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交通設施

  1962年2月永新縣森林工業支局成立,隨即組建從事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基建股,專門管理林區疏河、炸礁、木軌道、林道、水壩、房屋建設。1967年10月,永新縣森林工業支局撤銷並入永新縣林業局,政企合一。至20世紀70年代,國家對森林工業投資力漸增大,農林墾殖局適時成立基建股,組建一定的技術力量,專業從事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計劃報批、設計、施工、驗收、結算工作。重大項目由江西省農林勘察設計院設計。

  永新縣是江西省森林工業重點縣,有國有林地524314畝,活立木蓄積量2638127立方米。江西省森工主管部門對森工企業交通設施建設非常重視,1952-2012年,經江西省林業廳、江西省森林工業局批準,先後撥給交通設施專項資金8637643.55元,建成林區公路180.15公裏;林道378.35公裏;板車道299.11公裏;鐵路專用線0.3公裏及其設施;水壩42座;索道4組。

  林區公路

  20世紀50、60年代,林區砍伐的木材靠人工肩運到小河邊堆圖,然後紮成小排(稱作小水)水運到禾河和六七河中,再紮成長排水運到吉安神岡山貯木場上交。

  20世紀70年代,開始修建林區公路。由吉安地區林業局基本建設科設計,林區公路為泥結碎石路麵,一般路基寬4.5米,幹線路基寬5至6米,路麵寬3米,路肩0.7米,橋涵寬度視路基寬和當地曆史最高洪水位而定。最小曲線半徑為15米,最大縱坡10%。曲江采育林場白萬公路、三灣采育林場荷樹坪公路由江西省農林勘察設計院設計。

  進入21世紀,縣內公路四通八達,國道、省道、縣道貫穿全縣,鄉村公路也成網絡;林區公路相繼變為省道、縣道;泥結碎石路麵更修成黑色瀝青和水泥路麵。如:曲江采育林場的曲白(曲江至白沙)、白萬(白沙至萬年山);三灣采育林場的三灣至大灣。

  1984年,修建大灣公路大灣單孔石拱大橋,大橋高度16.30米,為永新縣當時公路橋梁高度之最,1981年建成的白萬公路建壟坑斜橋,長度29.40米,也是永新縣當時最長斜橋。

  2012年底,縣林業公司有林區公路180.15公裏(其中:正常養護165.65公裏,放棄養護14.50公裏。放棄養護的公路有高溶公路1.5公裏、高青公路6公裏、九壟公路4公裏、絲茅坪公路3公裏),投入資金604.52萬元。

  林區公路放棄養護的原因是高溶、高青公路因單位變遷,九壟、絲茅坪公路是林區公路變為鄉道、村道,列入新農村建設項目已經道路硬化。

  各林場曆來重視林區公路養護工作,相繼成立養路隊、組,專業從事林區公路養護。遇到自然災害或山體滑坡、塌方立即組織人員搶修,從而保證了林區公路正常暢通,經江西省林業工業公司、江西省森林工業局1994年、1995年、1998年、2001年全省林區公路養護檢查評比結果,縣林業公司獲得好評,陳山采育林場劉任權、劉國代,曲江采育林場李青山獲得林區公路全省養路模範稱號。2004年曲江采育林場獲“江西省林區公路養路先進集體”稱號。

  曲江采育林場白萬公路1981年經江西省森林工業局驗收評為省林區公路優質工程;三灣采育林場大灣至荷樹坪林區公路2011年被江西省森林工業局批準為“林區公路示範路”。林道主要為護林巡邏、防火撲火和作業設計而修建的道路設施,也為林班小班劃分界定的自然地界,同時又為砍伐山場後林木集材提供道路方便。為防患於未然,未雨綢繆,林區必須修建林道。

  林道的設計寬度4米~5米,所有柴蔸、荊棘、雜灌必須清除到林道之外,並深挖20公分~30公分。每年6月和9月結合中幼林撫育進行維修。近熟林、成熟林的林道每年必須維修一次,使之其用時發揮作用。至2012年已修建林道378.35公裏,投入資金120.32萬元。

  板車道

  板車道是用雙輪板車或單輪板車人力推運、拖運的道路。板車道要求幹線寬3米;支線寬2米~2.5米。盡量避免重車上坡,重車下坡的坡度應控製在2%~4%為宜。曲線半徑不得小於15米。單輪板車隻能運原木。截至2012年,已修建板車道299.11公裏,投入資金57.35萬元。

  水壩

  水壩是在小溪或小河上一段一段截流、蓄水、利用水力資源運輸木材的水工建築。水運木材的規律一般在秋冬兩季。秋冬季節洪水很少,故在這個季節水運木材很安全。但是這個季節是枯水季節,雨量很少,必須築壩蓄水。待壩內蓄到一定庫容時,開啟閘門,把事先紮好的小木排稱作小水,由專業水運工人撐至下遊的水壩內又開閘放水,連續作業,直到把木排水運到河床相對較寬且自然流量較大的河段,紮成長排,水運到吉安神岡山貯木場上交。

  水壩建設,關鍵在選址,一般應選肚大、口小、基牢、石底;還須防其水平推力的鋒芒,避開洪水的衝擊。綜合考慮農田灌溉、發電、加工等社會公益事業進行設計。

  古老的築壩方式有杉皮堰、木板堰、石礫堰、木樁竹片堆石堰等。在當時,這些土堰為水運木材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經不起洪水衝刷,而且費工耗資。

  隨著國力的增強,經濟的發展,古老的建壩方式改為永久性、綜合性漿砌片石、毛石砼壩,一勞永逸,長期使用。水壩工程還包括疏河炸礁、排伐道建設。到20世紀80年代止,已建水壩42座,投入資金574688.95元。

  索道

  20世紀70年代,曲江、象形采育林場為減輕生產工人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在曲江采育林場曲白工區老山裏、坳南工區門前壟建起動力索道各一組;在曲江采育林場坳南工區小灣黃家村、象形采育林場天龍工區大坪裏黃家村建起天子無動力索道各一組。投入資金39600元。動力索道、無動力索道運材時裝卸工序必須由人工完成。

  動力索道老山裏、門前壟動力索道是以南京汽車製造廠生產的躍進牌六缸汽油機為動力,遂川縣林業機械廠生產的絞盤機及附件為傳動設備。承重牽引繩索則購置日本生產七股大小不等鋼絲繩。工作時由汽油機機械能傳動給絞盤機,通過絞盤機把鋼絲繩卷揚牽引木材,運到預定地點。每次運材0.5立方米左右。動力索道安裝選址視砍伐山場木材多少、集材難易而定,其主要一點是選好起點和終點支撐地址。支撐一般以自然支撐為好,擬選根深、幹粗、葉茂古雜樹為宜,在大樹根部拴住承重鋼絲繩,工作可靠且安全。

  無動力索道由七股大小不等日本生產鋼絲繩和遂川縣林業機械廠生產的滑輪及附屬設備組成,木樁自取。無動力索道利用自然地勢高差負荷自動滑行,但要有人跟著走,回索由人力牽引,每次運材在0.3立方米左右,無動力索道因運材高度低、投資成本相對較少而且工作可靠又安全。安裝時兩端的支撐選擇不千篇一律,有大樹為支撐更好,無樹可人工栽木樁為支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