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國內網絡輿情現狀

  (一)網絡輿情關注熱點

  網絡輿情的關注熱點曆年都有一些波動,主要分布領域集中在民生領域、官員違法亂紀等行為、政府行為不當、明星事件、官員等不當言論等。前3類輿情事件占事件總數的55%以上。2013年,官員違法亂紀行為由2012年的18%提高到22%,網絡反腐和娛樂反腐的提升,與中央“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高壓態勢呼應;社會民生依然是社會焦點問題。

  (二)網絡輿情群體特征

  1.群體呈低齡化、低學曆化。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網民年齡結構中,20-29歲年齡段的比例為31.2%,在整體網民中占比最大,10-19歲年齡段比例為24.1%;學曆結構中,初中、高中學曆人群占比分別為36%和31.2%,低學曆人群保持增長趨勢;職業結構中,25.5%為學生。網民結構低齡、低學曆狀況決定著網絡輿情群體特征。

  2.語言呈泛娛樂化。從網絡輿情語言特征看,粗俗、下流的謾罵和人身攻擊大幅收斂,簡潔生動的網絡詞匯不斷產生,話語表達更戲謔化和泛娛樂化。如“屌絲”一詞以一種社會性的自嘲方式表達出自我意識的覺醒,實現了與當代現實特征的完美合拍。“屌絲”之謂自我設障,降低了成功期望,用以緩解巨大的社會壓力。北京的“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幹,再創灰黃”,上海的“豬自殺”,以無厘頭、去權威的語言方式,嬉笑怒罵,宣泄和緩解了情緒,起到了社會安全閥的作用,雖有虛無之虞,卻也操練了民眾的公民意識,為公眾喜聞樂見。

  3.思維呈理性化。從輿情群體思維理性看,情緒化的社會戾氣減少,以偏概全、以點概麵的思維定式逐漸弱化,公眾表現出對輿情事件的持續關注和理性分析,“質疑”成為2013年最高頻詞,求證意識不斷加強,在對事實細節錙銖必較的同時,還表現了對社會“宏大敘事”層麵的關注。網絡媒介成為網民理性思維的操練場,這深刻影響著網民思維方式的演變。

  4.表達向“意見領袖”價值取向集中。從網絡輿情集結過程看,意見領袖依然是社會價值觀的雕塑師和輿情集結令的司號手。這既是分散、自由言論集結的必然結果,也是現實社會中公眾圍觀心理在網絡社會上的反映。

  (三)網絡輿情熱度趨勢

  目前,我國加強了網絡與信息安全的管理,對網絡造謠、散布虛假信息等網絡犯罪行為予以打擊,公布一些網絡犯罪的典型案例,網絡謠言有所收斂,負麵社會輿論有所減少,但熱度也大幅下將。一是2013年全國熱點輿情事件數量55個,比2012年減少5個,減少了8.3%。二是2013年全國輿情事件的網絡活躍周期為21.6天,比2012年的23.2天下降6.8%。三是新浪微博Alexa數據流量下降,用戶在微博停留的時間下降40%。四是政務微博賬號信息發布總數首次超過網絡意見大V,微博話語主導發生變化。

  (四)網絡輿情管理狀況

  1.網絡輿情管理相關立法。目前,我國出台的一些網絡信息管理法規僅限於黨政各部門、電信行業等,但對互聯網輿情監管職能範圍,法律體係遠未健全,對網絡輿情產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缺乏法律規定,管理部門往往無法可依,法製建設落後於互聯網發展。為此,2013年,全國高院、高檢出台《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司法解釋》,加強對網絡社會行為的管理,表明我國網絡輿情管理正在走向法製軌道。

  2.建立網絡輿情突發應急機製。在經曆網絡普及和網絡輿情爆發危情後,政府對輿情的認識不斷深化,新媒體素養不斷增強,網絡危機應對能力大幅提高,總結了“黃金四小時”、“快報結果,慎報原因”等“治標”式的網絡輿情危機應對原則,建立了網絡輿情突發應急機製,建設了網絡輿情監測係統。2013年,網絡輿情管理呈現收緊態勢,管理部門加強政務微博建設,強化了信息公開和網絡言論監管,網絡話語環境得到淨化,網絡謠言有所收斂,網絡社會治理“治本”式的社會改革條件逐步走向成熟。

  3.完善網絡輿論管理措施。近年來,運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主導、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麵。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法規為主體的互聯網政策框架體係;二是加強政府信息公開;三是開展打擊網絡謠言行動;四是鐵腕管製網吧上網登記;五是建設網絡輿情監測係統,加強對互聯網內容的監測;六是建立和完善網絡評論員機製以引導網絡輿論;七是建立和完善互聯網突發應急機製以應對網絡危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