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章 民間製糖

  《馬可·波羅行紀》([意]馬可·波羅著,沙海昂注,馮承鈞譯)第154章雲:“……再行三日又十五裏,抵一別城,名稱武幹(即尤溪),製糖甚多。”據此可知,尤溪最遲在元代,已有很發達的製糖業了。現在,尤溪阪麵、街麵仍有自製紅板糖的。

  製糖的原料是甘蔗、糖蔗。傳統的製糖工藝是先將蔗榨出汁,再將蔗汁煮成糖。榨汁的器械設計得十分精巧,在一個大圓台地上豎起兩個大圓石碾。石碾的直徑約80厘米,高約150厘米,重150公斤,上下兩頭鑿有凹凸的洞以便兩碾異向轉動時相互咬合。石碾的圓心有貫通的眼,眼中插入兩根硬質木軸,軸的下端插入地麵,與圓台相交處包鐵,以防止轉動時磨損軸。軸的上部突出石碾,其中一根軸更高些,裝置著一支彎曲的把,曲把通過犁擔係於牛肩。工作時,役牛繞圈走,兩個石碾外搭有一個木架子,木架的四根支柱通過圓台插入地麵。在兩個石碾咬合處的底部,設置著導汁槽,導汁槽出口處的台麵上有一下沉的井,以放置承接蔗汁的桶。在受汁桶相對的一側也挖一個下沉的井,以便輸送甘蔗的人站在井中操作,牛在圓台外團走,防止蔗汁受到汙染。壓榨時,立在井中的人不斷地往石碾間輸入甘蔗,一榨即汁流,另一向的人則拉動榨過的甘蔗,一送一拉,共同完成一次壓榨;而後,將初榨過的蔗稈再送到輸送蔗的人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壓榨;三榨之後,蔗汁已盡。

  煮糖用一大、六小七口鍋,中間一口為大鍋,圍著大鍋環列六口小鍋,七口鍋同在一個大灶台上,灶台下是如窯般的灶膛以燒旺火。將榨出的蔗汁分倒在六口小鍋上,煮稠時再集中舀到大鍋裏繼續煮,直到稠汁即將結晶時,將其全部舀出,平攤在直徑為兩米多的大簸箕上,再用圓木棍迅速將其碾平,隨即用一薄竹片緊靠一長木板,在糖板上劃線成格,冷凝後即成紅板糖,且可逐塊掰下。清代,阪麵的紅糖年產量達5000公斤,除暢銷本縣外,還銷往大田、德化等地,後來,製糖業逐漸發展到梅仙、新橋。1984年,池田鄉(今新陽鎮)中洋村始建糖廠,從事機器製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