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職工教育

  企業文化建設是永新縣森工企業發展曆程的靈魂。自創建以來,森工企業弘揚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努力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精神文明建設常抓不懈,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加強幹部職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因地製宜地開展各種文化體育活動,構建企業獨具特色的文化體係。

  縣林業公司通過選派職工進入相關院校培訓教育,鼓勵職工參加自考、函授等多種方式的學習深造,舉辦各類培訓班,聘請專家學者授課,多途徑多渠道加強職工教育,提高職工政治思想水平和業務技能綜合素質。

  管理機構

  建立職工教育管理機構,製訂相關措施,適時開展各類業務技能培訓班,確保培訓效果和質量。

  1965年2月,根據吉安專署農林墾殖處《關於當前職工業餘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各基層林場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職工教育工作,同時要求幹部深入難點和文盲多的單位,廣泛發動和組織職工學習,做好掃盲和鞏固工作,以提高森工係統職工的文化素養。

  2008年6月11日縣林業公司專門成立職工教育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規定凡參訓人員培訓成績不合格者,培訓期間視為無薪假日,不享受薪資待遇,培訓費用自理。對參訓人員的培訓成績進行登記備案,記入個人檔案並納入後備人才進行管理。同時進一步完善學習製度,堅持星期五為學習日,要求集體學習有記錄,個人學習有筆記,並將學習情況納入年終考核項目。

  培訓教育

  森工企業組建之初,職工文化水平偏低,為了適應林業發展的需要,森工企業堅持樹木先樹人的管理理念,根據職工的生活特點,以工區或工隊為單位,相繼成立職工業餘夜校、學習毛澤東著作組等,開展憶苦思甜教育,學習文化技術知識,並經常開辦短訓班。短訓班學習的內容主要有木材生產和檢量、森林資源調查、育苗造林等,參加培訓學習的人員主要是單位負責人、業務負責人、木材采運隊長等。

  1970-1973年,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森工企業招收了一大批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森工企業適時開展崗前培訓,每年組織職工以學習政治及生產技術為主的短訓班多期。1974年4月,永新縣農林墾殖局在曲江采育林場舉辦有100多人參加的政治理論和業務技術培訓班。通過一個月的脫產學習,職工熟練掌握了林業知識。

  1982年11月,森工企業選派50名年齡在20歲左右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職工進入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永新分校學習,通過兩年的學習,這批學員全麵係統地學習並掌握了林業技術知識,部分學員後來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

  1982-1985年,森工企業根據永新縣職工教育管理委員會的通知精神,進行大規模的補文化補技術的“雙補”活動。凡1968年以後參加工作而未達到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壯年職工一律參加“雙補”活動,其經費在本單位總工資提取的1.5%教育經費內開支。1985年9月,森工企業對“雙補”對象進行考試,合格率90%。1985年10月13日,企業決定未通過考試的職工從11月1日至12月30日進行兩個月集中脫產學習。

  1986-1990年先後選送蔡傑、尹吉元、左新亮等多人進入南京林業大學進修學習。

  1989年6月,為解決職工子女就業問題,同時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培養更多的後備人才,縣林業公司委托森工技校及其他相關專業學校培養本企業職工子女,其集資辦學經費由企業和個人各負擔50%。南昌林業學校、江西省森林工業技工學校、吉安地區技術學校等相關學校先後數次接納職工子女138人進行學習深造。同時,縣林業公司采取政策傾斜及獎勵等辦法鼓勵職工參加自考、函授、刊授等各種方式的深造培訓,獲得大專以上文憑的職工給予評聘職稱和晉級等方麵的優先考慮,到2012年底,共有69名職工通過自考、函授等獲得大專以上文憑。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木材檢驗標準經曆三次大的調整。為了使職工熟練掌握木材檢驗技術,1978-2012年,森工企業共組織木材檢驗培訓班二十一期,並采取寓教於樂的方式,多次開展木材檢驗技術大比武活動。到2012年底,縣林業公司共有466人獲得木材檢驗資格證,其中一級木材檢驗員42人,木材檢驗技師56人。

