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天下在人心

  曹操掌握了“聖火令”,第一個不樂意的就是袁紹,為什麽呢?曹操搶了袁紹的生意。

  自從曹操當年把討伐董卓大旗一揮,東部就成了袁紹的天下,雖然諸侯之間各自為政互不服氣,但袁紹勢力最大,因而就成為了東方的老大,成了“無冕皇帝”。由於袁紹最為強大,因而諸侯也都唯袁紹馬首是瞻,不僅如此袁紹還管轄著東方的人事任免權。

  曹操當年進入東郡,東郡太守之位就是袁紹幫著申請的,後來徐州牧陶謙死後,劉備代理徐州牧,為了獲得認可,也是向袁紹打報告,一起獲得批複。不僅曹操劉備要向袁紹拜山頭,其實,整個同盟軍底盤裏的所有高級行政官員的任免,甚至小到推舉“孝廉”,也都得到袁紹那裏備案辦理,由袁紹蓋章確認才合法。現在不同了,官至司空的曹操是正宗品牌,獨家專營,而袁紹雖不是假冒偽劣,但也是二道販子。有了正宗,誰還上二道販子那裏去。

  袁紹一看曹操奉迎天子得到了好處,那是一個後悔,就和曹操商議把皇帝拆遷到甄城,這麽好的大寶貝,曹操自然舍不得。其實就是曹操舍得,漢獻帝也不願意去,漢獻帝和袁紹的個人恩怨也是源遠流長。

  關於迎接漢獻帝,袁紹也就是這樣一說,真來了,他也未必真正歡迎,他當然知道漢獻帝不願來,曹操也不願放,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出兵找理由。其實這也是一個看似高明實則昏庸招數,表麵上為自己將來的行為找到了理由,但同時也等於承認了曹操在政治上的優勢。所以當袁紹準備向曹操開戰的時候,他的謀士沮授提醒他:“曹氏迎天子安宮許都,今舉兵南向,於義則違。”(《三國誌》裴鬆之注引《獻帝傳》)袁紹不以為然,也許在他看來,隻要大軍兵臨城下,一切就都解決了。

  袁紹似乎沒有認識到,控製了中央政府已使曹操在政治上擁有巨大的主導權,曹操也不是當年那個朝廷通緝犯,也不是在自己地盤上仰自己鼻息的小兄弟,而是一個要官位有官位、要地盤有地盤、要人馬有人馬,而且還有皇帝的曹老大。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不知袁紹還記不記得當初在山東討董盟軍起事時,朝廷官員幾乎都不同意用軍事手段驅逐董卓,來自朝廷的支持微乎其微。這並非因為他們對董卓有什麽好感,而是因為“自古以來,未有下土諸侯舉兵向京師者……‘投鼠忌器’,器猶忌之,況卓今處宮闕之內,以天子為藩屏;幼主在宮,如何可討!”(《三國誌》裴鬆之注引《漢末名士錄》)所以討伐聯盟才分崩離析,現在主政的曹操怎麽說也比董卓強得多,袁紹必須為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

  袁紹一味迷信於自己的武力,可是他忘了如果舉兵南下沒有充分的政治理由,那麽袁紹的舉動無異於反叛,那他的敵人就不隻是曹操一個人,還有那一批劉家天下的粉絲,還有一些可能不是粉絲但追隨劉家有好處的人。

  而實際上,袁紹南下就沒有找到很好的理由,僅僅把矛頭指向曹操,可是他忘了曹操的背後是皇帝,而皇帝在對待袁紹的態度上和曹操是一樣一樣的。這一點從董承的被殺就可以看出來,董承以皇親的身份,又擁有車騎將軍(在將軍序列中名列第三)的職位,領頭策劃謀殺曹操,幾乎沒有引起太大的震動,就被輕易處決,好像在處決董承的時候,身在官渡的曹操連許縣都沒回去,可以想象,在那個時候,漢獻帝和朝中官員都是支持曹操的。

  大戰未始,已經輸在道義上了,看到曹操奉迎天子得到那麽多好處,袁紹早早做好了挑起武力去許都搶漢獻帝的計劃,事實上袁紹真的準備好了嗎?還有一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袁紹的武力真的比曹操的強大嗎?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