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信息化為結合點,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

  1.夯實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推進“寬帶中國”江西工程、城域光網、下一代互聯網及物聯網發展,擴大3G網絡、4G網絡在全省的覆蓋範圍,大力發展無線局域網(WiFi),提升我省寬帶普及水平。二是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三是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大力發展互聯網電視、手機電視、互聯網視頻等融合業務。四是鼓勵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等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

  2.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一是推進信息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各領域的應用、滲透和融合,實施“兩化融合”區域、行業、企業典型示範工程和一批重點行業“兩化融合”項目建設,三年創建10個兩化融合省級示範區、3個示範行業和200個示範企業,加強典型示範引導作用。推進信息化與航空製造、船舶、汽車、綠色食品等工業主導行業的深入融合,推進設計數字化、生產自動化、產品智能化、管理網格化、商務電子化,做大做強“江西製造”。融合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引導企業研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化應用產品,做活“江西創造”。強化信息化共性技術攻關,推動一批行業兩化融合產學研平台建設,抓好信息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力爭每年重點突破10項關鍵領域技術。二是推進信息技術對企業能力的全麵提升。實施省級“兩化融合”示範企業培育工程,推進骨幹企業和中小企業“兩化融合”。實施一批重點企業信息化項目,促進生產經營管理各環節的信息技術應用。實施企業能力提升工程,推進信息技術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生產製造能力和產業鏈協作能力全麵升級,尤其是著重提升主導產業鏈協作能力,圍繞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等協作性強的主導產業,建立產業鏈協同設計、協同物流、協同商務等信息平台,實現產業鏈龍頭企業與配套商、分銷商、客戶等在產品開發、物流配送、商務交易等方麵的集成優化運行,提升綜合競爭力。

  3.著力打造智慧城市、城鎮。應用3S、城市網格、網絡通信、智能控製、雲計算、3D打印、量子傳輸等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和城鎮化融合發展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體係,全麵提高城市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水平。一是加快信息化在城鎮規劃建設和城市管理領域的運用。實施智慧城市示範工程,促進城市建設規範化、城市管理精細化、城市服務智能化。統籌城鎮規劃、市政、交通、住房保障、應急指揮等係統資源,構建協同、高效、安全的城鎮運行管理體係。加快實施公用設施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推動城市管理運營智能化、網絡化、可視化和精準化。逐步實施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水務、智慧國土、智慧旅遊等重大項目,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開展智能城市試點示範工作,重點在智能樓宇、智能社區、智能園區、智能商圈等方麵,研究標準規範,試點示範,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二是整合政府公共服務資源,構建一體化、智能化政務服務體係。整合政府各部門業務基礎信息,匯集網格化動態采集信息,收集百姓辦理行政審批事項信息,構建高度集成化的數據中心。依托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平台,將網絡節點延伸到最基層,實現各層級的全覆蓋;利用互聯網加無線移動終端,桌麵加雲端等多種方式,實現辦事群眾和服務路徑全覆蓋,構建立體交叉、無縫覆蓋的陽光政務網絡。建設網格化社會管理、“一站通”辦事服務、“一戶一網站”綜合信息服務、政務基礎數據交換共享和地理信息係統共享等平台應用,暢通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渠道。三是加大各種社會信息資源的公益性開發利用力度,實施一批麵向城市管理、產業發展、電子政務、中小企業服務等領域的公共雲、政務雲、企業雲應用平台示範工程,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推進統一平台和綜合數據庫建設,推進信息化在教育、醫療、社保、食品藥品安全、公路水路安全、國土、交通、旅遊等領域的運用。加快推進江西“智慧教育”、“數字醫療”、“數字人保”、“數字民政”等“信息惠民”項目建設,提升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農業等領域的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快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工業主導行業、生產性服務業、新興產業和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建立綠色化、智能化、服務化的現代產業體係;推進信息化在城鎮建設、社會事業等各領域的廣泛運用,加快以智慧基礎設施體係、智慧產業體係、智慧服務體係為基本要素的“智慧江西”建設。

