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商業貿易

  商業貿易自古來是聚集財富的最重要的途徑。吉安多河,造船業發達,吉安貿易販運十分發達,宋明以來,大江南北,尤其西南地區,無不印記著吉安商人的足跡。境內的商貿發展,也因水利交通方便而大行其道,商貿習俗,隨處可見。

  一、敬財神菩薩

  古今商人都敬重財神,認為生財之道,全靠財神菩薩保佑。因此,商人在店鋪、家庭中設神龕供奉,按時到附近的財神廟裏上香,幾乎成為商人的規定動作。

  對商人來說,我們傳統習慣稱五路財神,指玉皇大帝殿前五個神童,投胎到姓杜的富家,長大後經商,巧救龍王三太子,龍王以寶物酬謝,因杜家五兄弟富可敵國,玉帝封之為五路財神。但在民間,更多的是供奉趙公元帥、文昌帝君、武財神關羽等人,在吉安民間,從事商貿或者一般百姓,都以這三人為財神菩薩。

  正月初五,稱五路財神日,是日商家祭神。初五的五更之時,是接財神時刻。清早,商家爭著早開門,掌櫃的在椅背上掛好神像,燃燭焚香,在神像前供奉點心水果。神像大多數是立趙公明大元帥,兩旁掛上“手執金鞭常進寶,身騎黑虎廣招財”的對聯。祭祀時,要準備牲禮,辦吃財神酒,設宴招待夥計、幫辦、學徒和親友,老板親自提壺斟酒。對新年第一個進店的顧客,店家要奉上元寶茶,內泡二個青果或金柑,以示開市賺元寶。

  也有敬關帝的。關羽在民間的形象是講正氣、講道義,是百姓的庇護神。商業交易最重要的是講誠信,守道德。吉安的大村落,幾乎都建關帝廟。村中經商人,家中無時不敬關帝,既請關帝庇佑發財,又表達生意誠信。商人敬祀關帝,其義大多崇其威勇,推其正義。

  吉安自明代後,很多經商做生意的人,還敬祀鄉賢。吉安被世人譽為文章節義並重之邦,先賢多,如歐陽修、楊萬裏、胡銓、文天祥、解縉、羅洪先、鄒元標等,都是有節氣有骨氣的偉男人。商人在會館或在店鋪中設神龕敬祀他們,把他們供奉在財神菩薩的神位上,表達即便做個商人,也要做個正直的商人,是對民間“無商不奸”的說法的回擊。從這點上來說,吉安商人的品位高,把先賢的正直義烈作為做生意的一種衡量標準,這與吉安許多讀書人也去經商有關,儒商對一般商人產生的影響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清代泰和人龍元勳《蘭石山房詩文鈔》卷一《塘江吉安鄉祠記》中寫道:吾吉商業之盛,近今以廬泰為最。蘇浙兩湖諸省,廬邑獨擅勝場。南贛一帶,則泰邑人居多。然其餘各邑,並轡聯鏖,相與馳騁於市厘中者,亦日見恢張,要皆聯合一氣,協力同心,不失和順之道,殆隱然有先哲忠義之遺風焉。光緒戊申夏,餘遊嶺南,便道過塘江。其地雖屬南安,而距贛城僅六十裏。吉之業洋紗於斯者,始胡君,至蕭君而藝愈精巧,他若竹木蔗糖之屬,連檣接櫓,販運各埠,成商貨大宗。生業既宏,鄉誼益篤,人以千計,設肆者亦不下五六十家。通融活潑,遂翕然而有鄉祠之舉……顏其堂曰暉吉。祀鄉先生凡四,以歐陽文忠文信國羅文莊皆入孔廟,而文信國楊文貞皆配享曆代帝王廟,典型在邇,洵足見鄉人瞻仰夫君子之光。而餘也,良會相逢,幸得執筆,以誌其成,則所望於郡人之克紹先哲者,固自有在,豈徒誇商業之盛雲爾哉。

  從記中知道泰和商人在外經商建鄉祠,祠中敬祀的有歐陽修、文天祥、羅、楊士奇四位吉安先賢。

  二、店鋪開張,營業

  商人善於招攬生意,開市之初,商戶自籌經費,雇請戲班子演戲,演三至五天,讓當地人知道商戶有實力,老百姓享受了老板的招待,往後對該商戶總得照顧一些。而商戶請戲的目的,則是通過這種喜鬧,祈求“八方進寶,四方來財”,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

  舊時店鋪規矩頗多,學徒工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拿起算盤連搖三下,取意“算盤一響,黃金萬兩”。掃地時,必須從門口向內掃,意為掃財進店。店主為了考察學徒工,常在入睡前,丟幾個銅板在地,學徒早上掃地拾到銅板,能如數交還店主,證明該學徒忠厚老實,可以放心使用,不然則遭辭退。店堂設趙公明神龕,開張後,店主每天早晚燒香叩頭,祈求生意興隆,財源茂盛。

  舊時店家一般在每月十四、月末的一天為歸帳日。收賬不如意的時候多,客戶總會以種種理由拖欠賬款。店主視收帳好歹來安排葷菜,店員稱這餐飯為漚氣飯。

  按慣例,店鋪經營不善,或遭意外損失,店鋪虧損,店主要雇人或由本店員連續三天每天的上午下午各一次在主要街市鳴鑼,告知債權人前來清帳。商人很看重信譽,即便店鋪倒閉,也不背負賴賬名聲,待日後東山再起,圖一個好的名聲。

