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居住

  居住民俗是人類在居住活動中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屬於本群體的獨特的民俗習慣模式。如居所新建時所舉行的一係列儀式,居所內物品的擺設,家庭成員住房的分布以及住房之間的相互協調等等。人們許多傳統觀念,在居住和建築民俗中表現得非常充分。

  吉安地處江西的中部,由於潮濕多雨,建宅以天井式瓦房占絕大多數,座北朝南的布局為主流,大廳兩廂為臥室,有樓閣,主房前大多建一庭院,形成吉安民居特色。

  建房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件大事。吉安人建房很講究,從選址、破土、落石、起門到上梁,都得按傳統禮俗進行,不敢觸犯禁忌。在居住上也有不少的要求和禁忌。

  在農業定居時代,居住點的選擇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對於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來說,居住點一旦確定,很可能終生不移,而選址時的優劣將會影響主家以後的興衰安危問題,所以自古以來,人們依靠風水術形成了一係列的選址規則。吉安尤為講究,在破土動工前,先請風水先生確定房屋位置與座向,再選定黃道吉日破土。按傳統習俗,建房一般是座北向南,前低後高。同時確定主房、配房、院門等的位置及高度。宅基的地形應為正方形或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忌缺角或三角形。要選擇一塊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風水寶地”,看上去舒服,算是確定基址。

  破土時,房主備好公雞、神錢,點燃香燭膜拜,泥匠殺雞滴血在神錢上,祭祀土地神,口念禱詩:“手提金雞似鳳凰、破土動工正相當。東南西北皆吉利,年月日時保安康。從此今日祝讚後,永富永貴永吉祥。”拿起钁頭挖三下,房主封上利是紅包。更多的是房主自己在主房的大門處用钁頭挖三下,離開,頭不回轉,算是破土結束。

  砌牆前有落石儀式,也要讚詩祭拜。落石是在挖好牆基的四角上各墊上一塊大石頭,放進祭了血的神錢,才可以砌牆基建造。

  砌牆三尺要起門,即將木門或石門豎起來。無論什麽門,都必須過傳統法尺,也就是所謂的魯班尺。門有福德門、財路門、官路門、義順門之分,各有尺寸要求。民居的大門,因正對廳堂,稱福德門,起門時要點香燭、放鞭炮、殺雞祭祀。泥匠師傅讚詩:“手拿金雞似鳳凰,起門時候正相當。門將登帝位,文武立兩旁。門前車馬過,門內出宰相。一門五富代代有,滿門吉慶世世昌。從此我今祝讚後,榮華富貴萬年長。”

  新宅若正對巷路口,在正對巷路口的牆上砌上一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紅石,有的紅石上部還飾有虎頭獸麵的浮雕。古人認為路口煞氣重,鎮不住它,居則不順。

  山牆砌至倒水起頂時,在寶壁位置中要樹兩根金柱,撐起托樓的梁枋,俗稱繕架。扇架時,須祭祀,燒香鳴炮,殺雞祭奉,泥匠讚詩立柱:“日吉時良大吉昌,今日繕架正相當。左邊樹起雙龍戲珠,右邊樹起百鳳朝陽。雙龍戲珠進財寶,百鳳朝陽閃金光。從此我今祝讚後,萬載興隆長發其祥。”梁枋上用紅紙書寫“長發其祥”四字張貼在上。

  上梁是建房最為隆重的喜慶日,一般要擇日擺酒席宴請賓客,叫做上梁酒。

  上梁前,要把梁木漆成紅色,漆好後貼上“萬載興隆”四個字。上梁中的重要環節是祭梁,房主選定吉日,備好祭品,燃放鞭炮,下跪,灑酒祭拜。木匠讚詩:“主東奉我一隻瓶(指酒壺,用錫脫模而成),萬兩黃金鑄造成。先造金絲寶蓋,後造醉仙金身。請問瓶中何物,乃是仙師釀就米酒一瓶。一滴酒滴梁頭,萬事從頭起;二滴酒滴梁中,代代兒孫在朝中;三滴酒滴梁尾,人財興旺永富貴;瓶中剩有半瓶酒,留給主東代代有。”

  祭梁畢,用紅繩將紅梁吊起,鳴炮,木匠讚詩:“一匹綾羅數丈長,綾羅出自蘇州杭。蘇州生得好女子,織出綾羅吊棟梁。左邊吊起龍擺尾,右邊吊起鳳插梁。龍鳳呈祥寶梁升,仙師請你登華堂。梁起懸頂紫薇繞,鎮守華堂萬年長。”梁木的擺放也有要求,木蔸在左,木梢在右,不得放錯。

  房主把蒸熟的包子送上房頂,由匠人師傅從梁上往下拋撒,讓人們在地上爭搶。東家送上包子、師傅撒包子、下麵人接包子都讚詩,送包子讚詩:“雙手捧出一大盤,十指尖尖端金盤。一步行來二步前,三步來到雲梯邊。上一步升一級,正月元宵送春意;上二步升二級,二月桃花滿樹喜;上三步升三級,三月菜花黃滿地;上四步四季紅,四月柳花樂融融;上五步五登科,五月荷花迎白鶴;上六步六六順,六月稻花香煞人;上七步七竹賢,七月金花插台前;上八步福祿壽,八月桂花好釀酒;上九步久久長,九月菊花滿園香;上十步十大全,十月雪花喜團圓。我在雲裏你在樓,請我大師接饅頭。”梁上師傅接包子時回詩:“你在雲裏我在樓,雙手接過大糖包。九冬十月下麥種,來年豐收好兆頭。麥子挑進石磨房,磨出麵粉白又亮,做成包子上籠床,送我師傅上棟梁。”師傅接過包子往四周拋撒,一邊撒一邊讚詩:“一手包子落在東,賀喜主東建新宮;二手包子落在西,奠定新基笑嘻嘻;三手包子落在南,新屋迎祥合家歡;四手包子落在北,萬頃良田從此得。”

