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諺語

  民間諺語的形式短小,形象生動,它包含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生產知識,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教育意義。諺語的內容在生活中無處不有,無事不有,本書把有關生產知識的諺語放在生產習俗中,如農業諺語,林業諺語等。本節隻對吉安民間生活生產方麵的諺語作一個大致的輯錄。

  一、農諺

  農諺是農民的生產活動的總結,是農作的經驗之談。農諺流傳的曆史久遠,代代口傳,至清末,已有百年書麵記載的曆史。農諺靠口頭傳授,世代相傳,不斷豐富,對農業生產起到很好的參謀作用,久而久之,它成為一個區域大家共同遵守的民風俗規,而這種諺語既通俗易懂,畫龍點睛,還有警示告誡意義。

  能和人家比種田,不和人家比過年。

  冬雪是米,春雪是水。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油菜不割草,一世窮到老。

  晚禾不過秋,過秋一半收。

  穀雨種甘蔗,立夏種棉花。

  芒種芝麻夏至豆,秋分種麥正時候。

  穀雨不雨,送田還主。

  金筐銀筐,不如糞筐。

  早稻落地起,晚稻插到底。

  二月十二一把傘,今年棉花一半瓣。

  清明要明,穀雨要淋。

  蠢作田,勤換種。

  芽長一粒米,下泥最適宜。

  修塘如修倉,囤水如囤糧。

  作田無巧,三年兩調。

  插秧不插過夜秧,吃飯不吃洗飯湯。

  正月豬滾漿,一定要爛秧。

  讀書怕考,作田怕草。

  蒔田蒔到小滿,不如給人打杆。

  芒種忙忙栽,夏至不分秧。

  穀雨種芋,一兜一樹。

  小滿小滿,芒種不管。

  穀雨前,好種棉;穀雨後,好種豆。

  三月初三晴,擔秧蒔禾坪;三月初三雨,搞斷車拐軸。

  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

  早禾難出易得黃,晚禾易出難得黃。

  有收無收在於種,收多收少在於管。

  栽禾看秧,娶媳看娘。

  麥怕清明雨,禾怕寒露風。

  四月不搖扇,早禾看得見。

  夏至種芝麻,頭頂一蓬花;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處暑過一工(天),蕃薯吊鈴鍾。

  秋天劃破皮,賽過春天犁三犁。犁田過年,賽過糞壅。

  冬田犁得早,爛泥又死草。

  水深秧鑽頭,水淺秧紮根。

  串灌漫灌,丟掉一半。

  稻要好,田要烤。

  早禾不怕火燒天,晚禾不怕雨來淹。

  棉怕蛉蟲,稻怕瘟。

  見秈一個月,齊秈十八天。

  五月五,禾花吐;六月六,望米出;七月七,吃新米。

  早稻抽穗看龍舟,晚稻抽穗看中秋。

  麥到芒種,禾到立秋。

  霜降不割禾,一夜丟一籮。

  禾秈勾頭三碗水。

  作田不下本,割起禾來哼(歎氣)。

  二、林諺

  植樹不護林,等於白勞神。

  栽鬆栽柏,不等春曉得。

  木梓不鏟草,一世苦到老。

  千棕萬桐,一世不窮。

  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當年就見錢。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春夏不鏟油茶山,秋收要少若幹擔。