  1990年4月,為提高執勤室人員的法律知識水平,縣林業公司組織38人參加林業公安執勤室人員培訓班。同年9月,縣林業公司組織26人參加在永新縣公安局林業分局舉辦的行政訴訟法培訓班學習。通過學習,使企業的林政管理人員增強法製觀念,做到依法辦事。

  2002年8月,縣林業公司聘請吉安市林業局史文俊和吉安市森林工業局劉森華兩位技術人員授課,組織101名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全麵係統地學習撫育間伐和木材檢驗等技術知識。通過培訓學習,有8人獲得中級工資格證,93人獲得高級工資格證。2006年7月,縣林業公司組織142名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通過考試,參訓人員全部獲得高級工資格證。

  2007年5月,組織32名財務人員參加會計知識培訓班,學習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知識,林業稅費政策以及江西省森工企業會計報表的規定。

  2007年,為了不影響生產,縣林業公司采取視頻與現場教學的方法,組織20批共200人次參加南昌大學燕園教育的《江西企業合作課堂》培訓教育,培訓目的是提升職工的職業素養,提高隊伍的管理水平。

  2008年5月,縣林業公司聘請永新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金清亮、永新縣人事勞動局劉行太和永新縣檔案局劉發輝三位工作人員授課,組織30名職工參加檔案管理暨公文寫作知識培訓,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實施辦法》、《江西省檔案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及公文寫作與處理、公文的體式和稿本、公文的行為規範、公文的辦理程序、企業行政公文、企業的通用文書、會議管理文書、企業禮儀文書等。

  2008年8月,組織57名職工參加營林技術培訓班,學習提高國有林場林地生產力主要技術、森林調查與管理基礎知識、林木種苗培育基礎知識、林業有害生物基礎知識及防治技術。

  2008年12月,組織40人參加林政知識考試暨企業管理培訓講座,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森林火災的預防與撲救。組織68人參加企業管理與人力資源培訓講座,江西師範大學袁登華教授到場授課,詳細講解勞動用工以及企業管理工作等內容。

  2009年,縣林業公司與深圳博思頓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森工企業培訓體係,提高森工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業務素質,於5月、7月、8月共舉辦三期“永新林業--博思頓共建企業西點軍校”培訓班。

  2009年11-12月分三期共87人參加計算機培訓,學習計算機應用與管理以及網絡技術知識。

  2010年4月,組織74名職工觀看連雲堯《組織執行力》視頻講課,旨在全方位解決企業的執行難問題,做到政令暢通。

  2010年7月,組織52名職工參加職業素養培訓班,旨在提升職工職業素養,打造高效管理團隊。

  2011年4月,組織68名職工觀看楊宗華《責任勝於能力》視頻講座,旨在增強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

  2012年5月,縣林業公司選派9名業務素質好、工作踏實肯幹、文化程度較高、熱愛林業工作、年輕有發展潛力的職工赴江西省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培訓學習。通過45天的緊張學習,參訓人員圓滿完成培訓課程。

  2012年5月,縣林業公司組織51名職工參加新聞報道培訓,學習新聞與信息報道、文件處理與建檔、網絡技術等知識。

  2012年6月,縣林業公司組織38名職工參加營林技術培訓,學習photoshop製圖軟件,學習在1:1萬地形圖上建立動態林相圖各類規劃、應用excel軟件建立山場及其造林基本情況表、幼撫情況表、森撫(中撫)情況表、采伐(主伐、間伐、殘改)及其效益分析、山場自然災害等情況表為主要內容的數據庫、應用GPS導航儀定位找尋樣地。

  2012年8月,縣林業公司組織66人參加永新縣職業學校舉辦的計算機培訓班學習,學習網絡知識、word應用、Excel應用、Powerpoint的使用、視頻(音頻)的編輯、剪輯與記錄軟件的安裝及使用、數據安全。

  2012年9月,縣林業公司組織40名職工參加財務會計培訓,學習財會人員職業道德教育、財務與會計基礎知識、財務會計與實務。

  2012年12月,縣林業公司組織66名職工參加《森林工業誌》編纂培訓班,聘請井岡山大學副教授鄒節成和吉安市、永新縣地方誌辦公室領導授課,對誌書編纂工作提出了原則和要求,資料的收集整理做到去偽存真,編輯撰寫做到述而不論,要認真、細致、公正、客觀、全麵地對待誌書的編寫工作。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