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得道者得天下(1)

  曹操的目的是“無所不可”,誌向是“治世之能臣”,他實現理想的保障一是“智”和“力”,二是“道”。縱觀曹操的政治行為,大體都是順“道”而為,洛陽北部尉的嚴刑峻法、濟南相期間的廉政風暴、董卓亂政時的首倡義兵、立身兗州立馬尋找組織、奉迎天子以令不臣。由於曹操的行為多是“民心工程”,無形中就增加了砝碼,獲得了黎民百姓的稱讚,雖然黎民百姓不能直接幫助曹操,隻能是口頭上的支持,但卻能形成強大的輿論力量。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眾口鑠金的社會,輿論可以讓你一夜成名,流芳百世,也可以讓你一天聲名狼藉,遺臭萬年。

  在“道”行天的下同時,曹操也著手實施其長期的人才發展戰略,即把人才作為自己根本,且注重人力資源建設。其實那時候和現在一樣,也是雙向選擇,曹操選擇人才,人才當然也在選擇曹操。行“道”的曹操,自然得道多助,因而就容易聚集吸引更多人的到來,尤其是奉天子於許都後,手裏掌握了分封大權,在劉家天下還有市場的時期,還是能籠絡一大批人才的,發的是劉家的官證,得到人才的卻是曹操。

  用一句不太恰當話來比喻曹操對人才的態度,那就是他“愛才如好色”:曹操好色,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我們沒必要為他避諱,但可貴的是他愛惜人才毫不遜於甚至遠遠超過了喜歡美色,他每得一才,都喜形於色,當年荀彧離開袁紹投靠曹操的時候,見到荀彧,曹操“大悅”,說:“吾之子房也。”然後利用荀彧和荀攸的叔侄關係,把荀攸吸引過來,讓荀攸先做汝南太守,接著做尚書。曹操對荀攸甚至有些崇拜,交流過後更是大喜,對荀彧、鍾繇說:“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三國誌·魏書·荀攸傳》)

  據《三國誌·魏書·郭嘉傳》記載,當曹操的得力謀士戲誌才去世後,曹操給荀彧寫信:“自誌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荀彧就把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於是把郭嘉請到兗州,與郭嘉“共論天下之事,與之談論,終日不倦”。曹操興奮地對人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也高興地說:“真吾主也。”

  曹操不僅對主動投靠自己的人如此喜歡,而且對敵營中的人才也喜愛有加:比如,見許褚“威風凜凜”,心中暗喜,見賈詡“應對如流,甚愛之”,然後想方設法爭取過來為己所用。曹操愛才情深,對人才有著深厚感情,他多次哭郭嘉、典韋,令活著的人不禁潸然垂淚,感動不已。

  曹操為了得到心儀的人才,甚至達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據說,當曹操知道徐庶很有才能後,為把徐庶弄到手,按程昱的計策,連夜把徐庶的母親接到許昌,並且熱情招待,為的就是讓徐庶的母親寫信把兒子叫到曹操這兒來,為曹操做事;但徐庶的母親不願意,無奈之下,設法騙得了徐庶母親的手跡,然後模仿字體,給徐庶寫了一封信,接到母親的“信”,信以為真的徐庶乖乖來到曹操身邊。

  曹操一生喜愛人才珍惜人才,而且想方設法網羅人才,所以曹操身邊出現了“猛將如雲,謀士如雨”超豪華陣容,猛將有典韋、夏侯惇、許褚、夏侯淵、張郃、張遼、於禁、徐晃……謀士有荀彧、郭嘉、程昱、崔琰、荀攸、劉曄、滿龐、呂虔、毛玠……而這些人正是曹操平定天下的基礎和資本。

  當袁紹在經曆十幾年的奮戰之後,完成了前期積澱,開始南向爭天下的時候,此時的曹操也已得青徐兗豫四州,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北方遂成袁曹兩家之爭,而官渡就成了前沿陣地。

