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抓機遇,宜早不宜遲

  機會就在生活的每一瞬間,它稍縱即逝。大凡會闖的人,都善於抓住機會,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哪怕是不起眼的或者是稍縱即逝的。

  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精神生活卻跟不上物質生活的發展,再加上那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的經濟大潮,引得人們費力費神地去獲取。這樣導致人,心態上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很多人都開始急於求名,急於求利,不能安心地做一件事,隻是看到眼前的利益,什麽有利就做什麽,最後隻是事倍功半,什麽也沒做成。

  可以說,在一個會闖的人眼裏,機會隨處都在,在它們看來,隻要認真觀察,生活中到處都有機會。

  一個製鞋工廠,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將自己的發展戰略定在了某熱帶島國,以此作為整個熱帶國家市場的突破口。於是向社會廣泛征集市場人員去做市場的調查與分析。結果反饋回來的信息令工廠大失所望,每個回來的市場人員都抱怨,那裏因為氣候特別,再加上人們根深蒂固的生活習慣,生活在島上的居民根本不需要穿鞋。所以在那裏開發市場是不值得的。正當工廠準備放棄這個計劃時,一位叫TOM的市場人員卻作出了與其他人相反的報告,TOM認為正是因為島上的居民都還沒穿鞋,才暗藏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所以我們必須嚐試改變他們的固有的生活習慣。

  商機無處不在,每個問題都孕育著商機。在我們這個崇尚“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國度裏,其實很多人一直想創業當老板,卻苦於找不到好的商業機遇。好的機遇真的那麽罕見嗎?讓我們看看下麵的案例。

  一次,法國一家報紙進行了一次有獎智力競賽,其中有這樣一個題目: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隻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哪一幅?結果在該報收到的成千上萬份回答中,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以最佳答案獲得該題的獎金。他的回答是:“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畫。”也就是說,對於創業者而言,機遇從來都不缺少,隻是你的目光過於集中在那些所謂的最有價值的、最賺錢的那一個上麵。創業者在抓機遇的時候應當如搶救失火盧浮宮珍品那般,選擇憑借自身條件最有可能實現的那一個,不加遲疑地進入,為之不懈奮鬥,這樣才能取得創業的成功。

  有些人認為,當下定決心做或不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仔細調查。然而,現實是愈仔細往往就愈當心,以致最後結果是——謹小慎微,錯失良機。“完善後才能推出”是一個謊言,因為那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

  最善於走在別人前麵把機遇攥在手中的非微軟莫屬了。看看你電腦上的微軟視窗係統吧,它滿是漏洞,以致長久以來它一直飽受訴病,但這並未阻止它覆蓋了全球95%的電腦。相反,IBM的OS/2操作係統雖然在穩定性。多任務與真正的32位操作能力等方麵的表現都相當優異,整體也要優於Windows,卻總是因為推出不夠快而沒有能夠在市場上敵過Windows,以至於IBM不得不宣布放棄推廣OS/2.

  從1981年微軟推出MSDOSI係統,到1985年推出第一款視窗係統Windows,再到今天的Willows XP和Willdows VISTS,這些產品你都無法用完善來形容它。它們不但不能說完善,甚至都不比競爭對手優秀。但20多年來,微軟靠著推出一改進一升級的套路始終搶占市場先機,讓電腦係統市場上的所有競爭者都高山仰止。

  “一旦機遇到來,一定要全力以赴,把握機遇。”這是李開複在自己的成功道路上總結出來的經驗。在攻讀博士學位時,李開複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同學洪小文的幫助,把語音識別係統的識別率從以前的40%提高到了80%,學術界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當時,甚至有些老師認為,隻要把已有的結果加工好,寫好論文,幾個月之內他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了。但是,李開複很清楚,第一步的成功給他提供的是一個機遇,而不是一個答案,他需要牢牢把握才行。因為80%的識別率絕不是最佳的結果,他使用的方法還有很多可改進之處。而且,他已經公開發表了我的研究成果,每一個研究機構都會學習、使用他的方法,所以,如果他此時放鬆下來,不再做實驗,埋頭寫論文以求盡快畢業的話,別的學校或公司很快就會超過他。所以,李開複不但沒有放鬆,反而更加抓緊時間研究攻關,甚至為此推遲了論文答辯的時間。

  回憶那段“艱苦”的時光,李開複說:“我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個小時。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它們讓我的語音識別係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識別率從80%提高到了96%。在我畢業之後,這個係統仍多年蟬聯全美語音識別係統評比的冠軍。如果我當時在80%的水平上止步不前、隨隨便便就畢業的話,後來《商業周刊》頒發的‘1988年最重要科技創新獎’就肯定會讓別人搶走了。”

  由李開複的經曆我們不難看出,當機遇來臨的時候,一定要積極把握他才能戰勝競爭者。

  當市場機會來臨時,那種事先探路、仔細考慮的保守做法,會大大影響創業者的決心。如此一來,企業就很難有大的突破和成就了。而眼看著大好機會,因畏懼冒險,白白地給其他甘司占了便宜,更是得不償失。

  實際上,即使是在事前經過詳細調查。企業也是沒有辦法做全對所有可能風險的防範,因此,在機會來臨時,與其保守求穩倒不如大膽伸手,抓住機遇再說。也就是說,創業者在機遇麵前拿出足夠的冒險精神,反而更有抓住機會,贏得突破的可能。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