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中國人稱謂欣賞

  人們在家庭生活與社會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稱謂,但若讓人們給稱謂下個定義,又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說全麵的。到底什麽叫稱謂呢?稱謂就是供人稱叫的事物的名稱。稱謂所表明的是人們相互間的各種社會關係,稱謂所區分的正是人們在社會關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恰當地運用稱謂可聯絡感情,增進友誼,增強團結,可使上下左右同事關係和遠近親戚朋友關係更加團結友善、和睦親切。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稱謂的內涵和意義,都應該能恰當地運用它,使這朵社會文明之花開得更加美麗、更加鮮豔。

  我國幅員遼闊,曆史悠久,中華民族又特別注重血緣宗親、倫理道德、禮尚往來,禮讓謙遜等。因此從古至今上下幾千年,使用過數以萬計的稱謂,再加上稱謂又有習稱、別稱、通稱、喻稱、方言俗稱,更是無法說全道盡。

  這麽繁多的稱謂,歸納起來有四個門類:一、家族、親屬類;二、師徒、朋友類;三、職官身份、地位類;四、社會交際中的一般稱謂,包括一般常用通稱、尊稱、謙稱、自稱、他稱等。

  一、家族、親屬類稱謂

  這類稱謂產生於人們的血緣關係。它是人類最早形成的社會關係,社會的發展又不斷賦予它新的內容。因此,反映血緣關係的稱謂在所有稱謂中產生得最早,使用的時間最長,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完善、規範、明確。

  這類稱謂包括直係親屬和旁係親屬的稱謂。所謂直係親屬,指的是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係或婚姻關係的親屬,即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包括父母、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父係、母係、子係、女係的親屬,以及和自己有婚姻關係的夫妻。旁係親屬指直係親屬以外,在血緣上和自己或自己的配偶同出一源的人以及他們的親屬,如成年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等等,包括直係親屬以外的父係、母係的親族以及妻子娘家的親族。

  1.父族親屬

  (1)祖父輩

  遠祖:高祖以上遠代祖先,又稱太高、太尊、祖先、先人、先君、先祖等。

  始祖:有世係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又稱鼻祖。

  高祖:曾祖父的父親,又稱高祖王父、長祖、高門、顯考。

  高祖母:曾祖父的母親,即高祖父之妻,又稱高祖王母。

  曾祖父:祖父的父親,又稱曾祖、曾祖王父、太翁、曾翁、曾父、曾門、曾大父、曾太父等。

  曾祖母:祖父的母親,即曾祖父之妻,又稱曾祖王母。

  祖父:父親的父親,又稱王父、太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太公、公、祖翁、阿翁、爺爺、耶耶等。對人自稱祖父為家公、家祖;尊稱對方祖父為尊祖父;自稱已故祖父則為亡祖、王考、皇祖考、先祖。

  祖母:父親的母親,即祖父之妻,又稱王母、大母、太母、祖婆(後俗稱婆)。尊稱他人祖母為尊祖母;已故祖母稱為皇祖妣。

  父:父親,又稱嚴親、翁,俗稱爺、爺爺、爹爹、爸爸、巴巴等。對人自稱父親為家嚴、家尊、家公、家父;尊稱他人之父為令尊、尊君、尊公、尊大人等;稱亡父親為先父、皇考等。

  母:母親,又稱娘、娘娘、阿母,喻稱萱堂,方言俗稱媽、媽媽、阿媽等。對人自稱母親為家母、家夫人;尊稱他人之母為尊堂、尊夫人、令堂、令母;稱亡母為妣、皇妣、顯妣等。

  嫡父:親生父,又稱本生父、親父。

  嫡母:生母、親母。

  親戚:古代父母的統稱。

  嚴君:也是古代父母的統稱。

  (2)子、女、孫輩及其配偶

  兒:父母所生子女,男性稱為子、男、孩兒、丈夫子、嬌兒、兒子、寵子(上古人母所生子女統稱為子,後來子指兒子)。父親稱子為吾兒、子息、大郎等;對人自稱其子為小兒、不肖子、無狀子、賤息、弱息、糞土息等;尊稱他之子為郎君、小郎君、賢郎、令郎、令嗣、令子、不凡子等。

