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玩牌

  自古以來,吉安民間有以玩牌為娛樂的活動。古代以骨牌為主,始於何時難以考證,流傳至今。清代後期,鄉村婦女玩博戲屬牌類性質。民國時期以來,以撲克紙牌為主,麻將次之。

  古代的牌子是由牛骨做成的,所以叫骨牌。後來,有人為了講排場,便用象牙做牌,因而叫牙牌。文獻最早記載玩骨牌在宋宣宗時期,由骰子演變而來。骨牌的玩法很多,吉安民間的骨牌大多數是用木板做成的,象牙牌不多見。骨牌一共有32塊,每塊以淺圓孔點表示。一副骨牌裏有11種牌麵是成對的,共22塊,其餘為10塊單牌。成對的牌有個專門術語叫文牌,單牌叫武牌。玩牌為四人,32塊牌分為宮點玄三種類型。玩骨牌離不開骰子,骰子兩顆,每顆六麵,都有點數,民間用碗或用碟子來擲骰子,骰子滾動後停下來,麵上有數字,以此來確定坐莊,坐莊摸牌。輸方有權再擲骰子,指定任何摸牌方法。

  骨牌與麻將的性質相同,麻將應當是骨牌的派生物,玩法也相似,應該說,都是骰子的產物。麻將108張,骨牌32張,在舊時民間,玩骨牌的多於玩麻將。

  當今,民間娛樂中,打麻將和打撲克最流行。撲克牌的玩法最多,一副撲克54張牌,吉安民間常見的玩法是爭上遊、接長龍、拖拉機、炒地皮、鬥地主、炸彈等,五花八門,花樣翻新。

  不論什麽時代,玩牌幾乎是賭博的代名詞,從民間習俗看,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有一點可以肯定,娛樂性是玩牌的主流,因此,當今把玩牌歸入體育活動項目。

  民國以前,吉安流行打花會,又叫花會、常家賭等,打花會以古人像下配以牌九牌的挖花圖案而得名。大約在清代道光年間,浙江項岩地區流行,後傳至廣東、福建、江西、江蘇等地。

  參與花會賭博者以婦女為多,是一種具有迷信色彩的博戲。共有36位古人名字,有皇帝、宰相、將軍、狀元、公主、乞丐、和尚、道士、儒生等,且與馬、蝶、蛇、魚、鱉等動物一一對應,共為36簽,總名“花會”。參賭人任意選其中一個人名投買,如果押中,可獲賭注30倍的彩金;未押中,賭注全歸賭頭(莊家)統吃。參賭人也可同時投買二人、三人,若投買二人中了其中一人,可獲15倍彩金,依此類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