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巫術活動

  巫術是原始社會信仰的起源,後來受天文、醫術、宗教的影響,形成一種以祈求鬼神來安心或治病為主的活動。但是宗教活動與巫術活動有很大的區別。

  佛教在西漢時由印度傳入,主要是宣傳“眾生平等”“因果報應”思想,主張人類消極忍受一切苦難,一心為善。道教則是東漢張天師發起,主張修煉。佛教道教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主事,那就是做道場。為亡者超度,叫做香火,時間短的一早一夜,長的四十九天。道教中有為人求保平安的,如安香火,發文書,為孕婦鎮水,這一類稱小法事。為一村一族保求平安叫建醮,或稱打太平醮,多名道士在祠堂或萬壽宮設香案,唱經文,配合鑼鼓喇叭,簫笙之聲,表演油火掃蕩,抓蟒龍,接界,拜懺等活動,這些稱作大法事。

  不論是小法事,還是大法事,在民間各地又演化出許多神秘活動,與佛道無不相關。比如青原區東固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萬壽宮中打過一次萬緣醮。打萬緣醮要延請僧、道,確定功課範圍,擇日起壇。據傳當時曾延請了本地著名的和尚、道士共幾十個人,做了“七七”49天香火。主要的功課有:打陽醮、禁壇、結界、拜陰文書、頒社赦罪、遊城破獄、進詞利陰、轉經渡橋、貢表陳情、誦經拜職、行香謁廟、流燈渡沉、請車過案、度孤往生、焰口生孤、拜陽文書、勇天布告、上表保安、進章求福、獻花硬骨頭貢、誦經解厄、禮職消罪、燃玉皇燈赦罪、燃北鬥燈保長生(延年益壽)、燃消魔燈(殮邪威魔)、坊神加職、升營練兵、收兵塞洞等。以此超度境內所有的孤魂野鬼,讓其脫離苦海,不再為害地方。

  當萬緣即將起壇時,香首們整天跟在僧、道的背後,代表五坊各家各戶進香禮拜、敬神祈福。為加強“萬緣”醮鎮妖壓邪的氣氛,壇內要雇請紙紮師傅製作“無常”、“焦麵”、“地保”、“觀音”等10多種紙人,這些紙人造型金剛怒目,一起擺放在壇場門口。

  選擇黃道吉日,鳴鑼擊鼓,燃香放爆,開科起壇。此後,萬壽宮裏,日日夜夜,燈火輝煌,鼓樂喧天,幾十名僧道咿咿唔唔的朗誦聲,與有板有眼的鼓樂聲相互應和。壇場的四壁則貼滿了紅紅綠綠、長短不一,內容多為改惡從善,行善祈福的條幅聯語;正殿上擺滿一層層、一排排的鬥插神牌;中堂還懸空掛滿了一幅幅人死後遊曆十殿的神書;有擱銅柱(燒得紅通通的鐵柱)的,有上刀山,下火海的,有柴打礱磨、甑蒸鍋煮、油煎火熬、挖眼割舌的,場景十分恐怖。還有來生六道轉輪圖,其中有人、牛、馬、羊、豬、狗、兔、雞、鵝、鴨、蛇……等。據僧、道家解釋,凡作惡多端,屢教不改者,來世就會變禽畜,累世不能轉為人身。

  當功課進行到一半以後,壇上要舉行遊神行香儀式,由全壇僧、道幾十名和十來位身穿長褂、頭戴禮帽、手托香盤的香首及敲鑼打鼓的樂師,加上那些手執彩旗,肩荷紙紮神畫的村民,一起排著長長的隊伍,沿著各個村寨,向坊神、社官、萬壽宮參神禮拜。每到一處,都要進行一場簡短的參拜儀式,僧、道念念有詞,又跪又拜,各位香首也跟著跪拜。

  插花走圖,鎮妖滅魔。當功課做到一定程序時,壇上僧道們要用石灰在地上畫出一幅偌大的圖畫,並在橫豎交叉的地方刻上一個圓圈,每個圓圈上點燃一盞清油燈。然後由一批僧道,頭紮紅彩布,腰係紅腰帶,腳穿草鞋,手執寶劍,分作兩隊,交叉走圖,以實現殄邪滅魔。

  超孤往生,流燈渡沉。在曆次兵荒馬亂中,曾有不少生靈死於非命,淪為孤魂或變為溺鬼,故醮會期間要超度他們早往生方。僧道們做這道課目時,要在大江大河中,散放一盞盞油紙燈,燈中插上蠟燭,一經點燃,隻見滿江滿河,燈光閃爍。以上的各種活動皆屬宗教活動,而巫術活動則大不一樣。