  長子:兒子中年齡最大的稱長子,別於次子而言,又稱大兒、首子、鼻子等。

  嫡長子:正妻所生的長子,又稱嫡子、嫡妻子、宗子、宗嗣、宗嫡、樹子、門子等。

  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也專指嫡長子。

  庶子:妾所生的兒子,又稱側也子。正妻所生的兒子,長子之外也稱庶子,又稱介子、餘子、別子等。

  媳:子之妻,又稱婦、來婦、媳婦等。

  孫:子之子之稱,祖父稱孫孫兒、家孫等。

  曾孫:孫之子稱曾孫,又稱重孫。

  玄孫:曾孫之子。

  來孫:玄孫之子。

  昆孫:來孫之子。

  仍孫:昆孫之子。

  雲孫:仍孫之子。言其輕遠如浮雲,故稱。

  係孫:雲孫之子,又稱苗裔、玄玄孫。

  孫婦:孫子的妻子,又稱孫媳。

  女孫:兒子的女兒,又稱孫女。

  曾孫女:孫子的女兒。

  女:父母所生子,女性稱女,又稱女子、女兒、弱女、息女、細娘、小娘子等。

  婿:女兒的丈夫,又稱子婿、女婿、女夫、郎婿、半子、嬌客、東床、快婿等。

  外孫:女兒的兒子。

  外孫女:女兒的女兒。

  (3)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

  兄:兄長。男子先生為兄,後生為弟。兄又稱昆、仲,今稱哥哥、哥。對人自稱其兄為家兄,尊稱他人之兄為令兄、尊兄等。

  嫂:兄之妻。

  弟:兄弟中後生為弟,又稱男弟、親弟、同產弟等。弟自稱小弟,兄稱弟為賢弟。對人稱己弟為家弟,稱人之弟為令弟、淑弟等。

  弟婦:弟之妻。

  娣:兄弟之妻,又稱妯娌、築裏等。

  從子:兄弟之子稱從子,後又稱侄、猶子、侄男、親侄、侄輩、兄子、小侄等。

  從女:兄弟之女稱從女,又稱女侄、侄、猶女、兄女、弟女等。

  姊妹:姐姐與妹妹的統稱。

  姊:女兄,古人以同一父母所生女子在先者為姊,即姐姐,又稱姐、阿姊、姊姊、姊姐、賢姊等。對人自稱姊為家姊。

  妹:《爾雅》:“後生為妹。”又稱作女弟、娣、幼妹、小妹等。稱人之妹為令妹。

  姊夫:姐姐的丈夫。又稱姊婿。《爾雅釋親》以姊夫稱為私、甥。

  妹夫:妹妹的丈夫。又稱妹婿、私等。

  甥:姊妹之子,又稱為賢甥、外甥、外生、養甥、姊子。

  外甥女:姊妹的女兒。

  (4)父親的兄弟姐妹及配偶、子女

  世父:父親的兄長,又稱伯父、伯伯、猶父、伯、公等。

  世母:世父的妻子,又稱伯母。

  叔父:父親的弟弟,又稱叔、阿叔、從翁等。對人自稱其叔父為家叔父、家叔;尊稱他人叔父為賢淑。

  叔母:叔父的妻子,後又稱嬸、嬸母。

  姑:父親的姐妹稱姑,又稱姑母、姑姑、諸姑、姑姊妹等。對人稱自己的姑姑為家姑。(另:作為稱謂,姑還有其他用法,見後文)

  姑婿:姑母的丈夫,又稱姑夫、姑父。

  從父兄弟:伯父、叔父的兒子,又稱堂兄弟、從父昆弟、從兄弟、叔伯兄弟、同堂兄弟、賢從等。這是同祖父的兄弟。

  表兄弟姐妹:父親的姊妹的子女,晉以後稱中表。又,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也稱表兄弟姐妹。

  (5)父親的伯叔及其配偶、子女

  從祖祖父:父親的伯父、叔父,即自己的伯祖父、叔祖父,又稱從祖世父、從祖王父、伯翁、叔翁等。(這是祖父的兄弟,即祖父的同輩,故稱從祖祖父)

  從祖祖母:從祖祖父的妻子,又稱從祖世母、從祖王母、從祖母、伯祖母、叔祖母、伯婆、叔婆等。

  從祖父:父親的伯父、叔父的兒子,即父親的從兄弟,又稱堂伯、堂叔。(這是父親的叔伯兄弟,與父親同輩,故稱從祖父)

