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江西智慧城市建設的SWOT分析

  (一)江西智慧城市建設優勢(Strengths)分析

  江西省地處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三角區域經濟活躍帶向內陸輻射交匯點,區位優勢明顯,享有良好的科教優勢和人文素質,通過近年實施數字城市公共管理係統平台的建設,為全省智慧城市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具備率先在中部地區建成具有區域競爭力“智慧城市”的優越條件。

  1.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全麵升級。一是加大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江西省將大力推進信息網絡寬帶化、光纖到戶和“光進銅退”等項目,讓光纖網絡基本覆蓋城市家庭,城市寬帶接入能力達到50兆位/秒(即寬帶速度達到6.25兆/秒),50%家庭達到100兆位/秒(12.5兆/秒),南昌部分家庭達到1000兆位/秒(128兆/秒)。同時,江西省將繼續推動4G網絡建設,加快城市公共熱點區域無線局域網覆蓋。二是提升城市規劃的信息化水平。江西省將創新城市空間布局和規劃建設模式,提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建築管理、房產管理、城市曆史文化保護等方麵的水平。

  2.電子政務建設與應用居領先水平。多年來,江西省按照“集中統一、整合共享、聯合協同、高效安全”的總體要求,集約化推進全省電子政務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建成了覆蓋全省的電子政務統一網絡平台。按照“統一組織領導、統一規劃實施、統一標準規範、統一網絡平台、統一安全管理”的原則推進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建設,以“一網通”的方式解決省、市、縣、鄉政務部門橫向和縱向聯網需求,創造了經濟欠發達地區高質量、高效率、集約化、低成本推進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的“江西模式”。目前,電子政務外網分省市縣鄉4個層級,橫向聯接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和有關部門,縱向聯接11個設區市、122個縣(市、區、開發區)、1772個鄉鎮(街辦),形成了“四橫一縱”的政務外網體係。二是全省業務應用係統建設粗具規模。江西省建設了全省電子政務共享數據統一交換平台、全省電子政務統一監察平台、全省政府信息統一公開平台、全省數字安全認證平台4大電子政務應用基礎支撐平台。以電子政務網絡和政務應用基礎支撐平台為依托,部門縱向業務應用係統建設以及跨區域、跨部門、綜合性電子政務應用係統建設加速推進。到目前為止,全省建設了900多個政務應用平台,為全省各級政務部門完善宏觀調控、改善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強化綜合監管等提供了重要支撐,有效促進了全省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效能提高。

  3.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良好。盡管我省電子商務應用尚屬起步階段,但發展勢頭良好。目前有從事電子商務網絡平台開發、運營的企業20餘家,主要集中在高新園區內。重點的項目有中國網庫“江西電商穀”項目、江西風尚家庭購物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項目、妝點網女性商品電子商務項目、極限戶外運動產品電子商務項目、袋鼠網電子商務項目、中智信息電子支付項目、大集電子商務及電子支付項目、新海傳媒畜牧產品交易平台、思邁斯中小在線跨國交易電子商務平台、貸貸通大宗商品網上交易平台、子略信息電子支付項目、繳費通第三方支付項目、我的愛家家居生活網絡銷售平台、江西省E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先鋒軟件電子商務產業園項目等。與此同時,高新區正在積極采用一樓多企的模式,通過租賃、出售辦公場所的方式吸引一大批電子商務企業入駐高新區,同時推動區內一批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業務,盤活存量土地,建設電子商務平台和物理空間,極大地促進了高新區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擬將高新區打造成江西最大的電子商務產業聚集區,建成為中西部電子商務產業示範基地。

  4.城市管理智能化全麵發展。對於城市管理,江西省通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各類係統的整合,構建基於統一網格的“大城管”格局,建立城市全要素、全過程、全動態、可視化、空間化的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積極推動智能水利、智能交通、綠色農業、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智慧醫療、公共安全等領域實施物聯網,促進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強化信息資源社會化開發利用,推廣智慧化信息應用和新型信息服務,促進城市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業發展現代化、社會治理精細化。2011年正式啟動了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先進的交通指揮中心,標誌著江西省交通正式邁入智能時代;同時通過建設城市級智能化管控中心,實現城市關鍵運行係統狀態自動感知和事件智能處理,提升城市運行效能和突發事件應急響應能力。

