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智慧城市概述

  (一)智慧城市概念及基本特征

  1.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使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尤其是信息技術手段改善城市狀況,使城市生活便捷。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發展城市,從而提高城市空間的可達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長足的發展。

  2.智慧城市的內涵。智慧城市強調利用係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信息技術與建築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和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與建築的優化組合,使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社會需要,並使之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的特點。第一,智慧城市是一座智能的城市,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平台,動態整合城市信息數據資源,連接物理城市與虛擬城市,向政府、企業、公眾提供個性化、動態化、多樣化的綜合信息應用服務,達到信息化基礎設施完善、信息數據資源豐富、信息產業高度發達的目的。第二,智慧城市需要把握人的力量。首先,將人與人之間的P2P交流參與到機器與機器之間的M2M交流,使決策更加科學有效;其次,智慧城市也必須是一座人人會使用“機器”的城市,即各項技術不僅要滿足人的需要,更要方便人去操作和使用。

  3.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智慧城市的理念是把傳感器裝備到城市生活中的各種物體中形成物聯網,並通過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實現物聯網的整合,從而實現數字城市與城市係統的整合,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及服務。因此,智慧城市應該具有充分感知、深度整合、激勵創新和協同運作的基本特征。

  (1)充分感知。利用傳感器、無線射頻識別標記、GPS、監控攝像、數碼相機和各類手持終端等智能傳感設備,隨時隨地感知、捕獲、測量和傳遞信息,實現對城市運行各個係統的實時感知;此外,被感知的客體也將更加豐富,甚至包括人的血壓和公司財務數據等生理活動和社會活動。對城市中的物與物、物與人、人與人具有更全麵靈活的感知能力。

  (2)深度整合。信息的深度整合是智慧城市與數字城市的最根本區別。在智慧城市的運行中,信息通過各種形式的高速和高帶寬的通信網絡工具進行交互和多方共享,將數據整合為城市核心係統的運行全圖,使城市參與者實時監控自然環境和城市運行狀況,從全局分析解決問題;同時提高了分析的高度和協作的廣度,改變了目前城市運作的方式。

  (3)激勵創新。智慧城市建設能夠激勵個人、企業與政府發揮聰明才智,在原有的基礎設施、產業基礎和信息化應用等之上進行科技和服務創新,促進城市健康持續發展,為城市提供不竭的動力。

  (4)協同運作。智慧城市基於智能的基礎設施,整合分析海量跨地域、跨行業和跨部門的數據信息,使得政府、企業、個人和各種組織與城市係統之間的關係重新定義,從過去單向的“生產——消費”、“管理——被管理”、“計劃執行”模式轉變為多維和新型的協作關係,並將特定的知識應用到特定的行業和場景,製定特定的解決方案,更好地支持決策和行動,達成城市係統協調運作的最佳狀態。

  (二)國內外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智慧城市的概念自提出以來,受到了許多國家的歡迎。雖然目前世界上已經實施或者提出智慧城市戰略的城市眾多,特色鮮明,但是總體來說,目前智慧城市仍處於試驗階段,歐洲和亞洲開展較為積極。

  1.國外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1)新加坡。新加坡2006年啟動“智慧國2015”計劃,通過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積極應用,將新加坡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一流的國際化城市。在電子政務、服務民生及網絡互聯方麵,新加坡成績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係統通過各種傳感數據、運營信息及豐富的用戶交互體驗,為市民出行提供實時、適當的交通信息。

  (2)韓國。韓國以網絡為基礎,打造綠色、數字化、無縫移動連接的生態、智慧型城市。通過整合公共通訊平台,以及無處不在的網絡接入,消費者可以方便地開展遠程教育、醫療、辦理稅務,並能實現家庭建築能耗的智能化監控等。

  (3)歐盟。歐洲的智慧城市更多關注信息通信技術在城市生態環境、交通、醫療、智能建築等民生領域的作用,希望借助知識共享和低碳戰略來實現減排目標,推動城市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投資建設智慧城市,發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提升能源效率,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綠色智慧城市。

  2.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現狀

  (1)國內大中城市將建立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規劃。2009-2010年,廣州、上海、北京、杭州、武漢、合肥、貴陽等20餘座城市先後製定了智慧城市規劃。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廣州、武漢、寧波、佛山等10餘個大中型城市把“智慧城市”寫入其“十二五”規劃並開始實施。北京、上海、寧波等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的理念與願景規劃。據國家開發銀行有關專家介紹,在“十二五”的後三年,國家開發銀行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合作投資智慧城市的資金規模達800億元。

