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推進我省電子政務外網業務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務部門對電子政務外網認識不足

  1.混淆電子政務外網和互聯網。各級電子政務外網均部署了互聯網出口,電子政務外網用戶均能夠訪問互聯網。雖然電子政務外網城域網帶寬足夠大,但是由於互聯網出口帶寬緊張,用戶在訪問互聯網往往會出現訪問不暢的問題。由於體驗感不佳,會讓有的用戶認為電子政務外網不夠穩定,帶寬低,把互聯網帶寬瓶頸問題混淆為電子政務外網的問題,進而導致這部分用戶在部署業務係統的時候不會優先部署在電子政務外網上。實際上訪問互聯網慢並不會影響電子政務外網上業務係統的正常運行,因為互聯網出口位於城域網邊界,業務係統的數據根本不會經過互聯網出口。

  2.對電子政務外網安全性認識不足。電子政務外網與互聯網實行邏輯隔離。電子政務外網可以訪問互聯網,但是互聯網不能主動訪問電子政務外網。但是有的用戶過分強調物理安全,並沒有理解電子政務外網的安全隔離性,片麵地認為隻要和互聯網連接了就不能做到高級別的安全,這也導致很多用戶認為要進行高級別安全防護的業務係統沒有部署在電子政務外網上。

  3.對電子政務外網承載各類型業務認識不足。全省電子政務統一網絡平台由電子政務內網和電子政務外網構成。電子政務內網承載涉及國家秘密的機密級及以下的業務信息係統,電子政務外網承載非涉及國家秘密的業務信息係統。有的用戶把存在敏感信息的業務係統均部署在了電子政務內網上,這與國家的總體規劃不符,因為電子政務內網雖然安全級別更高,但是電子政務內網上承載了涉密業務係統,存在敏感信息的業務係統並不是涉密業務係統,而是屬於非涉密業務係統,這就導致了涉密業務係統和非涉密業務係統共存於一張承載網上。由於目前我省並沒有相關文件能夠準確說明什麽樣的業務係統部署在電子政務外網上,什麽樣的業務係統部署在電子政務內網上,導致了用戶在選擇業務係統的承載網時,存在主觀性,致使本應該在電子政務外網上承載的業務係統出現了流失。站在政府全局的角度,這種業務分割不利於跨部門的業務應用,不利於實現各業務係統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不利於將來整個政府大數據的處理、應用、共享。

  (二)網絡承載能力不足

  1.廣域網絡可靠性不高。雖然我省電子政務外網自建成以來,骨幹網絡進行了多次升級改造,網絡由原來的單線路單核心組網結構發展成了現在的雙線路雙核心的組網結構,但是現有的電子政務外網骨幹網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各級核心路由器既是骨幹網的邊界,又是城域網的邊界,MPLS VPN用戶的網關直接承載在核心路由器上,這樣容易導致骨幹網核心路由器受到攻擊而影響全網。將來需要對骨幹網進行升級改造,實現骨幹網邊界和城域網邊界分離,骨幹網核心路由器專門用於路由轉發,城域網核心路由器專門用於用戶接入。其次,廣域網部分線路存在光電轉換設備,沒有采用光口直連模式,這樣會增加故障節點,增加運維難度,將來需要進行線路改造,使用光模塊接入逐步取代光電轉換器接入,同時和運營商合作,在全省各縣(區)信息中心部署運營商傳輸設備,實現核心路由器和傳輸設備直接對接。再次,省、市、縣(區)、鄉廣域網鏈路帶寬有限。目前,電子政務外網還不能完全滿足各廳局視頻大數據的傳輸。

  2.城域網可靠性較差。全省電子政務外網建設之初,為了節省投資,簡化運維,各級城域網采用了單星形、交換模式組網,網絡沒有冗餘保護,存在單點故障,並且容易出現“廣播風暴”導致影響全網。隨著電子政務外網聯網用戶的不斷增加,這種組網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業務的發展。現在網絡冗餘技術不斷在推陳出新,比如虛擬化技術、路由快速切換技術等,將能夠有效解決交換雙線路組網所麵臨的環路問題,提升網絡的可靠性。