  七鏟金,八鏟銀。

  清明插杉,根根過尺;穀雨插杉,根根蟲吃。

  陽山木梓陰山杉;柳樹淹死不上山,鬆樹旱死不下水。

  當陽油茶背陽杉,鬆樹嶺上柳樹窪。

  栽棕墊片瓦,三年有棕剮。

  栽樟雨水始,晚不過春分。

  不怕六月六日雨,就怕七月七日風(指木梓)。

  頭茶不摘,二茶不發。

  竹筍不怕千斤石,就怕牛腳爪。

  早摘三天是寶,遲摘三天是草(茶)。

  七月長球,八月長油(油菜)。

  三年農,五年桐,七年茶子滿山紅。

  三年椽材六年柱,九年便成棟梁材(杉木)。

  三、飼養諺語

  好馬不停蹄,好牛不停犁。

  老牛過冬,就怕西北風。

  養豬無巧,欄幹食飽。

  雞不入籠陰雨來。

  雞曬腳,幹索索。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狗不嫌主窮,兒子不嫌母醜。

  倒毛鴨子,順毛雞。

  狗褪毛,選褪腿,發大水;先褪頭,主人愁。

  上看一張皮,下看四隻蹄。前看胸膛鼓,後看P股齊。(相牛)

  買牛最怕倒梳頭,十人見了九人愁。

  養豬不賺錢,回頭望望田。

  貓三狗四豬五羊六,兔子月月產一窩。(家畜懷胎)