  (二)江西智慧城市建設劣勢(Weakness)分析

  1.經濟實力薄弱,資金投入不足。浙江、廣東、江蘇等作為智慧城市發展較快的省份,在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型顯示、節能環保、微電子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麵均迅猛發展。2013年,浙江全年地區生產總值3.75萬億元、廣東全年地區生產總值6.23萬億元、江蘇全年地區生產總值5.9萬億元,而作為中部中心的江西省2013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僅1.43萬億元。經濟實力較弱以及用於智慧城市建設方麵的資金受限製約了江西省智慧城市的發展。據江西省住建廳資料顯示,在創建智慧城市上,共青城共設計重點項目11個,總投資預計59億元。樟樹、婺源、新餘分別計劃投入43億元、43億元、13億元,萍鄉僅低碳經濟智能產區項目就需要60億元。如此巨額投入,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資金保障,造成城市智能化工業園區建設滯後,致使一批高科技企業無法落戶當地並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2.網絡信息資源建設整合較弱,需進一步提高和完善。通過對江西數字信息資源建設現狀的調研,發現江西信息化基礎工作存在信息孤島現象嚴重、信息整合程度低、資源開發能力弱、信息共享化意識淡薄、網站兼容性差等問題。要建設智慧城市,共通共享的大數據平台是基礎,但至今為止,江西省仍沒有城市真正建立了大數據中心。創新性、特色化信息資源匱乏,自建網絡特色數據庫、創新性信息資源的開發還未得到足夠重視,信息增值服務尚未得到有效開展,未發揮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忽視了網絡資源共建共享和整體建設的特色性需要。一些網絡資源的使用受限,網站的開放性差,造成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低。人們的信息共享意識淡薄,信息資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資源的分散和異構加大了信息獲取的難度,致使大量信息資源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利用與傳播,信息資源的價值與作用不能充分體現和發揮,造成網絡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滯後。

  3.信息化發展的大環境相對落後,高層次人才短缺。江西在信息化技術應用方麵,與發達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江西每千人計算機數、家庭上網百分比、互聯網用戶占總人口百分比、中小學生人均計算機量與先進省份都有一定的差距。這些會直接製約信息產業、電子商務以及電子政務的良好發展。在通信能力方麵,尚未完全實現網絡的數字化、綜合化、寬帶化、智能化和個人化。在信息化環境方麵,由於人力資源和素質、計算機技能等因素,導致江西研發力量弱、產業規模較小、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比重偏低等問題。

  4.智慧江西評價指標體係尚未形成,標準體係亟待建立和完善。近年來江西省數字城市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一些地方出現思路不清、盲目建設的苗頭,亟待加強引導。一個城市沒有形成具有可采集性、可加性、認知性和科學性的評價指標體係,就不能衡量城市信息化發展水平。提出引導性強、可操作性的智慧城市評估體係,能夠實時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信息化建設發展水平,是衡量經濟發展和競爭實力的重要標誌,提高並推進信息化建設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建設江西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係,對於有效地指導和促進江西省智慧城市發展,特別是為研究製定江西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科學的、量化的依據。製定全省發展綱要以及資源共享的政策和標準,解決各自為政、互相封鎖等問題,以便統一規劃,加強城市數字地理空間數據的產生、使用、協調和管理。研究製訂江西智慧城市建設的各項規章製度,落實國家有關加快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加強同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實力較強的大公司的聯係與合作,組織技術研究開發,技術指導和監督,培養技術人才,以及開展國內外技術合作等。