  據史料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吉安一帶巫術盛行,如厭勝、風角、望氣、占卜、相術等形式。厭勝是用念咒,傷害圖形偶像等辦法讓仇家受害;風角是通過觀察自然界中的風來占卜吉凶;望氣是根據雲氣以占吉凶,祈求神諭達到目的。劉義慶《幽明錄》記載東晉安成(今安福)一巫師跳神之事:“安開者,安成之俗巫也,善於幻術。”在江州刺史王凝之麵前表演,居然被迷惑住了。漢魏以後有種雞卜,源於古越人的崇鳥之俗,民間相信雞具有非凡魔力,可預卜凶兆。唐代的雞卜方法,用雞一狗一,生,祝願訖,即殺雞狗,煮熟悉又祭,獨取雞兩眼骨,上有孔裂,似人物形則吉,不足則凶。唐會昌二年(842)七月,賀憑出任永新縣令,友人李遠作《送賀著作憑出宰永新序》雲:永新“其俗信巫鬼,悲歌激烈,嗚嗚鼓角。雞卜以祈年,有屈宋之遺風焉”,可見唐代時永新的巫風很盛。

  宋淳熙末年,安福縣在春夏之際,疾疫爆發,有的一家死亡數口,當時縣官彭龜年指出:“此皆由巫覡之徒,欲假是以神其利已之術;而俗醫用藥多不得其當,往往不能起疾,則舉而歸之神,以逃其殺人之名。”(彭龜年《止堂集》卷一五《安福縣祭疫癘神文》)

  巫術的特點表現為超自然力量而達到為人祈禱、問吉凶、治病等目的。在吉安民間主要表現為扶乩、看花、走陰、出驚、喊魂、符咒等活動,至今仍流行著。

  扶乩,是傳統中求神降示的一種活動。由兩位未婚男或女扶持一草紮人形架,人形架有手,持筆在沙盤上寫字,人問吉凶,皆能回複,預示吉凶。吉安民間傳,扶乩是七仙女下凡,仙女自稱姓張,民間稱張小姐。20世紀70年代末光臨過吉安,張小姐自稱每60年來一次。70年代末的那一次,吉安鄉村中風行扶乩,每個村都曾活動過,用稻草紮成人形,紮出兩手,右手握筆,任何人提出疑問,張小姐都在沙盤上寫出來。稻草人由村中未婚男女扶持,隻扶住身子,寫字時,身子隨筆畫而動。許多男女自己文化水平很低,稻草人卻能寫出村中都沒有幾個人能認識的字。有問必答,決疑解難,使人難以相信。有人問能抽煙嗎?在沙盤上書寫能,人們給她點上煙,果然香煙時明時暗,有吸煙的樣子,煙頭至禾草時,居然如人吐煙頭,而禾草不被燒著。扶乩,好象是一種“超自然力”在控製人們的認識,至今民間仍信其有,而批駁者無有力根據。

  看花走陰,或稱看花,或稱走陰,是同一種活動的不同稱謂,在吉安民間流行的巫術中頗為突出。鄉村中活躍著一些花婆,她們自稱能做陽間通向陰間傳遞信息的使者,可與閻羅打交道。陽世間人委托她,可以見到委托人的陰間親人,可以對話,能確定陽世人為什麽不順,查找到不順的根源。有人生病,久治不愈,或家中遇到不測,人們會去找花婆看花。來人有相識的,有不認識的。花婆先拜一拜神,坐回自己的位置上,然後就會嗬欠連聲,謂之“上馬”。此間,她兩手甩個不停,雙腳抖動不止,說明她正在陰間裏到處行走,謂之“走陰”。接著,她模仿當事人已故親屬的聲音與當事人對話。當事人如需要訊問過去與未來的吉凶事,或是訊問家中有什麽人得罪某個鬼神,需要如何懺悔等,都可以從花婆的走陰中得到答複。走陰一般要二十分鍾左右,訊問畢,花婆又是一聲嗬欠,說明“下馬”了。據說花婆還可以帶晚上出生的人去陰間走一遭,跟死去的親人會麵。許多當事人認為,花婆模仿親人發出的聲音太像,且許多事隻有當事人知道,看花走陰因此得到民間認可,能大行其道。