  官渡之戰中,對戰局起決定作用的人就是荀彧、郭嘉、許攸,剛開始曹操表麵上很自信,其實也很擔心,正是郭嘉的“曹操十勝,袁紹十敗”提高了曹操的自信,當曹操的糧草不足,思想動搖之際,正是荀彧的話堅定了曹操的信念,而正在危急之時,許攸來投,曹操才一舉打敗袁紹。而這幾個人曾經都是袁紹的部下,可以說,官渡之戰就是袁紹曾經的謀士和袁紹之間的戰爭,曹操倒成了一個執行者。

  曹操的政治理想是做“治世之能臣”,袁紹的則是“雄圖天下”,盡管表麵上看來袁紹和曹操的矛盾是關於漢獻帝在誰那兒定居的事,袁紹動輒要攻打許都,迎接漢獻帝,而實際上就是關於誰主天下之爭。

  袁紹的戰略是“南據”→“北阻”→“兼戎狄”→“南向以爭天下”,袁紹強調的是地盤為王,武力是硬道理。當初漢獻帝被董卓挾持到長安的時候,袁紹就拋出了另立皇帝的方案,正是沒人響應而胎死腹中,後來漢獻帝回到洛陽的時候,袁紹也是動過腦筋的,曾派郭圖前往表達忠誠。

  和曹操當時奉迎天子的局麵一樣,有反對的,有支持的,謀士沮授屬於支持的一派,他對袁紹建議道:“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駕,安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計不庭,誰能禦之!”(《三國誌》裴鬆之注引《獻帝傳》)不得不佩服,沮授這一招很厲害,拿天子做令箭,號令諸侯,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最早出處,沮授就是這個理論的肇始人。

  但以淳於瓊為首的人很是反對,他們則認為:“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今英雄據有州郡,眾動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三國誌》裴鬆之注引《獻帝傳》)就是說,漢朝已經破敗,很難再興盛起來。現在天下大亂,有槍就是草頭王。如果弄一個皇帝過來,還得早請示晚匯報,多麻煩,不是上策。

  這兩種意見應該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有優勢,也都有弊端,袁紹到底采取了哪一種呢?答曰:都采取了。

  按傳統的史學觀點,袁紹拒絕了沮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建議,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袁紹的性情是“多謀寡斷”,既好虛名也好實利,隻要是好東西,他都想要。所以盡管袁紹的政治戰略是“地盤為王”,他還是不想放棄奉迎天子的好處,於是在曹操奉迎天子的時候,袁紹也派出了徐勳,這是袁紹自認為高明的一招。

  在袁紹看來,第一,曹操當時還是自己的馬仔,隻要奉迎天子有好處,自己就能分一杯羹;第二,以曹操當時的實力,就是把天子接過去,也是能請神不能安神,早晚會成為燙手山芋,那個時候自己再出馬接手,豈不是名利雙收。

  一些機遇一旦錯過就不再有,袁紹的算盤確實很完美,不說一箭雙雕,也是技高一籌。和曹操一起長大的袁紹對曹操的了解遠沒有曹操對袁紹的了解深刻到位,這可能是童年的噩夢經曆幫助曹操練就了一雙洞徹人性的火眼金睛。曹操屬於絕境能逢生,腐朽也能化神奇,給點陽光就燦爛的那一類人。

  和袁紹的政治戰略不同,曹操的則是“治世之能臣”,外加順“道”而行。在袁紹的支持下,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都。和董卓、李傕、郭汜他們不同,曹操對漢獻帝那是百般敬重,就是當活神仙供著,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美女……所有的好東東統統都送給漢獻帝享受。

  漢獻帝流浪多年,長期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到曹操這裏才算過上幸福的生活,有漂亮衣服、有酒有肉、還有美女。這些都是曹操送來的,但曹操不這樣說,他說這些東東都是先前你們老劉家賞賜給我們老曹家的,現在天子您落難了,我們老曹家日子好過一些,現在都還給您。這樣好事,打燈籠上哪找去,漢獻帝是一個激動,曹操真是一個大好人、大忠臣,要是能早來就好了。

  在有皇帝的時候,什麽事隻要皇帝一高興就好辦了,漢獻帝一高興,幾乎毫無保留地把大權交給了曹操:你辦事,朕放心。就是這樣,曹操首先掌握了人事大權,有了這個權力,曹操就可以以令群臣了,於是在別人眼裏是燙手山芋的皇帝到了他手裏就成了張無忌的聖火令。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