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撫育

  撫育分幼林撫育和撫育間伐兩種。俗話說“三分造七分管”,指的就是造林後對幼樹的後期管護。幼林撫育的內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環境條件、造林樹種生物學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異,可大致歸納為土壤管理和幼樹管理兩大方麵;撫育間伐是指將中幼林的撫育分為透光撫育(透光伐)和生長撫育(生長伐)兩種。

  幼林撫育

  幼林是指造林後到林木鬱閉前的階段,通常指1齡級或2齡級的林分,一般杉木、濕地鬆、火炬鬆在10年(含)以下,馬尾鬆在20年(含)以下,硬闊類中的木荷、楓香在10年(含)以下,其他硬闊類在20年(含)以下,軟闊類在5年(含)以下,毛竹在1年~2年。幼林撫育是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幼樹生長和加速幼林鬱閉而在幼林時期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新造幼林,特別是在造林後的頭幾年,常常是樹體矮小,根係入土淺,生長緩慢,易遭各種不良環境因子的侵害,其成活和生長均不穩定。因此,及時采取相應撫育措施,不斷排除不利因子的幹擾,對提高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土壤管理目的是對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有時包括灌木)直接進行人為幹涉,以改善幼樹成活和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主要措施包括下述幾種:

  1.除草鬆土。除草的主要目的在於消除雜草對土壤水分、養分和光照的爭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可減少某些病、蟲和齧齒類動物的為害。鬆土的目的則主要在於破碎土表結皮,切斷表層和下層土壤的毛細管聯係。從而抑製土壤水分的無益蒸發並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透水性,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質的分解和轉化。在大多數情況下,除草和鬆土是同時進行的。除草鬆土的年限根據樹種和造林地的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定。一般從造林年度起連續3年~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長季的前半期進行。但植苗造林當年的第一次應盡量提早,並結合進行培土、扶正、踏實等工作。造林後,頭1年~2年的除草鬆土次數應多些,以後可減少(1~2次)。可分為穴狀(塊狀)(即選擇性全刈)、帶狀(半全鏟)和全麵除草鬆土(全鏟)等方式,以前兩種應用較廣。除草和鬆土的深度根據幼樹表層根係的分布情況確定,力求少傷根係,但對長期失管而根係再生能力強的樹種(如楊樹、杉木)可深些。除手工方式外,還可采用各種除草鬆土機械(如割灌機等)。化學除草也是一種頗有前途的方法,但不能達到疏鬆土壤的目的。

  1966-2012年,縣林業公司各基層林場幼林撫育除草鬆土的方式大多是采用全刈、全鏟的方式。2008-2012年采取半全鏟的方式,其他方式使用較少(如機械除草和化學除草等)。1966-2012年,幼林撫育共完成2688466畝次,其中按撫育方式,全刈2329120畝次,全鏟330023畝次,半全鏟13575畝次,其他15748畝次。按林場,曲江采育林場完成674782畝次(全為全刈方式);三灣采育林場完成345898畝次(其中全刈212765畝次,全鏟119958畝次,半全鏟13175畝次);象形采育林場完成253868畝次(全為全刈方式);陳山采育林場完成275060畝次(其中全刈270340畝次,全鏟4720畝次);大沙采育林場完成335552畝次(其中全刈168847畝次,全鏟164919畝次,半全鏟400畝次,其他1386畝次);洋埠采育林場完成200371畝次(其中全刈168109畝次,全鏟17900畝次,其他14362畝次);文竹林場完成283613畝次(其中全刈261087畝次,全鏟22526畝次);禾山林場完成319322畝次(全為全刈方式)。

  2.灌溉施肥。幼林灌溉在南方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人工灌溉沒有條件,也不可能。永新縣林業公司各林場曆年造林的幼林灌溉基本未實施。因為造林山場都是野外的山頭地塊,路途遠且偏僻,立地條件參差不齊,水源條件不一。幼林施肥是在1991-1998年世界銀行貸款造林,全部施了肥。其他年度的造林項目基本沒有施肥,即使施了肥,施肥的麵積也很少,主要是一些經濟樹種(如油茶、銀杏)和果業類樹種(如柑桔、楊梅)等的造林施了肥。

