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木材生產

  木材采伐是國家規定的四大特殊行業之一。野外生產、貯運、調銷,勞動強度大,生產流程長,安全隱患多。經營企業自營生產,也要管理社會木材的收購。

  生產方式

  20世紀80年代前以收購社會木材為主。後進入自營生產木材。

  收購收購期共收購木材1715005立方米,其中杉條木1420757立方米,毛竹1149685根,上交、調銷給國家。收購方式和價格,隨采伐山場的延伸,市場價格因素,因時調整。

  傍山收購在溪河邊1華裏~3華裏,傍山定點定價收購,1952年杉條木,三華裏內每立方米20元(包括林價8元),1955年杉條木標準品每立方米20.20元,鬆原木19.3元,毛竹每根0.68元,收購價由省製定,隔幾年調整。

  以裏程計價收購固定基價加裏程(以裏程計價)。1969-1980年,杉條木每立方米44元,鬆原木39元(含林價稅費),每華裏立方米運價3.60元;1981-1984年,杉條木64元,鬆原木48元,毛竹(根)1.16元。采伐前,會同林權主上山確定地點,丈量裏程,確定收購價,簽訂收購合同。林權主無力采伐,由企業專業工人或由企業雇請民工代采代運,林權主得林價。

  1962年,國家實行木材獎售政策。由森工企業收購集體、林農木材1立方米,毛竹100根折合成1立方米,獎售大米指標15市斤,布票2市尺,雇請民工從事木材生產同等享受。水運木排至吉安每立方米獎大米1斤,毛竹同折,由糧食、商業部門供給,森工企業、墾殖場、林場工人不能享受。

  議價收購木材市場放開後,按市場木材行情,物價部門同意,縣林業公司製定木材收購指導價,1987年收購指導價分徑級製價,其中杉條木標準品每立方米185元(包括山價、運資、稅費),1990年調整為193元,縣林業公司自有山場采伐的木材,按規定每立方米按銷價提取20%林價,作營林費收入,用於培育後備資源。

  自營生產木材企業專業工人或雇請民工,從事木材生產,采伐土改時期的老國有林、購買的殘次林、林農無力采伐的山林、森工企業自造的人工林林木,為自營采伐。采伐量20世紀80年代前占企業經銷量50%以上。隨著木材調銷方式的改變,縣林業公司人員銳減,自營木材生產量逐漸減少。自營生產力資,20世紀60年代為計時工資,20世紀70年代為計時工資加獎勵,20世紀80年代後實行計件工資製,製定木材生產采、運計件工資單價標準,專業工人按月結算,民工按勞動工序結算。

  帶狀采伐6其他采伐各種林需合法征占用林地上的林木等征占用林地全麵采伐注:上述林種中,特用林中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采伐。

  采伐作業

  采伐強度大,安全隱患多。林農砍木有一種經驗說法:要掌握好“天”(天氣)、“地”(林地條件)、“人(協調)”、“和(操作規範)”。

  采伐季節南方林區采伐季節“秋砍冬運,春夏流放”。秋季樹木基本停止生長,雜草灌木枯萎,便於采伐和木材排曬,采伐的木材質地堅硬,不易蟲蛀和腐朽,木材浸泡後,木材變紅耐腐,伐後樹蔸有利於翌年萌芽更新。冬季雨少氣候幹燥,便於木材陸運。春、夏二季雨量多,溪河水流量大,有利溪河木材放運。近年來,隨著供銷市場變化,林區公路改善,河溪水源減少等原因,水運木材方式退出。木材隨行就市,青山活立木競銷後,4至5月份采伐,8至9月份陸運下山,車運外銷。

  伐前準備過去目測勘察采伐山場,采伐樹種,林木徑級,可伐量和山場立地條件,確定采伐方式、可伐量、運輸裏程、成本測算,製定安全措施,準備采伐工具,簽訂采伐合同。20世紀80年代後,專業技術人員勘察作業設計,按設計規程采伐。

