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遊戲

  民間遊戲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以消遣休閑、調劑身心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活動。民間遊戲娛樂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簡單易行、比較隨意的遊戲,因時因地、自由靈活的嬉耍;有規則嚴格、技藝精巧的競技;還有配合歲時節令而進行的各種表演等。

  民間遊戲娛樂活動有的起源於原始的神靈崇拜,如舞龍;有的起源於巫術,如江南水鄉的“劃龍船”,最早是源於“競渡禳災”的信仰;有的起源於兵事,如棋類遊戲;有的起源於勞動,如投擲、射箭與狩獵有關,南方的秧歌舞、采茶舞也是農耕生產勞動的模擬。

  民間遊戲娛樂範圍廣泛,種類繁多。我們隻從民間遊戲、民間競技、民間雜耍這三方麵來看吉安的遊戲娛樂民俗。

  一、民間遊戲

  民間遊戲是以嬉戲、消遣為主的娛樂活動,是最常見、最簡便易行的,是民間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吉安的民間遊戲主要有助興遊戲、體能遊戲、智能遊戲和博弈娛樂等。

  助興遊戲其主要目的在於為人們助興,多在節日聚會和飲宴時進行,其方式和目的明顯有別於其他遊戲,如劃拳、剪刀錘子布、擊鼓傳花等。

  體能遊戲是民間遊戲中常見的項目,沒有嚴格的規則和時間限製,注重的是遊戲中的娛樂,以動作見長,一般在庭院和戶外進行,目的是鍛煉發展少年兒童的身體素質。如少年兒童玩的捉迷藏、老鷹抓小雞、跳房子、跳皮筋、炒黃豆、打陀螺、滾鐵環、打彈子、抓沙包、抬花轎、踢毽子、跳繩、搶地盤等。

  捉迷藏活動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屋內屋外。幾個小孩相聚一起,通過錘剪包確定誰扮“瞎子”,其他小孩藏起來,在規定的時間內,“瞎子”要把所有的人找出來。夜晚村中玩迷藏,範圍大,塘溝蛇蟲會帶來一定危害,但玩迷藏者還是樂此不疲。

  跳房子,是一種考驗體能平衡的活動。在空地上畫上房子的樣子,還有樓梯樣子,跳房子有連續的單腿跳,有越格子的用力跑,有雙腿越格跳,難度最大的是用踢格中的小石塊,按規定一間房一間房經過,有的房子被對方占領,踢小石塊時要穿越被占房間而到自己想占領的房間,踢的力度要把握好,就靠平衡控製能力。

  炒黃豆。炒黃豆的遊戲在五六歲的兒童中比較流行。兩個兒童相對站立手拉手,左右搖動,同時念兒歌:“炒、炒、炒黃豆,炒得黃豆翻跟頭。”或念:“翻餅、烙餅,油炸餡餅。”念完後立即高舉一手,兩人的頭向裏鑽,同時轉體360度(轉體時要鑽過舉起的手,相背時兩手高低交換)。繼續念兒歌,動作還原。這種遊戲鍛煉的是小孩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體能遊戲還有多種,這裏不一一詳述。

  智能遊戲形式多樣,是以訓練開發人們(主要對象是少年兒童)的智力為目的的遊戲娛樂活動。吉安民間的這種遊戲活動主要有猜謎語、繞口令、識數歌謠、折紙、剪紙、拚七巧板、套九連環、藏物找物等。這類遊戲小型、靈活,富有趣味性,一般說來,對培養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數字計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有所幫助。如繞口令有“隔壁婆婆摽包子”之類,用方言講,重複不了兩遍就會出錯。

  二、民間競技

  民間競技是一種以競賽體力、技巧、技藝為內容的娛樂活動。爭強鬥勝是民間競技的根本特性。它有偏重於力量型、偏重於技巧型、偏重於技藝型三大類別。民間競技項目數量眾多,範圍廣泛,與百姓生活文化密切相關,是我國民俗文化中光彩耀目的一部分。

  吉安民間偏重於力量型的競技項目主要有武術、賽龍舟、爬竿等。幾千年來,武術一直在民間默默地流傳,在遼闊的土地上頑強地生長。土生土長的中國武術,是中國人民在生存鬥爭中創造出來的,帶有質樸無華的原始風貌和濃鬱的鄉土氣息。民間武術曆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隻在民間師傅那裏口授身傳,隻在街頭、廟會上表演。武術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進入軍隊,成為軍旅武術;進入學院,出現學院派武術;進入賽場,成為競技武術。現代社會,武術這一中國傳統文化,正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趨勢。武術已經從農村走入城市,從鄉野邁入殿堂,從中國走向世界。