  欄裏蝕豬不要緊,砧板上失一塊肉嗷嗷叫。

  孵雞婆,攬崽帶。

  人窮誌短,馬瘦毛長。

  兔子不吃窩邊草。

  憨狗好守羊。

  農戶人家三隻寶,雞啼狗叫小孩鬧。

  狗急跳牆,雞急起飛。

  四、氣候諺語

  天翻紅,雨蒙蒙。

  天翻黃,雨滿塘。

  立夏晴,擔秧蒔草坪。

  立夏雨,蝦公魚兒幹斷嘴。

  立冬晴,一冬晴。

  立冬雨,蓑衣鬥笠莫掛起。

  春霧晴,夏霧雨,冬霧日頭曬死鬼。

  雲往東,雨落空;雲往西,穿蓑衣;雲向北,一陣黑;雲向南,雨潺潺。

  伏發北(風),當夜得(雨);秋發北,曬死簕。

  雷打秋,光溜溜;雷打冬,十隻牛欄九隻空。

  久晴必有久雨。

  東虹日頭西虹雨。

  重陽無雨百日晴。

  月光生毛,大水進灶。

  今晚滿天星,明日大天晴。

  早紅雨淋淋,晚紅大天晴。

  芒種火燒天,夏至雨漣漣。

  雲遮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日環田中水,月環田中幹。

  四、六不開天,開天晴不穩。

  十月十交霜,有穀冇倉裝。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天上魚鱗斑,明朝曬穀不用翻。

  冬至不過不寒,夏至不過不熱。

  早上落雨拾幹柴,飯後落雨打草鞋。

  初三落雨十三晴,十三落雨沒路行。

  今冬降得三斤霜,來年狗都不吃糠。

  烏雲攔東,不是雨就是風。

  春無三日晴,夏無三日雨。

  雷打驚蟄前,高山好種田。

  清明要晴,穀雨要雨。

  穀雨落一點,高高低低都有撿。

  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三月三,脫掉長衫換短衫。

  冷不過春頭,熱不過七頭。

  離春交夏,七天八夜(下雨)。

  春南(風)雨咚咚,夏南(風)一場空。秋南(風)雨淋淋,冬南(風)天不晴。

  天上起了野雞斑,曬穀不用翻。

  煙不出屋,老天要哭。

  久晴夜風雨,久雨夜風晴。

  小寒大寒,滴水成團。

  吃過端午粽,被服上屋棟。

  端午落雨是豐年,立秋無雨收一半。

  二四八月亂穿衣。

  蜜蜂出窩,有雨不多。

  草木灰結塊,天氣要變怪。

  日落胭脂紅,半夜起來搭雨篷。

  小暑南風十八天,大暑南風幹破天。

  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幹到底。

  春刮東風雨綿綿,夏刮東風絕水源。

  秋刮東風幹死禾,冬刮東風雪滿天。

  正月初一打了霜,一擔種穀一擔秧。

  十月無霜,碓下無糠。

  晨時雷,午時雨;午時雷,頃刻雨。

  正月十五雨,春季田頭旱。正月十九陰,陰陰沉沉到清明。

  正月二十陰,二月雨淋淋。

  壞了三月三,半月不得幹。

  四月八,無事不到江邊踏。五月壬子破,大水翻山過。

  五月二十落一點,高高低低都有撿。

  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七月半無雨,十月半無霜。

  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

  八月初八晴,八個月無水過田塍。

  十月初一初二烏,正月雨水滿地鋪。

  十月十六晴,雨水盡將止。十月十六陰,柴要貴過米。

  未過驚蟄先鳴雷,四十五日半陰天。

  白露無雨,百日無霜。

  風後暖,雪後寒。

  五、生活諺語

  若要好,問三老。

  家有千萬,餐粥餐飯。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團箕曬穀,教崽讀書。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小時偷針,大了偷金。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瓜田李下,自避嫌疑。

  話多不甜,糊多不粘。

  小孔不補,大來吃苦。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

  人怕放蕩,鐵怕落爐。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樹靠根牢,人靠心好。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千事萬事,吃是大事。

  豬油炒菜,各人所愛。

  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早酒早煙,少活十年。

  前人栽樹,後人遮陰。

  地要綠裝,人要衣裝。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菜沒鹽無味,話沒理無力。

  山高有攀頭,路遠有奔頭。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人怕眾人嫌,肉怕眾人鉗。

  壇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勸人終有益,挑唆害無窮。

  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隻狼。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為。

  世情看冷暖,人麵逐高低。

  人多智謀廣,柴多火焰旺。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問津不施禮,多走二十裏。

  貨好不怕選,人好不怕貶。

  細想出智謀,細嚼出滋味。

  歲寒知鬆柏,患難見交情。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心正不怕邪,路正不怕鬼。

  學識就怕淺,為人就怕懶。

  兒不嫌娘醜,狗不嫌主窮。

  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

  扇扇不如自來風,耕田不如親老公。

  不吞珍珠瑪瑙,不怕開腸破肚。

  好男不用公爺田,好女不用嫁時衣。

  草怕寒露風,人怕老來窮。

  算命若有靈,世上無窮人。

  行船靠掌舵,當家靠節約。

  一天省一把(米),十年買匹馬。

  一天省一兩,十年拿倉裝。

  出門不彎腰,進門無柴燒。

  三個臭皮匠,當個諸葛亮。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少壯不找錢,老來不堪言。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沒有大糞臭,哪來五穀香。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有理不在年高,無理不怕會說。

  真金不怕火燒,真理不怕雄辯。

  刀不磨會生鏽,人不學會落後。

  辛苦錢萬萬年,冤枉錢好眼前。

  不會精打細算,枉有家財萬貫。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出籠的鳥難回,出口的話難收。

  人心堅石山穿,人心齊泰山移。

  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強中還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

  入山不怕傷人虎,隻怕人心兩麵刀。

  鳥惜羽毛虎惜皮,為人處世惜臉皮。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不會燒香得罪神,不會說話得罪人。

  打架不能勸一邊,看人不能看一麵。

  美言美語受人敬,惡言惡語傷人心。

  不怕衣服有補釘,隻怕心靈有汙穢。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好男不爭分家產,好女不爭嫁時衣。

  莫學燈籠千隻眼,隻學蠟燭一條心。

  鋼要放在刀口上,錢要用在正路上。

  隻有勤來沒有儉,好比有針沒有線。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

  要想冬天不借債,家家都要曬幹菜。

  豐年要當歉年過,碰上災荒不挨餓。

  堂前椅子輪著坐,媳婦也要做婆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細水長流年年有,大吃大喝不長久。