  幼樹管理主要包括:1.平茬。即利用某些樹種(如楊樹、榆樹、刺槐等)的萌芽能力,在造林後1年~2年內切除因機械損傷、霜凍和病蟲為害等而生長不良、失去培育前途的幼樹地上部分,促使長出新的莖幹。其方法是:在早春樹液流動開始前,將地上部分齊地麵切除,待根莖部長出萌條後再從中選留健壯的一株作為新莖幹的培育對象,其餘的則在生長季的中、後期全部除掉。這種平茬的幼樹管理做法在各林場曆年的幼林撫育過程中使用極少,在一些經濟類和果業類樹種造林中還有部分使用。2.除蘖(除萌)。即對某些萌蘖能力強的樹種(如杉木、楊樹、榆樹等)除去從根莖附近發出的萌條,以促進主幹速生,並利於培育圓滿通直的幹形。具體做法是:萌條應在基部尚未木質化前結合其他幼林撫育措施及時抹去,有時需進行幾次。這種除蘖(即除萌)的做法在各林場曆年的幼林撫育中是同時進行並且經常要采取的撫育措施,其方法是:主要是對天然林或人工造林的山場,在采伐後,經清理煉山,萌芽能力強的杉樹蔸部在造林當年會長出許多杉樹萌芽條,在造林當年下半年或第二年幼林撫育中,將生長位置不當、弱小、比較矮短的杉樹萌芽條全部抹去,隻保留1根~2根生長位置好(主要在杉蔸靠山場坡的上部)、粗壯、比較高長的杉樹萌芽條。這項除萌工作連續要進行幾次,才能最終達到一棵杉蔸保留1根~2根優良健壯杉木萌芽條的目的。

  撫育間伐

  撫育間伐主要是針對中幼林林分所采取的撫育措施。中齡林也叫壯齡林,指林齡為3齡級至不超過4齡級的林分。一般杉木、濕地鬆、火炬鬆在11年~20年,馬尾鬆在21年~30年,硬闊類中的木荷、楓香在11年~20年,其他硬闊類在21年~40年,軟闊類在6年~10年,毛竹在3年~4年之間。撫育間伐的方式分為透光撫育(透光伐)和生長撫育(生長伐)。

  透光撫育 一般在幼林內進行。對於混交林,主要是砍去非目的樹種和壓製幼樹生長的灌木,以調整林分組成為主要目標;對於純林,主要是間密留稀,留優去劣。

  1.透光撫育的對象

  (1)抑製主要樹種生長的次要樹種、灌木、藤本、高大的草本植物;

  (2)在純林或混交林中,主要樹種幼林密度過大,樹冠相互交錯重疊、樹幹纖細、生長落後、幹形不良的植株;

  (3)實生起源的主要樹種數量已達營林要求,伐去萌芽起源的植株;在萌芽更新的林分中,萌條叢生,擇優而留,伐去其他多餘萌條;

  (4)鬱閉度在0.9以上的人工幼齡林和鬱閉度在0.8以上的天然幼齡林。

  2.透光撫育的方法

  (1)全麵撫育:在主要樹種占優勢且分布均勻時使用。全部林地上將抑製主要樹種生長的次要樹種按一定強度普遍砍除。這種透光撫育方式是各林場曆年普遍采用的主要方式。

  (2)團狀撫育:主要樹種的幼樹在林地上分布不均勻,數量又不多的情況下使用。撫育僅在有主要樹種的群團內進行,砍除那些抑製主要樹種幼樹生長的次要樹種,無主要樹種幼樹的地方則不進行撫育。這種情況和采用的這種透光撫育方式在各林場曆年的撫育中出現和使用均極少。

  (3)帶狀撫育:將林地分成若幹帶,在帶內進行撫育,保留主要樹種,清除次要樹種,帶寬一般1米~2米,間隔帶為3米~4米,間隔帶不進行撫育。這種透光撫育方式在各林場曆年的撫育中基本未使用過。

  3.透光撫育的時間、次數

  夏初,當落葉的非目的樹種處於春梢已經長成,葉片完全展開的物候階段,此時進行透光撫育最佳,可降低伐根萌芽能力。由於冬季幼樹枝條較脆,間伐上層木時易碰斷保留木,因此冬季間伐效果最差。

  一般,根據次要樹種的萌芽狀況確定重複次數,每隔2年~3年或3年~5年再進行1次~2次透光撫育。

  透光撫育(透光伐)就是通常所說的割灌撫育,各林場從1966至2012年共完成透光撫育145972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6178畝。按林場,曲江采育林場完成透光撫育50235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4397畝;三灣采育林場完成透光撫育40992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4011畝;象形采育林場完成透光撫育2829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909畝;陳山采育林場完成透光撫育2501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340畝;大沙采育林場完成透光撫育33260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793畝;洋埠采育林場完成透光撫育5324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831畝;文竹林場完成透光撫育2380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982畝;禾山林場完成透光撫育8451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915畝。