  4.以信息化推動現代農業、農村發展。一是實施具有江西特色的惠農富農信息化工程建設,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重點完善“12582”農信通、“12316”農業服務熱線、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服務平台,開展農村信息化集成應用示範,穩步拓展覆蓋麵,切實為“三農”服務。進一步普及和規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構建集農村集體“三資”(資金、資產、資源)動態監管、“三務”(黨務、村務、財務)公開陽光操作、涉農事項便捷服務為一體、全覆蓋的基層陽光服務平台。二是通過3G、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建立一批農業信息化示範基地,提高農業機械化和裝備智能化水平。積極開展精準農業示範,加快農業基礎設施、裝備與信息技術全麵融合,加強農業生產環境及防災減災監控、農業投入品監管及農產品生產流通環節監測,建立農資和農產品追溯體係,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大力發展農業電子商務,構建以特色農產品交易為核心的農業電子商務服務體係,發展城鄉一體的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經營業態。三是實施信息技術賦能計劃,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方麵,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信息技術和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信息化技能,促進新型工業化發展。另一方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能較高的返鄉務工人員,推動農村信息化發展。建設城鄉信息平台,促進城鄉信息流動;推動農村地區利用電子商務等信息化手段加入社會化價值網絡,參與網絡協同分工體係,以獲得平等的發展機會。

  (二)以農業現代化為關鍵點,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新型經濟形態

  1.推進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模式,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係。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農民土地財產權的保護,確保農民家庭經營的主體地位。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健全針對各類經營主體的支持政策體係。加大對家庭農場和合作農場的管理指導、培訓教育,以及技術、資金等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導具有一技之長的農戶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模經營,培育成為專業大戶。二是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培育多層次、多主體的服務組織。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係,加大對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投資力度。大力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力爭經營性服務組織達到10萬個。穩定發展公益性農技推廣事業,優化財政供養方法。三是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陽光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發展農業職業教育,建設農民田間學校,抓好農村基層組織管理人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農業技術人才、農業職業經理人四支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合作的新型職業農民,力爭全省新型職業農民數量達到5000人以上。

  2.創新農村經營體製。一是加快農村土地製度的改革,落實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構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加快建設市、縣、鄉三級流轉服務中心,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信息化網絡交易平台和農村土地流轉價格評估指標體係、流轉政策保障體係、流轉監督服務體係“一平台三體係”建設,促進農村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流轉。允許有條件的地方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探索試點完善地票交易模式,激活農村宅基地等農村資產。二是實施“富民強村”行動計劃。鼓勵農村在土地確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區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多形式發展現代農業和二、三產業,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三是因地製宜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把新型農村社區納入城鎮化建設體係,做到中心鎮和若幹個新型農村社區相銜接,按照設施齊全、服務完善、環境優美、管理規範的要求,把農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產業聚集區及移民搬遷建設統籌安排,結合農民生產生活特點,促進農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轉變。力爭5年內,每個設區市有1-2個鄉鎮至少建成一個規模達到1000戶、3000-5000人的新型農村社區。四是完善城鄉一體化體製機製。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麵推進一體化。發揮新型城鎮化的帶動作用,紮實推進縣城、中心鎮、村聯動建設發展。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政策,統籌解決小城鎮建設過程中的用地等問題。重點抓好120個百強中心鎮建設,推動鎮區生產要素向周邊農村流動、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周邊農村覆蓋,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經濟形態。

  3.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一是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工程,實現種養業與二、三產業緊密聯接。按照“農工貿旅一體化、產加銷服一條龍”的要求,促進農業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產,著力打造小藍經濟開發區食品飲料基地、吉水縣糧油食品產業基地、樟樹釀酒產業基地、九江廬山區綠色食品產業基地等百億產業集群。抓好各大優勢特色農業發展及示範區建設,突出發展高端種業、生態有機高效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及觀光農業,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二是構建循環型農業生態體係。運用發展工商業的理念,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專業鎮村等現代農業載體,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種糧大縣、重點養殖場、農業專業鎮村;加快建設農業生態文明,發展農林牧漁多業共生的循環型農業生產方式,構建循環型農業生態體係,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三是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係,以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為平台,調動江西農大、江西省農科院、江西省林科院等農業院校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企業等全麵參與科技推廣;加強農業科研機構建設,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農業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四是重點發展城郊農業。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和農村休閑旅遊,拓展農業功能和發展空間,並通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為改造傳統農業提供必要的科技、人才、資金、市場、信息等要素支撐,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