  (2)上海世博會彰顯“智慧城市”的理念。國內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的上海世博會表現最為突出。IBM公司於2008年9月與上海世博局簽署協議,成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計算機係統與集成谘詢服務高級讚助商。在隨後近兩年的時間裏,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旋律下,IBM公司以“智慧城市”為核心理念,整合全球資源,與世博局及相關客戶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努力,成功配合了世博會的建設工作。

  (3)政府部門相繼出台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相關政策。一是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啟動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工作。2012年12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發布了《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並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係(試行)》兩個文件,即日開始試點城市申報。《辦法》指出,建設智慧城市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新型城鎮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2013年1月29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公布90個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其中地級市37個、區(縣)50個、鎮3個,並與試點城市及其上級人民政府簽訂共同推進智慧城市創建協議。2013年8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再度確定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這標誌著一場大規模的智慧城市升級運動拉開序幕。這些試點城市經過3-5年的創建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組織評估,對評估通過的試點城市(區、鎮)進行評定,評定等級由低到高分為一星、二星和三星。二是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下發關於智慧城市發展指導意見。2014年8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國家八部委聯合發文《關於印發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發改高技[2014]1770號),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中發[2014]4號)和《國務院關於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幹意見》(國發[2013]32號)有關要求,確保智慧城市建設健康有序推進。

  (三)江西智慧城市及“數字南昌”發展現狀

  江西省依據城市發展戰略需要,在2009年便提出以“數字南昌”作為實現智慧城市和城市既定發展戰略的目標,提出把打造“數字南昌”作為智慧城市的突破重點,通過實施“數字南昌”綜合指揮調度平台、智能交通係統、市政府應急係統、數字城運、數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了城市運行監測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務水平。通過“數字城市”建設,至2011年我省已初步建成數字城市公共管理係統平台。

  第一,在安保監控方麵,已建設完成天網工程5591個視頻監控點,其中治安類4329個、公安交管類350個、城管類912個,覆蓋範圍包括四縣五區、新區及開發區,實現了南昌全城主要區域無盲區、無死角。

  第二,在數字城管方麵,從2009年10月開始籌建南昌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係統,至2011年南昌市數字平台共受理城市管理問題51.94萬件,整改到位50.79萬件,整改率98%,視頻監控平均處置時間30分鍾左右,處理率100%。

  第三,在智能交通方麵,2011年建成智能交通指揮係統,正式啟動了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先進的交通指揮中心,該中心的啟動也標誌著南昌市交通正式邁入智能時代。

  第四,在食品藥品安全方麵,2011年底南昌市啟動建設南昌市食品藥品安全實時監控係統,對南昌市重點藥品生產企業、銷售藥店以及酒店、餐飲店的網絡實時監控。

  第五,在蔬菜肉類追溯方麵,2011年底南昌市政府出台有關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目前已覆蓋各城區,並在定點屠宰廠、批發市場、超市、農貿市場、零售經營戶、餐飲食堂等建設流通節點追溯子係統,實現從餐桌到源頭均可逐一追溯,確保餐桌安全。

  第六,在生態環保方麵,利用全球眼視頻監控技術建設的固定汙染源在線監控係統,已建成市汙染源自動監控中心,對50餘家重點汙染源防控企業實施了汙染源自動監控。

  第七,在交通運輸方麵,由GPS和手機組成跟蹤定位管理係統以及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也已建成,企業接入數達500多家,能為5000多輛汽車提供定位跟蹤服務,推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成為區域物流中心。

  第八,在檔案管理方麵,南昌市數字檔案館已經開始建設並納入數字南昌規劃藍圖。今後市民在家輕輕點擊鼠標就能在電腦裏查閱各類檔案。

  第九,在水文監測方麵,重點打造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生態管理和環保監控體係,構建環保監控網絡。建立以物聯網設備為基礎的感知層、以無線網絡為載體的傳輸層和以數據分析為核心的生態管理層。

  第十,在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建設方麵,利用高速數據專線縱向建立市——縣——鄉三級分層專用網絡,橫向與定點醫療機構就近接入,助力縣級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建設數據中心,實現以市級管理中心為核心、縣級數據中心為基礎的本地化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建設應用係統。

  第十一,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建設以政務信息網為依托、按照“統一交易流程、統一交易軟件,集中進場交易、共享評標專家、全程電子監察”的原則,開發安全高效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係統,承載各級政務部門的工程招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業務。

  第十二,在城市地理信息方麵,建成統一、權威、標準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地理信息與城市經濟社會、自然資源和人文曆史的互通互聯與整合集成應用,為城市各部門提供在線地理信息服務。

  第十三,在無線城市建設領域,江西移動全麵推進無線城市建設、推動移動改變生活。實現無線網絡覆蓋深入自然村,並推出工業級SIM卡適應高溫、高濕的複雜自然環境,支撐多層次的應用開發並設置特有的短信報警。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