  采伐工具開山斧、砍刀、2米長的長柄倒鉤、彎把鋸、快馬鋸、油鋸等。

  安全措施生產單位有嚴格的采伐安全製度和措施,配有專職或兼職安全員。跟蹤檢查,雇請民工采伐,承頭人為責任安全員,采伐合同書上明確安全責任和義務。出門采伐抬頭看天(無風無雨),上山低頭看路(防蛇、蟲、藤條絆腳),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藤條織安全帽),穿好防滑鞋(草鞋、解放鞋),紮緊褲腰帶。采伐時,禁忌道名叫姓。休息、收工或遇其他情況,打號“唷呼”傳喚,一方無人回應,隊長(承頭人)前去察看。離住地較遠自帶飯菜,在山下溪水中打樁掛盆(防蟲、蟻),“唷呼”下山吃飯。三灣林區曾流傳有一塊天然林,山高林密,從未采伐過,群眾稱為“不幹淨山”,有一夥外地民工願意采伐,簽約後,在無風無雨天上山,在山頂選一棵徑級較大的老杉,燒三炷香,向樹幹四周叩拜口念“請山神移位”,伐後“重造(造林)歸位”,將開山斧砍在樹幹上,高喊“開斧”,同夥才能砍木。隨著注重安全和安全措施,迷信習俗日漸消失。20世紀80年代後,采伐人工林地木材,立地條件較好,灌木藤蔓少,作業較易,安全隱患較少。

  砍木同一塊采伐山場,麵積較大,分散作業,2人1組,1人砍除樹幹周圍灌木,兼視樹倒方向,1人砍樹,用開山斧砍樹幹下渣,樹蔸砍成“鏈鍋底”、“碗鑼框”,易積水,萌芽更生。開斧深度一般以伐根直徑級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下渣高度為深度的三分之一,控製伐根10厘米以下和樹倒方向,遇藤牽樹時,用倒鉤砍去樹幹藤條,避免橫山倒,倒梢,樹幹懸空,“吊老鼠”。

  打枝剝皮伐倒後,先砍枝椏,從蔸部依向樹梢,不得砍傷樹幹,也不能留椏。杉條木樹梢6厘米截除,鬆雜木視其用材規格而定。剝皮用鏟刀鏟除杉條木全皮,叫“白皮木”,鏟除粗皮留嫩皮叫“紅皮木”。杉條木14厘米以上的,按1.5米處剝成一塊杉皮收集歸堆壓平,可作蓋木棚利用。鬆樹伐後乘濕全鏟樹幹全皮。雜樹不鏟皮,以防樹幹開裂。

  排曬視其材種,排曬方法不同。杉條木梢頭順坡向上,排成“燕子形”或“扇形”,不能交叉成堆。鬆木就地勢斷筒排曬。雜木不宜排曬,打枝斷筒下山。

  製材

  製材要適時,規格要適銷,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杉原條過去不主張加工原木,保持原蔸原梢。鬆樹26厘米以上的大徑級可製枕木,次之製坑木。雜木按不同用途製材。斷筒要準確平整,斜斷麵不能鋸成“馬蹄形”。過去製枕木,山上斷筒,山下平坦地裝碼畫墨,雙人拉平鋸製枕。隨著林區公路改善,車運到縣林業公司所屬木材加工廠,機械製材。邊角廢料可加工利用。提高木材出材率。

  歸楞

  分小歸楞、大歸楞,又稱臨時堆圖、固定堆圖。

  伐倒的木材,經打枝、製材、排曬幹燥後,利用山坡、單根順坡滑下。山場平坦的,用小雜條擺上蘆葦,灑上黃泥土,人工製槽,原木順槽滑下,到山腳下歸堆,叫小歸楞。

  采製工序結束,檢尺驗收結付采製力資,臨時堆圖待運。肩運或其他陸運方式運到公路、小溪邊。堆圖封存待銷,叫大歸楞。

  伐場清理

  木材采製流程最後一道工序。檢查降低伐根,超標要扣除力資。收集可利用的杉皮篙、雜木棍等小材小料。修好防火線,斬除灌木雜草,枯枝落葉,歸堆幹枯,煉山條墾。擇伐、間伐林地不宜煉山,隻能空地補造。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