  從祖母:從祖父的妻子,又稱堂伯母、堂叔母。

  從祖兄弟:從祖父的堂伯、堂叔的兒子,又稱從堂兄弟、再從兄弟、從祖昆弟。這是同曾祖的兄弟。(因和自己是同曾祖的平輩,故稱從祖兄弟)

  (6)祖父的伯叔及其配偶、子女

  族曾祖父:祖父的伯父、叔父,又稱族曾王父。(因與曾祖父是兄弟、同輩,故稱族曾祖父)

  族曾祖母:族曾祖父之妻,又稱族曾王母。

  族祖父:族曾王父之子,又稱族王父。(因和祖父是同輩,故稱族祖父)

  族祖母:族祖父的妻子,又稱族祖王母。

  族兄弟:族父的兒子。這是同高祖的兄弟。(因是高祖自己的平輩,故稱族兄弟)

  為清楚明了,現將以上父係屬中男性的血緣關係列表如下:

  兄弟-從子-從孫

  高祖-曾祖父-父-自己-子-孫(下略)

  伯、叔-從兄弟-從侄-從侄孫

  (父之兄弟)(同祖父兄弟)

  從祖祖父-從祖父-從祖父兄弟-族侄-族孫(祖父的兄弟)(堂伯堂叔)(再從兄弟)

  父之伯、叔同曾祖兄弟

  族曾祖父-族祖父-族父-族兄弟-族子-族孫

  (祖父的)(祖父的從)(父親的從)(同高祖)

  伯、叔父兄弟祖兄弟兄弟

  2.母族親屬

  外曾祖:母親的祖父,又稱外曾王父。

  外曾王母:外曾王父的妻子。

  外祖父:母親的父親,又稱外祖、外王父、外公、外大父、大父、家公、姥爺等。

  外祖母:母親的母親,又稱外王母、外婆、家母、姥姥。

  舅:母親的兄弟,又稱舅氏、舅父、嫡舅、阿舅、哲舅、元舅等。母親的兄長稱伯舅,母親的弟弟稱仲舅、叔舅。對人自稱其舅為家舅。(和姑一樣,舅還有別的用法,詳見後)

  舅母:舅的妻子,又稱舅妻、舅母親,俗稱妗子、妗。

  舅子:舅父的兒子,又稱親表、中表(猶言內外,姑之子為外兄弟,舅之子為內兄弟,故統稱中表,中即內,表即外)、內兄弟(對姑之子為外姓兄弟,故稱外兄外弟)、表兄表弟(即外兄外弟,表:外)、舅弟等。又,上古又稱甥,《爾雅釋親》:“舅之子為甥。”

  姨母:母親的姐妹,又稱從母、姨、阿姨。

  姨父:姨母的丈夫,又稱姨夫、姨大人、從母之夫。

  從母兄弟: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的兒子,又稱從母兄弟、外兄弟、姨兄弟、姨子、中表、表兄弟等。