  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是為實現2009年9月22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式上提出的到2020年中國森林麵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的宏偉“雙增”目標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設立的林業項目。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在永新縣是從2010年開始付諸實施的,各林場從2010年開始按照永新縣林業局的統一安排部署分別付諸實施。

  生長撫育幼林經透光撫育,進入壯齡林階段後,應進行生長撫育,或稱疏伐。其主要任務是林分自壯齡後至成熟主伐利用前的一個時期內,為了解決目的樹種個體間的矛盾,不斷調整林分密度,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長,並提高木材質量,縮短成材期,實現優質、豐產的目的。

  1.生長撫育的對象

  (1)自幼林鬱閉後到近熟齡的各個齡級的用材林、防護林,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2)鬱閉度0.8以上的中齡林;

  (3)鬱閉度0.7以上,下層目的樹種幼樹較多,分布均勻的中齡林;

  (4)遭受輕度自然災害,林內衛生狀況較差的中齡林。

  2.生長撫育的方法

  (1)下層疏伐法:人工林純林或混交林常采用此法。首先砍伐處於林冠下層生長落後的被壓木、瀕死木和枯立木,即砍伐在自然稀疏過程中行將被淘汰的林木。

  (2)上層疏伐法:適用於闊葉樹種混交林,不適用於針葉純林。主要砍伐林冠上層的林木。砍伐冠幅過於龐大、分杈多節、經濟價值低、幹形不良、無培養前途的上層林木。

  (3)綜合疏伐法:此法綜合了下層疏伐和上層疏伐的特點,可從林木上層和下層選擇采伐木。采伐強度有很大伸縮性,疏伐後形成的大、中、小林木都能接受到充足的陽光,形成多級鬱閉。此法不適用於人工純林,但人工混交林均可采用。

  (4)機械疏伐法:實施間伐時,間隔一定距離,機械的確定砍伐木。此法基本上不考慮林木的分級和品質的優劣,事先確定砍伐株行距後,不論林木大小通通伐除。當人工幼林初植密度過大,個體分化尚不明顯,林分顯得過密時,可考慮采用隔行隔株間伐。

  各林場曆年來所進行的生長伐撫育大多是采用下層疏伐法,其他方式的生長伐撫育使用很少。

  3.生長撫育的技術要求

  (1)采伐起始期確定:應根據經營目的、各樹種生物學特性、林分生長情況、立地條件、造林密度和造林質量、交通條件、勞力及小徑材銷路等綜合確定撫育采伐的起始期即首次間伐時間。一般地,林分達到以下標準應及時進行撫育采伐:

  (1)被壓木(即4、5級林木)比例達到30%(人工杉木林為10%);

  (2)自然整枝高度平均為樹高的1/3;

  (3)小徑木(林木胸徑/平均胸徑小於0.8)占總株數的1/3;

  (4)鬱閉度達0.9.

  (2)采伐強度確定:合理的采伐強度應符合下列3點要求:

  (1)每次采伐量不應大於采伐間隔期內林分材積總生長量;

  (2)保持林分良好的衛生狀況和穩定性,不要因為株數減少而增加過多的林內光照,造成雜草滋生及風折、雪壓而受損失;

  (3)要給保留下來的優良木(樹幹通直、生長勢良好)創造適宜的生長發育條件。

  撫育采伐強度按照采伐量占伐前林分總株數、總蓄積量的百分比,分為如下4級:

  (5)采伐質量要求:根據江西省人工杉木林撫育間伐作業要求,撫育采伐質量標準要達到“兩不、兩要、三無”,即:

  “兩不”:保留的林分鬱閉度人工林不低於0.6,天然林不低於0.5,不能造成“天窗”或疏林地;

  “兩要”:號樹、砍樹的準確率要達到98%以上,伐根要低(10厘米以下),有條件的應鬆土施肥;

  “三無”:無多頭木和萌芽條,無影響林木生長和森林防火的雜草灌木,無丟棄木。

  4.生長撫育即間伐的規模

  1966-2012年,縣林業公司各基層林場共完成生長撫育(間伐)171907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0267畝。按林場,曲江采育林場完成生長撫育52870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096畝;三灣采育林場完成生長撫育29109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2620畝;象形采育林場完成生長撫育20072畝;陳山采育林場完成生長撫育10914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100畝;大沙采育林場完成生長撫育34677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1972畝;洋埠采育林場完成生長撫育3501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2174畝;文竹林場完成生長撫育19044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500畝;禾山林場完成生長撫育1720畝,其中中央森林撫育試點項目完成805畝。

  §§第四章 森林資源保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