  (三)江西智慧城市建設麵臨的機遇(Opportunity)分析

  1.中國聯通積極助力江西“智慧城市”建設。按照政企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推進的原則,作為業內領先的雲服務提供商,中國聯通將積極推進雲集成能力建設,同時將提速助力江西“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江西“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的具體承建單位,中國聯通江西分公司擬建設“贛鄱雲數據基地”,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全力打造現代通信產業基地,使之成為江西及周邊區域經濟信息交換、存儲的數據樞紐。“贛鄱雲數據基地”建成後將用於承載智慧城市基礎數據庫和公共信息服務平台,承載智慧江西政務與行業信息化應用。同時,中國聯通江西省分公司也鄭重承諾,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設是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江西省分公司將把江西“智慧城市”建設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全力以赴,積極落實。公司將牢牢把握這次戰略合作的重要機遇,充分發揮網絡、技術、人才等方麵的優勢,以“做具有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公民”為宗旨,以服務民生、服務江西經濟發展、服務社會信息化建設為己任,紮實推進協議的執行和落實,為推動江西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2.憑借自身優勢,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力發展。2013年以來,江西共有6個市(縣、區)成功列入國家智慧城市創建試點名單。其中,南昌市紅穀灘新區、萍鄉市為第一批次列入試點創建名單,新餘市、樟樹市、共青城市和婺源縣為第二批次列入試點創建名單。6個試點智慧城市在創建過程中注重突出自身特色、注重頂層設計引領,具有獨特的代表性,以“十二大應用”為主要內容有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工作,完善光網城市和以無線網絡覆蓋為基礎的信息基礎設施、城市基礎數據庫和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促進信息產業發展。按照規劃,到2015年江西將初步實現三網融合(指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計算機通信網的相互滲透、互相兼容,並逐步整合成為統一的信息通信網絡),中心城區公共場所實現免費無線上網。同時,江西省還將加快智慧城市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重點推進基礎平台和數據庫建設建立和健全信息資源開發和共享交換機製,加快培育信息資源市場,建設覆蓋全省統一集中的空間、人口、法人和社會及宏觀經濟基礎信息資源庫。

  3.依托物聯網技術,提升城市功能和運行質量。2005年4月,江西在全國商檢係統率先實現遠程數據采集及圖像監控,主管機關辦公人員利用國際互聯網進入係統,係統具有遠程溫濕度傳感檢測、遠程圖像監控、遠程自動數據采集、自動打印輸出等功能,這一係統可以說是我省當前物聯網應用的雛形。近年來,江西又先後建成省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測係統、省汙染源自動監控係統、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係統、林火視頻監控係統、電子ETC收費係統、道路運輸衛星定位係統以及乳品電子信息追溯係統,這標誌著我省物聯網應用已經邁上了一個新台階。借力雲計算與物聯網技術,江西構建覆蓋全省的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信息網絡推廣各類在線便民服務,發展遠程醫療,實施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一本通”,加快社區與農村醫療、保健和衛生信息服務係統建設,促進醫療、醫藥與醫保聯動,實現醫療資源及信息的共享共用,完善公共衛生信息係統,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江西還大力推廣RFID、北鬥衛星定位導航等技術在物流企業的應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中部物流產業空間整合搭建更加廣闊的平台。

  4.圍繞無線政務、無線商務等公共領域,推進無線城市建設。在無線城市建設領域,江西移動以全麵推進無線城市建設大力推動移動改變生活。目前已經實現無線網絡覆蓋深入100%的自然村,並推出工業級SIM卡適應高溫、高濕的複雜自然環境,支撐多層次的應用開發,並設置特有的短信告警,為生態管理提供從環境監控、安全預警、應急指揮全流程的支持。江西電信2010年完成縣以上城市3G網絡建設,實現了基於CDMA的無縫無線寬帶高速數據網絡全覆蓋的“縣縣通”,並已完成“村村通”電話工程、行政村通寬帶,WIFI已實現縣級以上城市黨政機關、賓館酒店和公共場所布點的全覆蓋。在無線城市建設上,將以3G寬帶無線網為基礎,以眾多移動終端為載體,通過搭建生態圈內“無線城市”信息化平台,開展“無線黨建”、“無線政務”、“無線警務”、“無線城管”、“無線交通”、“無線民生”等城市信息化寬帶傳輸和應用服務,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助力區域經濟發展。

  (四)江西智慧城市建設潛在的威脅(Threats)分析

  信息技術發展在給智慧城市建設帶來難得機遇的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新的挑戰。由於目前多數信息係統都是由不同廠商負責實施,缺少相應的接口標準和規範,導致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信息共享、業務集成難度大。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信息安全隱患也尤為突出。