  從母姐妹: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的女兒,又稱表姐妹。

  表侄:表兄弟姐妹的兒子,即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孫子。

  中表兄弟:父親的姐妹之子與母親的兄弟姐妹之子統稱中表兄弟。

  堂姨:母親的伯父、叔父的女兒,即母親的從父姐妹。這是母親的同祖父的姐妹。

  從舅:母親的從父兄弟為從舅、堂舅等。

  3.夫族親屬

  舅姑:丈夫的父母統稱舅姑,又統稱為姑嫜。

  舅:丈夫的父親。《爾雅釋親》:“婦稱夫之父曰”,又稱嫜、君舅、公公、若公、丈人公等,死後則稱皇舅、先舅等。

  姑:丈夫的母親。《爾雅釋親》雲:“婦稱夫之母曰姑。”又稱君姑、嚴姑、慈姑、阿姑、大家、家、婆母、婆婆等。死後則稱為皇姑、先姑等。

  兄公:丈夫的哥哥,又稱為兄章、兄伯、伯、大伯等。

  姒婦:丈夫的嫂子,又稱為嫂嫂。

  小叔:丈夫的弟弟,又稱叔、叔郎、小郎。

  娣婦:丈夫的弟妻,又稱為嬸嬸。

  小姑:丈夫的妹妹,又稱女妹、女叔、叔妹等。

  大姑:今俗稱丈夫的姐姐為大姑子。

  妯娌:兄弟之妻互稱為妯娌,又互稱為娣姒。

  姑父:丈夫的姐妹的丈夫,又稱姑夫。

  4.妻族親屬

  外舅:妻子的父親,又稱舅、妻父、婦父、婦公、婦翁、嶽父、嶽丈、外父、泰山、冰叟、冰翁等。

  外姑:妻子的母親,又稱姑、嶽母、丈母、丈母娘、泰水等。

  妻舅:妻子的兄弟,又稱舅、婚兄弟、私親兄弟等。

  內兄:妻子的哥哥,又稱婦兄、妻兄、大舅子等。

  內侄:妻子的兄弟的兒子,又稱侄。

  內侄女:妻子兄弟的女兒,又稱侄女。

  舅嫂:妻子兄弟的妻子,又稱妻嫂。

  姨:妻子的姐妹。

  內妹:妻子的妹妹,又稱妻妹、內娣、姨妹。

  友婿:妻子姐妹的丈夫,又稱大姨夫、小姨夫等。

  連襟:妻子姐妹的丈夫互相稱為婭,後俗稱連襟兄弟、聯袂等。

  外甥:妻子姐妹的兒子,又稱妻甥。(女兒的兒子也稱外甥,見前)

  外甥女:妻子姐妹的女兒。(女兒的女兒也用此稱,見前)

  親家:夫妻雙方的父母互稱為親家,又互稱為婚姻。

  親家公:夫妻雙方的父母即親家之間,男性可稱為親家公、親家翁、姻翁。

  親家母:親家之間,稱女性為親家母。

  二、師徒、朋友類稱謂

  1.老師

  夫子:夫子本為對男子、長者的尊稱,自孔丘弟子尊稱孔子為夫子後,夫子成為老師的專稱。(作為稱謂,夫子還有其他用法)

  先生:古時把老師稱為先生,後來先生也泛稱尊者。

  函丈:弟子對老師的敬稱。《禮記曲禮上》:“席間函丈。”注:“函猶容也,講宜相對容丈,足以指畫也。”下因為向尊者請教,相對而坐,席間相距一丈之遠以便於尊者指畫講解,故稱尊者為函丈,後來函丈則專用作對老師的敬稱。

  西席:老師的尊稱。古代坐席以右為尊位,右為賓師之位,居西而麵朝東。清人梁章钜《稱謂錄》雲:“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皇上到太常府),令榮坐東麵(讓桓榮在西邊麵向東而坐),設兒。故師曰西席。”後來便以西席作為對老師的尊稱。

  老師:本泛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和傳授文化技藝的人,後特指教授學生的人,為教師尊稱。另外,明清時代,生員(明清時代過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人稱生員,俗稱秀才)、舉子(被薦舉應試的人)稱主考官和學官為老師。

  外傅:老師。《禮記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注雲:“外傅,教學之師也。”

  子:子為有德之稱,對男子的尊稱,它是以老師尊稱,如孔丘的弟子稱孔丘為子。

  師傅:教師的通稱。(今作為對人的尊稱,其他用法詳見後)

