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江西“四化同步”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基本思路

  緊緊圍繞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第七次、八次、九次全會精神,按照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要求,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信息化滲透融合建設為抓手,以體製改革創新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有效調控作用,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生態條件的差異性,分區域、分類別、分層次推進“四化同步”發展,走低代價高質量具有區域特色的“四化同步”發展之路。

  (二)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強化科學發展規劃的龍頭作用,按照“理念新,高起點,特色明,項目實”的要求,抓優係列規劃,以科學規劃引領發展。同時立足各地實際,按照分類指導的方法充分發揮各地的積極性、創造性,因地製宜,大膽探索,創造性開展工作,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四化同步”發展之路。

  2.四化融合,協調發展。堅持融合協調,聯動發展,把新型工業化的第一推動力與信息化支撐、城鎮化平台、農業現代化基礎有機統一起來,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四輪”融合協調驅動發展。

  3.以人為本,和諧共生。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原則,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做到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努力建設美麗江西,實現永續發展。

  4.改革創新,市場主導。抓住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機遇,加快改革步伐,創新管理體製機製,率先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向法治型、創新型、服務型政府轉變,更加注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構建有利於“四化同步”發展的體製機製,不斷激發“四化同步”發展的動力與活力。

  (三)主要目標

  綜合考慮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總體趨勢,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適應,與到2020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緊密銜接,到2017年,江西的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協同提高,四化同步發展度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力爭到2020年,四化同步發展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2個基點,實現“四化同步”發展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產業協調。到2020年,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到10%以內,信息產業成為支柱型產業,產業結構得到顯著優化,集聚效應明顯增強,輻射帶動力快速提高,非農就業人口比重和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不斷提高。

  ——產城融合。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城市功能更趨優化,產業服務能力更強。到2020年,工業化與城鎮化協同發展,人地城鎮化比例同步協調,城鎮消費與區域消費趨於一致。

  ——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回歸到合理水平,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到2020年,全省土地規模經營麵積占農業經營麵積比重翻一番,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至2.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明顯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

  ——人與自然和諧。生產要素產出效率明顯提高,資源消耗明顯下降,居民生活環境更加宜居。到2020年,全省單位土地產出水平比2010年提高20個點;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20個點,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13%;人均COD排放、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顯著下降,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比例達60%以上。

  (四)主要任務

  1.把農業現代化作為深入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重中之重。江西是農業大省,但不是農業強省,農業現代化嚴重滯後,必須將這塊“四化”最短板補長。以科技進步和體製改革為動力,以支柱產業和特色農業建設為基礎,以扶持、壯大主體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為核心,以農業產業化經營為載體,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發展新格局,構建包括科技化種業、特色化種養業、係列化加工業、網絡化流通和社會化服務業在內的結構優化、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係。

  2.著力提高“四化”融合度,特別是信息化與其他“三化”的融合水平。江西“四化”之間不同步不協調,主要原因是融合度不夠,要以信息化為抓手,促進信息化與其他“三化”的融合,以“兩化深度融合”推進工業行業設計、生產、管理、商務等全過程電子化;以信息化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和精準化,農業經營全程管理向電子商務方向轉化;實現居民“衣食住行”信息化和智慧化、城市管理等政務智能化;形成“一化”帶“三化”的運行模式,發揮1+l+1+1>4的整體效力,提高“四化”整體融合度。

  3.促進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優勢互補。把促進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優勢互補作為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快形成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的良性互動運行機製。加快構建現代城鎮工業產業體係,增強城鎮發展動力;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促進產業和生產要素加速向城鎮集中,壯大工業綜合實力。同時,將工業園區作為城市的特色功能區來統籌布局,同期規劃產業新城和城市新區,同步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和生活設施配套,同時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人口承載能力,推進產城關係和諧發展,實現產城融合、產城一體化。

  4.促進省內區域“四化同步”發展相協調。加大對省內“四化同步”發展落後地區的支持力度,在財政、金融、人才、經驗等方麵給予支持性政策,夯實基礎設施,優先發展基礎產業,立足於生態保護,促進第三產業特別是電子商務、金融、文化、物流、創意、旅遊業等現代服務業對“四化同步”發展的帶動作用,補足短板。同時,選擇有條件的先進地區設立“四化同步”發展試點,加快其經濟轉型,提高產業集聚度,通過經驗交流和示範推廣效應,提升全省“四化同步”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