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陶謙的選擇

  袁術到陳留撒歡,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走,曹操則是攻城略地,一路拾荒,賺個缽滿盆傾。也正是在這次和袁術的戰爭中,曹操發現了武力的偉大,甚至對武力產生了崇拜,武力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曹操這些年的經曆都證明了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當年鎮壓黃巾軍靠的是武力,討伐董卓靠的是武力,進兵東郡靠的是武力,入主兗州靠的是武力,這次打跑袁術靠的不還是武力嗎?

  在曹操看來,在某些時候,武力幾乎就是萬能的,曹操畢竟是讀過書的,做起事來,還是要講究一些謀略的。打跑袁術,不僅使曹操實力大增,名氣大振,更為重要的是積累了信心,連龐然大物袁術都被打得這樣狼狽,曹阿瞞還怕誰呢?

  人都是這樣,好了還想好,多了還想多,有了還想有,沒有止境,曹操就是這樣,當年寄居在袁紹的河內,夢想有自己的立身之地,有了立身之地東郡之後,又垂涎兗州,現在不僅坐擁兗州,而且還從袁術那裏撿了一些土地。按理說,得到這些地盤已經不少了,該心滿意足了,不,擁有的越多,胃口就越大,就貪得無厭。

  以前曹操還隻是盤算一城一郡之得失,現在開始對州動心了,眼光高了,動作也更大了。一城一郡都是小本買賣,現在要做大生意,起步即是一州之得失,經過一番謀劃,曹操把眼光投向了東方的徐州。

  兗州是曹操的大本營,雖然曹操打敗了袁術,明眼人一瞧都知道,這些諸侯中,曹操處境最為驚險艱難。兗州的東麵是徐州,南麵是豫州,西麵是司隸(就是中央直轄區),北麵是冀州,東北麵是青州。可以說曹操進退無路,這五個地區中,有三個是有明確主人的,冀州和青州主人是袁紹,袁紹是絕對的老大,曹操和他聯盟還來不及哪裏敢和他搶地盤;徐州是陶謙的地盤,這一個雖然有主,卻可以打主意。

  豫州表麵上看是無主的,實際上是一分為二的,豫州包括潁川郡、汝南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兩郡四國。其中,汝南郡三十七城,沛國二十一城,加起來占到了整個豫州一半以上。可以說誰控製這兩個郡國,誰就控製了豫州。我們知道,曹操的老家就是沛國,曹家在沛國的勢力很大,因而沛國即使不能說是曹操的,也必然是傾向於曹操的;汝南是袁術袁紹兄弟的老家,袁家在汝南的勢力就更大了,即使不能說是袁術的,也必然是傾向袁術的,就是袁術跑了,不還有袁紹嗎?輪也輪不到曹操。曹操和袁術各控製著豫州的一個重量級地區,其他的幾個郡國也都必然是依附於這兩家。對於曹操來講,奪豫州就是打袁術、打袁家,打袁術還好說,打袁家,袁紹可就不樂意了。

  這樣掰著手指頭一比劃,就剩下中央直轄區司隸了,司隸表麵上是無主之地,而實際上大家都有想法,那可是皇帝的地盤,誰敢動?就是和所有的人過不去,曹操當然知道其中的厲害,再說了司隸是受戰爭破壞最嚴重的地區,這塊地不但已經被董卓燒殺搶掠而成了廢墟,而且在董卓死後,他手下的那些西涼兵等亂兵還有不少在這一帶出沒,這是一塊難以治理且沒有什麽油水的地方。

  曹操何嚐不知道,打跑袁術之後,自己的敵人就是袁紹和陶謙了,但袁紹畢竟家大業大,下不得手,那就隻能打陶謙了。柿子撿軟的捏,實力要差一些的陶謙自然成了曹操的盤中餐。

  曹操的運氣也不錯,曹操說,我要打陶謙,於是上帝就給了理由和借口。當時,下邳有個叫闕宣的人聚眾起兵造反,自稱天子。據《三國誌》記載,闕宣造反時,陶謙身為徐州牧,不但沒有鎮壓,反而和他聯合起來,四處搶掠。雖然陶謙後來找機會把闕宣殺了,吞並了他的人馬,但是造反的惡名卻是洗不掉的。

  其實,即使陶謙沒有和闕宣沆瀣一氣,曹操照樣有出兵的理由。那就是,下邳正是徐州管轄的地方,下邳有人造反,還自稱天子,向來以漢朝“能臣”自居的曹操自然不會放過這樣一次登台的機會。於是,在鎮壓闕宣的名義下,曹操向徐州進軍了。本來打徐州為的是地盤,因為有了闕宣,於是就名正言順了,曹操也就有了政治家的做派。

  曹操出兵理由還有一個,就是曹操的父親曹嵩在這時候被陶謙部下殺害了。這就產生了一樁曆史公案,一說,陶謙為了劫財而派人截殺曹嵩,另一說,曹嵩路過,陶謙派人保護,結果屬下見錢眼開,殺人劫財。前一種說法,自然是陶謙不是,後一種說法,隻能算陶謙用人不當,屬於好心辦了壞事。

  為說清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需要說說前前後後的恩怨是非。董卓西去之後,關東諸侯行成了兩大派,一派是袁術為帶頭人,公孫瓚、孫堅等人跟隨的陣營,另一派是以袁紹為帶頭,曹操等人跟隨的陣營。陶謙為求自保,仔細權衡了利弊得失之後,最終選擇站在袁術、公孫瓚一方。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陶謙的選擇也是很有道理的。

  第一,從戰略地位考慮。徐州北接青、兗兩州,原本與袁紹、曹操是不相幹的,但袁紹吞並冀州青州,曹操占據兗州後,陶謙的徐州正好處被袁曹勢力包圍了。而當時公孫瓚的勢力範圍在幽州、袁術的勢力範圍在荊州南陽,他們和徐州距離較遠,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構不成威脅,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和袁紹等又正好敵對,陶謙的這一招,正是利用敵人的敵人做朋友。

  第二,個人情感方麵深厚。當年陶謙做幽州刺史時,那時公孫瓚擔任幽州遼西小吏,是遼東屬國長史,陶謙與他或許在幽州時就已經相識。中平二年,在跟隨張溫討伐邊章之戰中,陶謙、孫堅兩人都為張溫參謀軍事,公孫瓚那時又剛好率領烏桓突騎從征,三人都是張溫部下,屬於舊識。初平二年,孫堅在陽人與董卓打得熱火朝天之時,還特地抽空派朱治,特將步騎,去幫助陶謙討伐黃巾軍,足見孫堅和陶謙之間情誼頗深。

  第三,戰鬥力。公孫瓚當時北敗烏桓、南破黃巾軍,孫堅趕走了董卓、進軍洛陽,他們兩人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將領,而袁紹集團隻是名聲大,並沒有顯赫戰績,兩相對比,袁術集團顯得更為強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