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錯誤的代價

  犯錯誤了就要付出代價,不要抱有絲毫的僥幸,要大大方方,坦坦然然的接受,不要再做無謂的蠢事,否則就有可能錯上加錯,代價就更為高昂,將失去更多。曹操在對待陶謙和徐州上就犯了嚴重錯誤,曹操為報父仇、曹操的青州軍也是複仇,但除此之外,曹操忘了自己的身份、忘記了自己的理想,儼然一介武夫的行徑,他做了一個政治家最不該做的事。

  正當曹操在徐州大開殺戒炫耀武力之時,仍然有人不怕死,曹操的後院有人造反了,而且很嚴重。這很出乎曹操意料,更出乎意料的是,造反的人居然是自己最親密、最信任的兄弟和朋友——張邈和陳宮。當然這也不是曹操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當年到揚州募兵的時候,就出現過這樣的事情,因而處理起來也有經驗。

  張邈和陳宮都是曹操的老朋友老戰友,有著很深的情誼。曹操年輕時和張邈袁紹在一起遊俠,當初之所以在陳留起兵反對董卓,就是因為有張邈的支持。討伐董卓時,袁紹作為盟主,有驕矜色,張邈當麵批評了袁紹。袁紹不爽,攛掇曹操殺張邈,曹操不聽,反而責備袁紹:“孟卓,親友也,是非當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張邈知道這件事後,更認為曹操這哥們值得交。曹操也沒把張邈當外人,第一次東征陶謙時,把家人都托付給張邈。曹操對家人說:“我若不還,往依孟卓。”征陶謙回來後,曹操見到張邈,兩人垂泣相對,可見兩人友情之深厚。

  當然陳宮和曹操的關係肯定沒有和張邈那麽深厚,但也不是泛泛之交,根據《三國誌·呂布傳》注引《典略》的記載:“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及天下亂,始隨太祖(曹操)……”從這裏可知,陳宮和曹操有來往應該在初平二年(191年),那時曹操剛任東郡太守,正在積極招攬人才,陳宮就是在這個時候投靠曹操的。

  曹操到東郡,雖說是憑武力進來的,但畢竟還是外來戶,需要當地士族的支持,當然要籠絡一下當地名人。陳宮能“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自然也不是一般吃閑飯的,不說有帝王之心,也有名揚天下的打算。陳宮確實有能力,在協助曹操代理兗州的運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不如《捉放曹》那樣救曹操的性命,但他能為曹操謀劃到兗州牧,僅此一點就勝似救命恩人。因此曹操也十分信任陳宮,看做心腹,帶兵外出的時候,大多都是讓陳宮留守最重要的根據地——陳留。

  然而,就是這兩位戰友卻突然反叛了。這是為什麽呢?

  就是曹操殺了邊讓。邊讓之所以被殺,據《三國誌》、《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正史中記載是因為他“譏議”曹操。邊讓是當時的名士,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都很敬重他,盡管史書並未具體記載邊讓之死的原因,但從時間上推理,很有可能是邊讓不滿曹操血洗徐州之舉,加之曹操為閹黨之後的出身一直被世人詬病,言談之間對其處處譏諷,終於惹火了曹操,《資治通鑒》中說“操聞而殺之,並其妻子”。

  這種描述有兩層意思:一是,邊讓並非當著曹操的麵“譏議”的,可能是在與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私下聊天裏提及的。但因為邊讓是當時的名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引起廣泛的共鳴,所以他的這番“譏議”對曹操在兗州的統治產生了極大的負麵影響,逼得曹操隻好殺了邊讓。二是,從“並其妻子”一事中可以看出曹操對邊讓深惡痛疾,反之也可以說明邊讓的“譏議”不僅惡毒至極,而且傳播範圍甚廣,曹操這樣做的目的是殺雞儆猴看。然而,這一切事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曹操屠殺無辜,尤其在徐州的屠殺,充分暴露了其詭詐、多疑、殘忍、嗜殺……從而大失民心,士大夫對曹操的暴行更是極為不滿,進行口誅筆伐。其中以邊讓為首的知識分子最為不滿,對曹操的行為指手畫腳,指責曹操的屠殺。