  山長:唐五代時,對居於山中授業講學的老師的敬稱。宋元時官立各書院掌教的人稱山長,如宋代的嶽麓書院、麗澤書院均有山長,又稱山主。南宋以後至清代,則改稱為院長。

  洞主:若書院所在以洞為名,如南唐時建白鹿洞學館,則稱書院學館掌教者為洞主。

  蒙師:啟蒙老師,又稱典蒙、發蒙、學究。

  猴猻王:對啟蒙塾師的嘲稱,又稱猢猻王。

  女師:古代掌管教育貴族女子的女教師稱女師,又稱戊姆、姆師、傅姆、姆傅等。

  友生:友生是朋友之稱,也被師長們用來對門生謙稱自己,即為老師的自稱。

  太老師:父親的老師或老師的老師,又稱太先生。

  師祖:老師的父親。

  師母:老師的妻子,又稱師娘。

  師伯、師叔:老師的兄弟。

  世叔:太老師之子。

  師兄弟:老師之子。

  2.弟子、學生

  弟子:古時從師受業的人稱為弟子,又稱作學生、學徒、學子、生徒、門徒、門下生、門下士、門人、小子等。

  門生:東漢時稱再傳弟子為門生,後世稱親授業的弟子為門生。

  門弟子:及門的弟子。

  門競:年幼未冠的弟子,即未成年的弟子。

  高足:品學兼優的弟子,優秀的門生,又稱高足弟子。

  高業弟子:學業優異的弟子。

  著錄弟子:稱登記在冊,列於私人講學經師門下的弟子著錄弟子。著錄:登記在簿籍上。

  受業:本為弟子受業之意,後用作弟子對老師的自稱。

  小生:讀書人或文人的自稱,也稱新學後輩小生。故而也可稱學生、弟子為小生。

  小門生:稱弟子的弟子為小門生,又稱門下生,又喻稱為瓜蔓抄。

  3.朋友、同窗等

  朋友:同門曰朋(同門:同一老師的弟子),同誌曰友,即同師同誌的人稱為朋友。也泛稱誌趣投合,有交情的人。朋友又稱為友好、友朋、友人、友誼、友生等。

  友執:知心好友稱友執,也稱作執友。

  友舊:朋友故舊,即老朋友稱友舊。

  老友:相交了多年的朋友稱老友。

  小友:年少的朋友稱小友。

  心期:本義為深交,引申為稱深交的朋友為心期。

  知己:知心朋友稱知己。

  刎頸交:友誼甚深、生死與共的朋友。

  莫逆友:同心相契、無所忤逆的好朋友。

  忘年交:不拘年齡輩分而結成莫逆之交的人稱為忘年交。

  麵友:猶麵朋。漢代揚雄《法言學衍》雲:“朋友不心,麵朋也;友而不心,麵友也。”可見,稱不能真誠相交的所謂朋友為麵友、麵朋。

  祖執:祖父的執友,又稱祖舊。

  父執:父親的執友,又稱先友、諸父行、父客、丈人、丈人行等。

  老伯:父親的執友年長於父親的,稱為老伯。後來不問年長還是年幼於父親的父親的朋友,都稱為老伯。

  老叔:父親的執友年幼於父親的,都稱為老叔。

  世伯:對父輩的朋友中年齡大於自己父親的稱呼。

  世叔:對父輩的朋友中年齡小於自己父親的稱呼。(也作世父與叔父合稱)

  世講:本指兩姓子孫有世世代代共講學的情誼,後稱朋友的晚輩為世講。

  世交:上代或數代有交情的,稱為世交,也稱作世好。

  世弟:世交同輩中年紀小於自己的稱其為世弟。

  世弟兄:世交的同輩互稱為世弟兄。

  世兄:稱有世交的同輩,或尊稱有世交的晚輩。

  同門:受業於同一年被舉為孝廉的人為同門,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也稱同年,又稱作同歲。

  最後要說明的是,這部分所列有關師徒朋友類稱謂,一般還有其他用法,如門下生還用來稱門客、幕僚、門人、門下士,還稱門客,同門又稱同鄉等。這裏僅介紹其用作老師、弟子或朋友的用法。

  三、職官、身份、地位類稱謂

  關於職官,這裏不是一般地介紹設官分職的名稱,而是介紹可用作自稱、對稱、他稱,即用作稱謂的官職名稱,以及反映其身份地位的尊稱。另外,有關帝王後妃等的稱謂、富人貧民與奴仆等稱謂,均在這裏介紹。

  1.帝王後妃、皇親國戚

  天子:帝王之稱。古人認為君權為神所授,上天保佑他並以之為子,所以稱為天子,又稱皇學、帝、皇、皇天子、黃天子、天王等。

  後:天子的古稱,又稱元後、後王。(自周代起,天子妃也稱為後,即皇後)

  大家:宮中近臣或後妃稱天子為大家。

  官家:晉代以來稱皇帝為官家。

  宅家:唐代宮中對皇帝尊稱為宅家。

  今上:臣民稱當代在位皇帝為皇上,又稱今上。

  陛上:臣民麵見或上書,尊稱皇帝為陛下,即用作對稱。漢代蔡邕《獨斷》雲:“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曰陛下。”魏晉六朝時又稱為殿下。

  朕:皇帝自稱,朕為我意,本為上下共用的自稱,自秦起成為帝王專用的自稱。又自稱為孤家、寡人(意為少德之人)。

  車駕:本指帝王所乘的車,引申對帝王的代稱。帝王代稱還有:乘輿、萬乘(萬輛兵車,周製,天子“出兵車萬乘”,故以萬乘代天子)、九重(九重指天,用以借代天子)、禾絹等。

