二產比重、工業園區從業人數、工業園區從業人數占二產比重和城鎮化率的數據。

  數據顯示,在0.01顯著性水平下,江西省工業園區相關數據與城鎮化水平具有顯著相關關係。從絕對量來看,工業園區從業人數與城鎮化率的相關係數為0.997,表示在0.01顯著水平下,工業園區從業人數與城鎮化率的推進有顯著正相關性,工業園區從業人數的增加直接推動城鎮化率的提升;從相對量來看,工業園區從業人數占全省二產從業人員的比重與城鎮化率的相關係數為0.946,表示在0.01顯著水平下,工業園區從業人數占全省二產從業人員的比重與城鎮化率的提升有顯著正相關性,工業園區從業人數占全省二產從業人員的比重越大,城鎮化進程就越快。

  (三)我省工業園區吸納就業能力測算

  基於經濟就業彈性的就業供需分析,依據2001-2012年近12年來的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與從業人員數據,得出曆年的工業園區的就業彈性係數。通過剔除不合理項,取得彈性係數平均值為0.606185451,即工業園區工業增加值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業增長0.606185451個百分點。依據彈性係數測算出工業園區就業增長約64%。因此,2013-2020年全省工業園區約新增吸納120萬人就業。

  (四)與城鎮化目標相銜接

  2012年,全省城鎮化率47.51%,城鎮人口約2100萬人。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力爭接近或達到全國平均水平60%,年均需提高1.6個百分點。按人口自然增長率7.8‰測算,到2020年,城鎮人口約2900萬人,新增城鎮人口800萬左右,其中城鎮人口自然增長150萬,新增農業轉移人口約650萬人。根據曆年江西省統計年鑒的人口年齡分布結構,20-60歲人口比重為60%左右,據此測算2020年全省需解決480萬新增城鎮人口就業,而這部分人口將集中於二、三產就業。根據2000-2012年我省二、三產業平均45:55的就業比例,可測算出2020年全省的二產需吸納220萬新增城鎮人口就業才能達成城鎮化目標。前述分析已測算出2013-2020年全省工業園區新增吸納120萬人就業,即2020年工業園區能解決全省二產新增就業的54.5%,這一比例大大高於這10年來的最高值(2012年該比例為23.84%)。這一結論進一步印證了工業園區是吸納我省新增農業轉移人口的重要陣地,是推進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優空間載體。

  江西省三次產業就業比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