  兒孫自有兒孫路,莫為兒孫作馬牛。

  一人難順百人意,一牆難擋八麵風。

  十個賭錢九個輸,哪個賭錢有好處。

  吃不窮,穿不窮,不會劃算一世窮。

  男也懶,女也懶,下雨落雪翻白眼。

  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還嫌少。

  一天省下個蘿卜頭,一年能買頭大牯牛。

  靠山山會倒,靠娘娘會老,靠哥哥有嫂嫂,還是全靠自己好。

  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路不走不熟,功不到不成。

  不到八十八,莫笑人家聾和瞎;不到九十九,莫笑人家窮和有。

  做事不要太過分,免得人家來發恨;結怨不要太結深,免得遺患與兒孫。

  共牛瘦,共屋漏。

  有錢莫吃蔗,口口吐地下;有錢莫吸煙,口口飛上天。

  蛇要花子捉,馬要相公騎。

  崽好還要媳婦好,女好還要姑丈好。

  吃了人家的口軟,拿了人家的手軟。

  先苦後甜,好似過年。

  人背時,鹽生蛆。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人難滿百人意。

  大雞上灶,小雞看樣;豬婆行壞路,豬仔循腳步。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出門觀天色,進門觀臉色。

  吵口留根線,日後好相見。

  崽像娘,賺錢王;女像爹,不愁吃。

  打斷骨頭連著筋。

  姐妹親,痛肝心;爹娘親,兩樣心。

  上了一次當,學了一次乖。

  舌長事多,夜長夢多。

  酒桌無大小,賭桌無親疏。

  死要麵子活受罪。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心直口快,惹人責怪。

  老人不講古,後人冇有譜。

  婊子無情,賊人無義。

  窮怕來客,富怕來賊。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開店容易守店難。

  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鼓要打到點上,笛要吹到眼上。

  蒼蠅不叮無縫蛋。

  人有人路,蛇有蛇路,蛤蟆冇路也要蹦三步。

  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生要搖籃,死要棺材。

  老婆是人家的好,崽女是自家的好。

  天晴門前過,落雨喊姑婆。

  外裏外行,吃包子流糖。

  六、行業諺語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爐火不旺不出鋼,不懂行業難經商。

  敲鑼賣糖,各管各行;打銅賣鐵,各管各業。

  生意做獨市,買賣搶先頭。

  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

  行時生意不去搶,背時生意不要丟。

  一堂二灶三墩板。

  要想多賣錢,就得貨色全。

  生意不成仁義在。

  繩捆三道緊,帳算三遍清。

  家有千金,學藝防身。

  技藝技竅,一講就了。

  生意怕跌,手藝怕歇。

  三步留一步,免得徒弟打師傅。

  教好徒弟,餓死師傅。

  一行服一家,窯匠師傅吃北瓜。

  買賣爭毫厘,仁義送匹馬。

  慈不得掌兵,義不能主財。

  不怕千人看,就怕一人曉。

  賣灰麵的見不得賣石灰的。

  得罪老板,P股起眼。

  人不好爛三行,剃頭、補鞋、縫衣裳。

  長腳挑擔,短腳賺錢。

  長子好過河,矮好插秧。

  長子好過江,矮子好扛喪。

  蒸酒作豆腐,充不得老師傅。

  價跌可大收,價漲盡快丟。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經商要知商,開店要懂行。

  船不辭港,客不辭商。

  打鐵冇樣,邊打邊像。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百般生意百般難,討米容易打狗難。

  要想活,一針(閹豬)三補三打鐵。

  徒弟徒弟,三年奴隸。

  木匠進門三日燒,泥匠進門三日挑,篾匠進門亂糟糟。

  豆腐三分錢,深更夜不眠。

  屠夫賣肉,起眼看人。

  藝多不壓身。

  識得半邊蓮,可與蛇共眠。

  若要富,磨豆腐,若要發,作棉花。

  鐵匠怕長,木匠怕短。

  蓑衣大不過鬥笠。

  若要畜牲錢,要跟畜牲眠。

  買賣爭毫,仁義送匹馬。

  不怕千人看,就怕一人曉。

  技藝技巧,一講就了。

  爐火不旺不出鋼,不懂行業難經商。

  繩捆三道緊,帳算三遍清。

  生意做獨食市,買賣搶先頭。

  一堂二灶三墩板。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