  至尊:皇帝的尊稱,又尊為大尊、萬歲等。

  太皇太後:皇帝的祖母,又稱帝太太後、太母。

  太上皇帝:皇帝的父親,又稱太上皇、太公。

  皇太後:皇帝的母親。皇親稱其母為母後。清代以前還稱作帝太後、東朝、天下母、天地母、太母、太後、慈宮等。

  皇後:皇帝的正妻,又稱後、王後、娘娘、大娘等。

  殿下:唐代初年起,臣下稱皇後為殿下,是對稱,也用作臣下對皇太子的尊稱。

  中宮:中宮是皇後的住處,故以中宮作皇後的代稱。

  椒房:椒房是漢代皇後居住的宮殿,以椒和泥塗抹牆壁,取溫、香,多子之意。後來便以椒房作為皇後的代稱。

  皇妃:皇帝的妾。明代前稱妃、妃子。

  妃嬪:皇帝妾侍的統稱。不同等級、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稱謂:清代自皇後下依次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魏晉時則依次為貴嬪、淑妃、淑媛、昭華、修溶、修儀、順成、才人等,古時又稱夫人、世婦、禦妻等。

  太子:立為皇位繼承人,皇帝之子,一般稱嫡長子,又稱皇太子、儲嫡、儲君、元儲等。

  東宮:太子的妻子,又稱儲妃。

  皇子:皇帝的兒子。

  皇太孫:太子的兒子。

  皇孫:皇帝的孫子。

  福晉:皇子、皇孫之妻的滿語稱謂。

  皇伯:皇帝的伯父。

  皇叔:皇帝的叔父。

  皇弟:皇帝的弟弟。

  皇從伯父、皇從叔父:皇帝的堂伯父、堂叔父。

  皇從父兄、從父弟:皇帝的堂兄、堂弟,即叔伯兄弟。

  親王:皇族中封王的人。

  郡王:次於親王的爵位。

  公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此稱始於戰國,又稱皇女等。

  大長公主:皇帝的姑母稱大長公主。

  翁主:諸侯王的女兒稱翁主。

  郡主:晉代公主封郡的稱郡主。

  格格:清代皇族的女兒統稱格格。

  駙馬: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

  後祖父、後祖母:皇後的祖父、祖母。

  國舅:皇帝的母舅(母親的兄弟)和妻舅(妻子的兄弟)統稱國舅。

  國丈:皇帝的嶽丈俗稱國丈。

  2.官員顯貴(附科舉)及其眷屬

  官吏:過去對官員的通稱。

  貴族:(1)世襲特殊權位的人;(2)顯貴的家族。

  將相:將帥和宰相的合稱。

  丞相: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的最高行政長官。西漢初稱為相國,後改稱丞相。

  閣部:內閣大臣。

  閣員:內閣成員稱閣員。

  中堂:唐代時,中堂為宰相的代稱。

  相公:(1)舊時對宰相的敬稱;(2)泛指官吏;(3)舊時對讀書人的敬稱,也作為對男子的敬稱;(4)妻子對丈夫的敬稱。

  執政官:執掌政權的現任官員。

  朝達:朝廷中當權達官貴人。

  外牧:京城以外的地方官。

  外郎:宋元以來泛稱縣府小吏、衙門書吏。

  京官:在京師任職的官員稱京官。

  宦官:古代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人,是以閹割後失去男性功能的男子充當。又稱為內臣、內侍、內監、太監等。

  府主:舊時幕僚對其長官的敬稱。也泛指州郡的長官。

  府君:漢代對太守的尊稱。

  老臣:年老臣子或有閱曆,有經驗的臣子。

  國老:(1)告老退休的卿大夫,也稱老;(2)稱國家的重臣,掌教化的官員。

  員外:本來稱正員外的官職為員外,後因這類官職可用錢捐,故員外遂成為對富有之人的稱呼。

  解元:科舉時代稱鄉試(原稱解試)第一名為解元。

  會元:科舉時代稱省試第一名為會元。

  狀元:科舉時代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榜眼:殿試第二名稱榜眼。

  秀才:優秀人才的通稱。唐宋時是一般知識分子的泛稱。明清時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學的生員。

