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章 民間釀造

  尤溪在唐代就有采用民間傳統工藝釀酒的作坊,宋代以來,釀造業逐步發展,民國時期,私營釀造已有相當規模。而農家自釀糯米紅酒更為普遍,幾乎家家戶戶都可自釀。

  傳統釀酒主要是釀製以糯米為原料的黃酒,尤溪人因其酒色呈暗紅色稱之為紅酒,釀造紅酒須用優質糯米和優質紅曲為原料。紅曲以大米為原料,製作時,將大米過篩,除去雜質和碎米,浸入清水12小時後去水蒸熟,加入曲青、曲母和紅糟拌勻,或盛籮入窖,或攤在窖中,每日衝一次石灰水,調節好溫度,讓其發酵,6天後即可出窖曬幹。尤溪的紅曲以新橋的南芹、上井和中仙的東華、長門、善鄰等地的最負盛名。製酒時,將優質糯米蒸熟晾涼,按7.5公斤糯米、2公斤紅曲的比例,拌入紅曲,置於酒壇中,加入13—15公斤優質泉水,封口移置陰涼處讓其發酵釀製。紅酒以存貯的時間越久越好,多年陳釀色紅透綠、濃香清亮。尤溪阪麵的蓬萊老酒、洋中的桂峰紅酒尤為出色。

  尤溪阪麵鄉的街麵村,農家有用大米、小米(粟仔)和白曲自製“熬酒”的,這種酒可祛暑去風濕。熬酒的製法是:先將秈米、小米洗淨,煮熟、潷去水,和入適量白曲,裝入甕裏,封好口,讓其自然發酵;一星期後即成醴漿,將其倒入火鍋,鍋上坐上特製的木楻(無底),楻的上部再坐一口小鍋(鍋底洗淨)封住楻的上口,楻的上部有一個半片竹片做的導流槽,導流槽正對鍋底以承接沿鍋底流下的酒液,導流槽外部出口正對酒甕,大鍋底下加火蒸煮醴漿,醴漿揮發成蒸汽上升,小鍋內注入冷水,蒸汽遇冷即結成酒液不斷滴入導流槽而被引入楻外。小鍋內的水不讓變熱,要不斷地更換冷水。起初流出的酒液酒精度較低,待第一鍋冷水變熱後,立即換一個甕承接,此後流出的酒液,度數較高,最後一鍋冷水變熱時,流出的酒液度數低、味薄。待大鍋內的醴漿被煮成酒糟時,酒也差不多出淨了,即可停火。而後,將濃淡酒液加以勾兌,就可兌出適口的熬酒了。可見,熬酒是一種蒸餾酒,色淡味醇,喝多了也會醉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