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功高專權,終致罷相

  趙普曆經宋太祖、宋太宗兩朝,期間兩次被罷相,又三次複相,人生經曆不可謂不豐富,最後致仕而終。作為開國功臣,趙普的命運也算圓滿了。

  五代十國時期,武夫橫行,文臣不過聊備點綴,大為世人所輕。整個社會普遍存在一種重武輕文的風氣。隨著五代十國動亂局麵的結束和專製集權的君強臣弱格局的形成,趙匡胤從和平環境下百業待興的實際需要出發,對這種相沿以襲的社會風氣進行了有力的矯正。

  建隆三年(962年)二月,經過深思熟慮的趙匡胤,突然向近臣們提出了一個設想,他說他準備下達一道命令,讓武臣們“盡令讀書,貴知為治之道”。趙普等人沒想到不久前還說“之乎者也”成不了大事的當今皇帝,思想觀念的轉變如此之快,一時沒有思想準備,竟不知對皇帝陛下的設想如何評價。特別是趙普,他本人雖說被趙匡胤喚作書生,但自己並不以為然。史書上說他“初以吏道聞,寡學術”,“未嚐以文稱”。這就是說,辦實際事情的行政能力還不錯,但卻算不上一個博學多才、見多識廣的知識分子。而且趙普本人對知識分子並沒有好感。為相之初,據魏泰的《東軒筆錄》記載,“尤不愛士大夫之論事”,大臣所上奏章,凡涉及時政利害者均不上奏。由此可見趙宰相對知識分子防範之深、之嚴。很顯然,在最初,趙普對趙匡胤重用文臣的統治意圖是不理解甚至在行動上消極抵抗的。

  這種態度使趙普吃了大虧。962年,趙匡胤思謀改變建隆年號,下令讓趙普等人議定新號,趙匡胤特意交代要“求古未嚐有過”的年號。趙普等於是議定“乾德”,並經趙匡胤批準後實行。乾德三年平蜀後,趙匡胤的宮廷中收留了一部分後蜀宮妃,是年五月,趙匡胤在宮中觀賞其後蜀宮女的梳妝用具,忽見一銅鏡背麵刻有“乾德四年鑄”五字,趙匡胤大驚失色道:“今始三年,怎麽會在四年鑄此鏡?”於是將此鏡交趙普等人傳看,皆不能對。趙匡胤又找來翰林學士陶穀、竇儀詢問。竇儀答道:“從前偽蜀王衍當政時有此年號,此鏡必得自蜀中。”趙匡胤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感慨萬分:“宰相須用讀書人!”

  趙匡胤這聲感歎,無異於是對趙普的一種嚴厲批評,等於說你趙普孤陋寡聞,出此洋相,實在不配當宰相。實際上,類似的警告已不止一次,隻是趙普在思想深處沒有引起重視罷了。據魏泰的《東軒筆錄》卷一記載,趙匡胤本人欣賞的是後晉桑維翰那種見多識廣、足智多謀的宰相。趙普出任宰相,在他看來,並非最理想的人選。所以,每當趙匡胤同趙普商議軍國大事意見難以一致時,趙匡胤便總想起桑維翰對石敬瑭的輔佐,他說:“要是能有桑維翰這樣的人在一起共事就好了。”趙普很不服氣地反駁說:“假如桑維翰再世,陛下也一定不會用他,因為此人愛錢!”趙匡胤卻這樣回答:“用人如用其長,則當護其短,讀書人眼孔小,給他十萬貫,屋子都塞破,何足惜也!”

  不管怎麽說,乾德三年改元鬧出的笑話給趙普的刺激很深。對他轉變觀念,領會趙匡胤的意圖影響很大,加之趙匡胤經常勸他讀書,趙普從此開始發憤。《東都事略》本傳記載說:“當其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議,才歸第則亟闔戶,自啟一篋,取一書,而讀之有終日者,雖家人不測也。及翌旦出,則事決矣。用是為常。後普薨,家人始得開其篋而見之,則《論語》二十篇。”從“不以文著”到“手不釋卷”,通宵達旦,反映出趙普思想轉變之迅速和深刻。據說他曾宣稱:“論語》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傳說不免誇張,但後來趙普留心讀書則是事實。趙光義為他撰寫的《神道碑》中記載說:“及至晚年,酷愛讀書,經史百家,常存幾案,強記默識,經目諳心,碩學老儒,宛有不及,既博達於古今,尤善於談諧。”剔除其中的溢美之辭,則可看到趙普的確在讀書上是下了功夫,而且是很有成效的。說他“博達於古今”,連“碩學老儒”都比不上他,自然有些誇大其詞,但“善於談諧”則可能就是讀書的效果之一。總之,趙普已不是最初的趙普,說他勤奮學習,學識大為長進應當是比較符合事實的。