  1.缺乏國家層麵的頂層設計和宏觀指導。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缺少運營準入標準,存在項目一哄而上等現象。由於缺乏相關的標準體係,它們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無法進行信息共享與業務集成,從而形成“信息孤島”。隨著城市信息化規模的不斷擴大,應用係統不斷增加,對信息共享、係統互操作性和軟件重用方麵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相對獨立、標準各異的“煙囪”式係統已經不能滿足業務的需要,暴露出的弊端越來越多,對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出了諸多的挑戰。一個個“信息孤島”常常分屬於不同的管理職能部門,由於這些係統技術集成難度大,導致信息共享困難,即不同軟件提供商的應用程序之間無法互操作。在多個係統共存的情況下,同一人或單位的信息,通常在多個係統中同時存在,但是各個係統統計出的數據常常不一致,為城市領導層進行正確決策增加了難度。

  2.缺乏相應的政策體製和法製環境。物聯網發展過程中,傳感、傳輸、應用各個層麵會有大量的技術出現,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如果各行其是,那結果是災難性的,大量的傳統專用網,相互無法連通,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更不能形成整合的商業模式,降低研發成本。因此,應盡快統一技術標準,形成一個管理機製,這是物聯網要麵對的問題。物聯網不是一個小產品,也不是一個小企業可以做出來,做起來的,它不僅需要技術,它更牽涉到各個行業、各個產業,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這就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立法,要製定出適合這個行業發展的政策和法規,保證行業的政策發展。物聯網的邊界也需要立法界定,明確把哪些對象納入到物聯網是合法的,私人信息是否應該主動或被動“物聯”的問題。“主動物聯”指私人信息有義務進入智慧城市係統,必須被物聯,例如汽車銷售的時候是否必須安裝傳感裝置;“被動物聯”涉及到合理的物聯信息會不會連帶透露私人信息,例如手機作為傳感器,主人帶手機四處旅行,私人旅行被“窺視”是否合法。由此,信息安全保障是智慧城市有序建設、可持續運行的重中之重,包括安保的標準、製度、技術、規程、認證、監控、容災備份等。

  3.信息安全威脅問題。我國很多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直接購買國外產品、服務及方案,試圖完全複製國外智慧城市成功案例。缺“芯”少“核”是我國信息技術領域的固有問題,引進國外設備和技術時如何確保我國大型企業的商業機密和政府機構的國家機密不被泄漏,這不僅是一個行政管理的問題,更是公共信息產權係統的立法和司法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國家安全問題,這種對信息安全的風險控製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智慧城市作為下一代城市管理模型也會在新的層次上產生風險,這就需要加強係統的風險控製。ID造成侵犯個人隱私問題的關鍵在於射頻識別標簽的基本功能:任意一個標簽的標識或識別碼都能在遠程被任意地掃描,且標簽自動地不加區別地回應閱讀器的指令並將其所存儲的信息傳輸給閱讀器。這一特性可以用來追蹤和定位某個特定用戶或物品,從而獲得相關的隱私信息,這就帶來了如何確保嵌入有標簽的物品的持有者個人隱私不受侵犯的問題。

  4.節能減排與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由於江西省產業發展層次不高、技術支撐優勢並不明顯,且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對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依然挑戰巨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對節能減排工作認識不足。一些地方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緊迫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對調結構、轉方式重視不夠,不能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關係,節能減排工作還存在思想認識不深入、政策措施不落實、監督檢查不力、激勵約束不強等問題。中小企業節能意識差,對節能技術改造、節能檢測等工作認識不到位。二是政策機製不完善。有利於節能減排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政策還不完善、落實難,基於市場的激勵和約束機製不健全,創新驅動不足,企業缺乏節能減排內生動力。三是基礎工作薄弱。節能減排標準不完善,能源消費和汙染物排放計量、統計體係建設滯後,監測、監察能力亟待加強,節能減排管理能力還不能適應工作需要。江西是一個能源資源缺乏省份,且工業基礎薄弱,環境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節能減排十分緊迫、十分艱巨。全省一次能源中常規能源目前隻有煤炭及水能資源,省外調入電煤的比例高達65%以上,水能資源的理論蘊藏量684萬千瓦,占全國總量1%,進一步開發利用空間有限;全省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為100%。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江西省能源需求呈剛性增長,受資源保障能力和環境容量製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麵臨的資源環境瓶頸約束更加突出,節能減排工作難度不斷加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