  然而,最豐富多彩、最富有活力、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武術。民間武術講究武德,都有師承關係,一是家族傳承,一是外人起轉。學武主要是防身強體,有武藝的人如果憑此欺人霸事,會被人所不齒。吉安民間非常崇尚武德,往往習武者兼學醫藥,為人治病。民間稱有武功者為老座,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名或數名。老座要精通拳、腿、棍、槍等各路功夫,要有擒拿格鬥的實戰技術。

  江西龍舟競渡,曆史悠久,世代相傳,是全省城鄉人民喜聞樂見的一項傳統競技項目。吉安萬安縣北部的百嘉鎮和韶口鄉隔贛江相望,每年端午節期間,從初一至初五,百嘉鎮和韶口鄉都會舉行龍舟比賽。千百年來,百嘉人和韶口人將賽龍舟當成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兩艘龍舟分公母,百嘉的紅色龍舟,是母龍;韶口的黃色龍舟,是公龍。按照習俗,每天公龍要先去母龍家。兩艘龍舟長約10餘米,每艘船上有18人,其中,打旗指揮1人,鼓手1人,鑼手1人,掌舵1人,劃手14人。靠近百嘉和韶口的江麵上分別有兩個航向標,各插有一麵紅旗,龍舟需要橫渡贛江,先拿到紅旗的為勝者。據了解,從起點到終點大概有500米。土銃和鞭炮一響,精壯的莊稼漢子便用結實的臂膀掄起船槳,整齊劃一的動作在水麵劃出了一道道漂亮的弧線,一公一母兩條平時被大家敬若神靈的龍舟也變得鮮活起來,在浩瀚秀美的贛江上飛舞狂奔,刹那間,客船上、贛江兩岸,吆喝聲、加油聲此起彼伏,場麵異常熱鬧,平時冷冷清清的渡口一時間匯成了歡樂的海洋。除萬安縣外,吉水縣也有賽龍舟的習俗。宋元時期,吉安城的龍舟競渡在白鷺洲舉行。元初,劉辰翁《酹江月》詞有記載,詞序雲:“五日和尹存吾,時北人競鷺洲渡。”詞雲:“棹歌齊發,江雲暮吹得湘愁成雨。”

  泰和拖旱船。樟塘鍾埠村,舊時的農曆二月十六日廟會,有拖旱龍船活動。用木料雕刻成龍頭和龍尾,兩邊各用一根粗麻繩將頭尾連接起來。龍頭龍尾各坐一男青年,表演時挑選年輕力壯的人在龍頭與龍尾之間,緊握兩邊麻繩。聽到號令後,在鑼鼓聲和爆竹聲中,使勁地推著龍頭,拖著龍尾,有節奏地高喊:“劃船,劃船!”不管遇到田坎還是山坡,都不改道,一直要拖回起點地才終止。是一項很有趣的旱地競舟的娛樂活動。

  爬竿又稱拔高,是一種身體附著於長竿向上攀援的中國民間體育活動。爬竿起源很早。漢代張衡於《西京賦》中所言“都盧尋橦”,即爬竿,亦稱緣竿。《文獻通考》卷147載:“緣橦之技眾矣。漢武帝時謂之都盧。都盧,國名,其人體輕而善緣也。”此書還載有數十種爬竿的花樣,並說“雖各有異,要之同為緣橦之戲也,唐曰竿木,今曰上竿,蓋古今異名而同實也”。現今一般的爬法是手握垂直而立的竹竿或木竿伸屈肢體而上,或用雙腿夾竿,或用腳掌蹬竿,手腳協調配合,臂力較強者可兩腳懸空,隻用雙手攀援。特別長的竿,可數人同時爬,亦可立若幹根竹竿比賽,以最先到達頂端者為勝。

  偏重於技巧型的競技項目主要有跳繩、跳皮筋、踢毽子、蕩秋千等。跳繩有一人跳、雙人跳、多人同跳等形式,技法有前甩、後甩、前交叉、後交叉、雙腳跳、單腳跳、“邁門坎”、“麻花陣”、“跳跑”、“蹲跳”等,是突顯各種跳躍技巧。

  偏重於技藝型的競技項目主要有民間簡易棋類和棋具製作精致、規則嚴格的象棋、軍棋、圍棋等。民間簡易棋類形式簡單,就地取材。每當勞動閑暇,在田間地頭、村旁樹下,席地而坐,隨手畫出棋盤,用石子、土塊、火柴等作棋子,如有一種簡易的棋叫“三筆直”,在地上畫格子,兩人對角,以先占領對方底線為贏。鄉村老少利用這些簡易的棋子即時來上幾個回合,借以自娛自樂。象棋、圍棋等競技娛樂性強,雅俗共賞,在吉安平民百姓中也不乏棋藝高手。民俗中有“觀棋不語真君子”之說。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