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 鞭牛接春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首,亦稱打春、咬春、報春、拜春等。“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按公曆算都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農曆在臘月二十到正月十五之間。如2010年在臘月二十一,2011年在正月初二,2012年在正月十三,而2013年則在臘月二十四。尤溪自唐宋以來,就有立春鞭牛的習俗。明崇禎《尤溪縣誌》載:“立春之先一日,各坊鼓樂、扮劇,隨官吏、師生赴東門,迎土牛。次日晨,鞭所設土牛,細民競取其土屑,為得春。”

  鞭牛接春有一定的儀式。過了立冬,官府就預先叫人在縣城的東門外保安寺前(今尤溪一中大門口)塑造土牛和句芒神(既是掌管萬物萌生的春神,又是掌管一年凶煞吉祥的值歲神。“句”讀gōu)。立春的前一天下午,時任知縣就率領縣衙裏大小官員、衙役和縣學師生在鼓樂、儀仗的引導下,一同到東門外將土牛和句芒神迎接到衙門前的儀門(現賓館前榕樹下)。立春日清晨,鞭牛儀式開始。縣令身著官服,手執彩仗,麵向土牛念祈福祝文,而後繞牛一周,用彩仗擊打牛身三次,口中喊道:“一打風調雨順,二打國泰民安,三打五穀豐登。”之後,平民百姓圍了上去,用細棍或竹片鞭打牛身,直至把土牛打成土屑。兒童們則拍手唱起童謠:“一鞭鞭,鞭牛頭,風調雨順好年頭;二鞭鞭,鞭牛身,財氣福氣伴一生;三鞭鞭,鞭牛尾,健康長壽過百歲。”儀式結束,百姓們競相將細土包取回家,有的把土撒到自家地裏,有的把土培進院裏的樹木花草中,表示接到春、接到福了。

  清代末,鞭牛接春儀式逐漸停辦了。近年,在尤溪聯合鄉舉辦的開耕節中又重新采用了鞭牛接春的舊俗,儀式程序與過去大同小異,但加進不少趣味遊戲,如插秧比賽、踩軌耞比賽、鞭牛犁田比賽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