  梁木定位要垂梁,用紅布縫成三角袋,袋子裝上穀子、豆子、瓜子、花生等五種種子,以及金銀元寶,連帶剪刀、鏡子、尺,竹篾做的米篩和兩把蒲扇,垂吊在紅梁中間。五種種子寓示繁衍不息,代代相傳,子孫無窮無盡。剪刀金銀鎮邪;鏡子照妖;尺是量具,寓意祖宗相傳,曆史延綿,丈量不盡;米篩洞眼萬千,能辨人妖,邪惡魅魑不敢進屋;蒲扇扇走陰風邪氣。

  華廈落成,房主要擺上梁酒席。坐席有規矩,所謂一鐵二木三泥匠,是指鐵匠要坐首席。但是一般房主擺宴不請鐵匠師傅,則是一木二泥三石匠,以表示對匠人幫忙建房的感謝。

  新屋建造、裝修後,在入住以前,房主要請道士誦經治邪,俗稱打土皇燈。用團箕盛米,六升六把,在米中寫一個大“田”字,用湯匙五把,裝入食油和燈芯,點上燈,分別放在“田”字的四角和中心點。把團箕先後放在新屋的東南西北四角,點燃香燭,鳴炮,殺雞祭血,道士對著牆角又敲木魚又碰鈴,又念咒語又誦經,最後在牆角上貼上一張印有咒語的符。打過土皇燈的新宅,人們認為無煞無邪,吉星在戶,平安如意。

  新屋建成後,擇吉日遷入新屋居住,叫“過火”。遷入前一晚,將柴米油鹽、壇壇罐罐等先行搬入新屋。過火這天淩晨,主人從舊居點火把、提香爐灰置於新屋灶膛和廳堂香幾上的香爐內,意為“不斷香火”;主婦提豬食盆,家人端算盤及文房四寶、炊具、樓梯等進入新屋,燃香燭,放喜爆,合家向屋上廳的家神跪拜。當日設宴款待賓客,親友或送對聯,或送新用具;來客進門,聲聲祝賀“人盛財旺,長發其祥”。

  舊時農村民居結構一般是為2廳4-6房。後廳或左邊第一間多做廚房,砌大灶,擺碗櫃,置水缸,空間大的設穀倉。前廳是接待客人、日常活動空間,上方設一長馬鞍形香案,兩邊有櫃子。香案上,中間豎一麵大鏡子,叫太平鏡,鏡前置香爐,兩邊擺燭台;左右分置座鍾、帽瓶、祖先瓷版肖像、大花瓶等。舊時代,香案下擺放“天地君親師”牌位,今已廢,隻在山村還偶有見。香案正中下方,放一張八仙桌,平時,靠裏一方移進香案下,來客時,可以抬出。八仙桌左右各置一把扶椅,來客時,主人與客人分坐。香案緊貼寶壁,寶壁上大多數人家要懸掛或張貼一幅大彩圖,一般人家是福祿壽禧之類的風俗圖畫,現在多為印刷品。大戶人家或讀書人家喜歡懸掛用宣紙彩繪的山水花鳥圖,圖兩邊配一副對聯,顯得室內雅氣。寶壁柱不論貧富,都有一副楹聯,有的是木板鎏金固定的,有的是新春時紅紙春聯。廳堂下方放木製雞籠、常用鋤鏟、禾擔、竹竿等用具;大門後有草紮掃把。兩邊住室內,主要擺木架床,床邊有踏凳,大衣櫥、箱籠、梳妝台,台上置梳妝盒。房門後放尿桶。樓上多堆放柴草、雜物。

  一般的農戶家庭兩邊的廂房大多是作為臥室。長輩住左廂的前房,長子住右廂的前房,其他人住後房。吉安民居很少有固定的儲藏室,糧倉大部分人家設在樓上,酒甕堆放在房間,臥室與堆放雜物幾乎混在一起,包括尿桶也雜在一塊,所以經常出現晚上黑燈瞎火去舀酒,結果舀上了尿的笑話,是居住習慣所造成的。

  吉安民間住宅,幾乎都有庭院,隻是大小不同而已。有的家庭把廚間建在庭院裏,避免主房被煙燻染。庭院中,人們喜歡栽種一些本地的水果樹,如棗樹、石榴、橘樹、李子樹等。由於大部分住房座北朝南,庭院的門的開向就要講究,一般是朝南,但不允許與主房大門在一條直線上。吉安的庭院門更多的是開向東麵,紫氣東來的思想影響很大。特別是村落大多是依山傍水,又選擇山勢延宕東麵的多,院門朝東,山有筆型的形狀多,人們祈望能得到文運,子孫能讀書。這種習俗心理反映非常明顯。

  住宅大門前沒有庭院的,前有住宅,如果大門對上前後門,或窗戶,或兩宅之間巷道,一般在大門前建一座照壁。照壁有避邪鎮煞作用,這是民間眾所周知的事,也是吉安民間居住民俗的一種心理表現。有時前後屋離得太近,建不了照壁,便在大門上麵或窗上麵掛上一麵小鏡子,柏樹葉等物,它同樣有治煞作用,可以庇護全家老少安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