  趙普擔任宰相的初期,趙匡胤對趙普還是十分倚重和信賴。他常到官闕附近的趙普家中喝酒議事,對趙普之妻以“兄嫂”稱呼,每逢軍國大事,都要聽取趙普的意見。開寶二年(969年)冬天,趙普患病,趙匡胤親至中書省慰問。次年,又專程到他家中探視,並給予大量賞賜。開寶六年(973年)吳越國王錢俶為了苟且偷安,派人專門送信給趙普,並贈送十瓶瓜子金。不巧被不請自來的趙匡胤發現,趙普嚇得大氣不敢出,沒想到趙匡胤卻十分輕鬆地開著玩笑,勸趙普收下這份帶有明顯行賄意圖的厚禮。

  大凡搞政治的人,最難受的莫過於“有職無權”,但相反的,權高位重,鋒芒畢露,以至功高震主,也是種種悲劇上演的一個重要原因。

  趙普和趙匡胤的確有過一段不短的“蜜月期”。特別是趙普為相之初,被趙匡胤看作是“蕭、曹故人,燕趙奇士”,因而“視如左右手,事無大小,悉谘決焉”。權力是很大的,也是深得趙匡胤信任的。但時間一長,兩人的關係卻出現了裂縫,最終發展到不可彌合,從而導致趙普被罷相。

  總攬大權的趙普漸漸變得專斷起來,據說在趙普權勢炙手可熱之際,臣僚晉見皇帝,趙普總是“先令供狀”,直到確認臣僚奏章“不敢詆斥時政”,方許登對。他曾設一大瓦壺於視事閣中,中外表疏,趙普不打算采納的,連上報都懶得報,就把它們投入壺中,予以燒毀。儼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氣派。

  趙普似乎也沒有意識到趙匡胤的身份已發生了天壤之別的變化,趙匡胤當上皇帝後,還時常拿趙匡胤青年時代的種種缺點和窘狀作話題,惹得趙匡胤頗不愉快。特別是在人事上,趙普往往固執己見,例如對他向趙匡胤推薦的人,趙匡胤看不中,趙普便不罷休,甚至皇帝動怒,將奏章摔地而去,趙普仍執意上奏;又比如趙匡胤看不慣某人,本該遷官,趙普就是不同意,便軟磨硬泡,直到趙匡胤答應為止。

  在趙匡胤的心目中,皇權是至高無上的,遺憾的是,這位手握相權的重臣卻沒有對皇權表現出某種適當的敬畏,而是仗著自己同皇室的深厚淵源和親密關係,越來越沒有界限,從而招致了趙匡胤的不滿。身為皇帝的趙匡胤對這位首相身上散發出來的某種試圖左右朝廷的陰謀氣息和老謀深算使他感到有一種本能的排斥。

  趙普也似乎膽子越來越大了,為了在開封和洛陽修建自己的豪華住宅,公然違反政府禁令,派人私販秦、隴大木,聯巨筏水運至京,具體操辦者又因之打著他的旗號,私自販賣木材。據《畫墁錄》記載,趙普在開封和洛陽修建的房子,極盡豪華,“外門皆柴荊,後苑亭榭製作雄麗,廳事有椅子十雙,式樣古樸,坐坎分列”,“堂上有當時酒凝如膠漆,以水參之,方可飲,馨烈倍常。”當時河南府的租課收入中,甚至私自截留一塊為趙普充作專門的修房經費,趙匡胤於是覺得此人“終是不純”。

  趙普位高權重,為政專橫,自然樹敵不少,他的對手抓住他的諸多把柄,連番上書,最終動搖了趙匡胤對他的信任。

  大約在971年以前的10年間,趙普同趙匡胤的關係可以說是比較融洽的。即使趙匡胤麵對諸多臣僚的交章彈奏,和他本人對趙普漸漸產生的種種看法,趙匡胤還是對他留有餘地,大加庇護的。據說有段時間趙匡胤曾把他的另一親信王仁贍單獨召來談話,引起了趙普的不快,他曾親自上書,稱“仁贍奸邪,陛下昨日召與語,對我極盡毀謗之能事”。趙匡胤閱後,猶豫再三,舉筆批道:“我留王仁瞻談話,你見我叫誰去召他了!你莫要小雞肚腸,心懷嫉妒,叫外人笑話我們君臣不睦。另外,你也小心點,莫把我惹惱了!”

