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江西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對策

  智慧城市的建設,由於各地的情況不同,每個地方的側重也不太一樣,每一個智慧城市都應具有獨特個性,能夠支持該城市發展目標和更好發揮城市特色的承載體。因此,江西將把城市特色化建設作為目標,結合以上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分析結果,綜合運用智慧城市信息化服務體係的物聯網、雲計算、基礎設施智能化等總體構架,以知識經濟為生長點,通過產業特色和文化特色,從係統角度給出江西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對策。

  (一)構建江西智慧城市信息服務體係總體框架

  一是積極打造江西智慧城市的信息服務體係總體框架,具體要做好四個方麵的工作。一要做實感知層。它主要由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終端設備組成,包括傳感器、攝像頭、信號燈等,感知設備在種類、數量、精度上的提升以及采集數據的格式多樣化,將極大程度影響城市運營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要做強網絡層。主要由城市的基礎網絡互聯網、物聯網、通信網組成,它的作用是城市信息傳遞和儲存。基於GoTa集群、LTE等技術的大帶寬、高容量、異構、一體化融合,具備自組能力的網絡層可以支持智慧城市的高效運行。未來的網絡將是全IP構架,全IP能無縫集成各種接入方式。三要搭好平台層。它負責對收集起來的與城市運營相關的海量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四要用好應用層。它是智慧城市所必須實現的城市功能保障,對應於各類城市級的應用係統。在智慧城市整體構架中,各類應用徹底消除“數據孤島”問題,各應用係統之間可以實現流程的無縫集成和數據的自由流動,在單領域視角中可作為封閉係統使用,同時在城市整體視角中,也可以作為數據和服務的提供者,被其他業務係統調用。二是現有城市應用係統可直接與城市運營中心對接。對於城市現有係統,如政府已建的各類政務應用係統,可直接移入城市運營中心。基於城市運營中心提供的雲計算技術,現有政務應用可實現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統一調度,根據應用負載更有效的使用和分配資源,提升應用係統的穩定性和各項指標性能。由於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擴展性和可複製性,城市級應用係統與子領域的應用係統,如智慧園區、智慧旅遊、智慧教育等及垂直行業的應用係統之間也可以無縫地進行數據共享與流程對接。

  (二)強化城市信息服務體係總體框架的實施

  1.發展無線信息通信網絡,支撐智慧城市應用。一是發展城市無線公眾信息平台。從公眾需求角度看,而今無論是在都市的寫字樓,還是在街頭、公交車、咖啡廳,隨處可見用手機獲取信息、娛樂的上網族、微博控。這意味著純粹的“無線”生活已近在江西人眼前。無線城市公眾信息門戶平台建成後,江西信息港、水、電、氣等公共信息單位將向無線城市平台免費開放與政務、商務、民生關係緊密的公共信息,引導社會各界廣泛應用無線城市公眾信息門戶欄目,使市民享受到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務。二是發展無線社區服務平台。未來的無線江西智慧城市還將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查詢係統,通過短信、手機、無線視頻等方式,向社區居民提供專家門診預約、曆史健康檔案調閱、疫苗通知、慢病管理、遠程診斷等健康信息服務,並將建設實時交通信息發布平台,同時,居民的社保、公積金、交通違章信息也都可以通過一部手機進行查詢,為居民提供實時的在線服務。

  2.鼓勵公眾與政府共同創造更多價值的電子服務平台。智慧政府要重點改造公共政府部門的基礎設施,例如政府搭上雲計算,成為主流的趨勢,將建立私有的政府雲,在用戶中提供共享服務,政府將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來推動政府部門對雲計算的使用。例如非敏感服務和使用市場上獲取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如果涉及敏感的政府功能,建設僅供私用的基礎設施,各個政府部門就能根據本身的需求,用這些雲計算資源實現整體政府運作,從而提高效率。推出一個訪問政府公開數據的一站式門戶網站,這個平台可以下載公開數據,用於研究和創建新的應用程序,同時用戶還可以搜索數據。同時政府要善於利用在民間日益擴大的網絡社交媒體,推動民眾積極參與共同資訊與政策討論服務,積極拓展爭取與電子參與渠道,嚐試用新的辦法與民眾互動,進一步強化民意征詢,等等。最後促進政府轉型,運用創造性的技術,促進政府內部整合,從而提高部門人員的整體效率。

  3.運用“物聯網”技術破解交通堵塞“城市病”。交通擁堵已經成為令各大城市管理者頭痛的“城市病”,為提供便利出行,作為一項重要舉措,物聯網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將治愈交通堵塞城市病成為現實。車聯網中心通過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研究,可以實現高峰期擁堵路段的道路通行能力同比提高3-6倍,交通運輸能力可同比提高8-12倍,還可能消除80%以上的交通事故。智慧城市交通還可以通過感知交通流量並進行預測和建立模型,提供比較智能的“擁堵費”收取係統、停車位管理收費係統,通過“收費”杠杆引導車流,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緩解擁堵和汙染問題。對此物聯網技術在江西交通領域的應用,實現對城市交通的智能檢測和調度。加快推進智能交通係統建設,覆蓋全市主要高速公路、主幹道、快速道、路口、大型公交企業站等重要交通區,實現車流量、車速、車型等交通信息的實時監控、交通燈的智能控製和路況信息的動態發布。

