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網絡輿情發展周期、分類與主要分析方法

  (一)網絡輿情發展周期與分類

  通過長期大量的網絡輿情監測,我們發現熱點輿情事件呈現周期性發展規律和不同種類別關係。

  1.網絡輿情的發展周期。網絡輿情事件熱度變化呈現出觸發期、醞釀期、擴散期的前三個分期和高潮期、消退期、反複期的後三個分期共六個階段。前三個分期是網絡輿情的形成階段,後三個分期是網絡輿情的發展階段。

  (1)政府要很好地把握危機公關“黃金四小時”。醞釀期的主流媒體和意見領袖介入,是網絡輿情事件是否能成為熱點的關鍵因素,是監測和研究網絡輿情的關注要點,也是政府輿情管理部門切入輿情事件、與民眾進行有效溝通、對輿情進行危機公關的“黃金四小時”。很多網絡輿情事件,因未引起利益相關方的關注或應對不當,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發展為熱點網絡輿情事件。網絡輿情的爆發性擴散,標誌進入到擴散期,從而完成網絡輿情的形成階段。

  (2)要盡早啟動應急機製。一般熱點輿情會在高熱度下持續幾天至幾周(平均關注周期為15天),這是輿情的高潮期。此時,全民介入事件真相的“拚圖遊戲”,質疑與謠言隨行,輿情管理部門應盡快公布權威信息,以拒謠言;及時通報調查情況,保障公眾知情權;盡早啟動行政問責、司法審判、善後賠償等程序,使輿情迅速向消退期過渡。

  (3)輿情管理評估機製。實施重大應對舉措之後,輿情走勢出現轉折,熱度逐漸消退,進入到消退期。此時應有序推進各項舉措,並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深挖根源,評估輿情事件造成負麵影響等,防患於未然,從根本上修複公信力。

  (4)處置得當,防止出現輿情事件反彈。消退期之後,及時處置,消除影響。如果發生處置、言論不當,還會引發輿情震蕩,形成反複期。

  2.網絡輿情的分類。社會事件類別繁多,無法按照某種分類方法實現係統分類。現從熱點、主體、領域等角度進行分類。

  (1)熱點事件。據統計,近年來的網絡輿情事件,其分布表現為十三大熱點,分別是:官員違法亂紀等行為、民生領域、政府行為不當、官員等不當言論、明星事件、社會公平和貧富分化事件、政府出台的政策、涉及壟斷特權的央企、網絡文化潮流事件、國際事件、重大突發事件、涉及國家利益事件、網絡商業事件。

  (2)主體關係。按主體關係表現為官民關係、警民關係、城鄉關係、勞資關係、貧富關係、醫患關係等六大關係。

  (3)輿情涉及領域。按輿情事件涉及範圍分為反腐倡廉、涉警涉法、社會民生、文化教育、時事政治、社會安全、企業財經、災害事故、公共衛生、其他等十大領域。

  (二)輿情分析方法

  網絡輿情分析既要有表象分析,也要有深層分析,應透過事件表象進行網絡思想動態研判、網絡參與行為和習慣研判、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研判等,深刻挖掘政治學和社會學價值,抓住網絡輿情產生的社會動因,提出社會公共治理的建議。

  1.輿情分析師具備較高的素質。網絡輿情分析的目標定位對網絡輿情分析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要求具備傳播學、統計學、語義學、公共管理學等多學科知識,具有網絡軟件檢索分析能力,具有剖析概括等分析水平,更要成為具有社會學和政治學眼光的敏銳的“非參與性觀察者”。

  2.輿情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邏輯學、情報學、信息學、統計學、社會學、未來學等多學科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邏輯思維法、內容分析法、專家調查法、層次分析法、引文分析法、聚類分析法等。網絡輿情分析方法不同於輿情采集、檢索等技術方法,它主要是麵向輿情指標體係的統計計算,並揭示社會學、政治學隱形內容兩個方麵。當前,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導致思維方式從因果關係向相關關係轉變,顛覆了傳統信息分析方法對邏輯依賴的基礎。大數據技術利用互聯網全體跨界數據進行挖掘的力量,使社會預測成為可能,相關性分析將是未來輿情分析的主要開拓領域。

