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土法造紙

  尤溪盛產毛竹,民間造紙始自宋代。造紙的主要原料就是毛竹、骨皮藤。毛竹要用立夏後5天即將開枝出葉的嫩毛竹。製作時,先將嫩毛竹砍成1.5米長的竹段,剖成片,將其浸入石灰水池漬60天左右,排去石灰水,再放入清水浸30—60天後,排去清水。這時,竹片已軟爛,將其裝進竹絲池踩爛後撈起,裝入紙槽,放上清水,加入由毛桃根、山蒼籽葉、苦藍葉搗汁配製而成的膠水,攪拌均勻,用紙簾(繃著竹簾的木框)漉張後,逐一鋪在榨紙床上壓去水分,再逐張揭起,糊上紙焙烤幹即成紙。用這種工藝生產的紙有粗紙(永利紙)、海紙、苦竹紙、數紙(明太紙)、大邊紙、長連紙、毛邊紙等。粗紙,麵粗質厚,是人們生活日常用紙和小商品包裝用紙,也是製作冥錢的紙;海紙,麵粗質薄,規格26cm×53cm,每200張為一刀,每10刀為一捆,是人們日常生活用紙;苦竹紙其原料為苦竹,色白質韌且細,宜於書寫,是文化專用紙,規格為47cm×24cm;數紙是在苦竹紙基礎上精製而成,色白質細,有韌性,是書寫記賬的專用紙,其規格同苦竹紙;大邊紙色白質優,是清末和民國前期的一種文化用紙,規格為76cm×54cm;毛邊紙色白質細,麵光滑,規格為136cm×61cm,200張為一刀。

  棉紙的原料和工藝不同於上述各種紙。主要原料是骨皮藤。製作時,先將骨皮藤放入水中浸24小時,再放入鐵鍋煮12小時,放入石碓碓24小時後,洗去雜質,將纖維析成若幹份,每份約l公斤,再放入石灰水浸5分鍾後煮24小時;而後,將其撈起踩爛,再煮6小時,放入清水漂洗8小時,再碓細後把纖維洗白,放入紙槽,加上水杉根水(每求紙加1.5公斤,每求1200張)拌勻,然後用紙簾漉張,晾幹即成。棉紙是製作紙傘和蠟紙的原料紙。洋中和中仙的棉紙是傳統名紙傘(閩清、水口、福州製造)的原料。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