  4.統籌城鄉就業。一是實施重點龍頭企業帶動鄉鎮發展戰略,提高鄉鎮工業化水平,增加就業崗位;在鄉鎮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吸引農民進城,實現農民“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就近轉移就業和市民化,有效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帶來的一係列問題,提高幸福指數。二是實施城鄉統籌的勞動力培訓計劃。構建城鄉一體的培訓機構和網絡,大力開展職業技術培訓,完善城鄉服務就業體係,尤其加大對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力度,逐步實現農民工崗前職業培訓的全覆蓋,並通過多渠道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實現城鄉統籌就業。

  (三)以產城融合為著力點,推動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的互動融合

  1.推進產業布局與城鎮布局雙係調整。以產業興城和吸納人口就業為重點,發展多元產業推進“四化同步”。把全省主體功能區、製造業密集發展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區作為推進“四化同步”的戰略支點,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做強有色金屬、航空、船舶、汽車、醫藥、食品、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構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係;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相互協調的產業發展格局。大中城市要提高要素集聚能力,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南昌重點集中發展航空製造、汽車、新能源、LED、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軟件等優勢產業,九江重點發展重化工業、船舶製造、鋼鐵、新能源等臨港產業;中小城市圍繞集聚人口、擴大就業,發揮要素成本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加工型產業,形成分工合理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特色鮮明、競相發展的區域重要增長極。

  2.推進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雙核共興。一是按照改造更新與保護修複並重的要求,突出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和保護環境,健全舊城改造機製,加快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大力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主要街道路麵、下水道、人行道等綜合整治和改造。開展地下綜合管網建設改革試點,抓好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通信、環保等市政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完善舊城功能。推動南昌中心城區部分功能向衛星城疏散,培育形成通勤高效、一體發展的都市圈。二是依托高鐵樞紐、臨空港區、水係廊道、工業園區、產業基地和重大工程等有序拓展城市新區。以人口密度、產出強度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準,嚴格城市新區設立條件,有效控製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有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控製建設標準過度超前,防止城市規模盲目擴大、城市邊界無序蔓延。統籌城市新區的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商業區等功能區規劃建設,加強現有開發區城鎮功能培育與改造,推進功能混合和產城融合,集聚產業和人口,防止新城新區空心化。

  (四)以人才隊伍和製度體係建設為支撐點,構建“四化同步”發展支撐體係

  1.強化“四化同步”發展人才保障體係建設。一是采取特別措施培育人才。依托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培育工業專業技術人才、信息產業技術人才、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職業農民等,為“四化同步”破除高技能人才瓶頸製約。二是製定特殊政策吸引人才。對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實行稅收優惠;對高層次人才探索實行以股權獎勵、股權出售等方式的股權激勵;探索建立首席專家、首席教授、首席工程師、首席技師等高端人才選拔使用製度。三是建立特有機製服務人才。組織協調公安、教育、人力社保、外事、工商、稅務等部門開展“一站式”辦公,為引進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高端人才在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工商稅務登記等方麵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一條龍”服務,解決引進人才的後顧之憂。

  2.構建“四化同步”發展的製度體係。一是健全城鄉資源要素平等交換機製。深入探索農村產權自主流轉和自由交易,讓農村產權發揮更大效益。推進農村耕地流轉改革、“人地掛鉤”的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改革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結構改革,進一步釋放農村勞動力、盤活城鎮化建設土地、推動農村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暢通進城務工人員留城定居的渠道。二是完善“四化同步”資金保障機製。健全財政轉移支付機製,統籌調配生態功能區維護建設資金和專項補償資金。推進擴權強鎮改革,對重點鎮的建設用地出讓金、城市維護建設稅、基礎設施配套費等稅費,除須保證的支出外,全額返還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維護和管理。建立兩化融合創業投資基金、小城鎮發展基金,健全社會化投融資體係。三是建立“四化同步”科學評價和激勵機製。構建“四化同步”評價指標體係和目標考核體係,推進全省和各市縣開展“四化同步”發展評估和監測工作。站在全省統籌的角度,實施以主體功能區為導向的評價和分類考核辦法,獎優罰後,推進“四化同步”發展。四是開展全省“四化同步”示範鄉鎮試點工作。按照“先行先試、以點帶麵、整體推進”的原則,選擇一批基礎好、實力強、發展潛力大、區位條件優的市縣和鄉鎮,設立“四化同步”發展試點,加大改革和扶持力度,加快經濟轉型,提高產業集聚度,通過經驗交流和示範推廣效應,提升全省“四化同步”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第二章 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政府職能轉變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