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馬車上的約定

  九十年前。

  一艘紅船上,一群滿懷理想的青年,慨然作出一個莊嚴的決定。

  從此,世界的東方升起了一輪金色朝陽,中華民族有了一盞指路明燈,它驅散了黑暗,它孕育著光明,它指引中國人民奮力跋涉,毅然前行。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麵貌就煥然一新了。”

  在黨的領導下,工人罷工、農民運動、武裝起義此起彼伏,一聲聲如春雷炸響,一次次似電光閃耀。

  在南昌,我們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在井岡山,我們擁有了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在瑞金,我們建立了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神州大地上,革命的火種被點燃,革命的浪潮洶湧而來。

  “革命理想高於天”。麵對反動派的圍追堵截,麵對敵人的瘋狂“圍剿”,革命者毫無畏懼,前仆後繼,像一股勢不可當的鋼鐵洪流滾滾向前。

  “在黑夜裏夢想著光”,這是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共產黨人的壯誌豪情。“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這是共產黨人的執著信念。

  在他們的眼裏,最嚴峻的形勢也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最強大的敵人不過是“紙老虎”。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因為“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共產黨人心中的那一團火焰,染紅了大江南北。

  一個民族的命運,因此被改變。

  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

  誰為時代的偉大目標服務,並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為人類兄弟而進行的鬥爭,誰才是不朽……--[俄國]涅克拉索夫

  1920年1月中旬,在北京通往天津的土路上,緩緩行駛著一輛帶篷的馬車。車上坐著兩位乘客。一位約30歲模樣,一身皮袍衣,手提包裏裝著賬本,看上去很像年前去收債的賬房先生。另一位靠裏坐著,約40歲,袍子外套著一件棉背心,一頂氈帽低低地壓在頭上,看上去像個土財主。

  普通的馬車,在偏僻荒涼的土路上走著,顯得那麽不起眼,車裏坐著的,卻是中國共產黨創始時期的兩位重要人物,被人們稱為“北李南陳,兩大星辰”的李大釗和陳獨秀。當時,陳獨秀被北京軍閥政府軟禁在家,於是決定南下上海繼續領導革命。因陳獨秀不會北方話,又受警探監控,為了擺脫警察的追捕,李大釗不顧個人安危,決定親自護送陳獨秀到天津。

  馬車沿小路直奔天津碼頭。李大釗在路上一麵趕車,一麵與陳獨秀商議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大問題。“我著手在北京建黨的準備,你在上海做建黨的準備,你看怎麽樣?”李大釗說話滿口京腔,沉穩有力。陳獨秀深表讚同地點了點頭。“那麽黨的名稱,是叫社會黨還是叫共產黨呢?”陳獨秀一時拿不定主意,遂征求李大釗的意見。李大釗非常明確地回答:“叫共產黨。”接著,他倆深入地探討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任務,研究黨綱應該怎麽寫、包括什麽內容,並商量著今後如何聯係、如何行動等。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第一篇,就這樣在京津路上的馬車中寫成,留下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一段曆史佳話。

  從此,南方的陳獨秀以上海、廣州為中心,北方的李大釗以北京為中心,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而積極工作。在李大釗、陳獨秀等啟蒙者的努力下,馬克思主義這個源於遙遠國度的學說,終於跳出書本,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雖然陳獨秀和李大釗都沒有出席黨的“一大”,但他們都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

  “點評”李大釗和陳獨秀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無限忠誠,以及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永遠是革命者的光輝典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