  茂才:秀才的別稱。

  博士:(1)古代學官稱謂,如太學博士、五經博士、太醫博士等;(2)舊時官僚地主的門客、仆人對主人的稱呼。

  老爹:舊時某些地方稱官員的父親為老爹。也作為對老男子的尊稱。

  大人:對高官、權貴,包括官員家屬的稱呼。

  夫人:(1)古代諸侯的妻子、帝王的妾稱夫人;(2)命婦的稱號,有一定品級的官員的妻子封為夫人;(3)舊時也作對已婚婦女的尊稱,現在作對他人或自己妻子的尊稱。

  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員的妻子稱太太,後來凡官員的妻子都稱太太,現在也作對他人或自己妻子的尊稱。

  公子:(1)古代諸侯庶子和女子稱公子;(2)富貴人家、官宦之家的子弟稱公子;(3)對有權勢的人的尊稱;(4)舊時尊稱他人的兒子為公子。

  名家子:名門子弟。

  公子哥兒:舊時稱出身富貴人家,不懂人情世故,隻知享受玩樂的子弟。

  小姐:元明以來,稱官宦人家女兒為小姐。後也敬年輕女子為小姐,今也沿用此稱謂。

  女公子:(1)古代諸侯的女兒;(2)官員之女,也稱女公子;(3)用作對他人之女的尊稱,現今也沿用這一稱呼。

  奴仆:舊時在主人家從事雜役勞動的人稱奴仆。

  奴才:(1)即奴仆;(2)明清兩代宦官自稱奴才;(3)清代旗籍官員對皇帝也自稱奴才。

  小廝:年少的男仆,又稱小僮。

  丫頭:即丫鬟,又稱鴉頭、妮。又,俗稱女孩兒為丫頭。

  青衣:婢女的別稱。

  下人:(1)舊時稱奴仆為下人;(2)古時稱平民、百姓為下人。

  家人:仆人也稱家人。

  管家:管理家務的仆人稱管家。

  婆娘:對婦人的賤稱。

  漢子:男人的賤稱。

  四、社會交往中的通稱、敬稱、謙稱

  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稱呼,也免不了在談話中涉及他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傳統是對對方或他人使用尊稱,對自己則使用謙稱。這裏對古代舊時使用尊稱、謙稱簡介如下:

  君:尊稱對方是才德出眾的人。

  君子:(1)同“君”;(2)婦女對丈夫的尊稱。

  明公:對位高權重的人的敬稱。

  老:對年歲大的人的尊稱。

  父老:對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也作為對一般老者的尊稱。

  丈:尊稱長者,也作平輩人之間以及長輩對晚輩的尊稱。

  長者:尊稱父兄、長兄,顯貴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輩:(1)封建時代科舉時同時考中進士的人互相尊稱為先輩;(2)對年長者的尊稱;(3)對京官的尊稱。

  先達:對前輩的尊稱。

  方家:對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尊稱。

  老夫子:對老師或年長博學的人的尊稱。

  足下:猶如先生,對人的尊稱。

  閣下:不論尊卑,皆可尊稱對方閣下。

  老師父:對僧侶的尊稱。

  老太太:對年老婦女的尊稱。

  師傅:本指老師,有專門技藝的人或傳授技藝的人,今也作對一般人的敬稱。

  同誌:古人稱誌同道合的人,今指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標奮鬥的人,並引申為對一般人的通稱。

  姑娘:對年輕女子的通稱。

  鄙人:鄙陋之人,謙稱自己。

  小生:舊時士子對自己的謙稱。

  小子:本指學生、晚輩,後作自謙之稱。

  小可:自謙之稱。

  學生:明清時讀書或官場中自稱的謙詞,又稱後學。

  同學生:舊時同官之間自謙之稱。同官,又稱侍生、侍第、晚學生、晚侍生、晚輩。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謙之稱。又:對人的蔑稱。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

  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常常要用自稱、對稱、他稱。

  例如,朕:古人皆自稱為朕,後為皇帝自稱。

  我:自稱。台、吾、餘、印均為自稱。

  咱:俗稱自己。

  其他自稱還有:我等、我輩。

  你:稱對方,也稱為儂。(儂又作自稱)

  而:你稱對方。

  習用的對稱還有:爾、爾等、爾輩、您、您們等。

  渠、儂:稱對方。

  他、他人:稱他人。

  彼:稱他人。

  他稱還有:伊、人家、他們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