  3.互聯網出口帶寬和利用率較低。我省按照“省市縣(區)分級出口、本級政務部門統一出口、集中管理和保障安全”的原則,建設了省、市、縣三級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出口,但是各級互聯網出口的帶寬仍有待加強,大部分互聯網出口都進行了流量控製,雖然保障了用戶正常業務的訪問,但是用戶的其他需求的體驗感會明顯下降。還有相當一部分市縣的互聯網訪問區和互聯網托管區仍在使用同一個出口,沒有分開,而互聯網托管區易遭到互聯網用戶的攻擊,一旦出現問題會影響整個用戶上網。還有的市、縣雖然有多個運營商互聯網出口,但是由於我國存在跨運營商訪問慢的問題,用戶的上網速度並沒有達到理想預計,有的鏈路帶寬利用率高,有的鏈路帶寬利用率低而造成浪費。目前,通過啟用負載均衡設備進行引流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4.網絡覆蓋麵不大。首先,隨著基層電子政務應用的不斷增加,麵向村、社區的聯網需求正在逐漸顯現,我省電子政務外網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網絡雖然覆蓋了省市縣鄉,但是沒有向村、社區延伸,目前並不具備基層業務的承載能力。省直廳局需要將業務向村、社區推廣時,有的是擱置了這種業務的推廣,有的是自行組建麵向村、社區的業務專網,未依托電子政務外網構建。而這兩種情況對電子政務外網來說都是一種不利局麵,所有我省電子政務外網亟須將網絡延伸至村、社區。其次,我省電子政務外網雖然實現了鄉鎮全覆蓋,但隻是聯通了鄉鎮政府,沒有橫向擴展。和鄉鎮政府在一棟辦公樓的鄉級政務部門連入了電子政務外網,但是和鄉鎮政府不在一棟辦公樓的鄉級政務部門卻並沒有連入,這也導致了鄉鎮電子政務外網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再次,電子政務外網沒有實現無線接入。很多地方政府都有綜合行政辦公大樓,辦公集中、人員密集,經常會有一室多機的情況出現,但是綜合行政辦公大樓在建設之初,往往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或者沒有考慮充分,辦公室所布放的網線不夠,要重新再綜合布線難以操作,電子政務外網無線接入將能夠有效地解決線路不夠的問題,提升電子政務外網的用戶數,加強電子政務外網的業務承載能力。

  5.機房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一是市電不具備雙回路供電,無冗餘回路電源。一旦市電中斷,機房設備無法正常使用。二是UPS容量不足。大部分電子政務外網機房UPS隻能維持一個小時左右的供電,市電中斷後無法長時間保證核心設備運行,影響用戶單位業務使用。同時,UPS無冗餘,一旦UPS故障,機房設備隻能使用市電供電,由於市電的不穩定性,將給機房設備正常運行帶來極大隱患。三是沒有機房監控係統,無法對機房設備及環境進行實時監測,無法及時發現隱患。四是機房管理不嚴格,沒有配置門禁係統,無法對機房出入人員進行管控。

  (三)安全防護能力不強

  1.接入電子政務外網不規範

  (1)政務部門接入互聯網不規範。在我省按照“省市縣分級出口,各級統一出口”的原則建設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出口之前,已經有一定數量的廳局建設了單獨的互聯網出口。這些廳局接入電子政務外網並沒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直接采用了交換機或者路由器接入電子政務外網,給電子政務外網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我省雖然已經對全省各電子政務外網聯網單位函發了《電子政務外網接入規範》,但是很多廳局並沒有按照規範要求部署防火牆等安全設備。

  (2)互聯網用戶接入不規範。利用互聯網為不具備專線接入條件的各級政務部門、移動辦公人員提供電子政務外網接入服務,使得移動辦公、現場執法等業務能夠有效開展,但由於資金問題,很多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出口並沒有部署統一的安全接入平台,而是簡單地部署了一台VPN接入設備,沒有相關的安全防護設備及日誌審計服務器,容易引發安全問題。隨著政務應用的不斷豐富,移動辦公業務及麵向村(社區)的聯網業務正在逐步顯現,規範互聯網用戶接入電子政務外網十分必要。

  2.互聯網出口區域、電子政務外網公用區域安全設施薄弱

  一是互聯網出口安全設備較差。通過多年的建設,省級互聯網出口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市、縣級的互聯網出口區域普遍設施薄弱,大部分區域隻有一台防火牆設備,缺少入侵檢測設備、防DDOS攻擊設備、流量分析設備及負載均衡設備,雖然防火牆能夠過濾一定的病毒數據,但是對於一些通過頁麵訪問植入的木馬以及一些主動攻擊防火牆設備本身的惡意病毒並不能有效地處理好。二是公用區域安全設備薄弱。區域建設起來了,但電子政務外網公用區域同樣麵臨安全設施薄弱的問題較為明顯,安全設施沒有同步跟進,導致這些區域在電子政務外網內沒有防護或者簡單防護。

  3.電子認證服務體係不完善

  首先,認證理念有待深化。普通消費者對於簽名的應用、保存、使用和銷毀沒有任何話語權,而數字簽名技術由於其自身的複雜性,又使得廣大消費者無法領會其重要價值,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誤解和不信任,從而製約了電子簽名的應用和推廣。其次,應用領域有待推廣。需逐步由單一的電子政務領域向公共服務領域拓展,在電子商務領域,還需促進多方聯合。第三,技術形態有待完善,對電子政務網、互聯網各類實體進行鑒別和驗證的手段較為原始,需要大量的離線和人工操作,這顯然與互聯網龐大的用戶群和發展速度相矛盾,市場呼喚更為便捷、高效的自動化鑒別驗證技術。