  曹操當然不樂意了,我曹某人還需要你們來教怎樣行軍打仗嗎?這幫讀書人,書讀多了,閑著沒事管到我頭上來了。於是殺了邊讓,為了以儆效尤,還殺了其全家。

  曹操的這一暴行自然激起了大多數士大夫階層的強烈不滿,他們紛紛譴責曹操,使得曹操的名聲遭受了很大的損失。那麽,陳宮這時候是什麽想法呢?史料中並未記載,但就從陳宮素來以“剛直烈壯”的性格著稱這一點來看,他對此應該也是十分不滿的,曹操和陳宮之間的裂痕大概就是由此產生的。再就是,曹操打徐州因軍糧耗盡撤回兗州,沒幾天就又殺了名士邊讓,引起兗州士大夫階層的恐慌,使得局勢急轉直下。

  曹操的這次明顯錯誤的行為最後還是引發了嚴重後果,曹操入主兗州時,當時就有部分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對曹操的到來就心存顧慮,而血洗徐州一事後讓他們對曹操更加不放心,甚至產生了心理恐懼。曹操殺邊讓成了導火索,引發了巨大恐慌,從原本的少數派意見一下子就變成了如今的共識,再加上張邈這位老領導早就對曹操心懷不滿,因此叛亂是不可避免的,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曹操的行為,給陳宮造成了多壞的影響,帶來多大的傷害,以及陳宮的反應,今天我們已經無法從史料中找到蛛絲馬跡了。隻是在關於陳宮為什麽和曹操分裂時,在《三國誌》看到“自疑”兩個字。這兩個字承載東西太多了,愛陳宮的人可以理解為,曹操血洗徐州使陳宮改變了原先對曹操“必寧生民”的看法;名士邊讓被殺事件又讓這個素以“剛直烈壯”著稱,並且“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的陳宮感到危險和難堪。想當初,若不是陳宮極力向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推薦曹操,他們又怎會接受曹操這個閹官之後呢?如今,曹操的殘暴行徑或多或少都會令陳宮在兗州官吏和士族階層的名聲、威望掃地。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盡管陳宮原想跟著曹操幹一番大事業,現在發現曹操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所以“陳宮、從事中郎許汜、王楷共謀叛太祖”(見《三國誌·張邈傳》)也實屬正常行為。喜歡曹操的人可以理解為:陳宮是有野心的,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但陳宮又有些過於自負,或者說有些自我膨脹,這在他幫曹操入主兗州之後表現得更為明顯。或如裴鬆之注引魚氏《典略》記載:太祖謂宮曰:“公台,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這句話表明了曹操對陳宮的一個認知,那就是覺得陳宮平時自認為智計有餘,但在曹操眼裏,陳宮還嫩著呢,所以才會問“今竟何如?”

  無論怎麽說,曹操的行為,使得陳宮名聲掃地,尤其好友邊讓被曹操殺死,幾乎把陳宮推向了和整個兗州人民為敵的境地。當初正是你陳宮把曹操招進來的,還說什麽“必寧生民”,可現在“必寧生民”沒有做,反倒殺了一些生民,你陳宮怎麽解釋?你陳宮當初把曹操弄進來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你得到好處了,卻把兗州人民推向了深淵,把咱們給害苦了。這姓曹的,既不講什麽仁義,也不講什麽道德,隻有赤裸裸的武力殺戮,殺完徐州會回來殺咱們兗州嗎?你陳宮能保證了嗎?邊讓不就是在你陳宮的反對下殺的嗎?

  這樣一來,陳宮就成了兗州的罪人,兗州人民的公敵、內奸了,陳宮也知道自己的算盤打錯了,本以為,曹操是個人物,是個可以托付的人,沒有想到曹操奸詐精明,遠非想象的那樣完美,自己真是很傻很天真。受到打擊和挫折陳宮自然不能咽下這口氣,既然曹操不仁不采納我的建議,那我既然能把你請進來,也能把你趕出去,我陳某人可是一位頂天立地的正人君子,豈能任由你曹操做這種事?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你曹操趕走。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