  這個見於《東原錄》的故事,明顯地反映出兩人的關係已經蒙上了一層陰影,但趙匡胤采取了息事寧人的態度。

  開寶元年(968年)十月,由於中書堂的辦事人員依附趙普,擅自增減刑名,導致了趙普同判大理寺雷德驤的尖銳矛盾。雷德驤於是向趙匡胤狀告趙普“強勢入第宅,聚斂財賄”等不法之事。史書記載趙匡胤當時對司法官員敢於控告首相十分惱怒,叱責他說:“鼎鐺猶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說完竟用玉斧將雷德驤的牙齒打斷兩顆,命左右曳出,讓趙普對雷德驤處以死刑。後來趙匡胤冷靜一想,感到雷的控告也不是空穴來風,因而隻追究他擅自闖入宮禁之罪。這說明,此時趙普還是比較受信任的。

  但到開寶四年(971年)三月,左監門衛大將軍趙玭控告趙普販木謀利的不法行為時,趙匡胤的態度已經明顯不同。史書記載說,趙匡胤聞訊大怒,“促閤門集百官,將下製逐普”。召集百官討論首相該當何罪,這在趙普與趙匡胤的關係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與此同時,臣僚中覦覬相位者大有人在。翰林學士盧多遜,自恃有才,又常能投趙匡胤之好,而深得趙匡胤的器重。盧多遜任知製誥時,就同趙普不和,出任翰林學士後,“每召對,多攻普之短”。等趙匡胤察覺趙普專權而召集臣僚專為趙普挑毛病時,盧多遜更是找到了機會。當時另一位翰林學士竇儀曾極力為趙普開脫,但趙匡胤很不高興。等盧多遜奏事時,一貫善於揣摩皇帝心理的盧多遜投其所好,極言趙普所為無法無天,請求斷然處置。

  趙匡胤對趙普逐步采取了防製措施。開寶五年(972年)二月,任命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劉熙古為參知政事,至此,參知政事已增至三人,大大加強了對趙普的牽製力量。九月,趙匡胤得知樞密使李崇矩同趙普“厚相交結”,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趙普的兒子趙承宗,大有將本為互相牽製的兩個部門變成家天下的趨勢,趙匡胤更感到事態的嚴重。於是下令修改以前製度,將樞密使和宰相候對長春殿時同止廬中的舊例改為單獨候對,以避免雙方互通聲氣。趙匡胤又抓住李崇矩的門客鄭伸告發李受賄請托之事,不管所控是否屬實,堅決罷免了李崇矩的樞密使職務,而將告發者鄭伸提升為酸棗縣主簿,並賜他同進士出身。

  為了進一步削弱趙普的勢力,趙匡胤對中書堂吏進行了大規模清理整頓。開寶六年(973年)四月,趙匡胤下詔說:“堂後官十五人,從來不曾替換,宜令吏部流內銓於前資見任令錄、判司簿尉內,揀選諳會公事、有行止、無違闕者十五員,具姓名奏,當議差補,仍三年與替,若無違闕,其令錄除升朝官,判司簿尉除上縣令。”趙匡胤試圖以3年一換的製度來對趙普的勢力釜底抽薪。五月,有關部門經過挑選未能選夠15員,趙匡胤於是召見舊任者劉重華等4人,麵加戒勵,許諾歲滿無過,與上縣令,若“稍有愆咎”,則“重置其罰”。同時,又任命薑宣義等數人擔任新的堂後官,削弱了趙普控製手下的能力。

  局勢對趙普越來越不利。是年六月,由於攻擊趙普而被貶為商州司戶的雷德驤,因與知州奚嶼不和,被素與趙普關係密切的奚嶼抓住把柄,控告他“訕謗朝廷”,又被削籍流徙靈武。雷德驤一貶再貶,其子雷有鄰便遷怒於趙普,“日夜求所以報普者”,他得知中書堂後官胡讚、李可度曾有請托受賄行為,又探知上蔡縣主簿劉偉偽造有關履曆證明騙取官職,並故意抓住宗正丞趙孚在乾德中授西川官職時,稱疾不赴任等數事一並上告,稱這些不法行為都是趙普包庇的結果。趙匡胤於是大怒,下令讓禦史台調查核實。結果,胡讚等人都受到查處,與此同時,趙匡胤公開表示不信任趙普,下令讓參知政事薛居正、呂餘慶升都堂,與宰相同議軍政大事,並讓他們與趙普更知印、押班、奏事,趙普的權力再次受到分割和牽製。

  同年八月,趙匡胤正式下詔,罷免了趙普的宰相職務,讓他出任河陽節度使,而將薛居正和沈倫提升為宰相,盧多遜晉升為參知政事。由於趙普是開國元勳,並與趙家關係密切,故而在解除趙普職務時,用了個冠冕堂皇的借口,說是趙普雖為國家重臣,但也應當均勞逸,不宜讓他過於操勞,這算是為趙普保留了一點點麵子。

  趙普和趙匡胤從親密無間的主從關係演變到兩人公開決裂,深刻反映了宋初的君臣關係,也反映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在中國曆史上,宰相能夠專權,一般是兩種情況:一是君主昏庸,而宰相本人奸佞狡詐;一是君主幼弱,而宰相本人精明強幹。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一直在尋求“獨製天下”的趙匡胤最終要踢開趙普是遲早都會發生的事,因為皇權與相權的矛盾注定會導致這場悲劇的上演。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