  喊魂打鼓打銅鑼。傳統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在通常情況下,靈魂總是附在人的身上,片刻不離。如果遇到惡鬼,或者受到意外驚嚇,靈魂便會脫離開人的身體,吉安民間稱之為靈魂出殼,即指靈魂或被惡鬼攝走,或者失去依附而成遊魂,人就會生病,出現種種“魂不守舍”的症狀。遇到這種情況,就請來三個不同姓氏的老太婆,其中一個必須是病人的親人。於下午時刻,提著香燭爆竹、紙錢、三牲祭品,到十字路口去跪拜一番,以祭祀天地鬼神,並把病人的靈魂叫回來。帶上病人的衣服,在喊魂的地方用網裝上病人衣服撈三下。她們一路往回走,一路喊:“某某回來呀!”……將到門口時,家裏人便回答說:“回來了!”一唱一和,一直喊到病人身邊,將網中衣服替病人穿上,三個女人同時喊一句“三百歲”,喊魂活動結束。如果病人還不見好,就會說病人被鬼纏得脫不了身,要做“打鑼打鼓”了,加大招魂力度。

  打鼓打銅鑼是喊魂活動進一步強化。喊魂力度不夠,便會將族祠中的菩薩請回家中,按職位大小排列在廳堂裏供奉,請來鎮妖驅邪。一般要請四人抬菩薩,請五人敲鑼打鼓吹嗩呐,請道士作法,按打一次銅鑼多少錢來收費。菩薩由道士從廟裏敲鑼打鼓接到家裏,全家人跪在地上磕頭迎接,一直跪倒道士作法。作法時,道士作揖,家人跟著作揖,道士跪,家人也跪,要持續一個多小時,最後道士將“拂塵”在病人身上掃幾下,就告一段落。此期間,東家將煮好的粥送出來,來看熱鬧的人也可以吃,吉安叫“打銅鑼,混粥喝”。接著,道士要扶病人到菩薩前,用“拂塵”在病人上下左右揮動,打鑼的人拚命地在病人邊上重重敲打,道士說:“萬事大吉,長命富貴”,打鑼打鼓結束。晚上,族中後生們抬著菩薩滿村亂跑,一邊跑,一邊敲鑼打鼓,高聲喊魂,認為菩薩法力大,可以尋回病人的魂魄。

  出驚。出驚與喊魂的目的一致,是一種運用所謂“超自然力”為人治病的方法。鄉村中小孩生病說胡話,長輩認為孩子中了邪,需要驅邪。驅邪不用藥療,請族中年老的婦女來,用小碗或杯子裝滿白米,用手絹把米包好,捏緊底端,用手掌摩平手絹,倒過來將碗麵對準孩子的額頭、胸前,慢慢地反複轉圈,一邊轉圈,一邊念神仙菩薩保佑之類的話。轉圈十數遍後,小心打開手絹,查看碗中的米,哪個地方有陷落或哪兒米粒豎立起來,便認定這是孩子受驚嚇的方向。吩咐家人向受驚嚇的方向燒紙錢,燃香謝神。拜神後,將出驚用過的米撒到孩子睡的床腳下,家中的四個屋角,以驅鬼邪。至今鄉村中還有人為幼兒做“出驚”。

  民間茅山教也屬巫術一種。茅山教中有一種以祈福消災為目的活動,如為嬰孩藏禁、暖禁;為孕婦鎮水保胎,為病者驅鬼招魂。法師做功課要設壇,書符念咒。主要法器有話角(錫製吹具),小鑼、馬鞭繩係等。法師穿法衣戴帽,邊唱邊念,又敲又吹。藏禁暖禁有法師兩人表演,扮成一醜一旦模樣,表演解糧、唱鎖歌,取悅圍觀者。

  念符咒。家有嬰兒夜哭,哭啼不止,便用小塊紅紙書寫符咒,張貼在大路邊樹下牆頭,讓過路人念誦,據說這樣讓多人念誦後,夜哭郎能安眠。符語為:“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哭夜郎。過路君子念一念,一夜睡到大天光。”

  下魯班咒。舊時代做房子做家具等過程中,有些工匠對主人的招待不滿,即在施工中用一些楊柳枝或桃枝,在其上麵蘸一點鮮血,畫上一道符咒,藏在人不易覺察處。工程完工後,主人家入住新屋,卻常遭夜裏鬧鬼,家中不寧。最後主人家又要請道士先生來做法事,破除符咒邪力。民間傳,凡這種下魯班符的匠人,害人也害己,一般難有後人傳宗。

  巫術活動是由於古代人對大自然的認識不足,把期望寄托於神靈。雖然今天人們認識到這是一種陋習,但它的形成和發展在人們的觀念中根深蒂固,因而民間仍有巫術活動,或殘存巫術痕跡,它的消失會有一個較長的曆史過程。

  §§第七章 民間文學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