  4.促進智慧醫療建設。促進江西省智慧醫療體係建設,解決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通過啟動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為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和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全方位的衛生信息服務。建立統一的居民健康信息數據庫,實現各家醫院的統一掛號、就診,為廣大居民提供更便捷、更經濟、更貼心的醫療衛生服務。智慧醫療通過建立個人健康電子病曆,對接醫療機構間信息,整合醫療資源,解決社區醫院、專科醫院和大醫院之間分工協作問題,使得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複回社區成為現實,有助於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建立統一的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台,實現醫學檢驗、影像檢查結果互認,以及臨床診療信息共享,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在這樣的模式下還可以有效提升用藥安全水平和臨床診療水平。

  5.開展智慧旅遊。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同樣是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智慧旅遊有助於實現資源保護數字化、經營管理智能化和產業整合網絡化,成為新時期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時代需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期待。如何將江西風景獨好與智慧旅遊相結合十分的重要。江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省旅發委)將與四家公司圍繞江西省智慧旅遊產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全方位合作,為全省旅遊跨越發展及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技術、資金支持和保障。江西將推出統一智慧旅遊雲平台、統一電子商務平台、統一遊客服務中心,今年選取重點旅遊景區試點電子門票E通道。省旅發委將成立專門工作組和四方對接,探討智慧旅遊規劃發展、項目落地,並給予政策保障支持,協調整合統一智慧旅遊雲平台、統一電子商務平台、統一遊客服務中心,解決主要景區的高速網絡覆蓋、高清監控平台、電子門票E通道、電子門票係統等相關問題並配套相關優惠政策。同時積極幫助整合賓館、酒店、旅行社等旅遊相關組織及政府其他部門積極參與支持此項目。

  6.全麵建設智慧灌溉係統。采用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灌溉”係統。利用在農田中布設的大量的感知網絡和傳感器,實時遠程監測精細劃分的每一塊農田的土壤溫度、空氣溫濕度、降水量、日照輻射等精細範圍的農作物生長相關要素,通過網絡發送至遠端的數字農業專家平台。平台通過當前作物生長條件與該作物的優化生長需水模型的量化比較,在專家的指導下,實時向農田中耕作的農民發送田間灌溉作業的指令。利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采集和收集每一個精細劃分的地塊的作物生長要素,因地製宜,針對不同的地塊自動施行不同的播種、移栽、灌溉、施肥等農田作業。物聯網技術興起後,用於同樣目的的物聯網係統,也可以綜合采集和利用全麵的土壤、天氣、種子、植物、農作物生長狀態、病蟲災害和環境等信息,實現基於物聯網的精準農業,構建智慧農業平台。

  7.減少能源消耗,發展可持續智慧服務。一些令人警醒的數字是,建築的全過程不僅耗用了全球資源中50%的能源、42%的水資源和50%的原材料,而且導致了全球50%的空氣汙染、42%的溫室效應、50%的水汙染、48%的固體廢物和50%的氟氯化物的排放。要通過提供可持續化的智能發動機(在車輛、工廠的商業層麵上減少能源消耗的ICT技術)、智能大廈(在大廈裏使用能源效率最優化的ICT係統)、智能網絡(網絡中實現從產生者到使用者的ICT應用整合,提高效率,優化方案)、智能物流(通過規劃更好的路徑和承載量來減少能源消耗的ICT應用)、非物質化(將高碳活動/產品變為低碳替代品)等智能服務,實現信息追蹤標準化,監管能源消耗和排放,評估能源和碳排放量,對現有運營方式再思考,進而成就綠色經濟。

  8.一體互聯,實現智能家庭網絡生態係統。物聯網擴充了網絡的範圍,單個的物體不再孤獨,而是與周圍的物體聯動起來。比如,當家中發生煤氣泄漏時,窗戶自動打開,新風係統自動啟動,報警信息自動發送,相關的物體都來處理這個事件,讓您及時發現問題並預防事故的發生。又如智慧冰箱,可通過標簽信息讀取食物的產地和保質期等信息;智慧水壺,通過安裝含溫度傳感器和芯片的器件,提示主人水已燒開,不會因壺中的水幹而引起火災等危害;智能計量對能源消耗(如照明、通風空調係統)進行遠程控製和管理;老人或殘疾人的緊急按鈕,摁的時候醫院將收到報警;醫院防盜係統及遠程控製,通過錄像監管注冊係統進行遠程監控,自動拉響警報。

  §§第九章 江西省政府行政中心網絡安全建設研究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