  3.內容分析法。內容分析法是一種對信息內容進行係統、客觀、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揭示信息的隱性內容,預測事物發展。

  (1)分析材料形態。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材料形態廣泛,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頻、視頻材料;既可以是現有材料,也可以是曆史資料;既可以針對材料的內容,也可以針對材料的結構。

  (2)分析方式和過程。內容分析法的一般過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標、確定研究總體和選擇分析單位、設計分析維度體係、抽樣和量化分析材料、進行評判記錄和分析推論六部分。分析維度是根據研究需要而設計的將資料內容進行分類的標準,必須按照“事前明確,標準統一,分類全麵,層級清晰,量化合理”的原則嚴格進行維度設計。如喻國明主編的《中國社會輿情年度報告(2014)》中設計的網絡輿情指數評價體係,即是一種分析維度體係。

  (3)分析工具。內容分析可借助成熟的工具軟件。ROST content mining是一款免費的大型內容分析工具,可輔助各學科的信息內容分析,可對論文、微博、博客、論壇、網頁、書籍、聊天記錄、電子郵件、本地文本類格式文件、數據庫文本字段進行內容分析。分析方法支持分詞、字頻統計、詞頻統計、聚類、分類、情感分析(含簡單和複雜)、共現分析、同被引分析、依存分析、語義網絡、社會網絡、共現矩陣等。

  4.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是信息分析方法中的直觀型分析方法,也稱調查訪談法,包括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交叉影響法等十幾種方法,網絡輿情分析中較常用的是德爾菲法。

  (1)德爾菲法。采用規範程序和通信方式經過幾輪征詢專家的匿名意見,獲得綜合意見。旨在避免專家會議法中,受權威意見影響發表公眾意見,礙於情麵不願發表與他人不同意見,出於自尊心不願修改自己的意見等弊端。

  (2)德爾菲法實施步驟。一是確定調查題目、調查提綱,準備調查表和背景資料;二是組成專家小組(人數少於20人);三是向專家寄送調查表和背景材料;四是專家寄回調查表,並說明分析方法;五是匯總專家意見,並匿名反饋給專家,讓專家參考後修改意見;六是再次匯總、反饋意見,做第二輪修改;七是經過多輪征詢和反饋,直到專家不再改變意見為止;八是綜合專家意見。

  (3)方法要求。一是采用匿名和函詢的方式;二是背景材料盡量充分;三是挑選的專家有代表性、權威性;四是征詢的問題應是專家都能答複的;五是避免征詢組合問題;六是綜合意見時對專家的權威性可賦予不同權數。

  (三)分析報告

  1.分析報告種類。網絡輿情分析的結果將形成各類報告。一是按時間分為年度、季度、月度報告;二是按地域可分為各地報告;三是按對象可分為機構、人物報告;四是按內容可分為專題、事件報告。

  2.分析報告內容。主要分輿情狀況、分析結論、意見建議三部分。

  (1)輿情狀況。包括觸發事件、傳播途徑、熱度變化及排行、各類媒體意見分布及支持率等。

  (2)分析結論。包括信度分析、維度分析、動因分析、網絡行為或習慣研判、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研判、管理價值評估等。輿情分析報告的重心是分析,通過信度和維度分析還原民意生態,通過動因等分析透析社會學、政治學隱形內涵,通過管理價值評估為社會治理必要性提供價值論證。應根據分析結果的類型恰當選擇圖表,如趨勢圖、比例餅圖、百分比柱圖、流程圖等,表格設計要求簡潔實用。利用圖表的形象、直觀、清晰、簡潔特點,更合理表述輿情事件的數量分析結果。

  (3)意見建議。包括應對點評、處置建議、管理建議、法律法規建議。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