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港人風水文化觀念的傳譯機製

  “擇吉避凶”本質上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意識指向和調解人與現實緊張關係的行為選擇,但它在風水文化觀念的概念和功能設置裏又衍生出自身獨特的屬性。“吉”是一種吉利、吉祥、平安的預期效果或事態趨向,風水文化觀念裏的“吉”預設風水文化實踐過程可以支配“超自然”的力量,化解一切偶然的不利條件和凶險因素,成就一種“必然”的吉利發展狀態。“不論已經昌明的或尚屬原始的科學,它並不能完全支配機遇,消滅意外,及預測自然事變中偶然的遭遇。它亦不能使人類的工作都適合於實際的需要及得到可靠的成效。”受限於目前主觀的認識能力與客觀的實踐條件,人們對尚不可知的區域、在不利的狀態或危險環境下,往往存在彷徨和不安心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及,“安全需求是僅次於生理需求的一種基本需求,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有保障個人身心安全、維持心理秩序穩定、免受疾病的侵擾、遠離焦慮和混亂的折磨等需要。人們對這些需求要比諸如自尊、自我實現等高級需求更偏執、更迫切”。但當現實條件難以滿足這些安全需求的時候,人們往往基於“超自然”的交感想象,從現實生活以外的烏托邦世界裏尋求擺脫異己束縛的力量。

  “超自然”交感是人類認識某個階段對超越科學常規和可知範圍的一種交互式感知嚐試,交感建立在已知世界與未知世界相似性的相互投射、作用的關係中。風水文化觀念的“超自然”交感的方向不局限於客觀事物的本相及其自身邏輯關係的顯相,而介於具體的生活世界和抽象的通感世界的過渡區域;以情感、本能、幻想、直覺等非理性因素尋求、搭建溝通人們與未知領域的橋梁,並設定人們能夠接收、得到神秘力量的“幫助”。風水文化觀念靠非邏輯形式和神秘力量的誘導,使得“超自然”交感行為對現實與未知世界的認識、交接、超越的過程中抽離理性認識鏈條,陷入不可知的深淵。

  那麽在已知世界裏,港人風水文化實踐的傳譯機製如何運作?我們從客觀世界出發試探其運作機理。風水文化實踐的基點是構造一種脫離客觀世界的超自然存在,以抽象、分離的象征符號、文化符碼、神秘力量而獨立“駐紮”在港人觀念體係。這種存在雖然不是以有形實體邏輯運行,但其存在形態與生活世界緊密聯係,是以現實世俗生活為載體、社會文化圖譜為模版、內部精神世界秩序為指向建構虛擬存在,港人的文化習慣、生活經驗、情感記憶等直接或間接成為這個虛擬存在與客觀存在信息溝通的介質。當港人主體感知自己精神狀態與周圍環境不協調;對未來不可預知的事物感覺難以把握;對現在或將來的狀況預測可能處於風險境地,即變化客體向主體釋放調整信號的時候,港人風水文化觀念所預設的“吉利”特性借助自身構建的運轉係統進行功利目的表達和價值意義轉譯,向港人意識層傳遞、釋放積極的預期性信號。在風水文化觀念的“吉祥”力量誘導下,事態潛在的希望信號悄無聲息地轉移或分流港人現實世界的壓力和注意力,緩和港人的精神狀況與經濟社會環境的張力。但在主觀體驗上,港人感覺這是風水文化實踐的“神秘”力量改變了自己的不利境遇,使得內心秩序複歸常態。

  我們從風水文化觀念的特征、功能和預期效果來看,港人風水文化實踐具有約定俗成的操作流程、較為理論化的知識邏輯、神秘化的預期效果,其最終歸屬是為香港現實生活的主體服務。風水文化觀念在其功能表達和行為外化中構造了一個自我實現預言的理想圖式,在世俗生活經驗與傳統文化習俗體驗中滲透到港人的潛意識裏,形成直覺認同。港人在現實商業實踐活動中自覺或不自覺按照風水文化觀念所解讀和期望的方向展開“自我兌現”的行動。當實踐成果沒有達到預期,港人傾向把責任轉移到個人運氣或能力上。這種行為選擇深受風水文化神秘色彩所模塑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敬畏心態影響,同時又是風水文化宿命論所提供的因果關係闡述機製和運程變化再解說邏輯使然。在風水文化觀話語體係裏,“命中注定”與“時來運轉”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會伴隨著時間與空間的切換、演變而發生相互轉化,而推動這種互動過程的力量是風水文化實踐所產生的“神秘”力量。盡管這種邏輯轉譯技巧具有明顯唯心主義色彩,但卻為港人在不利處境時提供了精神安撫、激勵、動力的平台。當實踐成果達到或超出預期,則更加深化港人對風水文化觀念的認同意識和依賴心理,形成反複循環的風水文化實踐軌跡。

  由上麵分析可知,推動港人預期行動的重要動力實際是情感、意誌、信仰、靈感等非理性因素所產生的調節和控製作用,港人風水文化觀念的“超自然”力量隻是嫁接在非理性因素裏進行誘導、激發功能的外衣;而背後的根本推力是現實的、客觀的物質力量及其關係,即是風水文化實踐過程中的價值觀念傳遞和成功意義追索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精神力量發生了物質性轉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