  三、起牙,圓牙

  每年的正月初二日,店主要做起牙(啟牙)酒。在一年之始,還未開市之前,店主為求得一年生意順利,設神位,供祀趙公菩薩等神明。敬神多半從清早開始,有一套敬神的要求。晚上借敬神的名義,設宴招待夥計、學徒、也邀請親朋好友、當地紳士名流參加。桌上的雞腳,叫拿錢手,歸店主吃,這是規矩。這一餐酒過後,為新一年的生意開始。店員們又進入緊張的生意活動。

  農曆十二月,就是稱臘月,每年的臘月十六一過,店主要辦酒席,與員工一起圓牙。圓牙表示該店鋪收莊停業,夥計、幫辦們外出為店主催收欠款,了結餘帳,直到除夕夜封財門時為止。

  封財門後不得上門討債,這是做生意人約定俗成的。不論生意如何,店主在歲末停業後,要給員工發個紅包,稱作掛紅。對學徒隻給壓歲錢。

  做圓牙酒的酒席上,被安排坐頭席的人,很有可能是來年被辭退的對象。這也是吉安商業行規。宴畢,不用店主開言辭退事,自己主動提出辭職,主雇之間都還有一個麵子問題。

  四、打牙祭

  做商鋪店員平日生活比較清苦,也比較單調。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差不多所有的店主每逢端午、中秋、除夕等重要節日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為店員們加餐。這一習俗延續至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舊時代,人們稱這種做法叫打牙祭。

  打牙祭通常有一個基本標準,即按店內員工人數計算,平均每人豬肉4兩、豆腐4片、冬酒半斤,其他菜肴酌情變化。這一習俗的目的是為了聯絡主雇感情,鼓勵店員多為店主作貢獻。舊時說,三年苦學徒,七十二牙祭。

  五、坐商,行商

  坐商是開店鋪經營貨物的,一般開設在村街或城鎮街巷,以進貨銷售為主。

  行商是過去挑著商品走家串戶的小商販。舊時代交通不發達,信息閉塞,城鎮中的時尚商品,隻有依賴小商販們到偏遠的山村來交易,吉安人叫他們為小貨郎。

  小貨郎擔中的物品多,除了成人需要的生活用品,還會順便捎帶小孩喜歡吃的東西,他們為了引起村民的注意,一般進村後會撥動清脆悅耳的器物,引來人們前來光顧。

  實際的行商是一種利用交通工具如舟船,專門從事商品物資的供應者,為坐商提供賣品,行商獲得提供過程中的差價利潤。

  六、商標

  商標是任何一個商家的外在形象,是一種標誌,是必不可少的商業自我宣傳行為。一個號的商標,易記易寫,合符民眾心理,能給商家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店號、店招等標識是商標的主要的形式。

  傳統的店號特別講究所用詞語,有的出自古文經典,有的來自民間口彩,有的追求個性特點。這種商標習俗,在全國各地都一樣,別無二致。店鋪名號多用三個字,都是吉利祥和喜慶的字眼,如:發、順、隆、生、永、長、祥、寶、合、昌、興、茂、豐、怡、裕、乾、盛、泰、和、利等。舊時代,不同的行業,店號末尾的一個字有一定的標識意義,一見店號,大概就能知道它經營的是什麽。藥店多用“堂”,如同仁堂、養生堂。賣書、紙、墨的店多用“閣”、“軒”、“齋”等字,如惠寶閣、倚竹軒等。旅館、住宿的店多用“棧”、“社”、“館”等字。經營綢布的店多用“祥”字。

  與店號鋪名相輝映的則是楹聯。傳統店鋪十分講究門對,形成商業習俗中濃厚的文化色彩。如民國時期的名士吉安縣新圩人李孚誠,曾為吉安城-蕭姓“萬順”炒貨店做過聯,以“萬順”二字作嵌名聯,聯雲:“萬家無,一家有,品最上;順口進,反口出,味不同。”此聯因是名士所撰並書,使蕭氏炒貨店名聲大振,生意越做越大,遠銷至贛州、南昌。

  七、賒賬,要賬

  傳統商業很講究誠信,可以說誠信是做生意的立身之本。正因為以誠信為商人的出發點,任何地方的商業活動都有買賣賒賬的習俗。

  商店的貨物如果多,銷售滯緩,就可以通過賒賬來促進銷售。鄰居、老熟人,或為濟人之難,也往往賒賬。有的店是食品行業的,若有剩鮮貨,又不能過夜到明天,店主對一些老客戶,便主動送貨上門,賒賬低售。

  過去的店鋪都有賬房先生,其中賒賬是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賒賬都會標期歸還,賒當月,還是賒年終,都有約定俗成的習慣。

  買賣終歸要兌現,有賒,就有歸還錢款之期。每月十四、月末的一天是賒月的歸帳期。店員要去收賬。至農曆十二月小年前後,店鋪要派賬房先生去收款。有時,店鋪老板也親自出門,帶上賬本、算盤,向欠戶要賬。白天找不著人,晚上打著燈籠登門要賬。如果欠主無力還債,就會左藏右躲,直到大年三十晚上也不敢回家,有的跑到澡堂裏或跑到萬壽宮裏看戲。店老板沒辦法,正月初一不能討債,欠戶可以過上一個平安年。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