  (四)運行維護比較困難

  1.管理職能不統一。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建設運維單位不在統一的係統,有的屬於政府辦,有的屬於發改委,有的屬於工信委,還有的屬於機要局,如此分散的管理體係,不利於政策執行及工作協調。作為全省電子政務網的建設及運維單位,掌握全省電子政務網絡及應用的設計與需求至關重要。各級單位在信息化建設項目申請時,應與各級政務網的建設及運維單位進行充分的技術溝通,達成一致後方可進行下一步。但是目前有些廳局在推廣業務應用係統的時候,網絡建設方案沒有與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及運維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導致出現一機一業務,一係統一通道等情況出現,增加了運維工作量。

  2.運維力量不足。一是運維人員不足。全省信息化工作人員既要負責項目建設管理,又要負責係統運維管理。省級信息中心隻配備了20名技術人員,市級信息中心隻配備了3-5名技術人員,縣(區)信息中心隻配備了1-2名技術人員,鄉鎮未配備技術人員,這些技術人員需要完成對網絡、設備、係統、用戶等的管理和服務,相當一部分人身兼數職。而電子政務外網承載了大量的業務應用係統,起碼需要一崗一人。例如,各級骨幹網絡需要專人維護,接入需要專人維護,視頻會議保障需要專人維護,業務應用需要專人維護,機房建設需要專人維護等。很多地方目前的技術人員隻能應對當前的工作,勢必會影響業務應用係統的推廣。二是技術人員流動性較大。縣(區)技術力量參差不起,部分地方的技術人員非計算機或者通信類專業,運維過程中需要依托通信運營商或者第三方機構的技術支持。縣(區)人員流動性較大,發生人員調動後,接替人員需要半年至一年才能完全熟悉相關的電子政務網絡及應用係統。

  3.運維費用較低。首先,全省電子政務外網已經承載了42個縱向業務應用,10個跨部門業務應用係統及100餘個橫向業務應用係統。同時,安全防護不斷加強,防火牆、入侵檢測等安全設備已得到了全麵應用。但是,我省電子政務外網的運維費一直沒有增加,仍是2004年申請的運維費,這將極大阻礙我省電子政務應用的推廣。另外,各級電子政務外網用戶接入省電子政務外網,我省電子政務外網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接入設備,而這塊費用沒有年度預算,隻能在運維費中解決。其次,用戶在進行托管業務時,通信費、電費等也隻能靠運維費解決,用戶基本免費使用,雖然目前勉強能夠應對,但不能保障托管業務的持續增長。再次,業務應用係統的運維保障工作,很多時候是由全省各級信息中心的人員進行自主運維,但隨著業務應用的增加,勢必造成運維壓力,如果有足夠的運維費,大量的末端維護工作可以委托給第三方公司進行維護,緩解當前緊張的運維狀況。

  4.製度規範不健全。全省電子政務外網運維采用分級管理、分級運維的模式,由於全省各級電子政務外網運維單位職能不統一,省信息中心對各市、縣信息中心隻能進行業務指導,並沒有完全統籌協調全省電子政務外網的運維工作。

  5.運維手段單一。目前,全省各級電子政務外網相當一部分運維工作是“被動”模式,不能實現主動監控、主動發現問題,不能提前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解決故障問題時,往往靠的是人員的經驗,手段單一,沒有依靠網絡管理軟件準確定位故障點。這種傳統的運維模式耗時耗力,已經不能適應將來網絡和應用的持續發展,如果人員流動,後續運維工作將會麵臨不少的困難。

  (五)存在重複建設現象

  1.尚未采用電子政務外網通信線路。個別省直部門或單位以租用方式依托通信運營商的通信線路構建全省縱向業務係統,造成了電子政務應用的重複建設。一方麵,每年幾百萬元的通信線路租用費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另一方麵,由於業務應用係統核心技術掌握在第三方手裏而導致業務應用係統的不安全,在與其他部門政務網業務對接時帶來較大困難。

  2.尚未將電子政務外網作為主用通信線路使用。個別省直部門或單位在建設縱向業務專網時,以租用方式采用通信運營商的通信線路作為主線路使用,而政務網通信線路僅僅作為備份線路使用。一方麵,政務網已實現雙設備、雙線路冗餘,任何租用通信運營商通信線路的方式都是一種浪費。另一方麵,專網業務與政務網業務對接時需增加大量安全設備,造成資金的浪費。

  3.少數運營商在推動廳局專網建設。目前仍有少數運營商為了擴大自身業績,違背“統一、集約、高效”的建設模式,花大力氣下血本在推廣廳局專網建設。例如,我省某個廳局就與一個運營商合作,通過一個涵蓋應用的全省性項目把專網建設涵蓋進去,對外宣稱其專網是運營商免費投資建設的,但是這種情況其實都非常清楚,要麽把其應用項目的建設成本推高,專網建設免費;要麽是運營商為了戰略利益,先投入再收益。運營商為了使廳局建設專網,轉換概念,最終隻有一個目的就是如何獲得收益。專網重複建設越多,他們的收益就越大,而最終對政府來說浪費的也越多。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