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科技試驗

  林木生長量監測

  為培育好森林後備資源,全麵掌握各林場的森林資源現狀,更好地為企業培育森林資源,提高管理水平,以動態分析形式,調查人工林各個生長時期的林木生長情況及影響林木生長的立地指數、坡度、坡向、坡位等因子,2010年,設置64個樣地,每年進行一次監測複查,為今後做到適地適樹,提高林木速生豐產提供科學依據。

  樣地涵蓋了8個林場,杉木分4個齡組,6個坡度數,9個方位,7個坡位,5種土壤。每年的8-9月份為外業調查階段,10月份為內業匯總階段,11月份為縣林業公司匯總階段。參加試驗人員有羅誌華、戴英華、卓榮華、曾憲德、李明龍、賀再光、龍小玲、羅章興、曾勝祥、羅生安、劉衛明等人。

  杉木速生豐產培育技術研究

  2000-2008年,由譚世連、彭忠雲、張忠明(永新縣科技局)、盛國龍、羅忠、卓榮華、陳清山7人組成科研組,對杉木速生豐產培育技術進行了8年研究,該項目技術措施主要是立地條件控製,遺傳控製、密度控製、人工促進措施等,2010年2月4日,吉安市科技局進行科學技術成果鑒定,經鑒定認為科研成果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達到省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竹腔施肥試驗

  2007-2012年,縣林業公司推廣竹腔施肥應用技術,實施竹林山場麵積1540畝,其中曲江采育林場曲白工區羅源仙等地260畝,三灣采育林場三灣工區龍形山、大灣工區高車垇等地1280畝。竹腔施肥主要以BNP營養素、氨基酸、有益微生物、植物生長素、細胞激動素、微量元素、增肥添加劑等原料配製而成的高效濃縮劑。主要功能是對毛竹具有補充有機營養與提高內源激素的雙重功效,能有效促進筍芽分化,筍徑增粗和提高出筍量與新竹數,從而顯著提高竹林產量,縮減大小年差距,提高竹材材性和竹林抗逆性。2個林場在施肥地段上,按照不同的立地條件和竹林的生長情況,設立了標準地和固定樣地進行監測,對地力和肥分元素的變化及林分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以便推進竹腔施肥技術的創新,促進毛竹林的生長。

  無紡布育苗試驗

  2011年,大沙采育林場曾勝祥等人,在小沙工區苗田培育杉苗,進行無紡布代替黃心土和稻草,以化學除草代替人工除草試驗,取得很好效果,對傳統育苗技術進行技術創新和改進,降低育苗成本,苗木出土整齊均勻且生長良好。

  營造林新技術試驗

  2011年,洋埠采育林場劉義虎等人,對傳統的營造林方法進行改進,即用輕質容器袋培育大苗,清雜後進行化學除草(造林前半個月進行),大苗栽植是在穴墾規格4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穴內,容器袋低於土麵3厘米~5厘米栽正成龜背形,在西湖工區、下坑工區當年造林山場進行試驗,造林第二年林木普遍生長良好且整齊,該技術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提高造林成活率,減少撫育次數,提早鬱閉成林,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

  2009-2012年,三灣采育林場盛國龍等人,在江坑工區高壟衝山場、石口工區牛世洲山場、三灣工區鬆古坳和沙坪工區屋背衝進行二年生杉苗造林試驗。具體做法是:當年造林留下的等外苗,進行切根處理後,選擇陰雨天氣,重新移栽進行培育,次年造林時,栽在山場的中下部分,尤其是山衝部分特別適合栽植。通過4年的栽植試驗,二年生杉苗造林超出同期栽植一年生杉苗1米多,效果比較明顯。這項試驗主要是育苗時可節約育苗種子,降低育苗成本,林木提早鬱閉,節約撫育開支。

  其他科技試驗

  縣林業公司根據生產發展和工作情況,進行其他有關科技試驗有:1993年禾山林場盛國龍主持的龍腦樟栽植試驗;1996年三灣采育林場王敏傑主持的中華杜仲幾個品種的栽培試驗;縣林業公司劉先民主持引進筍竹二用林在三灣采育林場、大沙采育林場栽植試驗;2011年洋埠采育林場劉義虎主持對幼林撫育采取化學除草試驗等。

  科技論文

  象形采育林場郭益軒等在1992年第三期《吉安林業科技與經濟》上發表《永新縣速生豐產用材林營造技術組裝應用》論文。

  象形采育林場汪海東等在1997年第一期《林業經濟》上發表《江西省永新縣“國家造林項目”還貸能力測算研究》的論文。

  以上兩篇論文被江西省林業廳利用外資項目辦公室收入《江西省國家造林項目科技論文集》並向全國推廣。

  大沙采育林場曾勝祥在2005年第一期的《吉安林業科技》上發表《花木芽苗移栽管理技術》和《花卉白粉虱的防治》兩篇科技論文。

  §§第七章 經營管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